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docx
《政 府 工 作 报 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 府 工 作 报 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7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7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黄学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宏观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们不断扩大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奋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一年。
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铜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呈现增长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4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分别增长13.6%和13.3%;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人口出生率8.81‰,保持低生育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运行监测,主动跟进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全面回升、高速增长、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关闭淘汰19户化工、水泥、矿山等规模企业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同口径增长75.2%,增幅反弹至金融危机前最好水平。
双赢产业园、金力铜材、江威精密等一批新上和技改项目相继投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户,总数达110户,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39.1%。
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74%,较上年提高79.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重点骨干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1户(其中超5亿元企业7户,超10亿元企业4户),累计完成产值119.5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专利申请量370件,增长50%以上,并荣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称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户、民营科技企业5户。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黄狮涝金矿、金蟾矿业公司与有色控股公司战略重组全面完成,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第二,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增长3.9%。
支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5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3家,全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6亿元,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大特色农业扶持力度,建成1000亩生姜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华白姜文化园建成开园。
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耕地2.87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占二轮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6.5%。
以“三资”清理为抓手,扎实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和“惠民直达工程”试点。
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圆满完成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任务,林业健康发展。
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发放各类涉农补贴5000多万元。
扎实推进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县新农村建设7项工程,6个新村建设和3个旧村改造示范点基本建成,农村清洁工程有效实施,组组通、户户通继续扩面延伸,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三,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全县动员,超前谋划,迅速行动,明确了率先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目标,并取得良好开局。
金桥工业园扩区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当年完成投资13亿元,新征土地1600多亩,拆迁6万平方米,金桥大道一期、二期和晟王路建成通车,金桥大道三期、经十路、东大门景观工程和铜芜路(园区段)、坝白路(园区段)拓宽改造、新河家园安置点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新开工项目18个,建成投产项目10个,新增规模企业6户,园区效益和形象明显提升。
农业循环园当年完成投资3.1亿元,各功能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开展,一期7.5公里10KV双回供电线路架设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接入核心区,建成路网18.5公里,主干一路、顺牌路支线等骨干路网启动建设,圣迪乐村生态食品、隆门屠宰、中储粮食用油仓储、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完成市循环经济园征地3200亩,拆迁450多户;滨江工业区二冶排污沟改造和纬二路建设基本完成。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联想总部经济、丰泽家具园等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积极进展,湃隆产业园、日飞轴承、元申电子等重点项目成功落户,有色“双闪”、旋力产业基地、健坤能源、金源流体、润坤轻纺等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50亿元,外资6218万美元。
第四,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激励约束,加大重点领域和行业整治力度,滨江工业区环境整治和石料矿山、洗(选)矿企业整治强力推进,依法关闭7家化工企业、2家非煤矿山企业,完成14家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技改扩能。
实施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制度,扭转了重点能耗企业能耗大幅增长的势头,上峰水泥余热发电等重点节能项目建成运行,固体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开工建设。
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进展顺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支持发展金融服务业,成功组建铜源村镇银行和金洋小额担保公司,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积极发展旅游业,江南文化园二期和汉宫五星级宾馆加快建设,凤凰山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景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天目湖、双龙洞、城山水库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有序推进。
全面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增长20%。
第五,着力实施城乡大建设。
全力做好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京福高铁暨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宁安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进展顺利,滨江大道延伸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天店路、钟顺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42公里,城乡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万鸡山、行政中心北侧、湖东路两侧拆迁改造进展顺利,湖东路延伸段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北湖整治工程全面实施;金泰广场、富览苑、滨湖馨苑一期基本建成。
坚持建管并重,全力争创全省第二届文明县城,扎实开展了住宅小区、主次干道、建筑工地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文明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东部城区步入大建设阶段,全年完成投资13.2亿元,丈量征用土地3860亩,拆迁535户,铜芜路拓宽改造、顺凤路中段建成通车,临津苑安置点一期、铜化临津花园一期等重点项目主体工程竣工,综合活动中心等14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
小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胥坝政务新区形象明显提升,天门政务中心基本建成,新区建设拉开框架,钟鸣政务中心和新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第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省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组织实施了45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其中县级配套1.16亿元,惠及90%以上的城乡居民。
就业工作稳中有升,新增城镇就业4215人。
顺安、钟鸣农民工创业园加快建设。
新农合、新农保、失地农民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再次提高,新农保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村干部、乡村医生和敬老院工作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实施。
城乡特困老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廉租房租赁补贴再次提标,首批34户实物配租住户正式入住,叶山林场等棚户区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启动实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和各项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前一年基本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当年完成新建和加固校舍167栋16.4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县实验小学与五松中心小学资源整合;市县统筹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和教师交流制度顺利实施,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入,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高考本科达线率创历史新高。
加快实施县医院病房大楼工程,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和3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实现了“队伍稳定、服务增强、水平提高、百姓受益”的改革目标。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建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0个村级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全覆盖,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人口和计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卓有成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
县档案馆成功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
老龄、双拥、地方志工作全省领先,残疾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和青少年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有效开展,统计、粮食、物价、人防、气象、史志、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第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等基础性工作,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和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四大四进四送”活动,一批疑难信访事项得到有效化解,世博会、亚运会安保任务圆满完成,校园安保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组建了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备队,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面对近十年来长江最大汛情,我们科学调度,严防死守,全面夺取防汛抗洪重大胜利。
第八,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推进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按时办复市、县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提案120件,办理质量有效提高。
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
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稳步推进,进驻中心项目增加到196项,现场办结率达70%以上。
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务信息公开、市民论坛、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事项办理及时到位。
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得到加强。
土地出让、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运作,全年完成各类土地出让55宗,实现土地出让金12.5亿元;完成各类招标采购187件次,中标金额6.64亿元,资金节约率达9%。
加大目标管理和政务督查力度,政府各项工作得到积极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成功战胜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重大挑战,有效应对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住了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严峻考验。
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铜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始终坚持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这五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1.2亿元增长到75亿元,年均增长18.8%,高于省、市平均增速。
财政收入由1.9亿元增长到12.5亿元,年均增长45.8%;五年累计争取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7亿元;财政支出由2亿元增长到11.5亿元,年均增长41.9%,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改革、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业总产值由22.9亿元增长到145亿元,年均增长44.6%。
综合实力大步跨越,2008年、2009年连续跻身“全省综合十强县”。
这五年,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工业强县战略有效实施,五年工业平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26.6%提高到2010年的62%,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以上,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
69:
20.1。
滨江工业区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工作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这五年,项目投入前所未有,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倍;各类项目建设共征地43665亩,拆迁60.7万平方米。
金桥工业园核心区基本建成,农业循环园建设加快推进并初见成效。
五年累计开工亿元以上各类项目102个,国电一期、上峰水泥、特力电缆、江威精密、泰山石膏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色“双闪”、旋力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落户建设;沿江高速、铜九铁路建成通车,宁安城际铁路、京福高铁暨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重大交通工程顺利实施,基础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
新增城乡道路建设里程500余公里,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工程;完成水利设施建设投入2亿多元,解决了农村8.88万人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360公里河道清淤、22座水库除险加固和8个泵站技改。
旧城改造基本结束,建成区面积达5.08平方公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东部城区建设正式启动,城区路网、社会事业、商业开发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8.8亿元,集镇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一批中心村和现代化农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年均分别增长14.3%和1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16.9亿元增长到46亿元,年均增长22.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稳居全省前三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3%。
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累计完成投入8.85亿元,城乡居民普遍受惠。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相继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强县、全省平安县等称号。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城乡低保、新农保、失地农民保险、五保供养等工作全省领先。
平安铜陵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县厚积薄发、加速赶超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强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五年来,我们砥砺奋进、风雨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谱写了铜陵县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壮丽篇章。
各位代表!
五年的励精图治,五年的开拓奋进,五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坚实基础,开启了加速崛起、富民强县的崭新时代。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铜陵县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铜陵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30万铜陵县儿女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县人民,向驻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在县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中还有少数未能如期实现,受征迁工作影响,湖东路延伸段建设和人民大道北段改造任务未能如期完成;因市政府工作部署调整,滨江世纪广场项目暂缓实施;受规划调整等因素影响,东城物流园、年产3万吨电解镍等项目停止建设。
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
主要是:
经济总量依然不大,园区建设相对滞后,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可用财力增长难以满足财政刚性支出增长需求,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条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整体效益相对偏低,抗灾减灾的能力还很脆弱;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仍待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少数干部存在思想僵化、作风拖沓、效率不高等现象,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站在新起点,我们已经迈入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和更高水平的加速转型期。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从自身发展看,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县已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行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平台承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所积累的能量将持续释放,发展潜力巨大。
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未来五年,是我县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幸福铜陵建设的关键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转型期。
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新特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更高层次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谱写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新篇章。
根据中共铜陵县委《关于制定铜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组织编制了《铜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总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富民强县”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承接、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和绿色发展五大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在更高层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幸福铜陵,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
实施“2367”行动计划和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全省一流、全面小康、全民幸福、全面和谐”的目标,进入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前列。
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2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33%;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700亿元(以上均不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江南片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000元和14000元。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纲要》已作了详细规划,概括起来就是:
——坚持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妥善处理发展与转变、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关系,在确保经济即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力争产业实力更加雄厚,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铜产业、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电子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超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0亿元。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坚持开放发展,率先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广范围内和更高平台上承接产业转移,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到2015年,园区发展能力大幅提升,金桥工业园区拉开40平方公里框架,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铜陵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农业循环园基本建成,工农业产值达25亿元以上,成为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农业示范园区。
五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以上,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
——坚持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机制。
以东部城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全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在更广范围内缩小城乡差距,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县。
到2015年,东部城区6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建成;钟鸣、天门等中心镇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60%以上;中心村全面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中心村通公交率达100%,农村安全饮用水实现全覆盖。
——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需要的领域入手,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事业,努力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2万人。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城乡广覆盖、功能更完善、水平再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
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加倍努力做好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铜陵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保持“十一五”良好发展势头、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十分重要。
根据县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要抓手,着力扩大开放,调整结构,提升实力,改善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转型跨越,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确保增长16%,力争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14亿元,增长12%,力争15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总产值确保165亿元,同口径增长27%,力争170亿元,同口径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2%以上,力争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143亿元,增长10%,力争148亿元,增长14%;招商引资确保40亿元,力争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完成市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扶优扶强,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产业振兴规划机遇,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部门对接,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化工、建材、金属选冶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在扩产增能的同时提升工艺技术。
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生产要素调度,全力支持国电铜陵电厂、特力电缆、铜冠冶化、泰山石膏、新亚星焦化等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支撑作用。
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鼓励走“专、精、特、新”之路,重点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