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063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docx

标识牌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主要施工办法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三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确保目标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四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五章

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第六章

确保按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第七章

第一章主要施工办法

一、测量定位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标高传递和轴线测设以及建筑主轴线的定位。

1、标高传递:

(1)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用水准仪引测定出现场的标高控制点在施工过程现场周边稳固的建筑或构筑物上,并利用标高控制点进行地下部分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施测和控制。

(2)利用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柱或外墙上。

选几点较方便向上丈量的点作为±0.000以上层的起始标高引测点。

标高引测点的相对标高均统一采用+0.50m。

(3)±0.000层以上的标高引测采用3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以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校核,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为方便记忆和施工,每层标高均测定出本结构楼面标高的+0.500m。

以后各施工层均用此法进行引测。

2、轴线测设: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轴线平面方格控制网。

选择有代表性的纵、横轴线形成方格控制网作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的依据。

(2)在施工层浇捣完毕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轴线(代用轴线)控制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设测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

同法倒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应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则取其中点。

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经纬仪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墨线,以此作

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为准绳,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用钢尺丈量出来。

(3)在投测轴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说明设测的轴线是正确的。

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二、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

1、资料收集

土方开挖之前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地质勘探报告,地下管线资料,根据上述资料查明工程的地质水文,地上管线等实际情况,编制确定开挖路线、开挖方法等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

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品完毕。

建筑物的位置和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采用人工开挖、机械配合的方法进行。

现场采用人工开挖,运土距离按200m计,配置自翻斗车2辆,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采用坑槽内反铲开挖。

土方开挖时必须密切配合测量放线,严格控制标高,几何尺寸,严防超挖、少挖现象,机械开挖时坑壁、坑底、基坑边及地梁壁、底均应留出200-300mm土层由人工修整,基础梁等以截面小的由人工开挖修整。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基础开挖到设计深度,经核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用人工清底,不得扰动基底。

在挖土时要密切配合测量放线,防止超挖、少挖现象。

基础清底完毕后,及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

开挖出来的土方应作及时清理,先做好土方平衡计算,征求建设单位意见,需回填部分尽量不外运,等按要求回填后,才把多余的土方运到建设单位指定的弃土点,以节约投资。

多余土方应一次运到弃土处,避免二次运输。

停车场及绿化场院地按要求整理土方,地面用推土机推平,拌制稳定灰土且压路机压实,另外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进行。

3、排水措施: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四周设排水沟,用水泵把基坑、基槽内的水抽至排水明沟后,排到建筑物以外的排水系统。

三、回填土:

基础施工完后,进行四周回填土,回填土工作要求:

(1)回填土材料采用粘性土,预先对土的含水率进行实验,使其控制最佳含水率在允许值之内。

(2)坑槽四周内不得有积水、淤泥、建筑垃圾。

(3)控制每层填土厚度不得超过300mm,将土铺平后,用蛙式打夯机压实。

(4)每层施工完毕,进行环刀取土实验,压实系数不小于0.9后方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四、砌体部分施工方法

(一)、砌体材料

本工程基础采用标准粘土砖,主体采用标准粘土砖。

(二)、基础砌体

砌筑前,应将垫层表面上的杂物清扫干净,并清水润湿,并在垫层转角处,交接处及高低处立好基础皮数杆。

基础皮数杆要进行抄平,

使杆上所示底层室内地坪线标高与设计的底层室内地面标高一致砌筑时可依皮数杆先在转角及交接处砌几皮砖,再在其间拉准线砌中间部分,其中第一皮砖应以基础底宽线为准砌筑。

内外墙的砖基础应同时砌起,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

最小不得小于8mm;最大不得超过12mm。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予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设置过梁,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土应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

(三)、主体砌砖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工艺:

皮数杆制作→砌筑部位基层清理、抄平→楼层放线、验收、浇水湿润→基层找平→试排砖→砂浆拌合→砌下部三皮砖→砖墙上找平→根据水平线在砖墙上立皮数杆→按皮数杆砌筑(安装过梁、预埋预留等)

1)根据砖砌体的高度、砖的规格和规范对灰缝的要求计算出灰缝厚度,用方木或角钢制作皮数杆,其上应标明每皮砖、灰缝的厚度,室内地面、防潮层、洞口、管道、沟槽、预埋件、门窗洞口、过梁、圈梁、楼板、梁、梁垫和砖墙底部的水平线等。

2)在基层上根据弹好的位置线进行排砖。

外山墙第一层应排丁砖,前后纵墙排顺砖。

山墙两大角排砖应对称。

窗间墙、扶壁柱的位置尺寸应符合排转模数。

若不符合模数时,可用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间墙中间或扶壁柱的不明显部位进行调整。

门窗洞口两边顺砖层的第一块砖应为七分头,各楼层排砖和门窗洞口位置应与底层一致。

排砖时,应达到组砖方法正确,准确使用七分头,不得有通缝及瞎缝。

对于90、115高的烧结空心砖,排砖时应考虑竖向灰缝挤浆或加浆的操作难度,在模数允许的条件下靠近8~12mm间上限。

3)砂浆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机械搅拌。

砂浆组成材料的精确度为:

水泥、外加剂、水为2%,其他为5%。

配料前,应根据现场材料含水率堆配合比加以调整,转化为施工配合比。

砂浆稠度应达到:

烧结普通砖为70~90mm,烧结多孔砖为60~80mm,其分层度不大于30mm颜色应一致。

机械搅拌自投完料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留置应不少于三组。

4)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水泥混合砂浆应在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0C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

内用完,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不得用过夜砂浆。

清水墙应随砌随刮缝,刮缝应深浅一致,清扫干净;混水墙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水平和竖向灰缝厚度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一般为1Omm。

5)砌筑时,应根据墙体类别和部位选砖。

砌清水墙或其正面时,应选尺寸合格、棱角整齐颜色均匀的砖。

砖砌筑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四周融水深度为15~20mm)

6)砌筑时先盘角,每次不得超过五层,在墙转角处、楼梯间及内外墙交接处,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6~12m为宜,随盘随吊线,使砖的层数、灰缝厚度与皮数杆相符。

7)墙体砌筑方法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沙包式)、三顺一丁、全顺(仅用于半砖墙)和全丁(仅用于圆弧面墙砌筑)等砌筑形式。

8)墙体日砌高度不宜超过1.8m。

雨天不宜超过1.2m。

雨天砌筑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减小,收工时应将砌体顶部覆盖好。

9)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槎长与高度的比不得小于2/3。

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凸槎,应按规范GB50203-2002中5.2.4条要求设拉结筋。

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0)预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

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11)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应离开门窗框边3mm左右。

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

12)独立砖柱砌筑时,应用整砖砌筑,其垂直灰缝至少错开1/4砖长,柱心不得有通缝,不许用包心砌法。

成排砖柱应拉通线砌筑,楼层柱的两个方向中心线应与下层柱吻合。

砖柱日砌高度不得超过1.8m。

灰缝宽度与砖墙同。

13)墙面预留脚手眼,混水墙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或用细石混凝土填实,不得用干砖填塞。

(三)、构造要求

(1)墙体沿高每500mm设拉结筋2?

6(3?

6),沿墙内通长设置拉结筋锚入柱内30d,伸入填充墙内≥1000mm,遇门窗洞边自然弯下。

(2)凡在结构图中门窗位置处未标明过梁时均应按结构总说明设置钢筋砼过梁,当梁一端为柱时应于柱上加设预埋件,以便焊接角的设置过梁。

五、墙釉面砖工程:

⑴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

⑵基层为砖墙面时的操作方法:

①抹灰前,墙面必须清扫干净,浇水湿润。

②大墙面和四角弹线找规矩,必须由顶层到底一次进行,弹出垂直线,并决定面砖出墙尺寸,分层设点、做灰饼。

横线则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周大角和通天垛、柱子为基准线控制。

每层打底时则以此次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

同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线、窗台、雨篷等饰面的流水坡度。

③抹底层砂浆:

先把墙面浇水湿润,然后用1∶3水泥砂浆刮一道约6mm厚,紧跟着用同强度等级的灰与所冲的筋抹平,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隔天浇水养护。

④弹线分格:

待基层灰六至七成干时,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分段分格弹线,同时亦可进行面层贴标准点的工作,以控制面层出墙尺寸及垂直、平整。

⑤排砖:

根据大样图及墙面尺寸进行横、竖向排砖,以保证面砖缝隙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注意大墙面、柱子和垛子要排整砖,以及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

非整砖应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间墙或阴角处等。

但亦要注意一致和对称。

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

⑥浸砖:

釉面砖镶贴前,首先要将面砖清扫干净,放净水中浸泡

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干或擦干净后方可使用。

⑦镶贴面砖:

镶贴应自下而上进行。

从最下一皮砖上口的位置线先稳好靠尺,以此托住上一皮面砖。

在瓷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作为镶贴的标准。

在面砖背面直采用1∶2水泥砂浆或1∶0.2∶2=水泥∶白灰膏∶砂的混合砂浆镶贴,砂浆厚度为6~10mm,贴上后用灰铲柄轻轻敲打,使之附线,再用钢片开刀调整竖缝,并用小杠通过标准点调整平面和垂直度。

如要求釉面砖拉缝镶贴时,面砖之间的水平缝宽度用米厘条控制,米厘条用贴砖用砂浆与中层灰临时镶贴,米厘条贴在已镶贴好的面砖上口,为保证其平整,可临时加垫小木楔。

腰线等部位平面也要镶贴面砖时,除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外,应采取预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预防向内渗水,引起空裂;同时还应采取立面中最低一排面砖必须压底平面面砖,并低出底平面面砖3~5mm的做法,让其超滴水线(槽)的作用,防止尿檐而引起空裂。

⑧釉面砖勾缝与擦缝:

面砖铺贴拉缝时,用1∶1水泥砂浆勾缝,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外表面2~3mm。

若横竖缝为干挤缝,或小于3mm者,应用白水泥配颜料进行擦缝处理。

面砖缝子勾完后,用布或棉丝蘸稀盐酸擦洗干净。

⑶基层为砌块墙面时,用水湿润加气混凝土表面,在缺棱掉角处刷聚合物水泥浆一道,用1∶3∶9混合砂浆分层补平,待干燥后,钉金属网一层并绷紧。

在金属网上分层抹1∶1∶6混合砂浆打底(最好采取机械喷射工艺),砂浆与金属网应结合牢固,最后用木抹子轻轻搓平,隔天

浇水养护。

六、脚手架工程

根据本工程情况,采用双排和单排脚手架。

严格按照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施工。

外墙脚手架采用双排和单排脚手架。

结构及装修施工时外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沿架体四周外围满挂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要求架子应具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均布荷载控制在270kg/m内。

脚手架设计的构造要求:

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1.0m。

大横杆步距1.8m。

每一步距中部设一道护身栏杆。

纵向水平横杆(大横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纵向水平杆对接上下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的两个相信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各接头中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即5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靠墙一端的外伸度α不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

外架子距底部200mm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所有立杆均应落在坚硬的地基上,并在底部垫好垫木。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沿每一楼层高度内立杆与框架用钢管拉接二道,水平方向4米设拉接点;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即600mm;

连墙件: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外开始设置;连墙件采用矩形布置,连墙件垂直间距按楼层高度设二道拉接,不大于4米。

采用¢48×3.5钢管与框架锁住。

水平间距4米。

3)连墙件应水平设置;

4)超过4米跨度的柱间,在结构边梁中部过中线位置预埋高出结构面层50cm即¢48×3.5钢管做拉结点

剪刀撑、横向撑:

应沿脚手架全长、全高设置剪刀撑,每4跨设一道,即6米45°角。

剪刀撑钭杆应用转扣件搭接,搭接长度1m,设三个扣件连接。

件盖板距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中间每隔6跨(6×1.5=9米)设置一道。

脚手架搭设、拆除的顺序:

1)搭设的准备工作→按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放线→铺设垫木→按立杆间距排放底座→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竖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安装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闭市二道边墙件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扣横杆→设置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横向斜撑、铺设脚手板→绑扎护身栏杆和挡脚板→挂立安全网。

2)拆除顺序:

安全网→护身栏杆→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连墙杆→支撑。

3)脚手板的铺设:

结构施工时,作业层脚手板沿纵向满铺,做到严密、牢固、铺稳、铺平,不得有50mm以上间隙。

离开墙面30cm。

严禁留长度为150mm的探头板,搭接铺设的脚手板,要求两块的脚手板端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400mm,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

脚手架搭设注意事项:

各种杆件相交时伸出的端头均必须大于100mm,以防扣件滑脱。

拧紧扣件螺栓时松紧程度适当,以扭矩达到40~50.N.M为宜。

定时检

查已搭好的脚手架的扣件的松紧程度和连墙杆的可靠程度。

脚手架搭设要横平竖直,不变形,不摇晃。

随时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脚手架搭设完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拆除由专人负责,并经有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折除。

拆除脚手架时自上而下逐根拆除逐根往下传递。

严禁从高空抛下。

高空拆除人员系好安全带,上下专人指挥,对拆下的钢管和扣件分类堆放,对扣件螺栓逐个检查并用润滑油湿润。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一、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实行三级管理,即公司一级管理,分公司二级管理,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

公司级生产管理,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全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各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公司机关设立经营处、生产处、科技处和质安处等各处室,生产处负责各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

质安处负责施工生产的质量、安全教育和检查督促工作。

分公司主任工程师负责各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分公司机关设立项目管理科、技术质安科等各科室,项目管理

科负责各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

技术质安科负责施工生产的质量、安全教育和检查督促工作。

工程项目级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为主组织项目经理部,负责该工程的指挥与管理,执行各项国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本工程项目组织设计,保质保量完成施工承包合同任务。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项目主管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核算员、材料员、设备员等管理岗位,各工作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如能承接本工程,我公司将把本工程列为我公司的重点工程,以创区优工程为目标,充分调动本公司的施工力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主管负责的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对项目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管理,跟踪解决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于未然,体系如下图:

质监部门

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长→劳务工人

分管副经理→工程负责人→工段班负责人

二、制度: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制度

具体制定各级人员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并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考

核和奖罚,以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执行质量三检制、样板制、挂牌制等制度

1)三检制

自检是在分项(或分部)工程交接(检验批、分项完工或中间交工验收)前,必须由班组或分包单位先进行检查,经自检达到质量标准后转入互检程序。

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插入前,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交接双方工长、班组长(分包)进行交接检查。

经双方认真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过程中的交接检查,包括工程质量,过程完成后的清理和成品保护等内容。

未经交接检查或虽经交接检查但未达到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所有检验批、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完成后,必须提请专职质检员进行专检。

未经专职质检员检验评定,或评定未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样板制

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包括样板墙、样板间、样板件等,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同时据此确定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定货计划。

3)挂牌制

主要工种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砌砖、抹灰等,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做相应的图文记录(主要操作工艺流程和操作工艺要点),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

3、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

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总工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存档备查。

4、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公司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并从列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

现场试验员按规范、标准规定,对进场材料进行材质复核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5、质量否决制度

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合格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必须进行返工或返修,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6、培训上岗制度

项目部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技能培训,并按规定持有

效岗位证上岗。

操作人员入场前,进行三级教育,确保人力资源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7、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集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归档,确保质量记录与施工同步,有效、齐全。

8、进场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质量控制制度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进场时应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经检查确认质量合格方准进场。

凡没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进场。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优良

二、质量目标总体保证措施

(一)质量预控

在事先分析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中可能出现或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主动控制。

(二)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工程项目施工

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质量进行控制。

1、材料控制包括对投入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检查验收、正确堆存保管、合理使用。

2、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控制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上实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管理和维修好机械设备。

3、方法控制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的控制。

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切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要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工艺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等。

4、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现场布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三)及时检验工序质量

及时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质量检验。

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研究处理,使每道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以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四)技术标准的规范

在执行本合同时,所有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检验均应遵照本合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