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62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整合教案必修一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始终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

与此同时,也是向强敌学习,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一、知识结构

维护

主权

独立、

领土

完整

和国

家统

 

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1931—1937

1937—1938

1938—1945

 

主要表现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爱国官兵反侵略斗争

①太平天国反侵略斗争②爱国官兵反侵略斗争

①爱国将领抗日斗争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和天津抗击八国联军

东北各地抗日斗争

①正面战场四次会战②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二、重难点解析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战争

时间

侵华背景

发动国

签订条约

主要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

—1842

①根本原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国外市场;

②直接原因: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英国的经济侵略。

③导火线:

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

①1842年《南京条约》及附件②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③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的变化: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⑤萌发开眼看世界思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①英、法、美等国要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②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组成联军侵略中国;③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英国

法国

①1858年《天津条约》

②1860年《北京条约》等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②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③清政府权力机构变化;④在内忧外患中兴起了试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向外侵略;②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清政府应邀派兵镇压,日本乘机侵朝,偷袭清军,挑起战争;③清政府统治集团主张和解妥协

 

日本

1895年《马关条约》

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③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兴起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①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②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俄、英、德、法、

美、日、意、奥

1901年,清政府与俄、英、德、法、美、日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推动清政府的改革运动;④加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二)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名称: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

(2)结局:

结局却完全不同: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领导:

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

②民众动员: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抗战,最后赢得了胜利。

④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三)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另一方面,它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力量极大地发展起来,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

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

(四)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启示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

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对外开放,与时俱进,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

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必须结合国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典型题例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B

片面最惠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一国享有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规定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利,因而是片面的。

《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样,只要任何国家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以享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八个月终,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重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材料二: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中国人民为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请回答:

(1)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全国伟大的团结”是怎样实现的?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战役,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2)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抗战的步伐,最终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本题以相关历史资料为线索,要求概括、理解、综合论述相关问题。

(1)问,关键注意时间,通过“1938年”、“八个月中”等判断,材料指的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入手解答。

(2)问的关键是理解“全国的伟大团结”。

全国的伟大团结实质就是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层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此理解为基础,结合史实叙述即可,要简要明了。

第(3)问要求综合概括,以课本知识作依托,可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但要围绕材料。

根据分值判断,不需要全面展开,表述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四、新题集锦

(一)选择题

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

“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

”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2.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俄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3.近代列强在侵华战争中夺取的下列侵略权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航行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协定关税权④内地办厂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4.关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B.渤海地区在两次战争中都曾受到侵犯

C.都允许交战双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D.都迫使清政府赔款

5.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问诘,临事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日本强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6.通过对下面三幅图的比较,你认为下列结论最能够说明这三幅图的影响的有

图一《鸦片战争后开放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三《中日甲午战争后

开放口岸形势图》口岸形势图》后开放口岸形势图》

①列强的侵略不断扩大②传统的朝贡体系被打破③通商口岸不断深入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制定了对日作战方针,部署“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抗战,……。

”为此,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展开的重大战役有①太原会战②枣宜会战③凇沪会战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

8.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聂士成

9.下列关于国民党抗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利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B.国外战场的开辟配合了友军的反法西斯战争

C.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D.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方式是以游击战为主

10.胡锦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二)综合题

11.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进行探讨。

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著述、回忆录和记者照片等三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七七之夜,约在十一时四十分钟,我接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宗瀚及负责对日交涉的林耕宇专员电话,谓据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说:

‘本日有日军一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

但在整队时,忽有驻卢沟桥之第二十九军部队向其射击,因而走失士兵一名,并见该士兵被迫进入宛平县城(即卢沟桥城)。

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检查’”。

我答:

‘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致起误会,惟姑念两国友谊,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

’”

──秦德纯《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

材料二:

“皇国日本之开辟异邦,必先肇始自吞并中国……凡经略异邦之方法,应先自弱而易取之地始。

当今世界万国中,皇国易取易攻之地,无如中国之满洲……而征服满洲,意在图谋朝鲜和中国,中国既入版图,其他西域、暹罗、印度诸国,……,必稽颡匍匐,隶为臣仆。

──佐藤信渊《宇内混同秘策》

材料三:

日本随军记者镜头下的七七事变:

侵华日军劈刺训练用的靶子是中国平民(下图)。

──录自日本档案馆

⑴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说明证明侵略战争的直接材料

⑵材料二中佐藤信渊的言论与七七事变有什么关系?

结合史实,说明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过程。

⑶综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的简要介绍。

1.C2.C3.C4.C5.A6.C7.D8.B9.D10.C

11.⑴材料三为直接材料。

⑵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九一八事变”;“二二六兵变”。

(或具体描写事变。

如成立广田内阁等也可,⑶日本在占领东北后,继续向华北扩张。

1937年。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或全面抗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打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