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81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察报告.docx

《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察报告.docx

考察报告

邢台学院赴深圳、珠海、台州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为深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谋划邢台学院的发展,2010年11月24日—12月4日邢台学院院长王建勋教授等一行五人参观考察了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台州学院和双喜集团。

几所大学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等方面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做法,反映出了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和当地的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情况简介

深圳大学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地方本科院校,思想解放,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定位准确,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教学水平高,办学有特色,坚持教学第一的思想,探索了因材施教,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方式,深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公共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实行“谁申请谁举证”的原则,以科研影响力代替刊物级别、论文篇数。

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新体制,建立了两个“布衣”教授委员会负责人才引进和财经分配,建立布衣教代会、职代会,赋予事故问责权,干部评议权,校政监督权。

学校有很大的自主办学权力,能够按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人才逐级聘任,建立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职工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制度,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推进以全员聘任制、合约管理制、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坚持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为深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原则,突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建有国内一流的实训室,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当地支柱产业对接,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台州学院是和邢台学院同是在2002年由专科升为本科,属于浙江省和台州市人民政府共管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设施优良,办学基础扎实。

台州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当地经济文化吻合度较高,升本后马上进行了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现在已经成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场地,成为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优秀人才的聚居地。

台州学院2008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个一级评估指标,17个A、2个B)。

邢台学院升本后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行了“一县一所”的尝试,建立“河北邢久车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邢久进出口贸易实训基地”,美术学学科被遴选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有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但是与这三所学校相比,邢台学院的办学理念还不够先进,基础条件还比较落后,学科结构还没有做好调整和优化,专业的设置和当地支柱产业的社会需求还不一致。

尤其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还没有能够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影响了邢台学院的发展,使得邢台学院在服务社会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考察获得的印象与启示

(一)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状态

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依靠深圳特区雄厚发达的经济支撑(市政府每年拨付生均教育经费:

深圳大学为2.8万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2.6万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各自从全国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

深圳大学仅仅经历了二十余年,便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的4000人快速扩大到实际在校生近30000人,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从而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又创造了一个“深圳速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8年就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优秀评估,10年就首批通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13年就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16年就正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示范校”。

如今,发展、壮大后的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智力支持、文化引领等多种方式有力助推着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

台州是新兴滨海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圈16个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居浙江省第五位,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25亿元;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

台州学院作为台州市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自2002年成立以来,得益于当地比较雄厚的经济支撑(市政府每年拨付生均教育经费近万元,并按基数加增长方式逐年递增),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的“后起之秀”。

2003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个一级评估指标,获17个A、2个B)。

如今,发展起来的台州学院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创新、优秀人才共享、政府决策咨询、参与区域发展规划(承担台州“十二五”规划制定)、先进文化辐射等多种方式,在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比于深圳和台州,邢台的经济还很不发达。

与之相应,邢台学院的发展相比于全国同类院校,相比于台州学院、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办学基础条件需要大力改善,办学层次结构本、专倒挂严重,学科专业结构急需调整、优化,办学规模需要保持稳定、巩固,办学水平需要大力提升,服务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全面增强。

特别是面对即将接受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做的努力和克服的实际困难还非常巨大。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对邢台学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今年9月,邢台学院办学百年庆典的成功举办,极大地鼓舞了邢台学院人办好邢台学院,回报邢台市委、市政府,回报邢台660万人民的信心和干劲。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区域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和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一方面,发达的区域经济为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增强了区域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的实际能力,从而有力地助推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

至此,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发展。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不发达,不仅使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更弱化了区域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的实际能力,进而使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从区域高等教育那里获得有力的助推作用。

至此,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发展。

为了加快邢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和邢台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蓝图,就必须把邢台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巩固高等教育的规模、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以使邢台市尽快走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乏力的怪圈。

邢台学院作为邢台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是邢台高等教育的龙头,至今已经走过百年路程。

面对未来发展,能否办好邢台学院,不仅是邢台学院自身的事,更是关乎邢台整个高等教育,乃至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事。

因此,加大对邢台学院的投入力度,加快邢台学院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巩固办学规模,优化办学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服务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是邢台学院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是邢台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

(二)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方式  

深圳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既得益于其特殊的改革开放政策,又得益于其特殊的沿海地理位置,更得益于其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而权重三者的作用,应当说“人才”的贡献更为关键。

因为,只有拥有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才能够把特殊的改革开放政策利用好,才能够把特殊的沿海地理位置挖掘好、发挥好,进而把深圳的经济发展好。

在解决人的问题,深圳的举措主要有三:

一是靠创新政策吸引人;二是靠发展教育尤其是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三是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留住人。

而这些举措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深圳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区域文化观念——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崇尚创新、多元共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区域文化观念,深圳才赢得了人才——人和,用足了政策——天时,拓宽了地域——地利,创造了奇迹——迅速崛起。

由此可以说,适应时代发展的区域文化是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动力之源。

台州是个资源小市,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矿产资源稀缺。

但台州人既有鲁迅先生曾称誉的“自强不息、崇尚气节”的“台州式硬气”,又有“务实求是、兼容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创造的精神。

因此,台州人不甘贫穷落后,不愿小富即安,不会墨守成规,不要固步自封,而是不停地开辟新的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成为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台州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占97%以上);建成了九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了十大支柱产业;荣获了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2004,台州制造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年达到1.33%,居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9.04%,居全省第二位)、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第18位)、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第6位)、中国十二大品牌经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中国再生金属之都、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由此可以说,富有区域特色的台州文化是促使台州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邢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物产和矿产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邢台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全市经济总量翻番增长,形成了基础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16个省级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放眼于邢台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为了落实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和打造“环京津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邢台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经济投入和引进重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固然非常必要和非常有效。

但是,最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还是“人力”的问题,即要解放人的思想、更新人的观念、强化人的创新意识、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促进各级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因为,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投入,所解决的只能是一时的问题;而引进重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所解决的只能是一点、一线和一面的问题;唯有全面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所解决的才是长久的问题、全面的问题,是立体的问题。

如果人人能生产,人人想创新,人人善创新,那么,邢台的经济发展将会是处处开花、不断升级、永具生机和活力。

曾几何时,邢台的工业也有过历史的辉煌,曾涌现过许多省内外闻名,乃至走出国门的品牌产品,如太拖拉汽车、邢台拖拉机、红星汽车、邢台电烤箱、国富皮衣、枣花佳饮料等等。

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如同昙花一现,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究其缘由,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缺乏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历史不可以重现,弯路不可以再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相互交融,共生互动。

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区域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和发展水平;孕育着不同特质的区域文化。

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区域文化不仅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不懈的内在动力,还会促使人拓宽思路、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创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富有特色地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区域文化,却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综观邢台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谓是:

“地利”本有——面积广阔、土地肥沃、物产和矿产资源丰富;“天时”已到——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和打造“环京津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邢台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已经确立;唯有“人和”尚显不足——既要大胆创新引进高层次特殊人才的政策,又要大力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还需要营造能够激励人、鼓舞人、留住人、用好人的人文环境。

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寻找到突破口和发力点。

邢台学院作为邢台唯一的本科大学,在助推邢台经济社会发展中,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独具的优势和足够实力。

其一,办学百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培育、凝练邢台文化特色,提升邢台文化品位,引领邢台文化发展,具有内在功力。

其二,学科综合,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转型为综合性本科院校后,学科专业发展已经涉及文、理、工、经、法、管、史、教等8个学科门类,多领域的学科专业结构,为广泛地服务于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和科研基础。

其三,人才聚集,升本以来,学院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教授63人、副教授213人,博士11人、硕士382人,为广泛地服务于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其四,尽心探索,近几年,为了回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邢台学院主动服务于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鼓励教师结合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不断探索服务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先后成立了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邢台学院邢台县研究所、邢台学院城镇化研究所、邢台学院工业化研究所,为更好地服务于邢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环境、搭建了平台、积累了经验。

站位于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全面认识邢台学院的价值,加快办好邢台学院的步伐,充分挖掘、利用邢台学院的作用,既是客观所需,又是充满睿智、远瞻的战略选择,更是找准了突破口和发力点。

为此,一要加大对邢台学院的投入,为加快邢台学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要加大政策创新,为加快邢台学院的发展提供机制保证;三要大胆探索邢台学院与地方互惠合作的有效途径,为形成邢台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搭建实践平台。

三、关于邢台学院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明确提出了建设“教学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力图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衔接,大幅度提升学校对地方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学校在办学基础条件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扩张、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等诸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变化:

①专业设置逐步向社会需求贴近,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由“十五”末期的19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发展到目前的34个本科专业、39各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由10000余人扩展为近17000人。

②落实“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思路,办学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在市政府的整体协调运作、筹集资金投入下,完成新校园二期工程8万平米的建设(包括7栋大学生公寓、1栋3.1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块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任务。

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明显提升。

我院美术学被确定为“河北省高校重点发展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被推荐为国家特色专业;邢台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本科生考研上线率由2006年的7.81%上升到2010年的20.55%。

学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邢台学院将继续以“源于邢台、服务邢台”为己任,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地位,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尊重高等教育规律,通过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的水平。

然而,面向未来发展,我们也面临着挑战:

①高考生源急速萎缩,学校招生渐显危机。

2018年,全国适龄高考人数将入谷底,高考适龄人数仅相当于2008年的50%;河北省或将早一年(2017年)进入谷底,并在此徘徊10年。

2010年,河北省高考人数减少5.6万,高考实际录取率高达73%;换句话讲,就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要有上大学的意愿,基本就会有大学上。

尽管如此高的大学入学率,省内部分高校却仅完成了不足50%的招生计划;这意味着,我省高校买方市场地位时代的彻底结束,高校唯有“特色兴校、以质图强”,方能生存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省内高校重新“洗牌”、格局重组的趋势已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院面临着生存危机。

②我院学科专业结构与邢台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结构之间契合度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艰巨。

目前,我院开设的73个本专科专业,其中29%是教师教育专业,22%为经管类专业,其他多为人文学科专业,工科专业仅占10%。

将这些专业与我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结构(煤盐化工产业、新能源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农业经济产业)相比照,其契合度相差极大,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作为地方院校,我院直接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一流服务的作用难以发挥。

因此,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学校转型发展,成为邢台学院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为确保邢台学院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快邢台学院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全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根据我市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

然而,以目前我院的经费收支状况来看,根本不具备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实现学校转型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我院仍有“升本”基本建设银行贷款5900万元和教师集资款本息4800万元,银行贷款需要在两年内偿还清:

2011年需偿还银行贷款本息2560万元,2012年需偿还银行贷款本息3880万元。

以2010年最大在校生规模(16800人)计算,我院年学费总收入7500万元,市财政正常人员经费投入3700万元,办公经费投入270万元(不含10万平方米新校园二期工程建设筹集资金);若扣除学校日常维持事业经费开支5000万元和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我院基本没有结余经费可用于学科专业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

恳请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扶持邢台学院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做精师范专业,做强经管专业,大力发展工科专业。

提升学科专业结构与我市经济主导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加快实现邢台学院的转型发展。

(二)加大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邢台市高级专业人才的“蓄水池”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必须拥有一支品德高尚、忠诚敬业、专业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院1188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781人。

其中:

教授63人,仅占专任教师的8%;副教授213人,占专任教师的27%;硕士研究生382人,占专任教师的49%;博士研究生11人,仅占专任教师的1.4%。

由上可见,我院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教师匮乏现象依然严重;专任教师的专业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因素。

因此,邢台学院要实现调整转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由于地域和经济欠发达等比较弱势所限,要实现高级专业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需要市政府给予宽松政策的倾斜支持:

其一,放开引进博士研究生的编制限制,由邢台学院根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计划、规范程序、严格把关,确保真正高素质人才的顺利引进。

其二,由政府财政投入,给予高学历专业人才适当的经济补贴,吸引博士研究生落户邢台学院,并责成学校为高级专业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机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高级专业人才是邢台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急需。

我院愿意成为高级专业人才的载体,构建邢台市高级专业人才的“蓄水池”。

(三)尊重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推动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

作为邢台市地方所属的唯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邢台学院承载着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提供一流科技服务的时代重任,邢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和邢台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邢台学院要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快速转型发展的目标,必须有给力的内部管理机制做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创新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推动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

其一,赋予邢台学院处级中层干部的任免权。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聘任、“去行政化”的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激励机制。

其二、赋予邢台学院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

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路,从实际出发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人员,构建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实际需要、符合广大教师利益的导向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