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75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药理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药理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药理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药理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实验.docx

《药理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实验.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实验.docx

药理实验

动物药理实验实训

指导书

试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二00九年十月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捉持法和给药法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法

1.小鼠

(1)双手法:

右手提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鼠尾,使小鼠前肢固定在粗糙面上。

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其双耳间颈背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掌心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便可将小鼠牢固捉持(图1)。

图1小鼠双手捉持法

(2)单手法:

小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抓住鼠尾,后手掌尺侧和小指夹住鼠尾,然后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图2)。

图2小鼠单手捉持法

2.大鼠

大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应戴防护手套。

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掌部握住背部和腹部。

注意不要捏其颈部,以防用力过大、过久,窒息死亡。

3.家兔

一只手抓住兔颈背部皮肤,将兔轻轻提起,另一只手托住臀部,使兔呈蹲坐姿势(图3)。

切不可用手握持双耳提起兔子。

图3家兔捉持法

4.豚鼠

豚鼠性情温和,不咬人,用手轻轻握住身体即可抓起。

5.猫

应戴好防护手套。

轻声呼唤,慢慢将手伸入猫笼,轻抚猫头、颈和背部,一只手抓住颈背部皮肤,另一只手抓住腰背部。

性情凶暴的猫可用布袋或网套捉持,操作中应防其利爪和牙齿伤人。

6.狗

驯服的狗可戴上特制嘴套,用绳带固定于耳后颈部;凶暴的狗可用长柄捕狗夹钳住狗的颈部,然后套上嘴套。

狗嘴也可用绳带固定,操作时先将绳带绕过狗嘴的下颌打结,再绕到颈后部打结,以防绳带滑落。

狗麻醉后四肢固定于手术台上,取下嘴套或绳带,将一金属棒经两侧嘴角,穿过口腔压于舌上,再用绳带绕过金属棒绑缚狗嘴,并固定于手术台上。

应将狗舌拉出口腔,以防窒息。

二、常用实验动物给药法

1.经口给药法

此法有口服与灌胃两种方法。

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等动物。

口服法可将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令动物自由摄取。

若为保证剂量准确,可应用灌胃法。

(1)灌胃法

小鼠:

左手捉持小鼠,腹部朝上,右手持灌胃管经口角插入口腔,使灌胃管与食管成一直线,再沿上颚壁缓慢插入食管,稍感有阻力时(灌胃管约插入1/2),如动物安静,呼吸无异常,即可注入药液。

如遇阻力应抽出灌胃管重新插入,若药液误注气管,小鼠可立即死亡。

一次灌注药量0.1-0.3ml/10g体重。

操作宜轻柔,防止损伤食管(图4)。

灌胃管可用粗大的注射针头制作,磨钝针尖制成,管长4-5cm,直径1mm,连接于1-2ml注射器上即成。

 

图4小鼠灌胃法

大鼠:

左手捉持大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方法与小鼠相同。

若两人合作时,可由助手协助固定后肢与尾巴。

但灌胃管必须长6-8cm,直径1.2mm,尖端呈球状,并安装在5-10ml的注射器上。

注药前应回抽注射器,证明未插入气管(无空气逆流)方可注入药液。

一次投药量1—2ml/100g体重。

家兔:

需两人合作,一人坐好将兔躯体夹于两腿之间,左手紧握双耳固定头部,右手抓住两前肢固定前身,使兔头稍向后仰;另一人将木或竹制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兔舌压住,以8号导尿管经开口器中央小孔,沿上颚壁慢慢插入食管15-18cm。

为避免误入气管,可将导尿管外口端放入清水杯中,无气泡逸出方可注入药液,并应再注入少量清水以保证管内药液全部进入胃内。

灌毕,慢慢拔出导尿管取出开口器(图5)。

图5家兔灌胃法

豚鼠:

如用灌胃器,灌胃法与大鼠相同。

如用开口器和导尿管,方法与兔灌胃法相同。

猫和狗:

灌胃方法与兔相似,将导尿管从鼻腔或口腔经食管插入胃内给药。

操作时应防止动物咬伤与抓伤。

(2)口服法

片剂药物可在扒开动物上下齿列后,用镊子夹住药物放在舌根部,迅速合起上下颌即可咽下药物。

给药前若先以水湿润口腔内部,更易咽下。

液体药物可在轻轻固定动物头部后,从口角齿列间注入药液,动物多能自动咽下。

溶于水的药物也可加入饮水中口服,不溶于水的药物可加入饲料中给药。

但这两种给药法必须是无味的药物,且难以保证剂量准确。

2.注射给药法

(1)皮下注射法:

小鼠:

一般需两人合作,一人把小鼠头与鼠尾牵向两端并固定,另一人左手提起背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若针头容易向左右摆动即可注入药液。

拔针时左手捏住针刺部位,防止药液外漏(图6)。

一人操作可把小鼠放在金属网上,左手拉鼠尾,小鼠以其习性向前移动,此时右手持注射器从头端向尾部刺入背部皮下。

注药量0.1-0.3ml/10g体重。

图6小鼠皮下注射法

大鼠:

以捉持法握住大鼠,于背部或大腿拉起皮肤,将注射针刺入皮下。

一次注射药量小于1.0ml/100g体重。

家兔:

左手将兔背部皮肤提起,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刺人皮下松开左手,进行注射。

豚鼠:

注射部位可选用大腿内侧面、背部、肩部等皮下脂肪少的部位。

通常为大腿内侧面注射。

一般需两人合作,一人固定豚鼠,一人进行注射。

猫:

将臀部皮肤拉起,将注射针刺入皮肤与肌肉之间,注入药液。

犬:

将犬的颈部或背部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进行注射。

(2)皮内注射法:

先将注射部位剪去毛。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小于15°角刺入皮内,注射药液,注射处出现一白色小皮丘。

(3)腹腔注射法:

小鼠:

左手捉持小鼠,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皮肤,其部位是距离下腹部腹白线稍向左或右的位置。

向前推进3—5mm,接着使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45°角刺入腹肌,继续向前刺人,通过腹肌进入腹腔后抵抗消失,这时即可轻轻注入药液。

小鼠的一次注射量为0.1—0.2m1/10g体重(图7)。

图7小鼠腹腔注射法

大鼠:

腹腔注射与小鼠相同。

注射量为1—2ml/100g体重。

豚鼠、猫、免等:

豚鼠、猫腹腔注射部位同小鼠。

兔在下腹部近腹白线左右两侧约lcm处,犬在脐后腹白线侧边1—2cm处注射为宜。

(4)静脉注射法:

大鼠和小鼠:

一般采用尾静脉注射,事先将小鼠和大鼠置于固定的筒内或铁丝罩内,或扣于烧杯内,使尾巴露出,于45—50℃温水中浸泡、或用60-100瓦电灯泡烘烤、或用75%酒精棉球擦之,使血管扩张,选择尾巴左右两侧静脉注射,注射时若出现隆起的白色皮丘,说明未注入血管,应重新向尾根部移动注射。

一次注射量小鼠为0.05—0.1ml/10g体重(图8)。

注射完毕后用棉球按压止血。

图8小鼠尾静脉注射法

家兔:

一般采用耳缘静脉注射。

可用酒精棉球涂擦耳部边缘静脉,或用电灯泡烘烤兔耳使血管扩张。

以左手指在兔耳下作垫,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经皮下进入血管。

注射时若无阻力或无发生隆起现象,说明针头在血管内,注射完毕,压住针眼,拔去针头,继续压迫数分钟止血(图9)。

图9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

豚鼠:

一般用前肢皮下头静脉注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也可以。

接近下部比较容易刺入静脉。

注射量一般不超过2ml。

猫:

一般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注射。

注射前先将猫装入固定袋或笼内,左手抓住前肢,酒精棉球涂擦后,从前肢的末稍端将注射器针头刺入静脉。

证实针在静脉内后,即可注射。

犬:

可选用前肢皮下头静脉或后肢小隐静脉注射。

以手或橡皮带把静脉向心端扎紧,使血管充血。

酒精棉球涂檫后,针头向近心端刺入静脉,回抽针栓,倘有回血即可推注药液(图10)。

图10犬后肢外侧小隐静脉(左)和前肢背侧皮下头静脉(右)注射法

 

实验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认识剂量大小对药物作用强度的影响。

【原理】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即可产生对疾病有防治效果的作用,也会产生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这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材料】

1.动物:

青蛙或蟾蜍、小白鼠。

2.药品:

0.1%硝酸士的宁注射液、0.2%、0.5%和2%安钠咖注射液。

3.器材:

注射器、针头、大烧杯、鼠笼、电子秤、酒精棉、秒表、记号笔等。

【实验实训步骤】

1.取大小相似的青蛙(或蟾蜍)3只,分别作好记号,由腹淋巴囊分别注射0.1%硝酸士的宁注射液0.1ml、0.4ml、0.8ml。

记录开始注射时间(时、分、秒)和开始发生惊厥的时间(时、分、秒)。

后者时间减去前者时间的差数,即为给药后引起青蛙惊厥所需要的时间。

记入表1。

表1不同剂量药物给药后实验结果

给药量

蛙号

0.1ml

0.4ml

0.8ml

给药

时间

产生

惊厥时间

给药

时间

产生

惊厥时间

给药

时间

产生

惊厥时间

1

2

3

2.取小白鼠3只,称重,分别放入3个大烧杯或鼠笼内,并作好记号(标出甲、乙、丙)。

观察其正常活动,然后分别作腹腔注射。

甲鼠由腹腔注射0.2%安钠咖注射液0.2ml/10g体重,乙鼠由腹腔注射0.5%安钠咖注射液0.2ml/10g体重,丙鼠由腹腔注射2%安钠咖注射液0.2ml/10g体重。

给药后,分别放入原大烧杯中。

记录给药时间,然后用物品将杯口盖住,观察有无兴奋、举尾、惊厥甚至死亡情况,记录发生作用的时间,比较3鼠有何不同。

表2不同浓度药物给药后实验结果

鼠号

体重

给药浓度及剂量

用药后反应及出现时间

【讨论与作业】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三药物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目的要求】

1.观察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了解联合用药时药物作用的相互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和腹腔注射法。

【原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称为联合用药或配伍用药。

药物联合使用时其药理作用增强称为协同作用,起药理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

一、药物的协同作用

【材料】

1.动物:

小白鼠

2.药品:

0.03%氯丙嗪溶液、麻醉乙醚

3.器材:

大烧杯、托盘天平、1m1注射器、干棉球、、生理盐水。

【实验实训步骤】

取小白鼠2只,称其体重并编号,观察正常活动后,分别放入倒置大烧杯内,甲鼠腹腔注射0.03%氯丙嗪溶液0.1m1/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做对照,30分钟后,将各浸有1m1麻醉乙醚的棉球分别放入烧杯内,并记录时间,观察并比较两鼠出现麻醉状态的时间,待麻醉后立即将鼠取出,观察二鼠恢复的情况。

【实验实训结果】

见表。

表二种药物使用后结果

鼠号

体重

药物和药量

给乙醚后的反应

恢复情况

 

 

 

 

 

 

 

 

 此实验也可用0.5%苯巴比妥钠溶液0.1m1/10g,代替氯丙嗪溶液。

【注意事项】

1.用注射器抽1.5ml乙醚做成棉球,放入烧杯后,应用一干棉球将烧杯嘴通气处塞住。

2.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后,马上将其取出,观察并记录恢复时间。

取出时,应将烧

杯微微开启,使小白鼠能够取出为宜,尽量减少对另一只小白鼠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药物的拮抗作用

【材料】

1.动物:

小白鼠

2.药品:

2%苯甲酸钠咖啡因溶液(2%安钠咖溶液)、麻醉乙醚、2.5%异戊巴比妥

钠溶液

3.器材:

大烧杯、托盘天平、lml注射器、干棉球。

【实验实训步骤】

取小白鼠1只,称其体重,观察正常活动后,腹腔注射2%安钠咖溶液0.2m1/10g,

当小白鼠出现惊厥时,立即放入置有麻醉乙醚棉球的倒置大烧杯内,使之吸入乙醚,待小白

鼠惊厥停止后,再腹腔注射2.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0.1m1/20g,(因麻醉乙醚抗惊厥作用

快而时间短,异戊巴比妥钠抗惊厥作用出现慢而维持时间较长,合用以免小白鼠因麻醉乙醚

作用消失后再发生惊厥)观察结果如何?

【实验实训结果】记录小白鼠依次给药后的表现情况。

【讨论与作业】

联合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类型分为几种?

并简述临床意义?

 

实验四常用消毒药的配制

【目的要求】掌握浓度稀释法配制稀溶液和采用助溶剂配制酊剂及其它消毒药物的方法。

【原理】酊剂是用不同浓度乙醇溶解化学药物或浸制生药而制成的液体剂型。

碘易溶于酒精而微溶于水,能与碘化钾形成络合物增加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故在配制碘的溶液或酊剂时须加适量的助溶剂碘化钾。

【材料】

1.药品:

蒸馏水、95%乙醇、碘片、碘化钾、氢氧化钠、甲醛、高锰酸钾、煤酚皂、新洁而灭、百毒杀等。

2.器材:

天平、量筒或量杯、烧杯、移液管、搅拌棒、研钵、药匙等。

【实验实训步骤】

一、配制5%的碘酊溶液;

(一)采用溶液浓度稀释法配制溶液

1.反比法

C1∶C2=V2∶V1

C1、V1、C2、V2分别代表高浓度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低浓度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例如:

将95%乙醇用蒸馏水稀释成75%乙醇100ml,按照公式计算:

95∶75=100∶x

x=78.9(ml)

结果为取95%乙醇78.9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成75%的乙醇。

2.交叉法

例如:

用95%乙醇和40%乙醇稀释成70%乙醇,按照公式计算:

结果为取95%乙醇30ml和40%乙醇25ml混合搅拌,即成70%乙醇。

(二)采用助溶法配制酊剂

例如:

配制5%碘酊100ml,操作如下:

取碘化钾3.5g,加蒸馏水2ml溶解后,加入研磨好的碘片5g和适量的95%乙醇,搅拌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100ml。

见图1 

图1制碘酊的操作过程

二、配制2%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

三、配制4%的甲醛溶液100ml;

四、配制0.1%的高锰酸钾溶液1000ml;

五、配制3%的煤酚皂溶液100ml;

六、配制0.5%的新洁而灭溶液100ml;

七、按1:

1000浓度稀释百毒杀溶液。

【注意事项】

1.溶解碘化钾时应尽量少加水,最好配成饱和或过饱和溶液。

2.将碘在碘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解后,应先加入乙醇后加水。

如果先加水后加乙醇或加少量低浓度乙醇(含醇量低于38%时),均会析出沉淀。

【讨论与作业】结合消毒药的药理作用,讨论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实验五药物的刺激性和溶血性实验

【目的要求】掌握常用测定药物安全性能的方法,为确定合理给药途径提供依据。

【原理】

1.某些药物或其制剂因含杂质较多对动物组织有刺激性,严重者可引起炎症、水肿、组织变性或坏死,尤其对用药的局部影响更大。

因此,将药液注入兔腿股四头肌内,观察规定时间内的刺激症状,按照标准的刺激反应级判断刺激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某些注射液易引起红细胞破裂和溶解,出现溶血现象,当静脉注射给药时动物可发生生命危险。

为此,需将注射液与红细胞悬浮液、生理盐水混合进行溶血性试验,观察能否引起溶血。

【材料】

1.动物:

健康家兔2只,体重在2kg以上。

2.药品:

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黄芩甙、生理盐水、2%红细胞悬液。

3.器材:

2ml注射器、6号针头、手术刀、手术剪、兔固定箱、酒精棉球、清洁干燥试管、试管架、1ml和5ml移液管、竹签、烧杯、离心机。

【实验实训步骤】

(一)药物的刺激性实验

1.取健康家兔1只,于一侧后肢的股四头肌处注射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lml。

2.于另一侧后肢的对应部位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

3.48h后采用锤击兔后脑部或耳静脉注射空气的方法将家兔处死。

4.取出后腿股四头肌,纵向切开,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反应。

5.按照刺激反应的相应反应级判断药物的刺激反应程度。

见图1。

 

     图1药物的刺激性实验操作过程

(二)药物的溶血性实验

1.2%红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⑴家兔1只,心脏采血5~10ml,放入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用竹签搅拌除去纤维蛋白(或加2.5%柠檬酸钠抗凝)。

⑵加适量生理盐水,以2000~2500r·min-1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

⑶步骤⑵重复3~5次,至上清液不呈红色为止。

⑷用移液管量取红细胞2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即得2%红细胞悬浮液。

2.取试管7只,编号,按表2加入各种溶液。

第6管不加供试品,作为空白对照,第7管不加供试品并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作为完全溶血对照。

3.将各管轻轻摇匀,置37℃恒温箱中(或25~27℃室温中),观察并记录0.5h、1h、2h、3h的结果。

见图2。

图2药物的溶血性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实训结果】

(一)药物的刺激性实验结果

 表1药物的刺激性实验结果

供试药

注射部位的反应现象

判定结果

 

 

 

 

 

 

判断标准参照附表3,局部刺激性试验的合格要求不得出现中度以上刺激反应,两腿反应总和不得超过“++++”。

凡刺激性试验不能达到肌内注射要求的制剂一般也不宜供皮下注射用,应考虑分点注射或深部注射以及其他给药途径。

(二)药物溶血性实验结果

如果供试药液0.3ml(即第三管)在0.5h内引起溶血则不宜作静脉注射用,供试药液0.3ml在3h内不引起溶血则可作静脉注射用

表2药物溶血性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检验药液(ml)

0.1

0.2

0.3

0.4

0.5

生理盐水(ml)

2.4

2.3

2.2

2.1

2.0

2.5

蒸馏水2.5

2%红细胞混悬液(ml)

2.5

2.5

2.5

2.5

2.5

2.5

2.5

溶血

现象

0.5h

1h

2h

3h

【讨论与作业】为什么注射剂要进行刺激性和溶血性试验?

附:

刺激反应和溶血试验的判断标准,见表3、表4。

表1药物对股四头肌刺激反应的判断标准

反应级别

股四头肌变化情况

符号

阴性反应

无刺激性,肌肉组织无任何变化

可疑反应

轻微刺激,呈浅红色,范围在0.5cm以下

±

轻度反应

肌肉红肿充血,范围在1cm×1.5cm左右

强度反应

肌肉呈暗红色充血,范围达1.5cm×2cm

++

严重反应

肌肉红肿呈紫红色、变性,出现坏死(0.5cm以上)

+++

极严重反应

出现广泛性坏死(1cm左右)

++++

表2溶血试验判断标准

溶血程度

判断标准

全溶血

溶液澄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残留

部分溶血

溶液澄明,红色或橙色,底部尚有少量红细胞残留

不溶血

红细胞全部下沉,上层液体无色澄明,经振摇后红细胞均匀分散

凝集

经振摇后红细胞不能分散,或出现药物性沉淀

 

实验六链霉素对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的观察

【目的要求】观察药物的神经毒性反应;练习小白鼠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法。

【原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表面的“离子结合部位”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阻碍神经冲动在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产生肌肉麻痹甚至呼吸暂停。

【材料】

1.动物:

小白鼠2只,体重为18~22g。

2.药品:

4%硫酸链霉素溶液、1%氯化钙溶液。

3.器材:

鼠笼、天平、烧杯、1ml注射器。

【实验实训步骤】

1.取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观察呼吸、四肢肌张力、体态等正常活动情况。

2.两只小白鼠均按照每10g体重0.1ml腹腔注射4%硫酸链霉素溶液,观察并记录出现反应的时间和症状。

3.待症状明显后,给一只鼠按照每10g体重0.1ml腹腔注射1%CaCl2溶液,另一只作为对照。

观察2只小鼠有何变化。

【实验实训结果】

见表1。

表1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钙离子的颉颃作用

鼠号

药物

呼吸情况

四肢肌张力

体态

1

用药前

 

 

注射硫酸链霉素后

 

 

2

用药前

 

 

注射硫酸链霉素后

 

 

注射CaCl2后

 

 

【注意事项】

1.实验动物也可用家兔。

2.静脉注射CaCl2抢救效果最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给药途径。

【讨论与作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氯化钙对抗的是属于哪一种?

 

实验七应用管碟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

【目的要求】观察抗菌药物作用效果,熟练掌握管碟法体外测定药物的抗菌活性。

【原理】抗菌药物从牛津杯底部向琼脂培养基扩散渗透,通过对试验菌的抑杀作用而影响细菌生长繁殖,使菌落形成抑菌圈,依抑菌圈的大小确定药物抗菌能力的强弱。

【材料】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16~18h肉汤菌液;大肠杆菌O78,培养16~18h肉汤菌液。

2.药品:

青霉素G钠、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氟苯尼考。

3.器材:

生化培养箱、电热蒸汽灭菌器、水浴锅、灭菌肉汤琼脂培养基、酒精灯、平皿、吸管、牛津杯(标准不锈钢管)、镊子、滴管、记号笔、L形玻璃棒、游标卡尺等。

【实验实训步骤】

1.药液的配制与肉汤营养琼脂平板的制备。

⑴按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抗菌药物,用无菌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⑵将灭菌肉汤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取15ml倒入灭菌培养皿内,放置一定时间凝固,作为底层培养基。

2.用无菌吸管吸取试验菌的培养液0.1ml,滴在平皿底层培养基上,用无菌L形玻璃棒将菌液涂匀。

3.在平皿底部作好相应标记,用无菌镊子在每个平皿中等距离放置4个牛津杯。

4.用滴管分别将药液滴加到牛津杯中,以滴满为度,盖上平皿盖。

然后将滴加药液的平皿放置在玻璃板上,再水平送入恒温箱内,37℃下培养16~24h。

5.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判定抗菌药物抗菌作用的强弱。

见图1。

           

图1管碟法测定的操作过程

【注意事项】

1.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试验完毕后及时灭菌处理,防止散毒。

2.牛津杯放入培养基表面时,既要确保牛津杯底端与培养基表面紧密接触,以防药液从接触面漏出,又要防止牛津杯陷入平皿底部。

3.加入牛津杯的药液量应相同。

【实验实训结果】

见表。

表1管碟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

菌种

药物

浓度(µg/ml或IU/ml)

抑菌圈直径(mm)

判定结果

金黄色

葡萄

球菌

青霉素G钠

 

 

 

恩诺沙星

 

 

 

硫酸庆大霉素

 

 

 

氟苯尼考

 

 

 

大肠

杆菌

青霉素G钠

 

 

 

恩诺沙星

 

 

 

硫酸庆大霉素

 

 

 

氟苯尼考

 

 

 

 

【讨论与作业】利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分析实验结果,阐述其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附:

1.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表2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mm)

敏感性

<9

耐药

9~11

低度敏感

12~17

中度敏感

>18

高度敏感

 

2.肉汤琼脂培养基制法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氯化钠5.0g、琼脂2.0g、蒸馏水1000.0ml,加热溶解后,调节pH至7.4~7.6,煮10min,冷却过滤,103.4kPa压力灭菌15min备用。

 

实验八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要求】掌握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的常用方法。

【原理】根据抗菌药物对液体培养基中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抑制作用的程度,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衡量指标。

MIC值愈小,抑菌作用愈强。

【材料】

1.菌种:

沙门氏菌。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