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6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3讲学案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6·课标全国Ⅰ,3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核心内容是:

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措施,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反对侵略、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保证,有助于新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史论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牛军《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

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史论观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考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

[巧学妙用]

[图示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

[图示解史]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及成就

[理清概念]“求同存异”方针

(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易错提醒]有关外交关系突破的几点认识

(1)1971年中国恢复的是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漫画解史]美国的阻挠

★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导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得不到恢复。

[构图解史]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构图解史]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奉行“一边倒”政策;1972年,联合国席位恢复和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1992年,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尤其“不结盟”政策。

[图示解史]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及成就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独立自主 ②日内瓦 ③亚非国际会议 ④“求同存异” ⑤民族独立国家 ⑥和平共处 ⑦国与国之间

考点二 ①霸权地位 ②26 ③苏联的威胁 ④《联合公报》 ⑤《中美建交公报》 ⑥1979 ⑦1972

考点三 ①讲求实效 ②经济技术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地区性国际组织

⑤霸权主义 ⑥和平与稳定 ⑦和平发展

考法1 史论阐述类——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 B

★明立意 从6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提取一个变化:

“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

据此推知另一个变化:

50年代,“一边倒”政策下的对苏联贸易额比重在60年代出现下降。

★清误区 本题属于历史背景类试题,难度较大。

考生对新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标志性事件认识不清,应为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1)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结盟时期。

(2)1960年到1978年,中苏关系从破裂走向恶化,直至全面对抗时期。

(3)1979年到1989年,中苏关系从对抗到缓和直至全面正常化。

考法2 史料主旨类——中美关系的对抗与缓和

【考题2】(2016·上海单科,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答案 A

★明立意 从新中国外交发展状况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获取柱状数据图的关键信息:

“1979年”“美洲建交国数量增加最明显”。

★清误区 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难度相对较小。

忽视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争霸,主观认为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长期实施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对抗

①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②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美国方面: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②中国方面:

国际地位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解决台湾问题。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考法3 史料主题类——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依据

史料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

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复旦大学出版社颜声殻《当代中国外交史》

史料二 李鸿章晚年总结外交经验时说:

“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仍望我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譬诸多病之人,善自调遣,尤恐或伤人元气,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矣”

1928年,蒋介石指出:

“应以和平方法与不妥协之精神与缔约各国分别进行缔结新约的谈判,如缔约各国拒绝谈判或谈判无结果时,即依据国际公认的习惯,本情势变迁之理由,单方面宣告废约。

1949年,毛泽东明确指出: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1990年,邓小平指出:

“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

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1)史料一反映了七届二中全会已初步制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外交原则。

依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方针实行的意义。

(10分)

提示 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或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意义: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2)史料二分别阐述了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的基本外交政策或原则。

阅读史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出发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15分)

提示 出发点:

争取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

分析:

晚清时期,列强侵略,国力渐弱,李鸿章力图通过维持与列强的友好关系,来保全国家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实现民族独立,蒋介石政府致力于修约、收回利权;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毛泽东力主独立自主,摆脱帝国主义旧势力的干扰;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邓小平主张同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搞好关系。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

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利益、政治关系、文化历史根源等,但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不存在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原因

(1)20世纪50年代外交战略:

联苏反美,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我国坚持同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60年代外交战略:

反苏反美,即“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支持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建设,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3)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略:

“联美遏苏”,即“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

面对苏联的威胁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毛主席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我国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并与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即“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

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再加上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调整。

考法4 开放探究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的开拓与发展

史料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

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民网

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文字表达通顺。

)(12分)

提示 示例1:

中国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或答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说明:

自1990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全球许多地区如在苏丹、海地、黎巴嫩、刚果、东帝汶、利比里亚等国家地区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向联合国累计派出了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并出色地完成了道路修筑、桥梁架设、救治伤病、扫雷排爆、维护社会治安等各项任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目前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还是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示例2:

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说明:

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动荡与和平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美国等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干扰了和平与发展;旧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抑而不发的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随即爆发;另一方面,联合国秉承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采取积极措施,制定联合国维和行动基本原则,及时组织开展维和行动;中国等国家能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史料信息提取类,所提供的文字或图片史料中隐含着一些有效信息,从中提取出该信息并予以说明。

(1)获取信息:

直接信息:

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巨大;隐性信息:

当今世界仍处于和平与动荡之中;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之路。

如考生虽选择了第一层,但却点出了世界和平,体现了一定深度。

(2)说明理由:

主要从中国的维和行动、发挥作用等角度论述。

如考生从中国、世界角度论述影响,回答较好。

(3)结论升华:

点题照应,考生缺乏,略显不完整。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国家结盟。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实行无敌国外交:

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潍坊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解析 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四川德阳模拟)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

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这些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  )

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建立盟友关系,材料中“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在冷战背景下表明关系进一步巩固,故选A项。

答案 A

3.(2018·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下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67.3%

49%

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不能体现与美国有了一定经济往来,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安徽合肥模拟)下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应该是(  )

A.和平共处B.分道扬镳

C.扬眉吐气D.乒乓外交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五十年代中国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分道扬镳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故B项错误;扬眉吐气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故C项错误;乒乓外交是70年代中美外交,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7·辽宁大连期中)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

“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

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

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解析 从材料“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选C项。

答案 C

6.(2018·福建福州质检)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

“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

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

”这一说法是针对(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D

7.(2018·重庆模拟)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

尼克松说:

“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

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

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解析 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8·山东济南模拟)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

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

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解析 根据题意,197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问中国,此时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选A项。

答案 A

9.(2018·新疆乌鲁木齐检测)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800

中将

1974~1975年

4500

少将

1976年

2200

准将

1977年

1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解析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A项错误;美国从未放弃对台湾的军事支持,故B项错误;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进程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根据中美双方“一个中国”的承诺,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扶持力度呈现不断的下降趋势,故C项正确;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争夺重点一直都在欧洲,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8·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

这反映出(  )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国际组织(个)

71

677

1163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解析 材料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参与的政府间及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体现了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故A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是影响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开始多边外交,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7·江西高二次联考)2015年7月,“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在坚持本组织初衷的基础上,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同意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就此正式打开。

这主要反映出“上合组织”(  )

A.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B.努力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致力于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

D.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解析 上合组织的扩员问题,与地区和平安全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活动与经济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该组织的国际事务协调的相关行动,故C项错误;“上合组织”不区分国家性质的扩员行动体现了其开放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8·广西桂林中学模拟)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

这些外交行动(  )

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

解析 根据题目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项表述不足以完全表达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中国与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并未牵涉重大成果的取得,故C项错误;中国新时期的不结盟政策的表现是不与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河南安阳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

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一节 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

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

第三节 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

第四节 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

第二章 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

第一节 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节 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第三节 德国保持中立

第四节 中德关系的逆转

第三章 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

     ……

材料二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