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646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

请回答;

1757年后清朝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特许管理对外贸易。

当时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变化?

【答案】广州;广州十三行。

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

据材料“我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他国交流。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中ABC代表城市名字A:

         B:

        C:

      

(2)假如隋朝考生从C城到B参加科举考试,需经过运河名称。

(按顺序)

      ----- -----      

材料二2014年6月23日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1)A:

涿郡B:

洛阳C:

余杭

(2)G江南河---F邗沟-----E通济渠

(3)促进大运河的保护,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结合图片可知,A是涿郡,B是洛阳,C是余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C余杭到B洛阳,需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三段,字母分别是G、F、E。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大运河的保护,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唐诗的特点:

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是;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考查七年级下册唐朝的兴盛的知识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当时的国家统一,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国家统治者的实行的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

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来到长安,此后长期生活在中国。

他精通中国文化,在唐朝做官,还取汉名晁衡。

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的朋友,至今仍流传着他们之间唱和的诗句。

晁衡归国途中,误传他遇难,李白为此写了《哭晁卿衡》的悼念诗: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二: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

鉴真年轻时在长安、洛阳游学,后来主持扬州大明寺,是唐朝著名高僧。

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这一年,鉴真已经66岁。

材料三: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

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遣唐使”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遣唐使”?

“遣唐使”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

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鉴真拥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鉴真的东渡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天竺”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是哪一部著作?

【答案】

(1)“遣唐使”指的是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日本;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大唐西域记》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唐朝在当时文化影响力巨大,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受到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宣扬佛法;依据材料二“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东渡历经艰险,屡遭挫折依旧没有放弃,由此可知:

鉴真有远大的理想。

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天竺是今天印度半岛,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唐朝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曾历尽千辛,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研习佛法,变访天竺的名寺。

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要求:

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答案】

(1)原因:

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

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标题可以是:

我眼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

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

(1)

(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

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并把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网

(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哪里?

请说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

(3)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答案】

(1)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2)瓦子,勾栏。

背景: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这种做法不好。

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

(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

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瓦子,勾栏;第二小问:

该场所产生的背景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的做法不好;因为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7.编报学史

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任务。

陶活字版《金刚经》(部分)罗盘针(模型)

火炮司南(模型)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

范例:

赵州桥便利交通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火炮(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罗盘针(指南针)为远航创造条件(注:

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

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

图片:

陶活字版;说明文字:

促进文化传播。

图片:

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

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图片:

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

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

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

(2)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

(4)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

9.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列举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3)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唐太宗的话意思是: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的话意思是: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启示是: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

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

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

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

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

【答案】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

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可知,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有,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她”是谁?

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4)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

(1)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

(2)九品中正制:

看门第的高低;科举制:

考试做官。

看真才实学

(3)武则天;重文轻武

(4)扩大了统治阶级的选官范围促进阶层的流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文化的传播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成为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清朝才废除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可知:

科举制在隋炀帝时期诞生,标志是进士科的设立。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可知:

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看门第的高低。

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做官,看真才实学。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四“她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可知:

这个人是武则天。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科举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选官范围促进阶层的流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文化的传播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成为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清朝才废除。

【点睛】

科举制在隋炀帝时期诞生,标志是进士科的设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

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说的是什么现象?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了什么?

(5)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答案】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

(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

(5)指南针的发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交易量很大,可以体现出开封城的发达。

(2)依据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3)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有很多因素,如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航海技术的进步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政府的态度起了主要作用。

(4)依据材料中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政府的主要财源来自于东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移至南方。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

13.材料论述题。

材料: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北宋末年

(2)观点:

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火器制造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结论:

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2)开放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如:

观点:

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火器制造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结论:

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

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

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XX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