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27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docx

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docx

 

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及论结

 

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相等:

若:

AB,BA,A则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

空集:

 

n

n

n

4.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

个;真子集有

2–1个;非空子集有2

–1个;

 

5.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

N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f(–x)=–f(x),偶函数<=>f(–x)=f(x)(注意定义域)

 

2、性质: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

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

 

①f(x1)f(x1)–f(x2)<0<=>f(x)是增函数

 

f(x1)>f(x2

<=>

f(x1

)–f(x2)>0

<=>

f(x)是减函数

2

+bx+

c(a

0)的性质

二次函数

y=ax

b

4ac

2

b

2

1、顶点坐标公式:

b

,对称轴:

x

4acb

,最大(小)值:

4a

2a

4a

2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f(x)ax

2

2

bxc(a0);

(2)顶点式f(x)a(xh)

k(a0);

 

(3)两根式f(x)a(xx1)(xx2)(a0).

 

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

 

(1)am?

an=am+n,

(2)man

 

a

 

nn

(5)

a

a

(6

)a

0

b

n

b

n

=1(a≠0)(7)

a

 

x

2、指数函数y=a(a>0且a≠1)的性质:

 

(1)定义域:

R;值域:

(0,+∞)

 

Y

 

amn

n

m

n

mn

n

n

,(3)(a

(4)(ab)

n

=a

n

=a

?

b

m1n

1

m

n

m

(8)am

(9)a

n

aa

a

 

(2)图象过定点(

0,1)

 

Y

a>1

0

1

X0

1

X

0

b

.

4.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aNbaN(a0,a1,N

0)

对数与对数函数

 

6.对数的运算法则:

(1)ab=N<=>b=log

aN

(2)loga1=0(3)logaa=1(4)logaab=b(5)a

logaN

=N

(6)loga(MN)=log

aM+log

aN

(7)loga(

M

N

)=logaM--loga

N

(8)logaNb=blog

aN

(9)换底公式:

logaN=

logb

N

log

a

b

n

n

a

0,且a

1,m,n

0

且m1,n

1,N

log

log

0

).

(10)推论

b

b

m

a

a

m

1

(12)常用对数:

lgN=log10

N

(13)自然对数:

lnA=logeA

(11)logaN=

a

log

N

(其中e=2.71828,

2、对数函数

y=loga

x(a>0

且a≠1)

的性质:

(1)定义域:

(0,+∞)

值域:

R

(2)图象过定点(

1,0)

Y

a>1

Y

0

 

X

X

 

1

0

1

0

 

7.图象平移:

若将函数yf(x)的图象右移a、上移b个单位,得到函数yf(xa)b

 

的图象;规律: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x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y,有1()

yNp.

 

函数的零点:

1.定义:

对于yf(x),把使f(x)0的X叫yf(x)的零点。

 

yf(x)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曲线,并有f(a)f(b)0,那么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

 

使得f(c)0,这个C就是零点。

 

二、圆:

 

y2

y1

(α≠90°,x1≠x2)

1、斜率的计算公式:

k=tanα=

x

x

1

2

 

2、直线的方程

(1)斜截式y=kx+b(k存在);

(2)点斜式y–y0=k(x–x0)(k存在);

 

y

y

x

x

xy

(3)两点式

1

x

1

(x

x,y

y

ab

1

y

1

21

2

);4)截距式

2

y

2

x

(a0,b

0)

1

1

 

(5)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1:

y=k1x+b1

l1:

A1x+B1y+C1=0

l2:

y=k

2x+b2

l2:

A2x+B2y+C2=0

重合

k1=k

2且b1=b2

A

B

C

1

1

1

A

B

C

2

2

2

平行

k1=k2且b1≠b2

A

B

C

1

1

1

A

B

C

2

2

2

垂直

k1k2=–1

A1A2+B1B2=0

 

4、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P1(x1,y1)

、P2(x2,y2),则|P1P2|=

2

2

x1x

y

y

2

1

2

5、点P(x0,y0)到直线

l:

Ax+By+C=0

的距离:

d

Ax

ByC

0

0

2

2

A

B

 

6、圆的方程

 

3

 

圆的方程

圆心

半径

2

2

2

(0,0)

r

x+y=r

标准方程

+(y–b)2

=r2

(a,b)

r

2

(x–a)

一般方程

x2+y2+Dx+Ey+F=0

D,

E

1

2

2

D

E4F

2

2

2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x,y)

与圆

2

2

2

d(ax)(b

y),

0

0

2

2

(xa)

y

b

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0

0

则d

r

点P在圆外

2

2

2

(x

a)

y

br

d

r

点P

在圆上

2

(xa)

y

b

d

r

点P

在圆内

2

22

r

2

2

(xa)ybr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AxByC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①dr相离0②dr相切0③dr相交0.

 

7.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1,O2,半径分别为

r1,r2,OO

d

1

2

 

dr

r

;

1

外离4

条公切线2

 

dr1r;

外切3

条公切线2

 

r1rdr

r

相交

2

;

条公切线

2

1

2

 

dr1r;

内切1

条公切线2

 

0drr内含.

无公切线

12

 

三、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

 

4

 

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四、三角函数:

 

2

2

1、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α+cos

α=1

 

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tan

cos

 

tanαcotα=1

2α-1=1-2sin2αtan2

1

2tan

2

sin2α=2sinαcosαcos2α=2cos

tan

3、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土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干sinαsinβ

 

tantan

tan

1tantan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sin(x),x∈R及函数ycos(x),x∈R(A,ω,为常数,且A≠0,

 

2

ω>0)的周期T;函数ytan(x),xk,kZ(A,ω,为常数,且A

2

 

≠0,ω>0)的周期T.

 

5

 

五、平面向量:

 

(1)向量法:

|a|=aa

2

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

a;

 

(2

)坐标法:

a=

x

),则

x

2y2

y|a|=

 

2、平行向量

 

规定: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设a=(x1,y1),b=(x2,y2),λ为实数

 

向量法:

a∥b(b≠0)<=>a=λb

 

坐标法:

a∥b(b≠0

x

x

)<=>x1y2–x2y1=0<=>

1

y

y

 

2(y1≠0,y2≠0)

12

 

3、垂直向量

 

规定: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

a=(x1,y1),

=(x2,y2)

b

 

向量法:

a⊥b<=>a·b=0坐标法:

a⊥b<=>x1x2+y1y2=0

 

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AB|

ABAB

2

2

(x

(x

x)

(y

y)(A

11

,B

2

2

).

A,B

2

1

2

1

(x,y

y

 

5、向量的加法

 

(1)向量法:

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连对角)

 

(2)坐标法:

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6、向量的减法

 

(1)向量法:

三角形法则(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2)坐标法:

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ab

7、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

(1)向量法:

cos=

|a||b|

 

(2)坐标法:

x

x

y

a=(x1,y1),b=(x2,y2),则cos=

12

y

2

2

x

1

y

2

1

1

2

x

2

2

y

2

 

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

(1)向量法:

a·b=|a||b|cos

 

(2)坐标法:

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3)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

6

 

乘积.

 

六、解三角形:

 

ABC的六个元素A,B,C,a,b,c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

A+B+C=π,

 

特殊地,若ABC的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则∠B=60o,∠A+∠C=120o

 

2、诱导公式的应:

用sin(A+B)=sinC,cos(A+B)=--cosC,

 

3、边的关系:

a+b>c,a–b

abc

4、边角关系:

(1)正弦定理:

2R

sinAsinBsinC

(R为ABC外接圆半径)

a:

b:

c=sinA:

sinB:

sinC

分体型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余弦定理:

a2=b2+c2–2bc?

cosA,

b2=a2+c

2–2ac?

cosB,

c

2=a2+b2–2ab?

cosC

b

2

2

2

2

2

2

2

2

2

c

a,

a

c

b

a

b

c

cosA

cosB

cosC

2bc

2ac

2ab

5、面积公式:

S=

1

ah=

1

1

1

2

absinC=

bcsinA=

acsinB

2

2

2

 

七、不等式:

 

(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

(1)a,b∈R,a2+b2≥2ab

 

2

ab

(2)a,b∈R

+

ab

+

a+b≥2

(3)a,b∈R

ab≤

2

 

以上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二)

.

一元二次

不等式

2

0(

0)(a

0,

2

b4ac0),如果a与

ax

bxc

2

a与ax

2

ax

bx

c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bx

c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

 

间.简言之:

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x设x

12

 

(xx)(x

x)0

x

xx

(xx)(x

x)0

xx,或x

x

2

1

2

1

1

2

1

2

 

7

 

八、数列:

 

(一)、等差数列{an}

 

1、通项公式:

an=a1+(n–1)d,推广:

an=am+(n–m)d(m,n∈N)

 

1

n(a1an)

2、前n项和公式:

Sn=na1+

n(n–1)d=

2

2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若m+n=2p,则am+an=2ap(等差中项)(m,n∈N)

 

②若m+n=p+q,则am+an=ap+aq(m,n,p,q∈N)

(二)、等比数列{an}1、通项公式

an=a1qn–1

n–m

,推广:

an=amq

2、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

当q≠1时,Sn=

a(1

qn)a

anq

1

=1

,当q=1时,Sn=na1

1

q

1q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2=am?

an(等比中项)(m,n∈N)

 

(m,n∈N)

 

①若m+n=2p,则ap

 

②若m+n=p+q,则am?

an=ap?

aq(m,n,p,q∈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