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851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docx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

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2.难点: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经验及教训。

教材整理1 变法的命运

1.各派态度

(1)守旧派:

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

坚持“三不足”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

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动摇。

2.结果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

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提示】 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教材整理2 积贫局面的改变

1.原因

(1)农田水利法:

保证了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方田均税法:

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了实惠。

(3)市易法和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免役法: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

北宋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

3.局限

(1)青苗法: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2)免役法:

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

[误区警示] 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

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教材整理3 积弱局面的改善

1.原因

(1)保甲法:

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军器监:

它的设置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保马法:

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

(4)将兵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

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深度点拨] 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使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得以改善,这一功绩不容抹杀。

2.王安石变法是在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3.王安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点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抓住“疾富民”“破富民”“夺富民”“公私皆病”等信息理解史料,得出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史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

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是理解史料的关键,据此分析司马光要求更张新法的理由。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提示】 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2)史料二表明了变法失败的什么原因?

【提示】 变法使农民破产,他们怨声载道,这不利于变法的进行。

【史论拓展】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③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④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⑤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①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②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③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封建的学者把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吕诲:

(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褰慢上,荫贼害物,众所共知……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是人也。

——摘自吕诲弹劾王安石的奏章

《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

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吕诲弹劾王安石的主要理由,对其观点你如何认识?

(3)材料三中的“美意”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规范解答】 第

(1)问中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中“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五曰市易”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作用”,据“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回答。

(2)问中第一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回答。

第二小问“认识”,要从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回答。

第(3)问中第一小问“美意”即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的目的。

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梁启超所处时代特征回答。

【答案】 

(1)措施: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

作用:

缓解民众负担;促进商品流通;增加政府收入。

(2)理由:

品行不端。

认识:

这种评价不够客观公正。

(3)“美意”:

富国强兵。

原因: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1.司马光说: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解析】 司马光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他口中的所谓王安石周围的“谗佞”指那些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答案】 B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

A.青苗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解析】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收20%~30%的利息。

这就使农民免受了高利贷的盘剥,还可增加政府的收入。

【答案】 A

3.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

A.保马法B.将兵法

C.保甲法D.设军器监

【解析】 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因而盗贼减少了。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4.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解析】 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

因此,A、B、D三项不正确。

【答案】 C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

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

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

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

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

【解析】 第

(1)问“美梦”,根据材料中“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这句话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作答即可;“条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条件作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中“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这一信息从其个人性格特点分析,再结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答即可。

【答案】 

(1)美梦:

富国强兵。

条件:

宋神宗的支持;个人勇于变法,一心为公(或“三不足”)精神。

(2)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或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其反对。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说:

“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解析】 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答案】 D

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解析】 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在使用。

【答案】 A

3.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

【解析】 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市易法是在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因而选D较合适。

A项是政府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B项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

C项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

【答案】 D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抑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是保甲法的目的,排除①;青苗法、募役法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④;故选B项。

【答案】 B

5.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题目材料反映出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但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也不可能彻底扭转积贫局面;题目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矛盾。

因此,③④叙述均不正确。

【答案】 A

6.为扭转北宋中期“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而宋募兵却“大率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的局面,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  )

A.保甲法B.保马法

C.将兵法D.设军器监

【解析】 “寇盗充斥”指的是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北宋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官兵又因战斗力差而镇压不力。

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一方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 A

[能力提升]

7.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

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

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

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

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

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宽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其反对变法的态度;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分地计量”、“以地之等,均定税数”等有效信息可知其反对变法的原因。

(2)问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第(3)问要依据材料四归纳概括易中天的观点,对其观点的评价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反对。

原因:

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肯定。

原因:

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

(3)观点: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意思相近即可)

第一种答案:

不正确。

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

第二种答案:

有一定道理。

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了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