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7025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docx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

TingBaowasrevisedonJanuary6,20021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

高校合并的迷雾和考生的报考策略

《考试.高考族》特约作者韩晓芳

学者感言:

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之大、面积之广、级别之高,也不在于教授和学生人数之多,更不在于资金的充裕、实力的雄厚,而在于学术独立与教育自由的程度。

近年来,经过一番或者是“水到渠成”回归式的合并,或是“莫名其妙”拼凑式的合并,我国的的确确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巨型大学”。

但当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些“巨型大学”时,会发现他们大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并,貌合神离,艰难共存。

有人说高校合并是在乱点鸳鸯谱,也有人说高校变脸类似时下流行的美容整形,还有人说高校合并就是一场教育界的“大跃进”,无论如何,只有一点最清楚,那就是:

大学真正的实力不是依靠合并来体现的。

  在一些高校普遍沉浸在“打造航空母舰”的热潮中时,即将进入大学的我们却要保持十二分的清醒,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辛苦拼搏的高中三年。

现在,就让我们发掘高校合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吧!

  合并需要理由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

  从1998年新浙江大学的成立开始,至今已有1000多所大专院校进行了不同规格的整合。

高校合并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声势很大。

这些院校究竟为什么要合并呢主要动因有三:

第一,做大。

不知从哪里传说大学规模小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名牌大学,于是许多高校纷纷走“人多力量大”的路线,迅速合并,“以大为美”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种时尚;第二,做强。

人多了,成果自然就多了,这种办法可以使一些弱势院校升格,中专升为专科,专科升为大学,二本升为一本,一本争夺一流。

一流的学术水平似乎可以在简单的合并中产生。

世界上没有比合并更好的快速成长的法子了,不合并,还等什么第三,做全。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医学院、理工科、财经学院……所以,知道自己学科还不够全面的院校伺机寻找新的伙伴并入,想解决自己学科综合性差的问题,似乎这样就可以与剑桥、哈佛并驾齐驱。

  也因了合并,中国高校再次成为新的媒体明星。

不过,这时的高校可得“刮”目相看,因为他们玩的是“变脸”游戏。

虽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整容路线,但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原来,它们是这样合并的……

  在合并如潮的情况下,我们再看高校时会有雾里看花之感。

其实,并来并去不外乎以下三种模式:

  一、强强合并。

一般发生在两所实力相当、专业互补的知名院校之间,比如北京大学合并北京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哈尔滨建筑大学,等等,强强联手,实力一般会大增。

但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纵观被综合性强校合并的院校,大都是知名医学院或强势理工科,类似的还有复旦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合并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合并上海铁道大学(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等,走的都是这样的合并路径。

也有走回归路线的,如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这一类合并的大学知名度都很高,关注的人自然也多,后面就不详述了。

  二、强弱合并。

实力较强的高校和实力相对较弱的高校合并时,前者一般是基于自己占地面积、教师学生数量、学科种类相对较少的考虑才合并的。

如1998年合并后的新浙江大学号称是中国大陆学科体系最齐全、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而兼并了四所高校的吉林大学也宣称自己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吉大成了“极大”。

中国科技大学合并了烟草学院,实际也只得到地皮而已。

有了地皮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就有了规模,有了大校的存在。

后者有些是仰慕前者的光环。

想想也是,一个很少出现在众人眼里的学校,与名校合并后一夜成名,虽说丢了自己的本名,但攀高枝的感觉肯定不错。

也有些是同根同源的合并,如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乃是“同根生”,回家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弱弱合并。

在彼此实力都不太强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合作会帮助彼此升格。

合并后的中专可以升为专科,专科可以升为本科。

当然,合并后的学校得换个新的、排场点的名字。

如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都是这类型的代表。

  工科、医学、财经: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虽然大多数院校合并都属于强弱、弱弱合并,但具体的合并手法每家又各有不同。

在高校重组的风潮中,医科大学、工科大学、财经类院校成为综合大学主要的合并对象,即使合并后本身文科得分大幅降低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有了难以一时建成的医学院、工学院和财经学院,时髦地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预备军,但很少有主动合并文科类大学的。

  一、文理综合大学+医学院+工学院

  代表院校: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大学、南昌大学

  身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后,争议不断。

有人认为老武汉大学的牌子被稀释了,甚至有“武大大了,武水水了,武测撤了,湖医糊了”的说法。

但武大却是2000年大规模合并的高校中磨合程度比较好的,它将紧挨着的三所规模很小、特色鲜明、学科点几乎没有重复的高校收入囊中,校区连成一片,整体性也不错。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以水利、水电等工科为主,是国内水利水电类高校中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也不逊色,这所以测绘学科为主的大学,在工程测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方面属国内领先,亚洲一流。

其中,测绘、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些看似“冷门”却是军民两用的重要学科相当优秀。

湖北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病毒学等在国内也挺先进。

可见,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重新成为了学科全面的综合性大学。

学生中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笑话——

  问:

武汉大学离世界着名高校有多远答:

坐591到关山口下。

  笑话诙谐幽默地道出了民间对武大的另一种看法,也表达了对武大的一种期待。

  吉林大学本身也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它的化学、汽车、法学等专业水平在国内位于前列,特别是成立于1954年的磁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五个磁学专业之一。

但毕竟地处经济落后的东北,近20年走走下坡路也是正常的。

但这次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以工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并存的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由聂荣臻元帅创建,白求恩也曾参加过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长春科技大学(以地学为特色,以工为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它可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院校)等校,不仅补充了医学,增强了汽车、农机等工科,而且拓展了地学、环境、通信信息等新学科,使它的学科门类异常丰富,成了东北地区专业分布最全面最合理的大学,高校“东北王”非他莫属。

  四川大学也沿用了这种热门的合并手法。

这所已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大学,将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经过两次合并完成。

原四川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几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中国古典文献学、历史等文科专业比较强。

这次加上以材料、能源、化工等为特色的成都科技大学和历史悠久的华西医科大学(它的牙科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使得它在我国西部地区也算是规模最大、学科覆盖面最广的大学之一了。

  扬州大学是江苏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它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

这所1992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实际是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医学院以及三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农学、畜牧、兽医等学科在国内小有名气,是扬大的重点支撑学科。

虽然它们的合并并未产生全国性的影响,但因为合并得早,而且合并的几所大学办学历史均在50年以上,所以实力上升比较快,也算是物超所值。

  二、文理综合大学+理工科+财经学院

  代表院校:

湖南大学、上海大学

  素有“千年学府”美称的湖南大学渊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成立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它的语言学、法学、经济、工业设计、机械与汽车、土木工程、电气与信息等学科实力雄厚。

2000年,湖南财经学院与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湖南财经学院是这次合并中的亮点,这所原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财经院校以金融保险为特色,是湖南二本院校中的佼佼者。

合并后,湖南大学赚了个金融学院,这也是它最具活力和特色的院系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批部级重点学科,湖南省“十五”计划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至于其他方面,意义不太大。

  新上海大学于1994年5月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合并前的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小有实力,是60年代从上海交通大学中分出来重新组建的,理学院很不错。

可想而知,合并后新上海大学里质量最好的部分就是这部分。

但这丝毫不妨碍新上海大学招生人数连年剧增,成为上海最大的大学生接收高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也在所难免。

加之迎合创新的办学思想又建了很多带有商业性质的专业学院,使得其名声不是太好,但它又是上海生源最重要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校,颇有点戏剧性。

  三、文理综合大学+医学院+财经学院

  代表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虽是老交大的衣钵传人,至今在工科位置仍居前列,但远没有其上海交大兄弟的良好生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前途有些郁闷。

但它毕竟还是西安高校中的老大哥,这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其中理工学和管理在国内有明显的优势,管理学科已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电气工程、能源动力、机械学科也在国内名列前茅。

2000年与卫生部直属已有60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直属有40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后,让西交大的学科范围更加全面。

但毕竟是强弱合并,整体实力一时不会有太大提高。

  四、理工科院校+工科院校

  代表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2000年整合后重新命名的。

合并前的三所院校分别在材料、汽车、航海领域颇有名气,各自的生源也让人满意,但合并后新命名的学校却不那么顺利。

合并第一年,它在全国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仅为55%,直到第三年逐渐被人认识了,才喘过气来,基本稳定在95%以上。

现在,武汉理工在全国排名40多位,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长安大学乍看像一个新面孔,实际是由老资格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北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工程学院三家工科院校合并而成。

单论桥梁,它可能不如同济大学;单论汽车,可能不如清华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单论道路,可能不如东南大学……但它的学科专业比较齐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不过,这个有点古典的新名字听起来还有些民办院校的味道,影响了人们对它的了解,特别是把在我国公路界、汽车界素来享有盛誉的公路交通大学给隐没了,要知道原来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可是被业内誉为公路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的。

  上海理工大学已有近100年的办学历史,这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上海浸会大学(后改名为沪江大学)。

实际上这所由美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所创办的历史悠久的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关系并不大,仅是在50年代院系调整时浸会大学把校址转给上海机械学院而已,所以上工大只是占用了沪江的校址,而不是拥有了它的专业,在学术上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1996年5月原华东工业大学(前身是上海机械学院,以工为主,主要是动力、仪表、机械、电子等)与原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也并入其中,成为它的医疗器械工程学院和出版印刷学院。

合并后的新上海工大,除了百年老校的堂皇外衣,专业、综合实力等都很一般。

  五、理工科院校+医学院

  代表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要说华中科技大学,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它合并的院校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想必大家都有耳闻。

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工学院,这所在1952年以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工学院合并组建的工科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脱颖而出,发展相当出色。

同济医科大学是1950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与原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的产物,虽然同济医科大学在国内医学界的地位早已和1950年前的同济大学医学院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仍是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2000年的高校合并浪潮中,它既没能回到自己的老祖宗同济大学的身边,也没有选择自己另一半血统的来源——武汉大学,而是联姻了华中理工,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这场时髦的合并后,工科和医学的结合并没有产生令人欣喜的效果,反倒是因为失去了“华工”和“同济”两块金字招牌导致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合并前,同济医科大学在我国医学院中名列前茅,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仅次于北大、清华;合并后,“同济”的名字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得以保留。

后来经过3年的大力宣传,新的华中科技大学才渡过了阵痛期。

  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可谓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中等工艺学堂,20世纪50年代招收本科,随之成立了武汉钢铁学院。

1995年与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建,但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后来终于按捺不住,把土气的“冶金”二字去掉,改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它的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

不过,悠久的历史并不能弥补它的短处,毕竟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和两个专科合并而成的。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由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而来,现主校区已迁青岛开发区。

后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河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学院也是类似的情形。

  六、大杂烩

  代表院校:

广州大学、哈尔滨学院、贵州大学、扬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大杂烩是我国比较有名的一道菜,可到了高校合并这里,却不是那么能拿得出手的。

2000年的广州大学颇有股大气势,一下子合并了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专等高校,一改往日校区分散、占地面积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的状况,合并三年后,招生数量也实现了“三级跳”。

更让人吃惊的是,原来还大量招收专科生的大学在合并后竟被教育部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学质量够让人担心的。

  贵州大学的来头也不小,它可是创建于1902年的重点大学。

但2005年与贵州人民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专、贵州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整合后,也谈不上什么专业互补,只是走了“人多力量大”的路线,规模大了,共10个校区,还顺利进了“211”,这次合并也比较实惠。

  说到北京工业大学,我们先得和北方工业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区分开,因为它们的简称实在很雷同。

北京工业大学1960年建校,2000年由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几所大专杂合而成,以工科为主,材料学和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本来家底不怎么殷实,实力当然和前面两所大学无法比。

就读的本科生很多都是北京本地人,有网友恶评说它是“北京四大染缸”之首。

据说那本风靡一时的校园小说《草样年华》的作者就是该校机电学院的学生。

  七、综合类/工科院校+师范

  代表院校:

宁波大学、青岛大学、河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这类合并院校大都很杂,涉及综合、理工、医学、纺织、农业等诸多学科。

但无一例外的是,合并院校本身实力都比较弱,合并时也就不挑剔太多了,属于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类型。

同时,它们都合并了师范院校。

这对学科设置越来越局限和发展潜力不足的师范院校来说,也是种不错的更新方法。

如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一起并入宁波大学,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与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加入青岛大学,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和宁夏工学院并入宁夏大学,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大学等。

这些新大学都是地方类院校,合并后帮助彼此壮大和升格了。

  还有,湘潭师范学院和湘潭矿业学院合并成湖南科技大学,自贡师专、自贡教育学院和四川轻化工学院等合并成四川理工学院。

这两所大学都是合并后新命名的,听起来还很壮观,但实际上有些内虚,看看它合并的院校就可以窥见一斑了。

  说到底,新的大学原来是这样制造的,无论是精致拼盘,还是随意大杂烩,他们合并后的效果又如何呢

  高校看合并: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般来说,合并行动对合并的每分子大都是有益的,否则那么多高校不会傻到主动让人家兼并。

  对强强合并和弱弱合并的高校来说,主要是产生了“规模效应”。

前者强强携手,门槛自然会水涨船高,如北大、清华等。

后者弱弱联姻,仗着人多、地多、学校多,升格也是理所当然的。

许多中专升为专科、专科升为本科,如成都大学。

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气派的,实际是由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卫生学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等5所院校合并而成。

合并后的成都大学鱼跃龙门,开始招收本科生。

但这所学校在本地人眼里是最差的,网友们恶评不断。

想想也是,由成教、大专和中专组成的学校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再比如中南大学,合并前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综合排名都没能进入前30名,如今旧貌换新颜的中南大学许多方面都进入全国前15名,它的地学与环境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冶金工程以及医学等在湖南也是数一数二的,是国家“985”重点扶持的高校之一,还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合并的典范。

真是校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呐!

  对强弱合并的高校来说,主要是产生了“名牌效应”。

弱校是最受益的,因为它可以借助前者的“名牌效应”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扩大生源,还可以获得许多原来望尘莫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一切与他所付出的代价——放弃本来的校名相比,显然是物超所值。

而实力较强的学校心情却有些复杂,一方面通过合并使自己的地盘大了,学生多了,教授多了,学科全面了,更财大气粗了,另一方面又在担心强弱的合并会不会使自己门槛降低、实力被稀释要体面,自然得付出代价。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都如此。

  其实,评价高校合并后的效果是件困难的事,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也很有趣,因为高校合并的现象颇像男女结婚,总要经历热恋、结婚、磨合的过程。

最初选择合并院校就算是恋爱前的找对象;比较之后合并了就如同千挑万选结婚了;合并后的冲突与融合正是新婚热情退尽的磨合期。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对高校来说,合并也是它们的大事。

所以,让我们用评价婚姻的标准戏说一下合并后有特色的几所高校吧!

  同济医科大学在合并后最受宠了,据说华中科技大学对它百依百顺,它毕竟是华科大合并院校中实力最好的一个,大家闺秀当然得高规格的待遇。

杭州大学并入浙大后也很是得意,忽如一夜春风来,杭州大学的学生居然可以拿到浙江大学的文凭,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完全陶醉在大户人家的富贵里了;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后大呼上当,复旦不但没有投资,而且用了上海医大的资金。

上海医大原本指望靠对方发达的,现在反倒是自己倒贴,亏啊亏。

中山医科大学进了中山大学的门后,总觉得自己有失身份。

也是,它的名气不见得比中山大学低啊。

唉,放弃了本名的它犹如失去了自我,估计这一辈子就得在人家眼皮底下生活了;四川大学家里是非多,合并后,由于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成都科技大学与它吵闹了许多年。

其实,合并后没矛盾的又有几个合并后最受冷落的就是北京医科大学,君不见合并后的北医被迫分开招生,估计还是合不来。

湖北医科大学随着其他院校并入武汉大学后,自卑感一直萦绕心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当然,它的地位始终无法与武水、武测相比。

  戏说总归是戏说,无论如何这些都说明,合并后虽然规模大了,名头响了,但要想让几所合并的高校真正融合,简直比登天还难。

  考生看合并:

  想说爱你不容易

  高校合并来合并去,是让考生报考时有些头晕。

但如果把前面高校合并的情况大体摸清楚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作出选择。

三百六十五款,总有适合你的一款。

  对高分考生来说,选择高校时完全可放开手脚,也要注意到某些高校强强联手、强弱联手后出现的门槛提高的问题。

虽然都是实力比较强的高校,但哈尔滨建筑大学的生源相对来说不是很好。

两校合并之后,其门槛提高了,所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及土木工程学院等原属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的专业生源大增,我们在报考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现在江南大学就读的小尹2000年高考时报考了吉林大学,成绩出来后让他暗喜:

超过重点线20多分。

谁知那年刚好赶上吉大和几所高校合并,分数狂飙。

以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其他重点大学,无奈之下,他只好上了无锡轻工业大学(后合并为江南大学),至今郁闷无比。

  有的强弱联手后出现了门槛降低的情形,这样对那些次高分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新山东大学在合并后的第一年,三所院校独立招生,毕业时再给学生统一发放新山东大学的毕业证。

结果许多在分数线左右的学生纷纷报考了原山东工业大学和原山东医科大学,认为这样可以增大保险系数,使得这两所院校报考志愿扎堆,投档线提高,原山东大学的投档线反而低了许多。

这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同时也要提防招生简章的猫腻。

  合并后的高校多有本部和分部之分,有些学校分部多得令人惊叹。

本部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不错,强势专业也多,但分部就不那么幸运了。

一位叫“抱憾终生”的网友说,他倒是考进了中南大学的铁道学院。

入学后才知道,那里就是合并的长沙铁道学院,校区和中南大学——原中南工大校区隔老远,而且相当偏僻落后,基本上只是挂了个中南大学的名儿。

每次艰难地到了本部后,却感觉自己是外来客,心里别提多沮丧了。

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有了一张中南大学的文凭。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一位张同学说,复旦与上海医科大合并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转系和校车。

每年转系人数最多的是合并后的医学院系,按例他们在入学第二学期要迁往枫林校区。

但为了继续享受邯郸路本部的校园氛围,一些人就背离初衷,通过“转系”的方式留下来。

来往的校车也是区别两个校区学生的标志。

为了选修更多的公选课,医学院的学生只能坐校车来回。

这对好不容易考进名校的学生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但对中等分和低分考生来说,强弱合并后的分校区和二级学院却是他们很好的选择。

这样一来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还能享受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如果在校期间能升本、考研或是辅修第二学位,都会让自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就读于吉林大学的小董很兴奋地说:

“作为亲身经历者,大学合并确实扩展了我的见识。

比如我现在就在攻读第二学历,马上就可以拿到学位证了!

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攻读,而以前这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特别是像我这样学工科的同时攻读国际贸易的第二学位!

  可见,高校合并对不同的考生来说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投机取巧”,上了心仪的大学,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不过,在高兴之余,或许我们也该反思点什么。

  由网友搞笑帖子引起的合并反思

  最近网上盛行这么一段文字:

北大、清华将合并成“中国大学”!

初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一惊。

再往下看时才明白这只是网友的搞笑作品。

据说在2060年北大和清华将合并成“中国大学”,这是顺应了教育界打造世界级别的航空母舰型大学而想出来的举措。

合并后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一,40年后,这所中国唯一的大学终于和麻省理工学院齐名了。

  还有很多关于合并的语录,比如,孔子感慨地说:

“合并猛于虎也。

”琼瑶阿姨温柔地说:

“你要合并,好讨厌好讨厌哦!

”阿甘傻傻地嘟囔:

“妈妈总是说,生命就像合并,你永远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安踏很自我地说:

“我喜欢,我合并。

”麦氏速溶咖啡含情脉脉地说:

“大学合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