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0886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docx

工硕辅导材料语文

2004工硕辅导材料

第一讲考试的性质背景及内容范围、特点

一、考试的性质及背景:

1、性质:

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是为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而开设的全国统一组织的,旨在测试考生综合素质的入学资格考试。

2003年首先开考,当时称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forMasterofEngineering,简称GCT-ME)”。

2、背景:

我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师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以批准180多个培养单位,涉及38个工程领域,共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累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2万余人。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还是坚持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实践。

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2003年起开设此项考试。

二、考试内容、范围和特点

1、GCT试卷内容:

试卷由四个部分构成: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

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

2、GCT语言能力测试的考察范围:

“本部分的知识背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在测试考生知识面宽广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测试,注重对考生获取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测试。

3、GCT考试的“语言能力测试”的特点:

(1)范围广。

一张试卷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三个方面十几个门类的知识;但语文能力的考查,才是考查的重点,“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积累”包含两个层面:

A、识记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常识;(历史和科技史知识)B、了解各门科学的常用术语和表达的形式,以及新成果和新术语。

具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是必需的,但也不必过分追求知识的广度和宽度。

(2)题量大。

一份试卷七八千字,3道大题50道小体,光是阅读文字就有5段。

这样设题的目的“既测试考生知识积累的宽广度,又测试考生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要以准确性为基础,因此大量的练习,达到纯熟的境地是必经之路。

(3)综合性强。

不仅整份试卷涉及诸多学科知识,一道题目也会综合考察几个学科的知识。

但考查的重点,归根到底,还是运用语文工具解决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题时,一定注意题干要求,注重语法、逻辑关系。

三、统计分析(2003年试题分析)

文字4’(字义字形各2),词语8’(词义、成语、虚词、关联词语各2),语法修辞10’(语法6、修辞4),文学常识12’,艺术常识2,历史知识6’,法律知识8’,经济方面4’,地理6’。

第二讲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内容,它包含的内容也最庞杂,涉及语言知识的方方面面。

字音、字形、词义、语法、修辞、标点符号都有。

下面我们分项梳理:

一、文字

文字的使用包含有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

字音中需要注意的是:

(一)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意义往往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我们掌握规律,认真识记,一定能分辨清楚。

如:

塞,差,解,济,否,发,便,薄,称,调,卡,乘,载,宿

(二)易读错的字:

这种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拥有相同的形声字偏旁而被误读,即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如:

箴(zhen,劝告)之于缄(jian,封口),殄(tiǎn,灭绝)之于诊(zhěn),塑(sù)之于朔(shuò)等。

形声字的声符可以提示字的声音类属(主要是古音),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字的读音。

一种是由于习惯和方音的影响而读错。

如:

补偿、缺陷、禁止、结束等。

这些情况只有认真识记,避免犯错。

小窍门:

收集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标注出正确的汉字读音后,由自己或请别人大声朗读一遍,和自己印象中的错误读音对照一下,分辨并确认下来。

几次轮回,将记住的字剔除,没记住的字,继续识辨,直至完全正确。

字形的分辨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字义,不同的字形有不同的含义,如果能分辨出字的意义,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如:

一颗红心(珠子),一棵树(白菜),树梢(稍),草稿(槁);了解原义,如:

提纲(鱼网的总绳),贡(古代臣民或属国把物品献给朝廷)献,针砭(医生用来针灸用的石针),规矩(木匠用的圆规和矩形);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出处,如:

滥竽充数,班门弄斧,暴殄天物等。

(二)是了解常用的形声字的形符所表达的意义。

如:

贻和遗,碧和壁和璧,渡和度,幅和副,消和销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形近之误(徒徙、获荻、拙绌)、相随之误(烦躁写成烦燥、锦绣写成锦锈)

二、标点符号难点突破

1、问号运用中要突破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的停顿不能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

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

是有几处画得好?

还是勇气可嘉?

什么都敢画?

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

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例①用了四个疑问代词,但是后面四个句子充当“懂得”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句末都不能用问号,前三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例②第一处的问号用得对,第二、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句中的“是……还是……敢画”是个选择问句,中间是两处停顿,应该用逗号。

第四个问号用得对。

第五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不是……只是……”也是个表选择关系的疑问句,句中的停顿只能用逗号。

例③的问号应移到句末“同志们”后。

2、引文末的点号位置的确定也是个难点:

(1)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2)引文不能独立成句,只充当作者表达的句子中的成分,引文末的点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如不需停顿就不用点号。

④罗伯特·舒曼说:

“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例④两处引文末尾的点号都用错了。

第一处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第二处引文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句末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3、顿号的运用应抓住两个难点: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⑤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

⑥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⑦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例⑤中的“三四”结合得紧,不要用顿号隔开。

例⑥中的“三四”表确实的序数,中间要用顿号。

例⑦大并列短语中的停顿不用顿号,要用逗号。

所以这句中第一、二、四处的顿号要改为逗号。

4、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运用难点有两个:

(1)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句子中的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局部)时,括号用在点号前,不需停顿时括号后不用点号。

(2)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前面整个句子(全局)时,括号用在点号后面。

⑧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

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著作。

(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⑨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就无法绘画。

(《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页)

例⑧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最后一个分句(局部)的,这个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用在句号前。

例⑨括号内的注释语是解释整个句子(全局)的,这个括号属于句外括号,应该用在句号后面。

5、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

(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⑩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1)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孩尔——波谱”慧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例⑩“指出”的宾语由两个并列的句子构成,这两个句子用逗号可以表示出并列关系,因此分号要改成逗号。

例(11)要表达的意思是“水星”怎么样,“金星、木星”怎么样,两个意思之间的停顿一定要用分号,否则并列关系不清楚,第三个逗号要改成分号。

6、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1)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2)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12)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13)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

例(12)省略号后面的句号应去掉,例(13)省略号和“等等”只能保留一个,另一个要去掉。

补充:

冒号用法差错

1.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

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3。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三、正确使用词语

词汇题目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词义的解释,这和文字中字形考察的目的是相同的;二、是成语的解释和使用;三、是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四是虚词。

这一类题目考察的目的明确,题形变化丰富,解题时明确目的,准确做答。

解题思路:

第一、二两项首先可以运用文字方面相关的知识进行字形分析,分辨出所考察的汉字的意思。

汉字中绝大对数是形声字,字形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字形分析能找出汉字的本义,成语是古代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中的字、词大多保留古义,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样可以通过字义加以分辨。

第三项,同义词的辨析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第四项主要凭语感。

一、略

二、同义词辨析

考试时对实词使用的考查主要是对同义词使用的考查。

因此,正确辨析和使用同义词,尤为重要。

辨析同义词,要从一个原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原则,即留同存异。

两个方面即既要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又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考察。

具体而言:

1、意义方面的差别:

意义的轻重不同,如:

蔑视/轻视,绝望/失望,渴望/盼望/希望,违反/违背,恳求/请求

范围的大小不同,如:

战争/战役,边疆/边境,性质/品质,局面/场面

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如:

信/信件,布/布匹,书/书籍

2、用法不同:

搭配关系不同,如,交换/交流(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意义较为具体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意义较为抽象或范围较大的词)、充足/充分/充沛,发挥/发扬

词性与句法功能不同,如,深刻/深入(形容词,深刻的印象,分析的很深刻/动词,深入人心;形容词,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突然/猛然(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状语),拘泥(形、动)/拘谨(形),申明(动)/声明(动、名),愿望(名)/希望(名、动)

3、色彩风格:

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结果/后果(褒/中/贬)这位发言人郑重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庄重 郑重)辨析:

此题可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考虑,不难得出,只有“郑重指出”这一说法。

语体风格不同,如,脑袋/头,父亲/爸爸

地域方言色彩,如,玉米/包米/包谷,伙计/店员/营业员

易错词辨析

“功夫”与“工夫”

“功夫”与“工夫”也是常用的同音词,音相同,但意思有差别,必须辨清词义,区别使用。

“工夫”表示三层意思:

①表示占用的时间,如一会儿工夫就完成、用了两年工夫写成一本书:

②表示空闲时间,如我现在没工夫、双休日大家都有工夫外出旅游了:

③表示时候,如刚解放那工夫,我还是个孩子。

“功夫”主要指人的本领怎样、造诣如何。

如他的表演真有功夫,演员都得练功夫。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

“工夫”表示时间,“功夫”不表示时间,指人的本领。

“权力”与“权利”

“权力”与“权利”是两个同音词。

“权力”与“权利”,从构成的词素就可以看出它们的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

“权力”包含“权”和“力量”的意思,“权利”包括“权”和“利益”的意思,所以词义有根本区别。

“权力”是指在政治上有强制力量、在职权范围内有支配力量的意思。

如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安机关有依法拘留违法犯罪人员的权力等。

“权利”是与“义务”相对而言的,指人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权利”也就是“权益”的意思。

如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所以,凡表示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强制力量、支配力量的意思时,用“权力”;凡表示人民的权益时,就用“权利”。

人民也可使用“权力”,如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是直接行使的,而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

“交代”与“交待”

“交代”与“交待”这两个同音词,词义有区别,但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首先要仔细辨别词义。

“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

①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

②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说明、解释,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

而“交待”也有三层意思:

①交际接待,如交待无礼;②吩咐、说明,如他话也没交待一句就走了;③交账、应付,如把这些事做完,一天工作就交待了。

其中,“交代问题”“交代政策”的“交代”也作“交待”,不过习惯用“交代”,也就约定俗成了。

“启事”与“启示”

“启事”与“启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又常见混淆的同音词。

把“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写成“启示”,这类错误常见于书报刊上的广告词中。

在合成词“启事”与“启示”中,“启”所表意义并不相同。

“启示”的“启”意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思。

“启”与“示”是同义并用。

“启示”的意思就是给人启发,或指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启迪。

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

“启事”即陈述某件事情。

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他事物写个文告,都应用“启事”。

“侵蚀”与“腐蚀”

“侵蚀”与“腐蚀”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词义是有差别的,不要混用。

“侵蚀”是指逐渐侵害使变坏,包含“由外及里过程”的意思,如病菌侵入人体,又如侵蚀公款,指暗中一点点侵占公款。

而“腐蚀”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也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包含“由里及外过程”的意思,从思想变质发展到行为变坏,如黄色读物会腐蚀青少年。

“拒腐蚀,永不沾”,不能用“侵蚀”;而“抵制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也不能用“腐蚀”。

“掩盖”与“掩饰”

“掩盖”与“掩饰”是一对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把真相遮蔽起来不让人知道,但存有细微差别,不能混用。

“掩盖”指遮盖,是个中性词,适用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如大雪掩盖着田地;也可以用于好的或坏的思想行为,如掩盖罪行、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掩饰”是个贬义词,指通过某种手段掩盖真实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险恶用心等。

“阻击”与“狙击”

“阻击”与“狙击”是两个形音相近的词。

两者同为军事术语,缺乏军事常识的人,因分辨不清,常会用错。

要正确使用“狙击”与“阻击”这两个近音近形词,关键在于弄清“狙”与“阻”的词义。

“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又意为窥伺。

“狙击”意思是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凡是伏击杀敌者,军事上称之为“狙击手”。

而“阻”是阻挡、阻碍的意思。

“阻击”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这是阵地战所采取的一种军事行动,无论在规模上、方式上或目标上,都与“狙击”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这两个词是不能混用的。

“做客”与“作客”

“做客”与“作客”这对近义词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关键在于不了解这两个词的词义是有区别的。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如到亲戚家做客,这个词用得较多。

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

杜甫的《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指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

书报刊上常见“到他家作客”“作客本报”之类用法,这些都用错了,应为“做客”。

有的报刊误用“坐客”,更是莫名其妙。

“坐客无毡”是成语,意为客人来了,连一条可供垫坐的毡子也没有。

这是形容生活清贫,与“做客”风马牛不相及的。

其他易错词

爆发:

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

(战争、火山)

暴发:

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肤浅:

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

浅薄。

反映:

把客观情况或意见、态度告诉上级。

反应:

事情发生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扶养:

用于法律关系。

(父子、夫妻等)

抚养:

爱护并养育。

贯穿:

穿过、联通。

(较具体的事物)

贯串:

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精练:

文章、讲话没有多余的词语。

(也作“精炼”)

简练:

说话、写文章简洁,精当。

鉴赏: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

欣赏: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考查:

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行为、动作)

考察:

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

消失:

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

消逝:

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消释:

疑虑、嫌隙、痛哭、恐惧等消失解除。

申明:

郑重说明。

声明:

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收集:

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不易得到的东西)

细心:

用心细密。

悉心:

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违反:

不遵守,不符合(法则、法程)

违犯:

违背和触犯(法规)。

调解:

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斡旋:

(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允许:

许可。

容许:

许可。

(书面语,语义重)

推托:

借故拒绝。

推脱:

推卸(责任等)。

推诿:

把责任推给别人。

(不带宾语)

赢利:

即盈利,所得的利润。

营利:

谋求利润。

核计:

核算(成本)

合计:

盘算、商量。

/合在一起计算。

作客:

寄居在异地。

(书)

做客:

访问别人。

清净:

没有打扰。

/水清澈。

清静:

环境安静。

公然:

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

公开:

(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开辟:

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

开拓:

开辟矿展(从小到大)。

沉重:

分量大,程度重。

繁重:

(工作、任务)多而重。

把戏:

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伎俩:

不正当的手段。

(贬义重)

赔偿:

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

补偿:

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废除:

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解除:

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

取消:

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

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

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

(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颁布:

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公布:

(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偶尔:

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偶然:

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

(相对于必然)

惠顾:

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查访:

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

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指责:

责问。

(可褒可贬)

指摘: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严格:

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

严厉:

严肃而厉害。

(要求、态度方面)

十足:

(物品)成色纯/十分充足。

实足:

数量足数的。

伪造:

模仿真的东西。

捏造:

无中生有。

流传:

传下来或传播开。

(主要指消息、故事、传说、事物等)

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如秘方、技艺等)

恰巧:

凑巧。

(往往不如意)

恰好:

正好。

(合乎心意)

按照:

行动的凭借和依据。

依照:

同上,常见于法律条文。

大约:

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

大概:

表示对情况的估计。

进而:

表递进关系。

从而:

承接,及因果关系。

一律:

限用于人。

一概: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给予:

(书)给。

也做“给与”。

如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

给以:

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就要换成“给”。

各个:

每个,所有的那些个;逐个。

(各个方面、各个击破)

个个:

个个是把好手、个个奋勇争先。

沉重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严肃慎重的态度。

遏止阻止。

遏制控制。

妨碍阻碍。

妨害有害。

公正公平正直。

公证在争议中,为双方作证。

贯串连接而相通。

贯穿①穿过,穿连;②同“贯串”。

灌输注入(用于思想或知识)。

灌注浇进。

贯注集中投入(用于精神或注意力)。

简洁简明扼要。

简捷直截了当。

截止到期停止。

截至到……为止。

界限事物性质的区别。

界线分界的边线。

精致精巧细致。

精制精工制造。

难堪难以忍受,受窘。

难看丑陋,不好看。

树立建立。

竖立直立。

推脱推卸。

推托借故拒绝。

违反不遵照,反着方向做。

违犯违背,触犯。

相通事物之间连贯沟通。

相同两种以上的事物,内容或形式一致。

效力①功用;②出力,效劳。

效率功效的比率。

一齐同时,全都。

一起①一处;②一同。

除此之外,还有:

引见引荐

退化蜕化

反映反应

实行施行

启示启事

权利权力

坠落堕落

徘徊踯躅徜徉

抛弃屏弃摈弃

光顾光临

不止不只

竟然居然

侧目刮目

启动起动

收集搜集

学历学力

对于关于

行迹形迹

品位品味

审定审订

修订修定

起用启用

擅长善于

简洁简捷

谋取牟取

沟通勾通

篡改窜改

狙击阻击

法制法治

终止中止

反映/反应

必须/必需

三、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流传下来的固定词组。

它言简言赅、风格高雅,极具表现力,能恰当的使用成语,会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

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形式固定,成语从结构上看,是短语,在使用上却是词语,由于其来源于古代,使用时间长且形式早已凝固,因此不能随意更改增删。

二是词义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