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15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docx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特征与运行模式

蒋和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内容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经营主体

个体农户

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

土地生产率

很低

很高

劳动生产率

资本和劳动投入比例

投入生产要素

农户自行解决

从市场购买

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和健全的

生产技术

不变化

创新的

生产手段

落后或传统

新式的

生产目标

自产自销

追求较高收入的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1)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

(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

(3)现代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

(4)现代农业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

(5)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

(6)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7)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8)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1、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

2、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

3、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

4、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

(四)现代农业的概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现状、特征

(一)农业园区的概况,农业园区的不同称谓:

Ø农业科技园区

Ø现代农业示范园

Ø农业也高新技术开发区

Ø观光农场(观光农园)

Ø休闲农业园

Ø教育农园

Ø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Ø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定义一:

顾焕章(1998):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定义二:

蒋和平(2002):

农业科技园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

定义三:

许越先(2003):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

定义四:

翟虎渠(2004):

农业科技园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二)国际上的农业园区

ØDemonstrateFarm:

Ø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题的示范农场

ØHolidayFarm:

Ø以农业观光和休闲为主题的假日农场

ØEducationalFarm:

Ø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与相关教学服务

(三)中国农业园区的分类

Ø基本类型有三种:

Ø1)开发区型

其特点是先确定一块地(或一个地域),主办单位将它规划完毕,并完成基础建设,请其他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进入园区运作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或产业示范项目。

在这种园区,项目是在主办者的统筹规划下,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去开发和组织实施。

园区本身不是农业龙头企业,而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园区主办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与设施的租金和服务费。

Ø2)科技开发型

园区主办单位掌握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搞科技示范园。

园区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科技项目运作的情况和经济效益。

园区主办者本身就是一个龙头企业。

主要收入来源是产业的销售收入。

Ø3)科技展示型

在给定的地域内,以新品种、新农艺、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等集中试验、示范、培训和展示。

在这类园区,项目的特点是中介服务,园区的主办者是中介性质的企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费用、销售佣金和培训收入。

(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园区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探索和模式尝试,1994年起,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教学单等社会各界对园区的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据2007年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600余个,省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1000余个。

园区效益:

地区

国家级园区数量

入驻企业总数(家)

入驻企业平均数

全国

36

2245

62

东部

12

476

40

中部

11

1125

102

西部

13

644

50

以国家级园区为例,2007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总值451亿元人民币,完成销售额400.61亿,出口额22.99亿,上缴利税12.92亿,利润78.18亿。

十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600万农民致富。

园区类型:

Ø按经营主体分类

政府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

院地联营型:

复合型:

Ø按主体功能分类

科技示范型:

科技示范稳定发展。

企业集群型:

企业集群型稳定发展。

旅游观光型:

旅游观光型正处于热点上升趋势。

地产开发型:

受政策影响地产开发型处于萎缩趋势。

Ø赢利型园区的特点:

正确的园区功能定位;

外向型的发展方略和内聚型的吸纳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机制;

园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

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

Ø公益型园区的特点:

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方向;

雄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后盾;

技术集成和熟化的条件和能力;

高效运作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与区域经济结合的良好机制。

Ø都市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园:

都市农业是具有都市特性的农业。

我国都市农业正由点到面发展,即由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向我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

都市农业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区域环境和信息、科技、交通和市场优势,对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功能;都市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良好体现。

都市型农业园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化,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示范展示、文化教育、集成集散等多功能高效体现的示范园。

都市型农业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

北京小汤山、上海孙桥、秦皇岛集发等是展示功能、效益功能结合得很好的示范园。

(五)背景分析一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要求生产要素重新组织,在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

而园区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背景分析二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困境,而农业示范园的出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背景分析三

农业科技园区是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冲击的产物。

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于在北京的以色列示范农场和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两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

背景分析四

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应对WTO挑战的现实选择。

园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方式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控制,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背景分析五

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都市休闲和观光农业需求的产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居民在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节假日的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农业园区则是休闲度假的一个较好的去处。

(六)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

Ø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屠能提出,大意是以城市为中心,按照离城市远近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区。

分区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

认为距市场近的比远的有利。

这种理论对农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不同生产基地的合理分工,具有指导意义。

Ø发展极理论

1950年法国学者佩鲁提出。

该理论强调中心城市作为产业中心和市场枢纽的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集聚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又把增长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使区域经济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的点上带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认为农业园区应成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极,农业园区应通过集聚和扩散农业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Ø复合生态农业理论

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气、土壤、水域)和农业技术经济(农业商品交换、农业组织管理、农业科技教育)等3个二级子系统9个三级子系统组成,形成严格有序的结构,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协同有序地运行。

这一理论要求农业园区以促进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手段,使园区持续、稳定、高效、协调地发展。

Ø系统工程理论

强调应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借助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和运行方案,来解决具体系统问题,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系统工程理论,要求把农业园区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强调园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园区取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Ø技术诱导变革理论

美国学者费农拉坦和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1985年提出。

认为一个农业系统中有资源、技术、体制和文化四大要素变量。

四个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中技术的变革受其他三个因素的诱导,而技术变革也会诱导其他三个要素的变革。

该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Ø技术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26定义了创新的概念,强调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新组合包括:

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建立产业的新组织。

这一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运营很有启发,农业园区应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

Ø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中国农科院蒋和平教授1995年提出。

强调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渗透,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的关联产业。

这一理论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运作手段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Ø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农业接口工程的概念是北京农林科学院文化研究员1997年最初提出。

他把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能量、物质、信息汇集交换场所称为接口,认为农业接口工程是由肥料工程、饲料工程、加工工程和储藏工程四部分组成,搞好农业接口工程是使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理论提示农业园区要强调种养加、产供销、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通过接口工程形成循环经济。

龙头企业要抓住接口工程。

Ø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

南京农业大学刘志民博士2004年提出。

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本质是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

它以技术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体,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系列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根据这一理论,农业园区可以成为农业高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