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docx
《七下第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第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第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课时万象新天赵成丽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备:
万象新天学校赵成丽)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记叙文的要求有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根据课标的要求,重点训练学生“叙事完整”的能力,并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如题目的一语双关、插叙等。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还是第一次。
教案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文章先写百草园的无限情趣,这里有让人爱恋的可爱的动物、植物,有对神秘的美女蛇的回忆和向往,也有冬日里雪地捕鸟的乐趣;与此同时,又写自己稍大以后在书塾里的生活,这里有中正而博学的先生,有向先生求知学习的渴望,也有学习中开小差去折蜡梅、寻蝉蜕、描绣像的愉悦。
因此,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
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
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对于这两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可将这些见解讲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课文做出自己的理解。
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像对百草园生活的描述、过渡段的安排等,可选择相应的语句让学生揣摩和思考。
【教案重点】
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案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了什么:
小学阶段学习过鲁迅的《少年闰土》,大部分学生对作者有了简要的了解。
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
所有同学都能借助字典处理文中的生疏字词,能够自主朗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行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
学生都有自己的童年,有难忘的经历,但是鲁迅的童年好像与学生的距离稍远一点,学生不能体会文中的经历,需要教师也的指导。
尤其是三味书屋部分,需要老师引导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味书屋部分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困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弱。
3)其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梳理学习自信心,爱上语文学习。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创新支点:
“童年那点儿事”主题作文大赛
【教案评价】
朗读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展示。
字词评价:
通过朗读和检测。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考查学生感受文意的水平,通过提问考察词句赏析。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基础及情感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等方式评价。
【教案方法】
主要践行“情境体验”为主的教案类型。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教案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构建动场】
播放歌曲《童年》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活动)爬树抓知了,乘夜色捉萤火虫,采摘刚开的花,偷尝未熟的涩果,或者在一块空地上种空心菜、扁豆,或者在有风的天气里放风筝,没风的日子里和朋友相邀出游¡¡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童趣。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自主学习】
鲁迅简介(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
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
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
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鲁迅在厦大期间写的后五篇回忆性散文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此前在北京期间写的前五篇回忆性散文有:
《狗•猫•鼠》、《阿长与ª¼山海经ª¾》、《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
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
(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发放资料。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自主学习】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确凿(záo)菜畦(qí)斑蝥(wú)攒(zǎn)敛(liǎn)脑髓(suǐ)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宿儒(rú)倜(tì)傥(tǎng)窦(dòu)
3·教师提示掌握以下多音字。
多媒体显示:
拗:
拗断(¨£o)宿:
住宿(sù)折:
折断(zhé)
拗口(¨¤o) 一宿(xiǔ) 折本(shé)
执拗(niù) 星宿(xiù) 折腾(zhē)
攒:
攒动(cuán)系:
关系(xì)
积攒(zǎn) 系鞋带(jì)
4·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5·快速阅读课文,读出文章的层次,学生集体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6·研读第一部分
齐读第一部分、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
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似乎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
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
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
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
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
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
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课堂小结【综合建模】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
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板书设计】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作业布置】
A课堂笔记本:
抄写字词2遍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3)第7段的中心是()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教案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一、检查提问
口头提问学生上节课的字词及教案要点等。
【自主学习】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构建动场】
1·质疑: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
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
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
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交流探究】
讨论后归纳:
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
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
百草园好玩。
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
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
作者写些教案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
读书、习字、对课。
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
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
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综合建模】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教师补充提高。
1·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
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作业布置】
探究作业
1、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生活,以中央电视台《童年》或《实话实说》栏目为范例,举办一次谈话活动。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以¡°童年的鲁迅¡±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3、在¡°难忘的童年¡±¡°欢乐的童年¡±¡°多彩的童年¡±¡°我的乐园¡±等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
【教案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写作对比引入,然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
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
学生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
专家指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写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学生有兴趣,愿意去探究。
我想以后备课,考虑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比让学生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学生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写时,将自己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学生,学生不会回答就自己包办。
回想自己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
专家指点,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解决问题。
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案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想,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自己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应该革除,换成¡°组织他们探讨,自己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案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吗?
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
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吗?
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