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230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ocx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分层推进,全面提高地理学科结题总结

地理学科课题结题总结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新一轮课改积极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是:

变应试教育,打破知识中心,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打破教师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观念的变化,促使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新的教育形势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

以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

尝试探究教学,地理学科倡导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属于探究式教学。

我们尝试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积累一定的教学案例,探索一条真正能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建立教学模式体系。

课题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地理案例教学将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力求创建出一套完整的地理教学优化模式,可以开发一些地理课题资源,校本课程,为地理教学的发展积累一些素材,积累一些好的教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力求创建出一套更重过程的学生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并获得一些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本课题就在这个大背景下立题和探索的,很明显,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推进新课标的实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促进学校教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根据地理新课改标准,地理是门研究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对形成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

本课题的实践原则:

实事求是,分层推进,分层教学原则。

开拓创新,分类指导原则,科研引领原则通力合作原则→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分散教学(张扬个性)→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在本课题中它主要采用 “研究性学习”,虽然具有学科的个性,但也存在许多共性,即选择的指导思想大都建立在对学科研究型课程学习目标的理解、或对可意测探究成果的心理期盼基础上。

无论研究者是出于何种思路,课题选择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定,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怎样的多课题研究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能力和整体认识能力,并进而形成完整的学习经验。

因此,探讨研究性课题选择所。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规范课题内容,强化课题管理是大有裨益。

1、目标性原则:

地理研究型学习课程对于山区教育很重要,在高中地理新大纲中已明确了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能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学生所要实施的研究项目应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作为研究性学习载体的研究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目标功能。

2、探索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也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因此,“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站在新世纪科学前沿进行探索,采取积极、主动的研究方式从事学习,即学生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所接触的研究内容,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学生知识视野和生活经验中前所未有的新东西,无论即将到来的是成功的经历,还是失败的体验,其课题都要定位在能够不断满足学生求知和创新的需要之上。

3、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学习活动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综合提高的机会。

基于这种考虑,课题选择的重要立足点并不一定在于是否能取得其“具体”而“有形”的研究成品,研究的结果可以是一种见解、一个方案、一次活动,只要实施课题的学习过程注重了调查研究、注重了观察实验、注重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使学习者在此磨厉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长进,则这种课题及其内容便具备了发展特质。

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4、可行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首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及对社会的认识而自行设计的。

学生个体的区别,必然导致课题选择的差异。

鼓励学生从生活入手所捕捉的研究课题必然是丰富多彩,是富有个性的。

但是,课题研究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智力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的实施基础都应该是坚实可行的,任何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影响研究的进程,甚至导致其停滞或中断。

因此,选择研究方向正确,研究条件充分,并能够进行实质性探究的课题,是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当然,我们强调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课题就应该是极端的社会化、功利化或成人化,一定意义上的奇思异想、幼稚荒唐也是可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

课题组由领导小组、教研员队伍、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和教学队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方案的制订、最终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实验全过程的组织工作;教研员负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学科教育技术能力课堂实践的指导工作;学科教师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优秀课例的实录,主题网站的建设,课题网站的维护,课题资料的积累,课题全过程的记录工作。

在诸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尤其是在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贫困的山区,教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而且功利性非常浓厚。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商,更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发展学生的情商。

在智育方面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的科学性,即要求这个过程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这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正是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所在。

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养成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初具科学探究的精神与创新精神,感悟成长与人生。

这就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深入观察和研究学生,及早发现和发掘学生最大的潜质。

人各有异,而且人各有志,每一位学生都有过人之处,但平时很多学生的这种强项却潜藏起来,不为己为人所知,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会闪现出来。

我们教师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及时发现学生这方面的潜质,并让他喷发出来。

这才真正是因材施教,这也才能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也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育基础。

这也是时代对人才和教育的呼唤。

然而以上这些宝贵的新课程理念将可能被教育的功利性弱化,甚至厄杀。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长期以来学校、家长、社会对教师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主要看考试分数,在我们落后的贫困山区尤其如此。

所以我们要在山区的学生身上挖掘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让教育给他们希望,让他们走出大山。

培养他们很多重要指标:

语言表达、实践操作、沟通合作、才艺表演等。

有些学生口齿伶俐颇具语言天赋,数、理、化却很糟糕;有些学生语言木讷,却文笔流畅或者在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内有着惊人的天赋。

有个小姑娘成绩一塌糊涂,但在舞蹈方面却极具悟性,舞蹈老师刚做完一遍示范动作她马上就能做出来,而且颇具神韵。

而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好,其他方面却并不出众。

因此你能说哪个聪明哪个不聪明?

新课程理念要落到实处,应首先革新高考制度,其次在对师生的教与学的评价中应以是否真正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为标准。

而不应唯高考论、唯升学论,淡化、去除教育的功利色彩,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保山第九中学处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邑乡,地处山地地形,地形崎岖,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雨水较多,植被多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耕地比重小。

故交通不便,经济、教育、文化落后。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充分利用山区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层推进,全面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就显得很重要。

山区的教育迫切希望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摆脱贫困。

困难是因为:

第一、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匮乏,即便有一些设备也久不更新不太适用了。

第二、学生基础差,视野不开阔。

有不少学生在读初中时,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地理课,有的初级中学虽开设了地理课却没有专职地理教师而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课。

初中毕业后,有的学生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更知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何物?

不仅如此,他们视野也很狭窄,有少数学生在读高中以前连县城都没有到过。

如: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我省(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资源?

他们的答案往往局限于盐津县县域甚至是他们家所在乡镇。

因此,这部分学生到了高中以后学习高地理特吃力。

实际上,在这里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师都要把初、高中的地理课程从头上一遍。

所以,教学时间总是不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够理想的。

第三、中考摇摆不定,初、高中地理教育脱节。

我们这地方,时而说要将史、地、生纳入中考,时而又说要减负将史、地、生从中考科目中砍掉。

朝令夕改,使我们无所适从。

实际上,现行的教学评价机机制不改变,只要存在较大升学压力,即便中考裁减来只剩语、数、外三课,照样不能真正减轻老师、学生的负担。

既然语、数、外、政、理、化、体纳入中考,史、地、生、音、美不纳入中考,那就不能遏制全社会持这样的观点:

语、数、外、政、理、化、体是主科,要高度重视;史、地、生、音、美是副科,能应付上面检查就可以了。

如是,何谈素质教育?

教育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了。

作为教师则应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领悟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中尝试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中。

同时,应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

Word文档、电子表格、PPT电子文稿,FLASH动画等的编辑、修改、使用,以及电脑、网络、投影仪的操作使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地理学科课题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做法及成果

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带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转变,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通过课堂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恰当渗透德育。

才能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

1、以身示范,德育渗透

 初一的孩子刚一来,我们很多老师都是从高年级循环回来的。

对比刚刚送走的学生们,学生在刚来时的稚嫩我们已经很模糊了,而熟悉了我们多年一手培养出来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们留恋他们的亲情(可以说他们懂你),所以一接新生我们就感到特别不顺手,好像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干不好,殊不知这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

所以我的体会是换位思考,不要太高估学生,接手新生后要注重打好基础,一点一滴地把道理讲明讲透。

并且教师要做到以身示范,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学生。

任课教师要与学校、年级、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同唱一台戏。

切记不要急于求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那样直接的后果无非是几个回合后一个混世魔王的出现。

再有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感,对家庭、对学校、对班级负责,责任重于泰山。

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负责的社会公民,归根结底要求他对自己负责任,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及他人的帮助。

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因为初中的孩子正是生长发育最快、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剧烈变化,学习任务过重最容易导致叛逆心理的生成,没有耐心正确的引导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不好就学坏。

所以作为小科老师相对来讲压力小很多,在课堂渗透德育更有优势,也要讲求方法策略,配合年级、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比如:

我要求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班级环境;我就会随手把掉在地上的粉笔头、碎纸捡起,我要求学生节约用水,我也会把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关好。

我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会在打上课铃之前到教室,检查课前准备的情况和抽查学生的笔记。

表扬好的指出不足,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人都有不舒服,当我很少在学生面前表露。

即使一节课讲上八遍,我也会饱含激情、不断总结、越讲越好。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教师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

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

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能力水平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关键。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和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学方式多样、灵活。

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探索 “负担轻、质量高”的新路子。

2.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

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

如:

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学习目标明确化。

有目标,才有动力。

目标具有诱发、导向、激励的功能。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课本每节设有“学习标准”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并通过“做一做”、“巩固练习”等部分内容,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任务。

(三)、突出地理特色,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地理”的特征,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三个表现是:

地图的运用、空间概念的建立、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

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

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

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

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地图资源很多,还包括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这些图生动直观、清晰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

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

即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生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

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

如:

七年级地理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空间概念,教学难点难以突破。

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反复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做到了: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任务驱动式或问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会自己利用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2、提高了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机协作学习学会和增强利用网络这种手段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跨组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

增强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融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络工具从浩淼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能对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4、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将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的机会,汇报的内容就是该组每次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汇报者在指定的时间里将问题阐述分析清楚。

通过汇报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的演讲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5.立足课改,认识到位。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给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定位是:

统筹兼顾,稳步前行。

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又要让学生满意,让家长高兴,让社会认同。

ﻫ 6.为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我校重点抓住工作中的“新”字。

①课程建设新特色:

加强语、数、外等高考科目的研究,充分保证其教学需要;以选修课程的开设弘扬我校办学特色,把养成教育、“三色”教育、文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这几项我校最具代表性的项目编辑成为《二中德育》、《在激励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集》等书籍作为必选校本课程,把各种学科奥赛、音体美等艺术体育特长专业课程、各种社团活动作为定选校本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按课程的规范与标准搞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②课堂教学新举措: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落实新课改的实施,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专题论坛、名师示范、课题研究、竞赛评优等形式,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长还将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情况认真反思,编写了《反思课改》和《课改案例》等小册子,以供交流。

③学校管理新模式:

加强教学班的管理与研究,摸索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发展、拓宽、强化教师职责,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发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

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管教又引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六、主要问题与建议

1.由于初中地理教师中,非专业年轻教师较多,如何培养和提高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并相对稳定这支队伍,是提高全区地理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应加强这部分青年教师地理专业知识及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养工作。

同时应加强地理教学资源的建设,如学校都应具备有关地理的视频资料、图片、地球仪等教学资源。

2.大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有待提高,不少教师对调动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习认识不足,办法也显的不多;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形式,而对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广度、思维的准确性上以及情感上真实体验认识不足。

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重在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过程。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问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要研究通过问题的引领和活动的设计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要重点研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广度及深度,落实的途径与方法。

3.要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要充分运用地理图像。

创设问题情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既要有自觉的意识,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做指导,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理课改的突破口。

地理教师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事关重大。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一是要加强自学,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观念上和教学能力上要逐步适应这种变化;二是要加强对大纲与教材的研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及教学资源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别要研究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及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要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要充分运用地理图像。

创设问题情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

4.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要深入研究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将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在这方面,要努力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要不断请进来,扩大信息来源。

要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研究功能,确定研究专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利用集体的力量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水平。

要关注课后反思,重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能够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探索改进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一、当前地理教改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ﻫ1.直观性与科学性的问题ﻫ ﻫ直观化在地理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教学设计,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目前地理教学直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直观化不当而影响到教学的科学性。

例如,地势和地形的判识是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一。

一些地理教师往往指引学生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地形区的种类,从而混淆了地势与地形这两个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造成误导。

这种情况在优质课评选中亦不罕见。

第二,直观而不达意,没有解决教学问题。

例如,地形多样是中国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地理教师在引入这一内容的新课时,用蒙古族与藏族不同风格的民歌和不同景观的图像来作直观比较。

其实,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同属高原地形,这种声象直观比较并不说明教学问题,不如用平原水乡的悠扬民歌与山区林地的婉转民歌直观比较来说明问题。

第三,过度直观而科学抽象不够。

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有了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有的地理教师惟恐不够直观,将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加以抽象的空间以直观形象填满了。

例如,等高线判读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将等高线图与地形模型图同时出示,要求学生判读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特征,这样反而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