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547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业务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业务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业务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业务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业务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业务学习.docx

《业务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学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业务学习.docx

业务学习

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养猪说”:

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

“育儿说”:

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

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挖掘“闪光点”,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

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

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严重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况。

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

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1、许多老师对后进生,往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把他们看作一成不变的“顽石”。

但如果我们能够变换一下角度,让他们身上的缺点移一下“位置”,你就会发现,某些缺点真的能够发出绚丽的光彩。

比如:

在课堂上乱讲话、爱逗笑的同学,你让他在舞台上露一手,你会发现原先的缺点却变成了他的优势,闪烁起光芒来;平时爱吵嘴、爱打骂的同学,你让他试着管一管班里的组织纪律,他也许会大胆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约束自己,缺点逐渐变成优点。

2、一些老师苦于在眼前找不到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们不妨把眼光向“后”移一移。

看一看以前他曾经有过哪些优点,取得哪些成绩,如获过什么奖,做过什么好事,甚至小到某一次作业得过“优”,某一次活动受过表扬。

这些“光荣历史”老师都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有意渲染。

挖掘他们当年的“闪光点”可赢得同学们的青睐,更能树立他的信心,鼓励他奋发向上。

3、后进生往往隐含许多特长,他们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艺表演,也有的喜爱写作、绘画等等,教师只要善于给他们展现特长的机会,突出他们某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优势,以此在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并以此作为各方面进步的扩散点。

如平时学习成绩差,但又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让他在乒乓球训练中显露水平,同时教育他没有文化将来当不了优秀运动员,以此驱使他认真学习,全面进步。

二、关爱,使后进生感化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我刚接手时,他的数学成绩是16分,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生活在没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因此毛病格外多。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我暗地下了决心,要转变这个孩子。

我转化他的第一步,并不是急于追问他的学习,而是有心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和他谈心交朋友。

第二步才是考虑到他的学习。

有一次检查作业,他没交,本来想批评他一顿,可话到嘴边,我又忍了回去,还是先问清原因吧,我对自己说。

没等我开口,他便伸出右手,对我说:

“老师,我的手不好。

”我一看,心都揪起来了,孩子的手烫得皮都破了,好象要化脓,不治的话会感染的。

“你这几天不用做作业,课堂练习也不用做了,认真听讲就行了,以后老师给你补上。

”第二天早上,我带了点药,给他敷上,孩子哭了,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

没有了母爱的他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护,他的情感非常丰富,上进心也非常强。

就这样,他竟然用受伤的手做对了两道题,两道数学题啊,在别人眼中也许不算什么,可他是出自师生都承认的后进生之手,我感动极了,同学们也都情不自禁的为他鼓掌,于是我借此机会对他做了进一步的转化。

同时,我还与其他教师约定,给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还鼓励他积极参加班队活动,号召班干部带头与他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等,满足他的健康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消除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

对于后进生,不仅要倾注爱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首先,我们建立学生档案,摸清后进生的知识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调整要求,因材施教,坚持“低要求、勤要求、小步子、多活动、勤辅导、勤总结、快反馈”,使他们学起来容易,做起来简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还应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兴趣,建立学习小组,使其特长、爱好和兴趣,能得之发挥,从而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教育,诱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由可学向愿学、乐学转化。

四、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后进生”,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外,教师的教学因素也是一个原因。

作为教师,自身的工作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就曾经说过:

“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某一个学生永远留下痕迹。

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以及对待学生中的一举一动,教师应该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反映给全体同学,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因为成绩差而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而让他们感觉到他时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

这样,就能慢慢地启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搞好帮教。

由于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

因此,在课后我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练习,遇到困难,随时都可以给予帮助。

差生和这些“小教师”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后进生乐于接受。

反过来,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要想当好“教师”,必须自己先把知识掌握好。

这样,不仅帮助了后进生的学习,促使他们向先进转化,也促进了优秀生的学习,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大家交流班级后进生转化案例

如何建立并提高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一、以班级常规管理为载体,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班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习惯”,建立合理的常规,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

当孩子的习惯慢慢变好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家长赞同的目光,拉近了和家长的距离。

1、初探班主任所遇到的问题。

卫生常规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得不抓的,但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当我担任班主任时,学生因为做清洁弄脏或弄湿衣服,都会收到家长不理解的目光,他们认为那么小的孩子压根就不该做清洁。

不管我怎样解释也不能得到一些婆婆、爷爷家长的理解。

2、少说多做,关注细节,通过孩子的变化改变家长。

①一方面我特别注意自己在班里的影响,讲台上时时整理,不乱扔乱摆,在孩子面前总是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一开始只要有孩子主动捡班级的垃圾,我就在班里使劲的表扬并设立了评比栏加分,这样孩子们就算看到地上不是自己扔的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来,就这样渐渐的班里干净多了。

有一次,在做课间操回来的途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发现楼道有垃圾也主动捡了起来;我想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

②另一方面我也训练班干部,做到慢慢放手。

每学期班里只选一个清洁委员,但我会通过谈话、激励、表扬、加分等方式让班里所有的小干部都扮演着清洁委员的角色。

刚开始,我也尽量把工作做到最细,把每一个具体的清洁范围分配到人头上,让孩子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下一步还得教会他们怎样做?

比如:

怎样洗帕子不会弄湿衣服、怎样洗拖帕才干净、做清洁的顺序应该是什么等,我先选择教会一些比较能干的孩子,再让他们一个教一个,这样一来,许多孩子都成为了做清洁的好手。

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当有孩子衣服被弄湿了,我会用事先准备好的吹风机帮他吹干,决不让他湿漉漉的回家,我还教育孩子回家要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一来,孩子们和刚进校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因为这样我收获了家长们赞同的目光。

也和家长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拉近了我和家长的距离。

二、注重和家长、科任教师的交流,让家长感受我的专业能力和对学生的责任,让科任教师感受到我的支持。

1、抓住每一次开学和家长面对面的机会,让家长了解我的专业能力。

面对面交流,这是家长了解孩子、了解老师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开学之际,我会将平时收集到的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照片,制作成课件,尽量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有图象资料,在开学会上呈现给家长,并让家长了解班级所取得的成绩。

还将自己新学期的教学要求和希望家长配合的方面和家长进行说明。

也举一些班级中家长负责的事例使一些平时关注孩子较少的家长受到教育。

在开学初,就得到家长的认同,让家长感受我和他们都有着“教育好孩子”的共同目标。

这样,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了。

2、分阶段进行电话家访,让家长时刻感受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责任。

在每学月结束后,我都会选择一部分学有进步或学有困难的孩子家长和他们进行电话联系。

交流前我都会充分准备,说出细节,绝不泛泛而谈。

例如,学生上课、下课、吃饭、睡觉、运动等情况,还有思想状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打电话的时间,也很重要。

如果学生有了进步,我想向家长汇报,我会选择在上午,让家长一整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如果是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我选择在晚上7:

00以后。

这样,不至于过分影响家长一天的工作。

有位老师说过:

“电话交流时,还要讲究语言技巧,应该用“三多”原则与家长交流:

多一份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3、利用好家校本,协调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三角关系。

在家校本上,学生有进步我会写上,学生有不足我会用委婉的话语提醒,遇到节假日我会提前祝孩子一家节日快乐,遇到考试我会给孩子写上鼓励的话语。

这些温暖的语言也让我收获了家长的问候和学生在家情况的反馈。

这学期我班更换语文教师,有的家长起初也有些不理解,这时家校本就成为了我化解家长误会和矛盾的最好,最及时的平台。

每当家长在家校本上针对孩子语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时,我总是请语文老师亲自解答,甚至会请语文老师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这样的次数多了,家长也就学会了理解我们,理解学校。

有了交流,有了情感的互动,和谐的三角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

三、主动出击,正确利用网络,和家长建立和谐的家校空间。

毋庸置疑,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方法和经验。

因此,家长们可能会就家庭教育问题互相交流。

@大家交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交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2、真实性。

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要关注言语的内容,关注言语所传达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实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3、持续性。

指语言习得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大量的读写实践活动。

4、反复性反复性特点是指在母语习得中对部分语言材料反复阅读,反复玩味,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等目的。

5、渐变性。

汉语文表情达意意蕴丰富。

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环往复地浸润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均呈现螺旋上升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不是直线上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6、整体性。

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皮特·科德在《应用语言学导论》中提出,由于语言具有系统的相互联结关系,因而认为一个项目可以孤立地进行教或学的这种想法是不实际的。

7、文化性。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它记载着我们的信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

8、思维性。

语文是人学。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思维的大脑,有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

语文学习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艰巨性等特点。

对于语文学习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语文时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到一条科学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的效率。

 

1、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法指导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

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

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

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

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

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

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

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

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

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

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并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试析小学语文学科的九个特点

天津市教育教学教研室王晓龙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必须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目标着眼,不能只拘泥于原有的学科体系,还应该着眼于小学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

那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多少年来,无论是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的专著,还是国家多次颁布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大纲,都不曾有过全面而明确的论述。

那么,小学语文学科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

(一)基础性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这一时期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根据我国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语文学科总的基础目标可作如下概括:

1.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见部首,一年级应认识1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400个左右会写;二年级应认识2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五年级后应认识国家颁布的全部2500个常用字和500个左右的次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能用铅笔、钢笔(能用毛笔更好)正确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

2.拼音:

掌握所有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熟悉书写规则和拼音方法。

认识大写字母。

3.词汇:

掌握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由常用字构成的约8000个常用词语(含成语)。

4.语法:

知道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词、量词、副词、连词等基本词类的一般特点。

了解汉语基本句子的形态,知道一般复句的基本结构。

5.作文:

知道简单记叙文、学生最常见的小议论文、应用文和诗歌的基本样式及特点;熟悉一般表达方法和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方法。

能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文章,语句通顺、思想健康、立意新颖,有真实感受。

知道常见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会正确书写。

6.朗读、背诵、说话: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轻、重读和适当停顿;五年在课内和课外应有100~120万字的阅读总量,懂得常用语文工具书的查法;能熟练背诵指定的名篇佳作,至少能记住100篇可作为范例的文章;在当众发言前,能记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顺序等;能用普通话当众回答问题或与人交流,能连贯、得体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果说,一个小学生能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即可认为其语文基础已够扎实的话,那么,除此之外的知识就是非基础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非基础的知识是可以的,但是在课程和教材中若随意增加非基础的内容和要求,就会造成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反之,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中,如有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经常被忽视的话,无疑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人文性

从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

多年来,我们见到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中无不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不仅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习里,在与学生的任何语言交流中,甚至在大多数实用文体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

如果说,文以载道的“道”中除了政治思想内容之外,还应包含人类所有灿烂文化和美好情感的话,那么,文以载“文(文化)”或文以载“情”则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境陶情,才可能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只有工具性而没有人文性的语文课是不可思议的,大概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

语文课程和教材除了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应使其达成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人文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应初步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为集体服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热心参与适合儿童参加的公益活动;初步具有坦率、真诚、合群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

3.初步具有热爱学习,并善于在实践中、劳动中学习、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品质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初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4.对自然美和人格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初步具有健康的审美观。

5.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懂得爱惜自己的声誉,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明白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我们若在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编写中紧紧抓住上述人文目标,就能不断给学生以学习动力,也抓住了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

(三)部分工具性

我们说语文只具有部分工具性,首先是因为语文学科的所有领域和所有语文产品确实并不都有工具性。

一般地说,如果不是在打比方,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些催人泪下的情节和那些美好、独到的意境不具有这种工具性,其所具有的主要是形象性和思想情感的感染性;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的新闻、社论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也不具有这种工具性,有的只可能是舆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而不等于我们常说的那种语文工具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只有语文工具书才具有语文工具性,而实际上语文工具书和小学语文教材一样,所应具有的只是典范性和可查找性。

尽管上述这些离开了语言文字,一切就会化为乌有或根本什么都谈不上,但是,这就如同任何一部自然科学著作或一部哲学著作离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同样也什么都谈不上一样,其中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精神并不等于语言文字。

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用来从事下一步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语言文字材料本身。

换句话说,语文这个工具常常仅限于语文形式或语言文字材料这一半。

另外,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把语言文字看作是思维和表达的工具,而不看作是思维和表情达意的材料。

殊不知,从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功能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外壳,主要体现的是材料性而非工具性。

写文章、说话有如盖楼,语言文字基本上是起着砖瓦和预制件的作用而不是起瓦刀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语言文字是基础工具,还不如说语言(有时包括文字)是材料和载体更为切合实际,这是说语文只有部分工具性的又一个原因。

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累积性和外显性特征。

(四)实践性

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过程看,记住语文的实践性特征更为重要。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学生离开了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即便在语文课上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也因不能运用而无法巩固和转化为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本点。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像对待外语一样,把语文技能分解成“听”、“说”、“读”、“写”四大项,但是实践证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通用能力,并不能像“读、背、说、写”那样形成可灵活运用的语文技能技巧。

对于正常儿童在学前阶段就早已听懂、听熟的母语来讲,“听”的训练基本上仅囿于“注意听”的范畴。

过去我们对于“听”的所有切实可行的要求,几乎都是通过“注意”来解决的。

“听”对于学习语文的要求是如此,对于学习其他任何知识,都概莫能外。

反过来,“听”也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正如语文老师常对学生说的:

“你只是听,所以你忘了;而你读过了,所以你记住了;你运用了,所以你理解了。

”因此,应强化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在语文实践中的地位,借以促进倾听、观察、归纳、联想和想象等一般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实践只有技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注意用于实践的一般能力的培养。

简述如下:

1.听话能力:

作为一种注意的能力,应能做到专心倾听他人讲话,听清音节、听准音调、听懂意思;听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