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4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docx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

XXYY-ZWK-001

文档编号:

ZWK-20XX-001

XXX医院

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

知丁

日期:

年月日

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片检查规程

一、头部

(一)头颅

【适应证】

(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疾病:

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颅内疾病:

钙化性颅内占位:

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松果体瘤、结核病、寄生虫病等。

(5)颅内压增高症。

(6)颅内钙化。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

(1)若患者俯卧位有困难,也可以采用仰卧位摄影。

(2)如疑有颅骨病变,必要时加摄头颅切线位摄片(检查常规后述)。

【操作方法】

1.头颅正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听眦线与台面垂直,即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

(4)暗盒上缘超过头颅顶部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中心线通过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人暗盒1/2中心。

2、头颅侧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

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稍收。

(3)暗盒上缘超出头颅顶部,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中心线对准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

(二)内听道

【适应证】

(1)内听道性先天性疾病。

(2)内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禁忌证】无。

【并发症】无。

【注意事项】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听眦线与正中矢状面均垂直台面。

(2)暗盒横向中线对准外眦部,纵向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3)中心线垂直台面,经两外耳孔连线与正中矢状面交点上方1cm处射人暗盒中心。

(三)头颅汤氏位(Towne’s)

【适应证】

(1)枕骨和颞骨岩部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0角。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床面垂直。

(4)暗盒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四)颅底位

【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疾病:

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5)眼、耳、鼻、鼻旁窦、鼻咽部等部位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禁忌证】急诊严重颅底骨折患者易造成生命危险,不宜做此种检查。

【注意事项】颅底位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背部垫高l5~20cm,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后仰,头顶部触及台面,听眦线尽可能平行台面,前额用棉垫和沙袋固定,

(3)暗盒上缘超出额部,下缘包括枕部隆凸。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70角,与听眦线垂直,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人暗盒中心。

(五)颅颈交界部

【适应证】

(1)颅颈交界先天性疾病。

(2)颅颈交界骨源性疾病。

(3)外伤。

(4)颅后窝及上颈段疾病所致颅颈交界病变。

(5)眼、鼻、鼻窦、鼻咽等部位疾病所致颅颈交界病变。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颅颈交界位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

【操作方法】

(1)颅颈交界位摄片,患者侧立或侧坐于片架前,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下颌抬高,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2)双手放于背后并尽力下拉,使双肩下垂。

(3)暗盒上缘位于杭外隆凸上6cm,下缘位于上颈椎。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垂直射入。

(六)头颅切线位

【适应证】

(1)颅骨凹陷性或凸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颅颈交界骨源性疾病,如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进一步检查。

(3)颅内病变所致颅骨凹陷性或凸起性病变。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头颅切线位摄片患者一般无需作准备。

被摄部位的外侧应放一金属标志。

【操作方法】

(1)头颅切线位根据病变部位安置患者体位,目的是使病变区域(凹陷或凸起部位)与头颅边缘呈四进或凸起的关系。

(2)病变颅骨边缘置暗盒中心。

中心线垂直胶片,与病变颅骨边缘相切。

(七)视神经孔

【适应证】

(1)先天性发育异常。

(2)肿瘤源性视神经孔扩大,如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3)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

(4)骨增生性疾病,如畸形性骨炎、石骨症和蝶骨崎脑膜瘤。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

(2)头转向对侧,将被检侧眼眶外下1/4置于暗盒中心。

(3)颧骨、鼻尖、下颌隆凸三点紧靠暗盒,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53°角,听鼻线与暗盒垂直。

(4)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达暗盒1/2中心。

(八)颈静脉孔

【适应证】

(1)先天性发育异常。

(2)肿瘤源性颈静脉孔扩大,如静脉球瘤、神经瘤等。

(3)颅内压增高引起的颈静脉孔扩大。

(4)骨增生性疾病,如畸形性骨炎、石骨症等。

(5)颅底病变所致颈静脉孔扩大。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颈静脉孔摄片患者一般不需作准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头后仰,口尽量张大,听口线垂直台面,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并重合台面中心,两侧耳垂根部至台面等距。

(3)暗盒中心对口裂中点。

(九)鼻旁窦

【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和结核。

(4)急、慢性耳旁窦炎及特源性鼻旁窦炎。

(5)鼻旁窦的息肉和囊肿。

(6)鼻旁窦的良、恶性肿瘤。

(7)来自邻近部位病变的浸润。

(8)转移性肿瘤。

【禁忌证】临床拟诊为外伤性颈部骨折或脱位。

【注意事项】一般无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华氏位

(1)患者俯卧或立于摄影台,两手放于摄影台两边,额部紧贴面板。

(2)头部正中面对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额部紧靠暗盒下缘,头部稍向后仰。

使听眦线与面板夹角成37°角。

鼻尖对准暗盒中心(鼻尖约离暗盒0.5~l.0cm),使颞骨岩部投照干上颌窦的下方。

(3)暗盒前缘包括前额,下缘包括额部,或将鼻尖与上唇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4)中心线对准鼻尖与上唇间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2.柯氏(Caldwell)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头部正中面对暗盒中心,并与之垂直。

(2)前额和鼻部紧靠暗盒,使听毗线与暗盒垂直,鼻根下1cm处置于暗盒中心。

(3)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对准枕骨隆凸上方3cm处,通过眉间射至暗盒中心。

(十)颈骨岩部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4)渗出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5)良、恶性肿瘤。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伦氏(Runstrom)位

(1)患者坐于摄影台的一侧或俯卧于摄影台上。

暗盒放于向足侧倾斜350°角的角度板上。

被检侧紧靠暗盒,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

(2)患侧的耳廓向前折叠,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的前上方处,下颌略上翘,遮线筒靠近头部。

(3)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经健侧外耳孔上方约7.5cm处,射人暗盒中心。

2.侧位—许氏(Schuler)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将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可用胶布粘住)。

被检测靠于暗盒,头部摆成侧位,对测前胸稍抬高,并用沙袋支撑。

(2)外耳孔放于暗盒中心前方和上方1cm处,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

对侧手握拳头支撑下颌部,或用棉垫垫平,保持头部稳定。

(3)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对准对侧外耳孔后方2cm和上方7cm处射人暗盒中心。

(4)显示部位:

该位置显示乳突小房、乙状窦、乳突导水管、鼓室、颞颌关节、内外耳孔和颞骨岩部的侧位影像。

3.轴位——梅氏(Mayer)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可用胶布粘住。

将外耳孔放于暗盒中心上方1/3处。

面部转向被检侧,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45°角。

下颌下倾,使听眦线与暗盒垂直;或患者位置如上,用沙袋或角度板使暗盒向上倾斜35°。

(2)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5°~45°,对准对侧眼眶上方的额部,射人暗盒;或向足侧倾斜10°,对准对侧眼眶上方的额部,射人暗盒。

(3)显示部位:

该位置显示颞骨部长轴方向的轴位,乳突小房、鼓窦、内耳孔、外耳孔、颈动脉内口、迷路部位和颞颌关节等都能显影。

4.后前位——斯氏(Stenvers)位

(1)俯卧摄影台上,面转向对侧,外耳孔前2cm处于暗盒中心,额部、鼻尖、颧骨三点紧靠暗盒,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45°角,对侧听毗线与暗盒垂直。

(2)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2°,对准被检侧枕骨隆凸于外耳孔连线的中点,射人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

该位置可显示颧骨岩部的后前位影像。

岩骨尖部、上缘、下缘、乳突尖部和小房、鼓室、迷路区域和内听道等都能显影。

5.后前位——汤氏(Towne)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下倾,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2)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缘低于下颌骨,或将枕隆突对暗盒中心上方约5cm处。

(3)中心线:

向足端倾斜30°~35°,经两侧外耳孔后上缘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4)显示部位:

该位置显示枕骨大孔颚骨岩部等影像。

(十一)颞骨茎突部

【适应证】

(1)茎突过长以及过度弯曲、增粗,茎突舌骨韧带钙化。

(2)外伤。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茎突(双侧)前后位

(1)患者仰卧于检查台,头部置于顶端垫高并向足倾斜13°的暗盒上,下颌稍仰起,使听鼻线垂直于暗盒。

头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乳突尖置于暗盒中心。

投照时,口张大。

(2)中心线材准鼻尖垂直射人。

(3)显示部位:

双侧茎突显示于上颌窦内。

(4)标准片要求:

①照片标记准确、清楚。

②两侧上颌窦对称。

③两侧茎突清晰地显影于两侧上颌窦内。

2.茎突(单侧)前后位

(1)患者仰卧于检查台,头部置于顶端垫高并向足倾斜13°的暗盒上,下颌稍仰起,使听鼻线垂直于暗盒,然后头颅正中矢状面向对测旋转5°。

(2)患侧乳突尖置于暗盒中心外2cm处,投照时患者应尽量张大口。

(3)中心线:

对准患侧乳突内侧2cm处,垂直射人。

(4)显示部位:

茎突显示在下颌升支内侧与颈椎之间的空隙中或上颌窦内。

此位置应分别投照双侧,以便对比。

3.茎突侧位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头侧转,被检侧贴近暗盒,下颌前伸,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

瞳间线垂直暗盒,患侧外耳孔置暗盒中心。

(2)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经对例外耳孔下方3cm处射人。

(3)显示部位:

茎突显示于下颌角和颈椎间隙内。

应分别投照双侧,以便对比。

(十二)面骨

【适应证】

(1)面骨肿瘤与囊肿。

(2)外伤。

(3)先天发育畸形。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上举置于头部两旁。

(2)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头稍仰起,使听毗线与台面呈45°角,鼻尖部对准暗盒下1/3处。

(4)中心线:

通过鼻根垂直暗盒射人。

(5)显示部位:

此位置显示眼眶、鼻部、上颌骨、颧骨、颧弓等的上部面骨的后前位影像。

(十三)面骨前后位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稍向下倾,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面骨与台面平行,枕骨隆凸上方5cm处放于暗盒中心。

(2)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25°~30°,对准门齿咬合面射人暗盒中心。

(3)此位置适用于面部严重损伤而不能俯卧的病例。

(十四)颧弓

【适应证】

(1)各种颧弓部外伤,了解是否存在骨折及骨折移位情况。

(2)各种颧弓部手术前准备。

(3)各种累及颧弓部的肿瘤性病变。

(4)各种累及颧弓部的炎性病变。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

(1)若患者仰头后听毗线不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需向足侧倾斜,倾角大小以垂直听眶线为准。

(2)观察颧骨,应按薄骨设定摄影条件。

(3)根据滤线器使用与否,改变摄影条件。

【操作方法】

1.颧弓顶颌斜位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头部尽量后仰,领部前伸,下颌放于暗盒中心上方5cm处。

(2)头向对侧转15°,使头部矢状面与台面成75°角。

(3)中心线:

向足侧内倾斜,使中心线与听眦线垂直,对准颧弓中心或眼角外方约4cm处,射人暗盒中心。

焦片距100cm,用遮线筒。

2.颧弓轴位

(1)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头部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

(2)听眦线尽可能与暗盒平行,背部可用枕头垫高。

(3)中心线稍向头侧倾斜与听毗线成95°角,对准下颌角连线的中点射人暗盒中心。

(4)焦片距70~100cm,用遮线筒和滤线器。

(5)颧弓顶颌斜位要求显示颧弓的斜轴位影像,对颧弓的凹陷骨折常能很好显示。

(6)颧弓轴位主要显示两侧颜弓的轴位影像。

(十五)鼻骨

【适应证】各种鼻部外伤,了解是否存在骨折及骨折移位情况。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十六)鼻骨侧位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头部成标准侧位。

(2)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鼻根下方2cm处置于暗盒中心。

(3)中心线:

对准鼻根下方2cm处,与暗盒垂直。

焦片距75cm,采用遮线筒。

(十七)鼻骨轴位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下颌部放于暗盒上,暗盒靠患者侧稍垫高,使眉间与齿槽的连线与暗盒垂直。

(2)颈部前缘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沿眉间与齿槽的连线投射,与暗盒垂直。

焦片距100cm,采用遮线筒。

(十八)下颌骨

【适应证】

(1)外伤。

(2)肿瘤与囊肿。

(3)炎症性病变,包括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特异性下颌骨骨髓炎及物理性(放射线)与化学性引起的下颌骨骨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

(4)下颌骨发育畸形。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下颌骨后前位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两臂弯曲伏于头部两侧,前额、鼻尖贴台面,颅骨矢状面垂直暗盒并对准台面中线。

两唇咬合线对准暗盒中心。

(2)中心线:

对准暗盒中点垂直射人。

(3)显示部位:

显示下颌骨后前位影像。

2.下颌骨侧位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头侧转向患侧贴暗盒,健侧身体抬高,两肩下垂。

(2)下颌骨置于足侧垫高15°角的暗盒上,或用15°角的角度板,下颌骨体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行。

(3)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5°,经对侧下颌角后下约1cm处,通过被检测第三磨牙射人暗盒中心。

(4)显示部位:

显示下颌骨侧位影像。

(十九)下颌骨颏部上下位

【操作方法】

(1)患者坐于检查台一端之椅上,下颌骨前伸,头矢状面垂直暗盒,颏都贴暗盒中线处,暗盘前缘包括颏部。

(2)中心线:

向枕方倾斜40°~50°,经过下颌联合处射人暗盒中心。

(二十)颞颌关节

【适应证】

(1)外伤。

(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

(3)肿瘤性病变累及颞颌关节。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注意事项】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头部转成侧位,被检侧紧靠暗盒,对测前胸稍抬高并用沙袋或枕头支撑。

(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后方1cm和上方2.5cm处,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30°,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5cm处,通过被检侧倾斜25°~30°角,射人暗盘中心。

(4)焦片距75cm,采用遮线筒。

要求以同样位置摄取张口位和闭口位照片各1张,以观察关节活动情况,并摄取两侧颞颌关节进行比较。

若有四分格专用换片器,应按换片器的使用规定执行,即方便,又准确。

若专用口腔曲面体层机附有颞颌关节开闭口摄影功能,应按机器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胸部

(一)胸部

【适应证】

(1)肺部及气道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鹏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

(1)站立有困难的患者及婴幼儿可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摄影体位。

(2)常规使用高电压摄影,使用滤线器(栅比不小于10:

1)。

(3)做好患者呼吸屏气的训练工作。

【操作方法】

1.胸部后前正位

(1)患者面向胸像架站立,前胸壁紧贴胸像架面板,两足分开,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暗盒中线,下颌稍仰,置于颏托上,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臂内旋,手背置于髋部,锁骨成水平位。

(4)中心线:

通过第四胸椎处垂直射人胶片。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2.胸部侧位

(1)患者侧立于胸像架前,被检侧近片。

(2)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3)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

前、后胸壁与暗盒两侧缘等距。

(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

(5)中心线:

对准第五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垂直射人胶片。

(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3.胸部前弓位(前后向)

该体位属于胸部平片的一种辅助检查,在重点观察肺尖病变及下胸部叶间胸膜积液、右中叶肺不张时采用。

【注意事项】

(1)当患者身体后倾角度不够时,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12°,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射人暗盒中心。

(2)患者体位倾角较大,胸像架要牢固、可靠,以防患者摔伤。

(3)婴幼儿及体弱不能配合者,不宜选择该体位。

(4)观察下胸部叶间胸膜积液及右中叶肺不张时可采用前弓位的后前向。

【操作方法】

(1)患者背向摄像架直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

(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脸部,两肩尽量内旋。

(3)身体稍离开摄像架,上胸向后仰,使上背部紧贴胸像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

(4)暗盒上缘须超出肩部上方约7cm。

(5)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2°,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二)心脏和大血管。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

(2)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3)肺源性心脏病。

(4)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

(5)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6)真性主动脉瘤、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主动脉弓分支发育畸形。

(8)肺梗死。

(9)肺水肿。

(10)冠心病。

(11)大动脉炎。

【禁忌证】休克患者切忌立位拍片。

【注意事项]

(1)取下照射野范围内各种金属物,包括饰物及衣服内织的金属丝、金属棉。

(2)告知患者放好的投照位置,不能随便移动。

(3)训练患者吸气后屏气或保持平静呼吸。

(4)对不能站立摄片者采用半坐位、卧位摄片。

【操作方法】

一般采用立位屏气投照,根据需要依次摄左斜位、右斜位、后前位或左侧位片。

焦片距为2M。

应远距离摄影,以减少心脏血管放大率。

1.后前位片

(1)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站稳,双手反叉腰,面向胶片,胸贴片架。

(2)双肘屈曲臂内旋,手背置于髋部,锁骨成水平位。

(3)中心线:

通过第六胸椎处垂直射人胶片。

(4)平静吸气下屏气和服钡投照。

(5)所用曝光条件比常规胸片略高。

2.左前斜位

(1)患者立于胸像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胸像架面板。

(2)身体冠状面与胸像架面板成65°角。

(3)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内旋,左手置髋部。

右前、左后胸壁与暗金边缘等距。

(4)暗盒上缘达肩部上方。

(5)中心线:

对准右侧腋后线第六胸椎高度处垂直暗盒入射。

(6)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3.右前斜位

(1)患者立于胸像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胸像架面板。

(2)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内旋,右手置骰部。

(3)身体冠状面与暗盒成45°~55°角。

(4)暗盒上缘超出锁骨5~6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

(5)中心线:

对准左侧腋后线,于第六胸椎高度处垂直暗盒人射。

(6)服钡剂后,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4.左侧位

(1)患者侧立于胸像架前,左侧靠近暗盒。

(2)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前、后胸壁与胸像架面板等距。

(3)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4)中心线:

对准第五胸椎水平侧胸壁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5)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6)身体冠状面与胸像架垂直屏气和服钡摄片。

(三)肋骨正位

【适应证】隔上肋骨病变,如骨折肿瘤、畸形等。

【禁忌证】无。

【注意事项】

(1)不宜采用高千伏摄影条件,使用滤线器。

(2)做好患者呼吸屏气的训练工作。

(3)必要时加照斜位。

(4)女性患者的发辫应结于头顶,以防伪影。

(5)重症患者及婴幼儿可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摄影体位。

【操作方法】

(1)患者面向胸像架站立,前胸壁紧贴胸像架面板,两足分开,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暗盒中线,下颌稍仰,置于颏托上,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臂内旋,手背置于髋部,锁骨成水平位。

(4)中心线:

通过第四胸椎处垂直射人暗盒。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三、腹部

(一)全腹部

【适应证】

(1)胃肠道中空脏器穿孔。

(2)胃肠道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扭转、套叠、粘连。

(3)误吞异物。

(4)腹部及腹腔内脏器创伤。

(5)肠气囊肿症(小、大肠)。

(6)腹腔内占位性病变渺瘤、炎症)等平片可观察胃肠道反射性肠淤积、钙化等,协助诊断。

(7)急性胃扩张。

【禁忌证】

休克者切忌立位摄片可改摄仰卧水平侧位片。

【并发症】无。

【注意事项】

胃肠道(腹部)摄片检查一般无需作准备,但摄片前应让患者排尿。

摄取腹部立位片时,应让患者坐、立片刻,再进行摄片,以使腹腔内游离气体自穿孔部位逸出到达隔下;游离液体沉降到小骨盆腔内。

对病情危重不能站立者,可使患者左侧卧位(右侧向上),水平前、后位投照。

【操作方法】

(1)立卧位胃肠道片应在装有活动滤线器的检查台上进行。

如病情危重,必须在床旁进行摄片时,亦需在片盒上置放固定滤线器,以免散射线影响照片质量。

(2)如检查食管异物或疑有食管破裂时,须摄颈、胸部正侧位,甚至斜位片;胃肠道穿孔时须摄腹部立位平片;疑有肠道梗阻须摄腹部立位、卧位平片。

急性胃扩张时摄片范围应含下胸部。

(3)为避免肠管蠕动,使图像失真,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大容量X线机)。

(4)胃肠道平片摄取范围应包括全腹部,以便能观察腹部全貌。

成人腹部平片,需要用

34cmX42cm(14inX17in)暗盒,以保证两侧壁、腹脂线(皮下脂肪层、腹膜外脂肪层)均能被包含。

(5)仰卧前后位投照时,暗盒下缘应包括耻骨联合;直立前后位投照时,暗盒上缘应包括膈肌。

投照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

(二)小儿腹部

【适应证】

(1)先天性胃肠道狭窄或闭锁畸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或小肠闭锁等。

(2)小儿肠套叠。

(3)新生儿坏死性肠炎。

(4)胎粪性腹膜炎。

(5)先天性巨结肠症。

(6)原因不明的婴幼儿呕吐、腹痛等。

(7)原因不明的新生儿排便障碍(腹泻、秘结)。

(8)腹部(包括后腹膜)肿块。

(9)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