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0200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2015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

资环1304

姓名:

宁文晓

学号:

1355020137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5年8月12日到24日.

二、实习人员:

三位老师、资环1304、城规1305、地信1306班同学.

三、指导老师:

卫华老师;李明老师;家淑珍老师;宴继宁老师.

四、实习路线:

临汾——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陕西历史博物馆)——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水土保持研究所)——银川(宁夏省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西北影视城、宁夏大学、贺兰山)——中卫(沙坡头)——西宁(青海湖、塔尔寺)——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刘家峡、寒旱所)——临汾。

五、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2.了解地理环境的系统规律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同时了解西部各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3.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组织纪律性。

4.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5.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六、实习要求:

1.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注意日常的行为和语言,彰显我们地理科学学院的文明风尚;团结互助,关心关爱;顾全大局,礼貌谦让。

2.以平等和尊敬的心态看待大自然的一切、当地社会文化的一切。

尊敬地域上的文化差异。

3.实习前,要对以前学过的地理课程温习一遍。

准备相关资料和东西。

4.以专业实习为第一要务。

实习期间,仔细观察所有看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并得到解决。

5.实习结束后两个星期内交实习报告。

七、实习内容:

✓部门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地概、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等)

✓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

✓地理环境距离衰减规律(位置特征、影响、距离衰减)

✓地理环境区域系统规律(地理边界、自然区划)

✓自然地理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

✓我国自然地域(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实习区域分析:

自然条件、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八、实习过程:

在暑假放假之前,6月底,卫华、李明、家淑珍、宴继宁三位老师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在8月份实习的具体安排,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在要求我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外,还希望我们可以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努力思考相关问题,并适当做好笔记。

希望我们可以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巩固到在课堂上的所学,并且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最后,老师提醒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互相帮户,互相礼让,并做到文明出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之后,我们师生一行120人左右,在8月11日晚踏上了通往西北的旅程。

连续13个日夜,辗转5个省份,经历了不同的情景,领略了别样的风景,临汾,杨凌镇,西安,兰州,青海,中卫,银川,西宁,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体会了不同的心情,强化了我们平时上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增强了我们野外考察的能力,熟悉了一些实际考察所需的技巧,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先前学过的一些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土壤等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背景:

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总面积219.05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区域内共114县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祖国的西北边疆。

具体包括: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实际上“西北五省”是“西北三省二区”的习惯说法。

西北五省一说源自1949—1953年国家设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的西北行政区,一直沿用至今。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递减(注:

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即陕南属于亚热带气候)。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关中盆地(渭河平原)和秦巴山地等。

主要城市:

西安、兰州、天水、乌鲁木齐、喀什、银川、西宁、宝鸡、延安、石嘴山,克拉玛依等。

自然景观(从东到西):

耕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原。

第一站: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公园)

华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作为山西师范大学的实习点,我们跟随着三位老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

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主要地貌有: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奇洞—冰洞与风洞,奇景—残峰断崖,奇湖—堰塞湖,四大奇在满足崩塌地貌之母子情深。

造就了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十强、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

我们对山崩的奇景奇观的好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山崩地貌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山崩造成的地貌给人以奇特、险峻的感受,对于山崩地貌的成因,分为地貌条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地貌条件是由于深切的太乙峪和两侧的断崖使岩体失稳,形成临空面;而地质条件是由于坚硬的演示因地壳运动和风华产生大量裂缝,岩体完整性被破坏,这两个诱因使得山体变得十分松脆,到处都是裂缝,群石林立到处都有潜在的摇摇欲坠的石块。

而这些石块只要受到地震和暴雨一类的外力影响,就会形成山崩。

第二站: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

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Ø昆虫博物馆:

昆虫博物馆繁华地段始建新展馆,展览面积3600多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温室和网室3300平方米,饲养蝴蝶等活虫供观众观赏。

昆虫博物馆三期建筑总面积已经达到一万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综合性最强的昆虫博物馆,是一个融科学研究、标本收藏、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地。

Ø动物博物馆:

总建筑面积4300余平方米,馆藏各种珍贵标本8000余件。

根据动物馆总体展示内容,动物馆分为生命起源与动物进化展厅、珍稀动物展厅、宠物与观赏动物展厅、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展厅、动物养殖与人类文明展厅、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展厅、动物生产与生态环境展厅、动物生物技术展厅等8个展厅。

Ø植物土壤馆:

该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馆。

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

(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

(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

Ø农业历史博物馆:

农业历史博物馆业厅"、"宋元农业厅"、"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辉煌成就。

为目前国内展示内容最为系统的农业历史博物馆。

Ø蝴蝶园:

蝴蝶园是昆虫馆的室外展示部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蝴蝶放飞园。

蝴蝶园种植有蝴、云南麝凤蝶蝶的寄主植物20余种,蜜源植物30余种,园林观赏植物10余种。

蝴蝶园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大多数来自秦岭、巴山和广西、云南、海南、安徽等蝴蝶自然生态栖息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中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中国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之后在一位老老师的带领下,对研究所的概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域生态与管理研究室、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林草生态研究室等6个研究单元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其中在人工模拟降雨大厅的所见印象最为深刻,该实验室分为四个降雨单元,可研究在不同情况下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度,通过与实验人员的交流,又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通过亲身的参与,更加意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迫在眉睫和重要性。

第三站:

银川(贺兰山)

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

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

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

“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境内的最高峰。

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

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

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其中分布于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的林带。

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

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

1988年国务院公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6.1万公顷。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

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所产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毛色细润,卷曲如云。

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

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清雅莹柔,用它雕成的贺兰石砚是宁夏“五宝”之一。

  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

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第四站:

中卫(沙坡头)

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公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

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即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沙坡头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一一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被世人称为“沙都”。

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

2007年5月8日,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沙坡头保护区地处西北内陆,靠近沙漠,既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又有沙漠型气候特点。

冬季严寒,干旱少雪,多西北风。

春季温差大,升温较快,降水少,易发沙尘暴。

夏季炎热,降水较少,秋季凉爽,降温快,多雨。

多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974.5毫米,年均气温8.5℃,平均风速2.4m/s。

主要自然灾害有沙尘、干旱、霜冻等。

沙坡头南靠重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在 沙与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

沙与河这对本不相容的矛盾体,在沙坡头被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蕴灵毓秀的黄河、横旦南岸的香山与世界文化遗产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

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二沙山南侧则是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

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揽铁路如一天绿龙伸向远方。

  

由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附近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系统采集分析结果,发现从北部沙漠主体向黄河南岸,沙丘沙平均粒径变细但分选变差.同时,粒径及分选性在沙丘断面出现两种变化模式,其一是沙漠主体新月形沙丘由两侧坡部向丘顶区域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其二为黄河两岸阶地和湖盆滩地的新月形沙丘丘顶沙粒粗于其它部位。

  

第五站:

青海(青海湖、塔尔寺)

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2300--600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地区为17.6毫米,较多地区为 764.4毫米。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

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西北有布哈河注入。

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趋势。

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

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

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到达共和盆地又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只进不出,它的耗损只是靠蒸发,所以大量的从四周山地流下来的那些盐物质就使青海湖里的盐浓度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在13日参观的青海湖是一路以来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青海湖的美景,看也看不够:

天蓝云白水透,草青羊白牛肥,3000大美青海米的高原美景,享受不尽的鲜美空气,壮丽的大山草原,绵延不尽的天,水,山,草。

刚到青海湖的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宁愿抛弃自己已有的一切,在中国的大西北重头再来。

大山大河面前,人,变得好渺小?

?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

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

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极佳时间。

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

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

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第六站:

兰州(刘家峡)

流经永靖县境内107公里的黄河主道上,大自然奇迹般地造化出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无比秀丽的山山水水,刘家峡、盐峡、八盘峡三座大坝在黄河上巍然而起,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人工湖泊浩荡高峡之间,更勾勒出风情万千的绚丽画卷。

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省级风景名胜区。

水库坝址以上黄河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280多亿立方米。

库区内有大夏河和洮河汇入。

多年平均输沙量仅占黄河总输沙量的2.8%,所以,黄河在这一区域还“名不副实”,是一条绿色的黄河。

在洮河入黄河河口还能明显分出清浊。

刘家峡水电站过洮河口,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便在眼前。

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自行管理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大坝高147米,象一座四十多层的大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之上。

厂房就在大坝之下,山体之中。

原因就是六七十年代国家战备的需要,所以不得不建在两座大山山体之中。

而且在当时都是纯人工挖掘,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公开。

刘家峡水库为年调节水库,以发电为主,兼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旅游等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发点主要是供给到甘肃、青海、宁夏和部分内蒙。

门口还有武警战士在一直站岗、游客进去游玩也是由导游带入简单的讲解就要带出,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黄河两岸分布有很多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指由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丹霞地貌形状从左到右依次为:

母亲抱着孩子、情人拥吻、一家三口

旱所是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战略布局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原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原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根据学科定位,机构调整,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等原则整合而成。

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开拓创新,寒旱所创建并发展了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在山地冰川冰芯与寒区环境、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冻土理化特性与地下成冰理论、冰土工程与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环境变化、风沙物理、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气象、高原与干旱气候形成机制、边界层物理、大气电学和寒区旱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学科。

目前,寒旱所已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科研项目一千余项,取得科研成果五百多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一百五十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共计六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三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十四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十九项。

几代科研工作者扎根西部、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奉献,一个以西部国土资源环境为研究主体、以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为专业特色的研究和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寒旱所目前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统的庞大科研及支撑体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区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特色。

七大研究室分别是: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水土资源研究室,生态与农业研究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室。

三大研究系统分别是以实验分析研究为主的实验分析系统,以野外观测试验研究为主的试验观测系统,以资讯共享和网络应用、图书编辑服务为主的信息平台系统。

为使科研与支撑体系融合成为有机整体,实验室和野外台站均归入到相应研究室。

对外,实验室和野外站是相对独立机构;对内,以学科领域为核心,研究室、实验室、野外台站三位一体,形成整体;既可加强实验室的外围梯队力量,又可使研究领域形成研究、实验、试验相结合的有效组合,促进学科发展。

9、相关仪器

在我们出发以前,从实验室携带了GPS以及罗盘,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带我们又重新温习了罗盘以及GPS的使用方法,我们真正的在野外对这些技术得到了熟悉。

罗盘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1.基座

2.磁针:

分指南和指北两个方向的指针,其中绕有铜丝者为南针。

3.调节螺丝

4.测斜器:

包括垂直刻度盘和长水准器、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刻度由0-90,即倾斜最大为90

5.水平刻度盘:

盘上有南、北、东、西方位标记,和0-350刻度,刻度为反时针刻划由0-350,东(90)和西(270)。

刻度与实际方向恰好相反,反刻度主要是为了读数方便,另是由于我国是指南针发明国家,习惯以南为基准,顺时针刻度和读数时,90也正是地质罗盘反刻的正东90,而实际正东90则刻为正西270

6固定螺丝

7、10水准器9倾角刻度盘11、13照准合页12反光镜

 

10、实习总结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段次西部的野外实习,我受益匪浅,首先在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上,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在面对一些区域现象时,明白了从哪些方向入手,如何着手开展研究,又怎样透过现象找出其中的本质,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书本,对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领悟;再次提高了自己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实际应用和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