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92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doc

从机器美学到高技术风格

于现代美学做出最大贡献的建筑师--设计师是柯布西埃。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直到去世为止,他不断以新奇的建筑与设计思想及大量的实际作品和设计方案使世人耳目一新,并对现代物质环境的形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987年这位建筑和设计大师诞辰1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建筑活动停顿,柯布西埃转而从事现代绘画与雕塑,直接投身到当时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潮流中,努力发展一种形式要素的语言,将精神上的理想主义与机械化、现代化的信条结合起来,走上了艺术革命的道路。

1917年他移居巴黎。

1920年他与新派艺术家合编名为《新精神》的综合性杂志。

杂志的第一期上写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根置于一种新的精神:

有明确目标的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

”柯布西埃等人在这个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一些鼓吹新建筑的短文。

1923年柯布西埃把他的文章汇集出版,书名为《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是一本宣言性的小册子,充满了激奋甚至狂热的语言。

书中用许多篇幅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

柯布西埃举出轮船、汽车和飞机作为表现新的时代的精神的产品。

他认为“这些机器产品有自己的经过试验而确立的标准,它们不受习惯势力和旧样式的束缚,一切都建立在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因而是经济有效的。

”在形式语言上,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

他说: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辨识。

”在这一点上,他也赞美工程师,他认为“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形体,用几何学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良好的艺术。

”但他同时又强调造型的重要性,“轮廓线是纯粹的精神的创造,它需要造型艺术家。

柯布西埃对于机器的颂扬在理论上的反映就是“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

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在机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首先在建筑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得到体现。

在这里,对于机器的兴趣不如说是对于简单、抽象形式的兴趣。

柯布西埃最有影响,也是最受非议的一句名言就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他主张用机器的理性精神来创造一种满足人类实用要求、功能完美的“居住机器”,并大力提倡工业化的建筑体系。

他的一些建筑设计采用了机器的造型,如模仿轮船、飞机的部件等,但它们与机器的功能及效率并无关系。

这些设计把机器美学推向了高峰。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

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

“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

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

面向广场的西立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

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

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

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

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之中。

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

法国设计师伯提耶(MarcBerthier)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用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

20世纪60年代,法国设计师莫尔吉(OlivierMourgue)为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2001年,宇宙奥德赛》设计了影片中的布景,他采用金属构架与人造海绵制作了一系列形状古怪的家具和科学实验室场景,影响很大。

当时,各种科学幻想连环画和杂志也充满了所谓宇宙时代到处是按钮、仪表的室内设计图片。

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推动了“高技术”风格的普及,连一些厨房也设计成科学实验室的式样,各种橱柜炊具都布满各种开关和指示。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

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

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1975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就是一件“高技术”风格的家电产品。

它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

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器的全电动缝纫机,很少有机械构造。

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计算机的键盘。

PA事“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

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

“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

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

面向广场的西立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

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

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

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

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之中。

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

法国设计师伯提耶(MarcBerthier)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用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

20世纪60年代,法国设计师莫尔吉(OlivierMourgue)为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2001年,宇宙奥德赛》设计了影片中的布景,他采用金属构架与人造海绵制作了一系列形状古怪的家具和科学实验室场景,影响很大。

当时,各种科学幻想连环画和杂志也充满了所谓宇宙时代到处是按钮、仪表的室内设计图片。

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推动了“高技术”风格的普及,连一些厨房也设计成科学实验室的式样,各种橱柜炊具都布满各种开关和指示。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

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

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1975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就是一件“高技术”风格的家电产品。

它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

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器的全电动缝纫机,很少有机械构造。

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计算机的键盘。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初。

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

然而,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新现代主义以及后来的高技术风格对于我们现代设计进行理念创新和手法优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初。

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

然而,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新现代主义以及后来的高技术风格对于我们现代设计进行理念创新和手法优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