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530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

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

2.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B.美国C.德国D.印度

读“某国1960年~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1963年~1972年B.1975年~1986年

C.1985年~1990年D.2000年~2010年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下列两个北京市人口数字表,完成下面小题。

5.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D.人口基数较大

6.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B.环境人口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读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亚洲迁往欧洲

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老人到海南定居,则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B.地形C.政策D.经济

9.如图为某地示意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则①、②、③、④四地的工厂分别是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第Ⅳ阶段表示的是

A.城市化起步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11.关于第Ⅳ阶段出现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地租上扬,就业困难

B.城区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C.中心商务区外迁,带动人口向郊区迁移

D.城市外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

建设卫星城是缓解中心城市“大城市病”的重要措施,然而,大多数卫星城不仅没能缓解“大城市病”,反而变为了一座座“睡城”:

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大部分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域,形成一个钟摆式的城市交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睡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中心城市产业转移B.中心城市房价不断攀升

C.“睡城”所在地区环境质最好D.“睡城”所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

13.卫星城要摆脱“睡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改善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B.控制卫星城的房产开发

C.降低中心城市房价,减少跨区域上班D.大力发展卫星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下图为某城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①环境质量好 

②交通通达度提高 

③土地价格高

④政府机构集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该城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

C.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D.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16.该城市中心主干道实行“出租汽车单双日行驶制和公交优先”的规定,目的主要是

A.扶持国有企业,促进其快速发展B.削弱出租汽车相对于公交车的竞争力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D.提高公交系统职工经济收入

下图为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

A.等级较高B.服务范围较大

C.规模较大D.职能种类较少

18.关于甲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

②N处中心商务区

③P处为卫星城

④Q处为卫星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2009年农产品市场出现“蒜你狠”、“豆你玩”,许多农民打算在2010年扩大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由此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地形D.市场

桑沟湾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处海湾,这里是我国最早海带人工养殖的地方。

近年来,中国水产黄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此海湾成功探索出了海带、鮑鱼和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新模式(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质的海洋环境B.养殖技术的进步

C.市场的需求升级D.保鲜技术的出现

21.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①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

②吸收海水中的CO2,减缓温室效应

③调整生产规模,市场适应性强

④改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2.冬季,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养殖,其最主要目的是

A.靠近消费市场B.获得优惠补贴

C.缩短养殖周期D.躲避大风暴雪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②炼铜厂③服装厂④榨糖厂

24.美国每年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进口大量的纺织品和服装,其主要原因是

A.军事工业发达,民用工业相对落后B.美国工资水平高,生产成本高

C.美国原料不足D.纺织工业污染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改革话题。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图是我国某矿区生产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该矿区的工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物零排放,属于清洁生产

B.增加了产业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各类工厂存在生产上的联系,降低了生产成本

D.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6.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该矿区应

①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率

②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③实现清洁生产

④建立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年央视春晚长春分会场,汽车元素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春汽车制造业发达,有“东方底特律”之称,但存在汽车配套产业分布分散无序等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当时区域发展阶段具有的特征有

A.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农业产值占有比重最大

B.区域内部工业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C.工业全面升级,交通发展,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市场对外开放时间早于南方地区,开放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28.长春市发展现代新型汽车产业可行的措施有

①调整汽车产业空间布局   

②全面立足海外市场   

③产、学、研结合

④大力扩张汽车产业规模   

⑤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

目前,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指采用冷链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分别达到5%、15%和23%,而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率在95%以上。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9.参照图文材料,判断下列物品运往重庆城区必须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是

A.东北大米B.奉节脐橙

C.北京烤鸭D.蒙牛高钙奶

30.某地区采用了“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的物流模式,其生产基地的加工厂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31.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

①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死亡率大幅下降

③外入口大量迁入          

④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3)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32.如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是______工业,属______导向型工业.试分析回答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区位优势.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单选)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其棕桐果肉可榨棕桐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

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果肉出油率高,2007年后的棕桐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桐油等主要销往我国。

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项(计划20万公项)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

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桐油产量小的原因。

(2)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3)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列举该计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对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需要鼓励生育。

1.由题中材料可知,根据该项政策的内容“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可以看出其目的是惩罚不生育,因而主要解决的是人口负增长问题,D正确。

2.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且出现负增长,最相似的是德国,中国、美国、印度人口正增长,C正确。

【点睛】

本题以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政策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3.C

4.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口增长模型与人口老龄化问题。

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应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时间,也就是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读图得知,该国在1981年—1990年期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人口数量有减少。

故C正确。

4.图中显示该国人口目前增长情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人口增长模式的现代型,而且维持这种状况的时间较长,一般会出现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严重,故D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B

6.C

【解析】

5.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是常住人口增加很快,是由于机械增长导致的,由于北京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选B。

6.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本题中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故选D。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其中资源、科技、对外开放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性;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性。

7.D

8.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世界人口迁移的方向等知识点。

7.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甲地为迁出区,应该为发展中国家,乙为迁入区,为发达国家。

北美和欧洲是发达地区,是迁入区,AB错误;亚洲、拉美和非洲是发展中地区是重要迁出区,C错误;从亚洲迁往欧洲符合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主流迁移方向,D正确。

故选D。

8.东北地区比海南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东北地区的老人到海南定居的原因主要是气候,A正确;东北大多数地区为平原,适合老人行走,海南岛多山、丘陵,平原多在沿海,面积小,不适合老年人,B错误;我国没有老年人人口迁移的政策,C错误;老年人多数已经退休,经济因素是吸引年轻人迁移的因素,D错误。

故选A。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家庭)、生态环境变化(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9.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

图中①处适合布局钢铁厂,因为这里邻近铁矿石产地,可就地获得原料供应;邻近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位于河流下游,既可就地取得工业用水,又不会对市区造成水源污染;这里又地处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可减轻钢铁厂排放的粉尘、有害气体对市区的污染。

图中②处适合布局自来水厂,因为自来水厂要求有洁净的水源。

②处位于河流上游,可就地获得洁净的水源。

③处适合布局普通服装厂,因为普通服装厂基本属于无污染的工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邻近市区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处适合布局化工厂,因为位于河流下游,可减少对市区的水源污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的郊外,可减少对市区的空气污染。

故C正确。

【点睛】

工业区的布局要求:

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10.C

11.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0.读图可知,图中阶段Ⅳ出现城区人口除了向郊区转移,还有一部分城市人口向村镇回流,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C正确。

11.阶段Ⅳ为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二是郊区和小城镇的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交通便利。

故C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结合城市化的基本过程综合分析即可。

12.B

13.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逆城市化问题。

12.由材料可知,“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所以距离市中心较远,工资水平较中心城区低,消费水平低,房价较低,交通便捷的地方。

收人水平较低的人购不起市中心附近的房,在这里购房或租房居住,除房地产外,该地其他产业较落后,如商业活动较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也不是所在地区环境质最好的,C、D错;白天人口主要流入中心城市,在中心城市上班,说明中心城市没有出现产业转移,A错,故B正确。

13.由题干可知,“睡城”由于缺乏成熟的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等问题导致,因此卫星城要摆脱“睡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大力发展卫星城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减少跨区域上班,故D正确。

【点睛】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的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

14.A

15.D

16.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化及交通规划。

14.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地价较高,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近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导致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高,近郊区土地价格相对中心区较低,政府机构也较少,即③④错,故A项正确。

15.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变好,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好,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

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

故D正确。

16.由于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在主干道实行“出租汽车单双日行驶制和公交优先”的规定,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状况。

故C项正确。

【点睛】

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近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该题难度一般。

17.D

18.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00年城市商务楼的相对高度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城市等级比较、中心商务区和卫星城的判断掌握情况。

17.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人口密度小,城市规模小,城市人口总数小,所以城市等级较低,服务范围较小,职能种类较少,选择D。

18.根据图中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城市中楼最高处,说明M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不符合题意;甲城市的N处靠近市中心,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是中心商务区,故②正确;甲城市的P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P处分布着卫星城,故③正确;甲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不符合题意。

选择C。

19.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

2009年农产品市场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大蒜和绿豆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许多农民打算在2010年扩大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这说明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故D正确。

【点睛】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20.B

21.C

22.C

【解析】

【分析】

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

该混合养殖模式中,海带、鲍鱼、海参三者形成循环,突出优点是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

20.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B对。

养殖业发展,海洋环境质量会下降,A错。

市场的需求、保鲜技术不是实现混合养殖的条件,C、D错。

21.结合箭头方向,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中,海带、鲍鱼、海参三者形成循环,突出优点是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①对。

吸收海水中的CO2是海带的作用,不是混合养殖的优点,②错。

该混合养殖不是混合农业,不能调整生产规模,③错。

鲍鱼、海参排泄物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④对。

C对,A、B、D错。

22.冬季,北方寒冷,水温低,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养殖,其原因是南方水温较高,最主要目的是缩短养殖周期,C对。

消费市场面向全国,A错。

获得优惠补贴、躲避大风暴雪不是主要目的,B、D错。

23.D

24.B

【解析】

【分析】

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3.根据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可知,①②③④四地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市场、能源、劳动力、原料。

啤酒厂因其产品运输不便,且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较多的是一种普遍性的原料--水,因此应布局在市场;炼铜工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理想的区位是位于能源丰富的地方;服装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资支出在其成本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应选择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榨糖厂的原料主要为甘蔗或甜菜,在由原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中,重量大大减轻,为了减少运费的支出,所以尽量在原料产地组织生产,综合考虑四个选项,故选D。

24.纺织品和服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资支出在其成本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应选择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而美国工资水平较高,生产成本高,B对;军事工业发达,民用工业也非常发达;美国棉花产量大,纺织原料充足;纺织工业对污染环境不严重,也不是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转移的主要原因;即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考生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选择:

原料、市场、科技、廉价劳动力、动力等。

同时还考查考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25.B

26.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5.循环经济是让废弃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等于废弃物零排放;图示以煤为主,兼顾多元化产业,增加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类工厂存在生产上的联系,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选B正确。

26.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该矿区应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率,①可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是全力,②错;实现清洁生产,利于环境保护,③正确;当地是煤为主,没有石油,④错。

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资源的开发及环境保护。

27.B

28.D

【解析】

【分析】

影响工业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不同影响的主导因素也不同。

27.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东北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比重最大,A错;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B对;主要受资源因素影响,科技不是主导力量,C错;我国开放从南方开始,D错。

故选B。

28.根据材料,汽车产业分布分散无序,所以要调整,①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