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142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9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专题9第19讲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考点1

“蒸汽”的力量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表现

棉纺织业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动力方面

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交通方面

以蒸汽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

(1)工厂制得到推广,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2)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3)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推广

(1)原因: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

(2)代表:

使用通用部件和机床工业的诞生。

(3)影响:

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机”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它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机器使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前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对内政策

①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④企业界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⑤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对外政策

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2.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历史条件

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

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世界市场的内涵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人物

言论

帕尔默

(美国史学家)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①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

(清华大学

历史教授)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

②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

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本特利

(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③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

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④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⑤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阐述了中外三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粮仓”“森林”“养羊场”“金矿和银矿”“茶叶”“咖啡”→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是指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③“职业道德内在化了”“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是指工业革命对市民道德、文化的影响

史料二:

指出了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④“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大门”→表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⑤“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历史的形成

[学会用史]

(1)史料一中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

并作简要说明。

【提示】 角度:

帕尔默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梅雪芹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

杰里·本特利从文化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2)根据史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史论归纳

工场、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B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

]

2.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现象有助于加快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故D项正确。

]

3.“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B [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

]

考点2

走向整体的世界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1)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政局相对稳定。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中心发源地

美国和德国

标志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

应用

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1)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3)新兴产业兴起,并带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4)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轻巧识记]       数字法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个时代:

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

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2.目的:

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

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4.美国

(1)提出“门罗主义”,成立了“泛美同盟”,控制了拉丁美洲。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内容

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4.影响

(1)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促进了各地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3)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5)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导致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易混辨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①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②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③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阐释了欧美国家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①“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史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出现技术创新

②“到1914年”“美国创新史”→与当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史料三:

技术创新对美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③“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反映了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学会用史]

(1)史料一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

【提示】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提示】 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提示】 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史论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大,发展也比较迅速。

(3)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

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D [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没有实现科学理论的突破,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工匠实践经验,没有科学家反复实验,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

]

5.沃尔特·李普曼说:

“人们已经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A [根据材料中掌握方法并有系统、渐增的,故A项正确;在第一工业革命中呈现的特点是技术工人凭借经验发明创造,在第二工业革命中强调的科学技术引导发明创造,故B项错误;材料更强调科技对发明(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断章取义,与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

6.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

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A [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限制”推理出反对对自由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美国国会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故B项错误;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项错误。

]

主题一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主题立意]

我们立足于以“大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及以历史联系现实,依据这一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为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改变了世界格局。

[知识交汇]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提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主题二 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题立意]

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知识交汇]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

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工业革命

2016·全国乙卷·33

19世纪初工厂集中的伯明翰·利物浦人口死亡率上升

工业革命中的环境污染

2016·全国丙卷·33

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轨道建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15·全国卷Ⅰ·41

科学技术在生产

力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5·全国卷Ⅱ·33

工业生产比例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Ⅱ·33

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

工业革命

2012·全国卷·40

英美城市交通信号的改进

工业革命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全国乙卷)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死亡率上升

2.(2016·全国丙卷)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再判断这时期美国的现状。

3.(2015·全国卷Ⅱ)下面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比较词义就是比较两个相似选项的不同。

B项表述的重点是“有所发展”,C项表述的重点是“差距明显缩小”,然后对照表格中数值的变化,正确答案便一目了然。

4.(2014·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手工纺车和手工织机遭“弃置”“闲置”,即被淘汰,原因何在?

联系19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答案便水落石出。

1.A [材料关键信息:

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

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

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

]

2.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

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

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A项符合题意。

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B项。

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

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D项。

]

3.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

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

表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

D项表述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