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223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ocx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创业孵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演讲人:

杨晓非博士主任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天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孵化器的同仁:

感谢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处的诸位领导,给予我这样的宝贵机会,也感谢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尊贵嘉宾和同仁给予鼓励,在此我把近年来有关孵化器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希望这些观察和思考能够为促进创业孵化活动、提高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一点点作用。

下面我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

我本人是创业和孵化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从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毕业后,进入经济与发展研究院做博士后工作,然后进入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从事孵化研究和管理工作并在区域协会任负责人,并且在行业内多家机构合建的研究中心担任领导工作。

在近10年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我重点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提升创业孵化水平打造成功的区域经济体。

我今天将通过“一个案例,三个层次,三种理论”,汇报给在座的同志们。

(下面都是结合投影片子的讲解)

这张片子是哪里?

很多人都去过,这里就是美国的硅谷。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知道美国有一个集聚各种高新技术的地方叫做“硅谷”,当时还以为是一个城市。

后来,才知道“硅谷”仅仅是一个统称,就像中关村驻美国硅谷办事处主任谈锋先生所说:

“硅谷不是一个地名,不是美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也不是一个科技园区,更不是一个电子大卖场,没有政府、没有管委会,也不是计划和目标的产物”。

那它是什么?

它是由29个小城镇构成的区域经济体。

SantaClara县:

全部15个city,(Campbell,Cupertino,Gilroy,LosAltos,LosAltosHill,LosGatos,Milpitas,MontSereno,MorganHill,MountainView,PaloAlto,SanJose,SantaClara,Saratoga,Sunnyvale);Alameda县:

3个city,(Fremont,Newark,UnionCity);SanMateo县:

10个city,(Atherton,Belmont,EastPaloAlto,FosterCity,MenloPark,PortolaValley,RedwoodCity,SanCarlos,SanMateo,Woodside);SantaCruz县:

1个city,(ScottValley)。

City这个词如果你查英文词典,告诉你它是市的意思。

在美国英语中,明明是比我们镇还小的行政区划叫CITY。

它的经济体是什么?

在今天的主题中,就叫做中国的县域经济。

那好,我们从理解上知道了,原来硅谷是由不同的比中国县域经济体还小的经济体构成。

它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即旧金山以南、圣克鲁斯(SanCruz)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Jose)为硅谷的中心。

在这个类似中国县域经济体共同构成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有一些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我不重复。

我列举一些前人已有的真实数据给大家,请体会事实给我们的意义。

•面积:

1854平方英里(约4000平方公里)

•人口:

255.4万

•就业机会:

138万就业人员

•经济总体体量约6000亿美元

•族裔:

41%白人,28%亚裔,25%西裔,3%非裔

•教育程度:

68%人口具有大专以上教育

•年龄分布:

20—64岁者占人口的61%

•硅谷的人均收入:

6.1万美元

•(相对美国的人均收入为3.8万美元)

•硅谷的中产家庭收入:

82,485美元

•(相对美国的5万美元)

•穷人--低于3.5万/年收入的家庭:

硅谷21%,美国36%

•富人--高于10万/年收入的家庭:

硅谷39%,美国18%

•硅谷目前的企业约23000家,2007年底上市企业278家,新上市企业22家。

•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分别是软件(30%)、创意与创新服务业(24%)、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制造(16%)、计算机与通讯硬件制造(15%)、生物医药(8%)、电子部件制造(7%)、总部经济等

我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29个城镇23000家企业,平均一个城镇有739家企业。

当然这个计算是不科学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科技型,同时各城镇的情况是不同的。

在硅谷有七大支柱产业:

软件、创意与创新服务业、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制造、计算机与通讯硬件制造、生物医药、电子部件制造、总部经济,所以以科技型企业为主。

科技企业创业和成长在硅谷是一个最集中的区域。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概念即创意与创新服务业,这个定义不是我们的动漫产业。

有一本大书名字叫做《北美工业分类指数》,它对每一个产业的名字要进行详细定义。

在创新创意产业里头的定义里,跟高科技有关的,工业设计、图形设计、市场咨询、广告业、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工程、调查勘测、实验室、行政咨询、人力资源、物流、环保、科技、理工、生命科学。

这个产业在硅谷很厉害,让科学家的构想迅速变成实际的产品,让实际的产品迅速变成好的商业创业,让好的商业创业变成真正有保障的市场。

而在我们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这个环节相对比较薄弱,是一个非常朝阳的产业。

大家会说讲了半天,怎么没有讲到创业孵化与县域经济的影响,那么现在我们要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硅谷发生了什么呢?

有人讲:

“硅谷以美国1%的人口(255万人)创造着5%的GDP…”(美国的5%亦即6900亿美元)“,几乎等于近1/10的中国GDP。

其实将老人、孩子去除的话,就138万人创造了这样大的经济体量。

,这个数据我们只是印证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地方比印钞票还要厉害,它能创造这么多的财富。

活跃的科技创业、密集的人才、市场经济条件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事实面前不用多说,作用是多么巨大。

回顾硅谷产生的历史,不难看出,科技创业和孵化活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业简单的说就是成立或转型成科技企业。

一个区域如果科技创业活跃或传统企业积极地转型为科技企业,那么我们算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在一个县域内,原来只有3%的企业是科技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结构中有了15%的企业成为科技企业,那么对当地的人才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居民收入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这里我借用一个故事,1939年的元旦,有两个学生在斯坦福大学,他们教授借给他们538美金,两个人在一个车库里创业,创办了一个公司,就是今天的惠普。

60-70年过去惠普产值上千亿,在中国也有很大的业务。

但是这么一件事情为什么被列为里程碑,这件事情囊括了今天硅谷所有成功的秘诀。

你看两学生,一个车库,借了一笔钱,用了学校的研发成果,在教授的授意和支柱创了一个真空振荡器,成立了一个高科技公司,然后创办了百年常青企业。

这里有许多信号,有天使投资人,有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信号,有创新的信号,有创业的信号,有创富的信号,有大学园产学研联动的信号,这个很重要,没有惠普也没有今天的硅谷。

但是这毕竟是一家公司,到了1951年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因为土地太大,8000多英亩不能卖,也不能干其他的,就租出去,租700亩荒地,在旁边,说哪一个公司用自己去开发,为什么大家跑到荒地来开发?

原因只有一个。

离学校太近了,老师、学生,科研成果源源不断,这样用700英亩搞了一个科技园,这个科技园不是我们这样的概念,实际上去看就是一个房子,大家在那里办公就可以了。

1951年这件事情基本上奠定了硅谷的雏形和基础,一家家公司搬进去成了气候,有一点点像高新区。

到了半导体崛起以后,半导体在化学上或者在英文里都是跟“硅”这个字有关系,终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在这个情况下有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报导说,山谷之谷。

这样硅谷就成为世界知名的地方了。

科技创业活跃意味着更多聪明的人才聚集在这个地区。

刚刚看到的数据中,68%人口具有大专以上教育,41%白人,28%亚裔,25%西裔,3%非裔。

你想225万人口中,就已经达到多半至少受过两年以上的正规教育,这意味多少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在工作和创业。

我想问在座的县市领导,这样多的人才如何能引进到你们当地创业。

我和很多在硅谷工作的朋友聊过,在那里华人、印度人很多,那里的商店你要的中国特产都有,在那里生活和国内生活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这样,各种从世界各地来的优秀人才才能感觉到舒适。

人才才能留得住。

另外,刚才说到的创意和创新产业,对各种产业的影响很大,是在区域引进科技元素的第二主力军。

这里的故事,就不在这详细介绍了。

那么孵化工作在这里有作用吗?

在美国硅谷尽管看不到几家正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我们知道的有十余家孵化器,由以色列人干的,台湾人干的,中国大陆人干的等等),另外,居于硅谷产业第二位的创意和创新产业、2000多家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公司都云居在那里,那里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不用有组织推进的自发孵化器。

我们看这个大孵化器做出了哪些成绩?

第一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经济;第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典范;第三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单位土地面积和大脑创造财富最多的地方。

我们不在是否先有一流大学、人才、资金等条件,才有美国硅谷,还是有了美国硅谷,才群聚了一批一流的大学、人才和资金等问题争论。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但是必须承认硅谷极具个性,是一个极特殊的地区。

诞生时的偶然性、企业自发的群聚效应、独特的优质资源等,有点像我国宜芜的小商品市场一样。

所以在他的特性上,就连美国其他地区也没有办法复制。

政府在做什么?

营造环境和资金。

美国政府主要是用民间的资金,这个后面我会分析。

任何事物有特性,一定也会存在共性。

我想从孵化的角度讲三点。

第一点是资本对创业的孵化。

第二点是体制机制对创业的孵化。

第三点是技术创新对创业孵化的影响。

我想这三点正是反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的精髓,也是抓住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各种要素为创业企业服务的思想,是反映“孵化器是生产企业的企业”的观点。

第一,资本对创业的孵化。

美国硅谷作家PaulGraham讲到,要建设一个技术的集散地,你需要两种人:

有钱人,和技术天才。

这两种人的结合,会产生出start-up创业公司来。

而富人和技术天才们都喜欢扎墩。

观察表明,在美国,只要(而且必须是)有富人和技术天才同时存在,许多小城镇就成了创业公司的集中之地。

波士顿就不会产生硅谷,尽管富人很多,但是技术天才们不会住在那里。

美国计算机科学的顶尖系科是在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和卡内基·梅隆大学。

麻省理工催生了128公路地区的科技区域,斯坦福和伯克利产生了硅谷。

那么,卡内基·梅隆呢?

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

因为富人不喜欢住在匹兹堡,尽管有大量技术天才。

在国外,而且和国内的一些操作理念不同。

主要的投资手段有天使、风投、PE、战略投资这四种。

PE的意思就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和风投是一回事,不过两个的操作阶段不一样。

风投是一种冒险的人,它可以在刚看到三个人、五个人创业,还看不到前景的时候,他搏一击,他广种薄收,他把钱丢给你,赔了就赔了。

一旦成功,回报是按华尔街的定价是10-20倍这样来;PE就是私募基金,是比较稳一点,桃子不熟,他不来,看到你差不多要上市了,才来搀一把,跟着走,但是风险小了,回报也会少一点,但是稳。

天使就是个人的意思。

个人什么意思呢?

我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要创业,我没有钱,同学哥们拿一点,算不算股份好说,算多算少好说,关键是同学哥们给你20万,你去开了火锅店,他不参与你的经营打理,他连甩手掌柜也不干,将来回报了怎么分利,签好约就对了。

你干什么,他不加意见的,不参与的。

风投就不是这样子,什么叫风投?

他就是一帮专业行家里手,他们不是金融背景,他们是专业背景,这样讲人要做一个行业缺500万,有钱人你们把钱拿来交给我保管,我保证给你搞好。

他弄了1000万美金,风投的规律是说,不能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搞他10份,去投给10个创业者,投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7个是有去无回,肉包子打狗,这是一定的。

但是你不知道是哪7个,所以还得压下去。

两个可以看,有一个会成功,好,最后这个家伙很不幸,9个打水漂了,只有一家活下来了,活下来是什么概念?

就是我这里讲的第二条“成熟的产权交易平台,M和A,OTC和IPO”,IPO在英文里是“上市”的意思,M和A是“并购”的意思,OTC是“柜台交易”的意思,只有这三种,就是说这家活下来了,我们要把他卖掉,卖给谁去?

部分的卖叫“并购”,一锅端卖“上市”。

活着这家看是做什么的?

通常来讲,我们以做半导体为例,这个风投投了1000万对不对?

900万已经没有了,那100万占的比例和股份在一家公司成功上市了,但做的是半导体,华尔街对这种有定价,差不多半导体怎么也得15倍吧,15倍,100万乘以15,他还赚了500万,那900万算了。

风投就是做这个买卖的,由于做这个买卖,他是要盯着你,要坐在办公室来,他不能像你哥们给了你50万走掉了,他不能走掉,他天天陪着你上班,做得不对,要把总经理撤掉,是这样一个人。

风投是30年代在纽约,后面到40-50年代看到硅谷起来了,赶紧跑过去。

这就是为什么硅谷吸引了全美国30%的风投?

有了富人、有了资本市场的职业经理人,有了游戏规则,创业企业和技术天才们只需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愁没有门路走。

让我们对照一下,我们区域如果要发展科技,用科技领引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话,怎样设计资本对创业的作用。

在早期如果富人不多的话,政府作为强有力的手段该如何营造环境。

另外,谈个观点。

科技企业孵化也绝不是楼宇。

将华为放在一个楼中,就说自己孵化了一家成功的科技企业。

可别忘了它不是创业企业。

给科技企业建设再好的房子,也不能成为硅谷。

因为创业者不是在这里创业的。

资本也决不会投给在一家好房子里的住客,而是几个随时随地研究并实施创业的创业者。

硅谷所以成为硅谷,关键在于人,是因为创业者在这里创业的。

第二,体制机制对孵化的影响。

这个方面已经有太多的故事。

我想说“容忍失败,鼓励成功”是我们孵化器的文化,也是美国硅谷的文化特征。

一家风险投资考察两名创业者,一名失败了三次,一名保有热情同时拿着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商业计划的初次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会投给已经失败三次的创业者。

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容易理解,在这里就不说了。

第三,技术创新对创业孵化的影响。

科技创业不是科技项目。

项目要解决的是技术难点、创新点,科技创业要解决的是市场、资金。

所以在美国硅谷除了有很多技术创新外,技术天才和商业专家们主要发明了赚钱的办法,也就是商业模式。

在座的各位领导,郎咸平说过“6+1”理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最赚钱,加工制造,最不赚钱。

我敢保证很多县域经济中最多的加工制造。

硅谷根本就没有制造,它就是用脑子吃饭。

雅虎、谷歌、EBay三个公司市值都是几千亿美金,他一个小角比重庆市的产值还要大,它发明什么了?

什么产品也没有,它发明了一种赚钱的方式,我们美其名曰叫商业模式,搞得他简直富得流油,这就是真正创富的秘诀。

你发明一个瓶子,你卖一个赚一分钱,你卖一万个才赚一百块钱。

他发明了一个模式,就可以赚多少亿。

而且华尔街是拿这个炒作又赚了多少亿

另外,技术创新需要技术服务。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创业和创新产业。

硅谷是全世界半导体最厉害,英特尔、AMD等等半导体出芯片没有错,硅谷大概从事半导体和半导体设计的行业有1500家企业。

那么为这个1500家企业,为半导体服务的企业有多少呢?

居然有2300家。

换句话说,在硅谷很多事情自己不要干,外包出去了。

换句话说你想设计一个东西,你把意图提出来,你去花钱请工业设计帮你设计,请实验室帮你实验,请加工厂帮你做出来,然后请其他的咨询公司帮你来策划市场,你这样做创业就好了,你不要雇那么多人,没有这个必要。

为此,中国政府从1985年起着力研究硅谷模式,并形成政府引导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机制。

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的创建,就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特色。

实践经验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县域企业孵化器的目标一般是为了引进技术成果和人才在当地创办科技型企业,形成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区域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县域孵化器创建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整合区域优势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配套的深层服务,吸引异地科技人员、高新技术项目,来孵化器创办或与当地的企业家联合创办小型科技企业,以减轻企业的创业成本和投资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就促进区域发展而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维层面(施定国,刘凤朝,2007)。

微观而言,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于区域创新主体的培育;中观上讲,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于推动区域科技竞争力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并形成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的新兴产业,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宏观上看,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微观层面:

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了推动区域发展的区域创新主体。

在竞争中“培养本地企业”、“带动本地产业”,这是各级政府部门希望孵化器实现的主要创新使命。

在支持新创企业的建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孵化器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高度上体现了引导创新方向、提高创新速度等独特作用。

2.中观层面:

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区域“二次创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点。

“二次创业”是区域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全面转型期,其根本要求在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其突破口是提升创业孵化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是促进区域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形成区域增长极的关键。

3.宏观层面:

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对外对内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国内外区域之间竞争日趋加剧,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面向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创新资源向本地聚集。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聚集科技资源的平台,具有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依托并配置当地资源,培育成功企业,形成对高新技术项目的“引入—孵化—毕业—输送”的系列服务功能。

成功企业从孵化器毕业后,往往会选择留在当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营造更高的社会创业氛围。

在此,将一件本人直接参与的事情向大家做个通报。

目前,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发展科技兴中小企业作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求各区县、功能区将这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选拔的重要依据,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这是为什么呢?

天津在解放后一直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镇,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天津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目前,天津整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才1.25万家,在整体企业规模中占比较小的规模。

在新一任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下决心将天津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转变过来。

在县域经济中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些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将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领引经济的重要手段。

孵化器新建在那里,科委办公就在那里。

科委离开后,将直属机构留在那里一个。

这样的做法迅速带动了科技创业云集在方圆不到8公里的范围内。

区县科委主管领导认为如果单算一家创业企业,税收、销售收入等指标的确很小,但是如果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看作生产企业的企业,一个楼宇的整体指标可是不得了,比引入一家成长中的企业整体成效要大,机器人、生物检测、大量研发机构纷纷进驻。

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正在改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创业者越来越多,整体氛围和环境逐步改善。

这就是我身边的例子。

另外,我向大家介绍目前孵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三种理论。

1、区位优势理论

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客观存在的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域有利因素。

区位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相对优势)。

区位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地区具有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即区位优势。

如果每一个地区或国家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定产品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地区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区位优势由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部分因素构成,而且其特点和性质制约着工业化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区位优势,工业生产才能取得原材料、技术、生产成本和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的优势,从而获得区域比较经济利益。

企业孵化器的区位优势是伴随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与工业化发展的优势相比,其区位优势体现在工作和学习环境、资本的获得、与高等学校的合作及基础设施的保障等方面。

根据企业孵化器的概念,我们知道企业孵化器的宗旨是为企业服务,因此其区位优势在服务优势。

靠近大学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工科大学及研究所,是企业孵化器的重要因素。

从人员上,这里可以得到高级技术人才;从技术上,这里可以得到最新研究出的科技成果;从设施上,企业可以借用或与大学、研究所合作,使用其先进设备从而研究出新产品、新技术。

低地价、低厂房建设投资可以减少启动成本,无论是传统产业或高技术产业,较低的启动成本都有较强的吸引力。

对于企业孵化器而言,由于高技术含量较高,服务比例大,其租金较低将影响入驻企业的成长。

入驻企业的成长有助于孵化城市新区。

2、空间生产生命周期理论

按空间生产生命周期(thespatialproductlifecycle)概念,新技术轨迹是S形增长曲线,其特征是一个缓慢的增长介绍期,快速的增长期和生产成熟时饱和或衰退期。

新产业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是怎样导致空间结构变化的呢?

首先,在技术和社会机构内进行变化。

其次,空间结构的变化在于沿新技术轨迹创新扩散过程。

新技术轨迹和沿轨迹创新扩散的空间影响具有三个明显时期:

①孵化器时期。

这个时期涉及到沿新技术轨迹“云集过程”(swarmingprocesses)的早期。

这一时期新公司的云集过程倾向于大都市区。

②追赶或竞争时期。

这个时期涉及到中间和边缘地区新轨迹的采用。

这主要在于有利于新产品市场的开拓。

③停滞满足时期。

在这些区域低生产价格不可能由低劳动力价格产生,而是来自于创新扩散过程。

在开始时期,企业孵化器致力于新公司面临的专门问题。

由于新的衍生公司是一些高技术的期望结果,企业孵化器也经常与高技术政策结合在一起。

在新科学园的孵化器变动的范围从内城建筑到公共设施都有。

它们典型地对新出现的公司提供共享服务、指导、财政和其它帮助。

这些对新公司共享设施的吸引力是它们具有减少小公司初始期资本需求的可能。

企业孵化器的目标是培育公司,并允许它们在规模和就业方面扩展,以致它们能在孵化器内增长,再布局到其它地方。

在美国等地区,企业孵化器除了一些专用于培育新企业、新产品的建筑物外,多是指为孵化新公司服务的一些区位,这个区位经常在城市地区迁移。

城市的孵化器功能不仅仅与创新公司有关,它也与创新公司子公司有关。

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城市孵化器现象也可能是指那些对创新而言的苗床条件。

3、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growthpole)理论认为,在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地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形成经济增长中心,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增长极理论各思想的共识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