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507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 321 选择题解题妙招.docx

届高三地理大二轮复习学案321选择题解题妙招

2.1选择题,解题妙招

在高考前,加强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砝码。

下面分别讲解快速解答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可看作是取得地理高分的捷径。

做选择题,不需要语言表达,答案就在备选项中,只要能够正确地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判别、计算,往往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

选择题得分高的考生不一定就比其他考生懂得多,所以,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一、解题步骤

解答选择题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仔细阅读题目,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时,要先选择一个选项,然后在该选择题旁做上记号。

在做完所有试题后,可以专门检查有记号的试题,即使没有时间了,也不至于漏答试题。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检查未做记号的试题,因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考试,考生此时的判断力一般没有第一判断力好,对未做记号的试题只检查答案有无填涂错误即可。

2.认真审读题目,读懂题目说明

(1)明确题干要求: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

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弄清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

(2)挖掘题干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的”等。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3.分析选项正误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2)误为因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因果关系颠倒。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就是”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二、解题妙招

解答选择题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有直选法(通过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直接判断出答案)、排除法(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符的选项)和计算法(通过计算推导出答案)等,除了这些常规方法之外,我们还必须掌握以下九大招术:

1.自绘图法

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例如,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洋面上时,试判断上海市区的风向。

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上海和舟山群岛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以舟山群岛为中心画一幅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上海位于气旋的西北部,其风向为东北风。

[例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B.14日19时

C.15日4时D.15日11时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指导:

(1)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图解如图所示)

(2)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km处。

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

(14日19时甲地位置如图所示)

2.验证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验证法,将四个选项代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例2][2013·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解题指导:

山地迎风坡降水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开始减少,山地背风坡降水随高度降低而逐渐减少。

整体来说,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都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但是背风坡因受焚风效应影响,在相同海拔地区比迎风坡温度高,经四选项逐一验证可知,B正确。

知识链接:

山谷风和焚风

由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导致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为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

焚风现象是湿空气越过山地,在山地的背风坡下沉增温,使空气变得又干又热,气温也迅速升高。

3.辅助线法

在解答地理试题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例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河流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题指导:

本题实质是考查阅读分析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分布的问题。

河流总是发育于地势低洼的沟谷之中。

在甲、乙、丙、丁四地分别做一条与等高线凸出方向垂直的直线(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处等高线凸出的区域等高线数值大于两侧,则知甲、乙、丙三区域均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丁处等高线凸出的区域等高线数值小于两侧,可知丁处为山谷,是汇水的沟谷,可以发育河流。

故D为正确选项。

4.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

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例4]下表为2010年印度、赞比亚、美国、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表,回答

(1)~

(2)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14

9

8

10

23

7

45

20

(1)表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美国、德国、赞比亚、印度

B.德国、美国、印度、赞比亚

C.美国、德国、印度、赞比亚

D.德国、赞比亚、美国、印度

(2)四国中(  )

A.①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B.②国的劳动力资源短缺

C.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D.④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解题指导:

(1)解答该组题首先要明确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就四个国家而言,德国人口出生率最低,人口呈现负增长。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只有②为人口负增长,则知②为德国,排除B、D两项。

就印度和赞比亚比较而言,赞比亚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远高于印度,可知④为赞比亚,③为印度。

故C为正确选项。

(2)四个国家中②国家人口出生率最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最大,老龄化最严重,A项错误。

②国由于人口出生率长期偏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小,劳动力短缺,B项正确。

④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四个国家中最大,C项错误。

四个国家中③国人口基数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低于④国,人口增长数量却最多。

5.列举法

有些选择题提供的选项粗略地看是正确的,但又感觉有不正确的地方,此时可运用列举法来举一个例子证明选项的正误,从而得到答案。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些选项中含有“都”“总是”等字眼的选择题。

[例5]下表是“四个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比较表”。

据此回答

(1)~

(2)题。

年降水量(mm)

622

1658

280

720

人口密度(人/km2)

26

620

10

170

机械化水平(相对值)

97

42

83

87

农产品商品率(%)

95

35

86

82

家庭(或农场)经营土地(公顷)

240

0.7

600

20

单位面积收益(元/公顷)

3500

6000

1500

8000

(1)甲~丁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混合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C.水稻种植业、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

A.保护生态环境

B.合理利用土地

C.获取最大利润

D.合理安排劳动力

解题指导:

(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乙地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商品率最低,而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均很高,只有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故乙最可能是水稻种植业,可排除B、C两项。

就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而言,乳畜业的单位面积收益高于商品谷物农业。

故丁只可能为乳畜业,D为正确选项。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就影响农业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出某一区域的地块用以发展哪一类型的农业,或是种植业,或是乳畜业、林业等,就实质上来说就是如何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故B为正确选项。

6.比较法

有些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与题意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不能只是确定选项的对与错,而应对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与题干关系的紧密程度。

比较法与优选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解答的关键是要看清题意,仔细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例6]读我国东部地区三条河流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完成

(1)~

(2)题。

我国东部地区三条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中汛期月平均径流量最小的是①

B.三条河流按照纬度由高向低排列,依次是①②③

C.三条河流中枯水期最长的是②

D.当①河出现汛期时,开普敦沿海风平浪静

(2)若河流发生春汛,则①②③中最可能的是(  )

A.①B.②

C.③D.同时发生

解题指导:

(1)河流①、②、③汛期分别为7~9月,3个月流量为375亿米3;3~8月,6个月流量为526.2亿米3;4~10月,7个月流量为2038亿米3。

比较可知,汛期月平均径流量最小的是②,A项错误。

三条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一般而言,越往北(高纬),河流汛期越短,则比较三条河流汛期长短可知,汛期由长到短为③②①,则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B项正确。

①、②、③三条河流枯水期分别为9个月、6个月、5个月,①河流枯水期最长,C项错误。

①河夏季出现汛期,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开普敦沿海西风强劲,风大浪高,D项错误。

(2)发生春汛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由于季节积雪融化造成的。

三条河流中①纬度最高,最可能位于高纬地区,故四个选项只有A项正确。

7.优选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候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对于这类试题,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

[例7]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据此,回答

(1)~(3)题。

(1)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

C.未开垦的土地D.气候

(2)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

A.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

B.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C.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3)下列地区最适宜发展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的是(  )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D.三江平原

解题指导:

(1)解答该题要逐一分析影响家庭农场的因素,通过比较找出对家庭农场形成与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

家庭农场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为经营特点,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可知家庭农场是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市场是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与市场因素相比,劳动力、气候、土地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相对较小。

故A为正确选项。

(2)家庭农场只是在一些地方涌现,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首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优惠的政策是推动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与此因素相比,交通、科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都是较次要的因素。

故B为最优选项。

(3)对家庭农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市场。

自然条件优越、有广阔的国外花卉、蔬菜消费市场的区域最有利于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

四区域比较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商品农业最发达,最适宜发展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

故C为最佳选项。

8.求同存异法

在自然地理知识综合型选择题中,特别是判断季节的试题,往往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特征实质上是相同的,则不同特征的选项就是正确的。

[例8]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

(1)~

(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题指导:

(1)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南极圈内(以南地区)极昼。

故D为正确选项。

(2)济南在福建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比福建小,所以要达到遮阳与采光的效果,在安装高度不变时,应加长遮阳板;在遮阳板长度不变时,应降低安装高度,故选A。

9.图像转换法

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我们不太常见,这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图,将其合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者是我们常见的图,以寻找解题突破口。

(1)合并地理事物型。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它们的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

(2)平面转换为立体型。

经过图形的转换,图形会变得更加直观,图中隐含的信息得以显现,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效果。

如等高线图中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以通视,可过这两点作地形剖面图。

(3)视角转换型。

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不断涌现。

这种图形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图中蕴含的一些地理信息并不能充分得到体现,考生经常是无从入手,甚至被引入歧途。

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4)局部转换成整体型。

该类题目所提供的图形经常是一幅完整图的一部分,一些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例9-1][合并地理事物型]下面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b>d>c>aD.c>b>a>d

解题指导:

四幅图的等高距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故不能简单地用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四处的坡度大小,而应该将四幅图转绘到同一幅图中进行判断。

由于四幅图图幅面积均相等,可以把四幅图均当成一个单位,即a图在0.5km水平距离内有4条等高线,b图在5km水平距离内有5条等高线,c图在1km水平距离内有4条等高线,d图在2km水平距离内有5条等高线。

最后作一坐标图,将四幅图所表示的坡度都转绘到上面(见上图),则四处的坡度大小一目了然,即a>c>d>b。

答案:

B

[例9-2][平面转换为立体型]读图,图中甲、乙两村之间能否通视?

解题指导:

根据甲乙之间等高线分布状况,可绘出甲、乙两村的剖面图,由剖面图可一目了然。

答案:

甲、乙两村不能通视。

[例9-3]

[视角转换型]下图所示范围全是夜半球,此时,湖南省各联考学校时钟显示的时刻是(  )

A.10时40分  B.13时20分

C.22时40分D.1时20分

解题指导:

题中给定的图比较简单明了,但很抽象,学生们感到比较陌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将图转换成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图(右图),据右图可知,80°W的地方时为12时可求北京时间为1时20分。

答案:

D

[例9-4][局部转换成整体型]下图中,ABC为完整的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

(1)~

(2)题。

(1)若A点与B点的时差和B点与C点的时差之比为1∶2,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

A.早12小时B.早8小时

C.晚12小时D.晚8小时

(2)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放牧

C.小浪底水电站进行调水冲沙

D.澳大利亚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解题指导:

(1)该题给出完整的昏线和局部的经纬线,看起来比较抽象,如果将之放入我们较熟悉的经纬网之中,则试题的难度会大幅度下降。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下图。

由图可知,E点所在纬线昼长为8小时,日出于地方时8时;D点发生了极夜现象,日出于12时;但E点的地方时比D点早8小时,故E点日出时间比D点早12小时。

(2)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说明晨昏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最低,即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再根据ABC为昏线可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

答案:

(1)A 

(2)D

10.利用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该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分析如下:

(1)从教材中迁移

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

因此,考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

(2)从生活中迁移

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3)在新情境中迁移

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

这类题的解答经常用到逆向思维。

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例10-1][从教材中迁移]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解题指导:

借鉴日本工业发展及布局特点(由于国内原料缺乏和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中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进口大豆主要利用海运,且大豆加工后重量有所减轻,为降低运输成本,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港口。

答案:

D

[例10-2][从生活中迁移]11月12日20时52分左右,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一个特别节目“绿色一分钟”,参与者是现场演员、观众和全体广州市民。

市民把自家的绿色植物搬到窗外、阳台、天井、楼顶等露天的地方淋一下水。

这个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引导人们关注花草树木

B.让观众互动,符合时代潮流

C.告诉人们广州是“花城”

D.倡导环保、彰显“绿色亚运”理念

解题指导:

现场观众参与开幕式演出已是潮流,在近年来的各项大赛中屡见不鲜。

不过,全城市民参与开幕式演出,广州当属首创。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欢庆时刻,以一个简单却富有内涵的创意节目,激发市民的绿色意识和体现东道主精神,可谓相得益彰。

进入新世纪以来,绿色环保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大赛所接纳。

一方面,大型运动会消耗大量物品,节约环保成本就是其举办理念;另一方面,大型运动会因其社会关注度高,成为推广、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绝佳机会。

环保理念是对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响应。

因此,“绿色一分钟”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市民树立环保理念。

答案:

D

[例10-3]

[在新情境中迁移]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

(1)~(3)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陆半球”极点和“水半球”极点始终相同的是(  )

A.地方时B.正午太阳高度

C.昼夜长短D.自转线速度

(3)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题指导:

本题的解答可从教材中迁移。

半球的划分属于基础知识,对“水、陆半球”的理解应迁移“南、北半球”的相关知识。

南、北极点是对跖点,则“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也是对跖点,这是解题的关键。

对跖点的特征是纬度值相同,一个是南纬度,另一个就是北纬度;两者的经度之和为180°,一个是西经度,另一个就是东经度。

(1)“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为对跖点,则“水半球”的极点坐标为(38°S,180°),即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故选D。

(2)“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纬度值相同,则其自转线速度相同。

两者的地方时始终相差12小时;只有二分日时,两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才相同。

故选D。

(3)南北极附近的天文现象是判断季节的重要依据,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则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最大,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据图可知,非洲全部在“陆半球”,故此时非洲并非全部位于昼半球;0°经线时间为0∶00,则北京时间为8∶00,北京市正值上班高峰;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故选C。

答案:

(1)D

(2)D(3)C

[能力提升] 如何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当我们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旧概念和经验,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

但是联想旧概念与新概念、新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时,有时会产生知识负迁移现象。

这时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两者的本质。

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时,应明确生活中的“正午12时”是指“北京时间12时”,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中所指的“正午”是“地方时12时”,这样关于“我们这里12点时,并不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如地转偏向力对河岸的影响,河水流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但现实中的河流弯弯曲曲,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河流既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也受到水流惯性的影响。

11.利用图表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以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

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

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

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

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现以下题为例,介绍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