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983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docx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知识讲解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

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

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长:

做首领。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1)

“何不试之以足?

(2)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了带量好

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

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而置之其坐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3)至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通

)。

B.宁信度无自信也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2)何不试之以足()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

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

记住他,不要忘记。

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知道了!

”关尹子说:

“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又以报关尹子

(1)请于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3)冀复得兔(

(2)因释其耒而守株()

)(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此何遽不为福乎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C.始悟为山市D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

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

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

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2)秦青弗止。

()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

“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

做人?

译文: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

冥王说:

“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

”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

“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

要怎么做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2)既欲做人(

(3拔之()

(4)不胜痛叫(

2•翻译画线句子。

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答案)

狐假虎威

1.

(1)不

(2)跑(3)你(4)因此

2.

(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郑人买履

1.

(1)坐-座

(2)反-返2.D

3.

(1)尺码

(2)履(3)到、往;尺码

4.

(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列子学射

1.

(1)向

(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守株待兔

1.

(1)跑

(2)放下(3)希望(4)自己

2.A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薛谭学讴

1.

(1)尽

(2)不,没有(3)阻止(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1.

(1)才,刚;

(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

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

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解释下列词语。

B.贾人:

A.嬉: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

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

回来;④彘:

猪;⑤特:

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

(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

为什么?

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1

兔走触株走(

2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3而身为宋国笑身(

4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某一角度简要

谈谈。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

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6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

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

离开

(2)破:

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

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

游戏,玩耍B.贾:

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

(1)止:

阻止

(2)遂:

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

跑②释:

放下③身:

自己④冀:

希望

2.议论句: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

这样②谢:

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

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

(略)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

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

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

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法,这样写,

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

(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

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

(2)席上食菱食:

(3)欲以去热也以:

)欲以去热也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

③饯行于郊衢()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五、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遂成大学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③资给以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六、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

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

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

 

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4)兽见之皆走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的不同含义。

〈2〉故遂与之

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

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

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也很多。

请你举出两个来。

(1)

(2)

九、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贝S钟大不可负,以椎

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解释加点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2)遽掩其耳

(3)恶人闻之,可也(4)恶人闻之,可也

2•翻译句子。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3•“恶己自闻之,悖矣。

”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

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5•成语就出自这里。

请你写出“掩”开头的两个成语。

(1)

(2)

十、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因释其耒而守株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冀复得兔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

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

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

益,而又害之。

注释: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一一告诉。

予一一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非徒一一不仅只是。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十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

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一一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一一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一一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一一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十三、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

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

田登,人名。

上元:

元宵节)

1.解释加点词: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②乎?

楚王

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11)而过,翼若垂云(12)。

王注矢于弓(13),不知其所射。

养叔圍进曰:

“臣之射也,置(15)—叶于百步之外而

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

子》

【注释】①于:

向。

②道:

道理。

③田:

同“畋”,打猎。

④云梦:

古代湖泽

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

让。

弓I:

拉。

⑥虞(yu)人:

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⑦起:

赶起。

⑧发:

跑出来。

⑨交:

交错。

⑩鹄(hu:

)天鹅。

(11)旃(zhan:

赤鱼的曲柄旗。

2垂云:

低垂下来的云。

3注矢于弓:

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14)养叔:

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5置:

放。

【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

“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

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

‘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

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注释】①荆(j1ng):

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

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

同“返”,回,归。

④中流:

江中心。

⑤蛟:

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

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

曾经。

⑧攘

(rang)臂祛(qa)衣:

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

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a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

“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

”摇船人回答:

“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

“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