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407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法学练习题.docx

行政法学练习题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监督行政关系

2、下列各项中()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A、判例B、规章

C、地方法规D、司法解释

3、下列各项中()是特殊行政法。

A、《行政处罚法》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C、《治安管理处罚法》D、《国务院组织法》

4、下列()属于行政法关系

A、行政咨询B、民政局小王和小李结婚

C、公安局逮捕张某D、赵某违章驾车,交警对其罚款50元

5、行政法是()的延伸和具体化

A、宪法B、法律

C、民法D、刑法

6、在下列法的形式中,()是行政法的特殊渊源。

A、宪法B、行政法规

C、法律D、其他规范性文件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我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D、国务院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

A、宪法B、法律C、判例

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A、一般行政法B、特别行政法

C、实体行政法D、程序行政法

3、可以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有()

A、合法的行为B、非法的行为

C、事件D、法律规定

4、下列()属于行政法的渊源

A、行政解释B、地方解释

C、学理解释D、司法解释

5、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A、不失职B、不违反法定程序

C、不超越职权D、不滥用权力

三、判断题:

(打“×”或“√”)

1、行政法中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

3、行政法治原则可以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

4、所有的行政关系都能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

()

5、“依法行政”要求“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

()

四、简答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及具体内容。

3、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论述行政法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

行政合同关系属于行政关系,应由行政法调整

原告:

艾某,某县香溪乡海西村农民

被告:

某县香溪乡人民政府

1987年10月,艾某在本县某水利工地施工时,被同乡一民工无意铲伤头部,经县、地两级医院诊断和南京市鼓楼医院复诊,确定为“脑震荡后遗症”。

1989年9月22日,某县水利工程指挥部及原告所在的乡政府、村民委员根据某省《关于民工致伤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规定》与原告协商达成一项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承担艾某的治疗费用和以后生活问题的《因公致伤处理协议书》。

该协议书签字后,报县政府农水办公室审批,县政府农水办批复:

“同意该协议,今后双方一律按协议书条款执行,任何一方都不得纠缠。

”由于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从1992年起,乡、村每年只给原告400元现金。

原告认为这些钱已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数次找领导解决而未果。

1994年,乡领导认为原告的后遗症已基本恢复正常,并能从事轻微体力劳动,不必再要补助,宣布从今以后不再发给原告生产等补助费。

因此,原告于1995年3月14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乡政府履行1989年经县政府批准的协议书的规定,继续发给补助费。

[案例思考]

1、乡政府与原告签订的协议书是什么性质的协议?

2、法院能否受理此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4、(D)

5、(A)6、(D)7、(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CD)3、(ABC)

4、(ABD)5、(AB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1、答: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①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不能相互约定或自由选择。

④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⑤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2、答: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是:

①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于才能存在,即要求行政主体在其法定权限内行使职权。

任何没有法律根据的职权都不应存在。

②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即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职权不能违反行政实体规范和行政程序规范。

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依法定程序进行。

3、答: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对相同的事实不得给予不同对待;④符合自然规律;⑤符合社会道德。

五、论述题:

1、答: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①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息息相关,影响大,行政法的地位极为显著。

②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重要的实施法。

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而行政法则是宪法的延伸和具体化。

没有行政法,宪法的原则便无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实施。

③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传统上,刑事、民事问题由刑法、民法调整,由司法机关管辖。

但本世纪以来,行政仲裁、行政调解等活动激烈增加,行政法越来越多地“插手”国家刑事、民事问题。

2、答:

(1)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一样,具有法的规范作用和一般社会作用。

行政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行政法具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

行政法的一般社会作用表现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2)行政法的特殊社会作用:

①行政法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

行政法对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来实现。

体现为:

a、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

b、确立行政机关相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权力,并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

c、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理权。

d、行政法保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活动。

e、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法不断确立新的行政权能。

②行政法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权最终来源于公民权利,因此,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保护和促进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对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

行政法上述两方面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赖、不可偏废,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对行政法作用的片面理解,会影响到有机、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3)在我国目前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政法对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为:

①强调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是法的公平、正义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特殊要求。

②强调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符合行政法产生之政治需要。

③与行政法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作用的目的相吻合。

④我国封建思想影响深远、“行政中心”思想比较坚固,行政权失控或法外行政问题比较突出,漠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案例分析:

[参考要点]

1、该协议属行政合同,应由人民法院行政庭受理和审判。

主要理由是:

该协议书尽管是在双方当事人协议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由于承担义务的一方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而是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即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主体;且这种协议不仅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是经过县一级人民政府的主管部门批准的,并规定“今后双方一律按协议书条款执行”,从而具有行政合同的性质。

2、行政主体一方在不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废止该协议书,停止发给原告补助费是合同违约行为,相对人对此不服提起诉讼应由行政庭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6项规定,该案也符合“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规定。

按照协议书规定:

“今后的治疗费用由村合作医疗解决,如合作医疗解决不了的,可以乡民政经费解决。

”由于被告单方面宣布停止发给原告抚恤金,人民法院可以依“要求依法发给抚恤金”为案由受理此案。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属于行政主体。

A.国务院办公厅B.政法委

C.北京市人民政府D.被委托的组织

2.我国实行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

A.合议制B.委员会制

C.首长制D.总统制

3.下列()项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A.秘书长B.审计长

C.民航总局局长D.国务委员

4.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

A.降级B.降职

C.辞退D.撤职

5.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这属于公务员的()权利。

A.身份保障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D.申诉控告

6.在我国,录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一般采用()方式。

A.选任B.调任

C.委任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7.以下选择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A.行政公署B.居民委员会

C.区公所D.街道办事处

8.当公务员不能或不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但一般不包括()。

A.身份处分B.行政处分

C.民事责任D.刑事责任

E.行政赔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

A.降职B.辞职C.交流

D.撤职E.挂职锻炼

2.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有()。

A.辞职B.辞退C.撤职

D.退休E.轮换

3.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其内容一般包括()

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D.行政受益权

4.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北京市人民政府B.海淀税务分局

C.国家烟草局D.国务院港澳办

E.某行政公署

5.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开除。

A.降级B.降职

C.撤职D.罚款

E.留用查看

三、判断题:

1.行政机关一般只能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充当权利义务的主体。

()

2.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

()

3.所谓行政受益权即行政主体有从其行政活动中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

()

4.一般来说,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织。

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相同点之一就在于其均是使本无行政职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依法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

()

四、简答题

1.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行政主体还有哪些类型?

2.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行政组织的区别?

3.我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2.论述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特征与区别。

六、案例分析

法律法规未授权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原告:

邓某

被告:

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7月向某城郊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在该村的地界上修建了一层二间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做经营饮食场地。

同年8月,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责令邓某予以拆除。

事后,邓某未拆除。

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在无确定依据的情况下,认定违章建筑为邓的亲戚刘某所修,将有关处理决定下达刘某。

1998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区城管中队带领民工十余人将邓某修建的两间平房强行拆除。

在实施强行拆除时,又未通知邓某将屋内财产搬出,致使邓某部分合法财产受到损失。

邓某于1998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地的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某区城管中队的上述行为违法并赔偿经济损失9484元。

[案例思考]

1.某区城管中队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为什么?

2.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C)4.(B)

5.(A)6.(D)7.(B)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D)3.(ABC)

4.(ABCE)5.(AC)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1.答:

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行政机关。

除行政机关之外,有些行政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依照法定授权也可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1)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

(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3)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4)行政性公司;(5)根据授权从事一定的行政职能活动的事业单位;(6)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7)被授予一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群众性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

2.答:

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是一组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行政法上所谓的行政组织是指一切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的综合体,包括各机关和机构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则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

行政机构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构成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服务的,对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皆归属于其所属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联结各行政机构的综合体。

三者之中,只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答: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府系统中任职的,各级行政机关中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员,不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我国公务员不仅包括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

五、论述题:

1.答: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其特征:

(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权威性;

(2)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3)具有相对独立性;(4)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5)具有统一性和层级性;(6)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2.答:

(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为依据,只有法律、法规方能赋予某一社会组织以某项法律上的权力。

行政委托虽也应依法进行,但这里“依法”不像行政授权那么严格,在某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应当有法律关于委托的明确规定,而在有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即可实施委托。

(2)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其方式有两种,即法律、法规直接授予职权和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授予职权。

而行政委托的方式,都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较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的。

(3)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使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所授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该项行政职权的法定主体。

行政委托并不发生职权和职责的转移,被委托的组织不能因委托而取得行使被委托职权的行政主体资格。

六、案例分析

[参考要点]

1.某区城管中队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在大、中城市,为了城市管理的需要,一般都设有城市管理监察队伍。

这支队伍是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授权,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他们所进行的处理或处罚,只能是受主管行政机关的委托,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

其行为效力归属于委托的机关,由委托的行政机关对其行为负责,由其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

2.行政职权必须由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

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职权是非法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从而也不能作为适格被告,城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第三章行政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

()

A.确定力B.单方性

C.拘束力D.执行力

2.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吊销营业执照B.征税

C.制定规章D.发布天气预报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B.拘束力

C.公定力D.执行力

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情形下颁发的许可证行为,应属于:

()

A.无效B.废止

C.撤销D.有效

5.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

A.行政立法行为B.行政司法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D.依职权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依职权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一定义务,应属()

A.单方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

()

A.从属法律性B.裁量性

C.效力先定性D.双方意志性

E.强制性

2、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

A.确定力B.拘束力

C.强制力D.公定力

E.执行力

3、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哪些机关可以撤销()

A.人民法院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D.上级行政机关

E.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4、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适当

C.程序合法D.在职权范围内

E.行为对象合法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D.应请求行政行为

6、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

A.具体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D.可诉性行政行为

三、判断题:

1、行政主体的行为就是行政行为。

()

2、行政行为必定是合法行为。

()

3、单方意志性的特点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所有行政行为中。

()

4、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必定是行政行为。

()

5、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

6、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具有溯及力。

()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简述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3、简述行政行为被废止的情形及法律后果?

五、论述题

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六、案例分析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是两类不同的行政行为

原告:

王某被告:

某海关某市外经贸局

某市外经贸局干部王某随市经贸代表团到国外进行考察,并在考察途中先后购买了价值3.2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化妆品等,欲带回国内,被中国海关没收,并被处以3000元的罚款。

后来,王某所在的市外经贸局又给予王某行政记大过处分。

王某认为自己用自有的资金购买自用商品,并无走私意图,海关和本单位对自己的处罚过重,因此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海关的处罚和市外经贸局的处分。

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对海关的诉讼请求,但驳回了王某提出的撤销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

[案例思考]

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

4、(C)5、(B)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DE)3、(ABDE)

4、(ABCD)5、(BD)6、(ABCD)

三、判断题:

1、(×)2、(×)3、(√)

4、(×)5、(√)6、(√)

四、简答题:

1、答: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行为无效。

②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

③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处获取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方;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方所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

行政主体通过相应无效的行政行为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权益,均应收回。

总之,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

2、答: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某种行政行为如果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②行政行为不适当。

不适当是指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

并非所有不适当的行为都可撤销,只有不适当到严重程度构成违法才可撤销。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

②如果行政行为被撤销,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实际损失一般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③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则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应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为撤销而遭受的损失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其他组织和个人因已撤销的行政行为所受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的撤销,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

3、答:

行政行为废止的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

②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③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行政行为废止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