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坨绿色施工方案.docx
《苏家坨绿色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家坨绿色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家坨绿色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1.1施工图纸1
1.2主要规范及标准1
1.3施工组织设计1
2项目概况2
2.1总体简介2
2.2工程概况2
3绿色施工部署3
3.1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目标3
3.2组织机构3
3.3总体规划3
3.4实施4
3.5绿色施工管理制度5
3.6评价5
3.7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6
4绿色施工—环境保护6
4.1扬尘控制6
4.2噪音与振动控制9
4.3光污染控制11
4.4水污染控制11
4.5土壤保护12
4.6建筑垃圾控制13
4.7PM2.5控制及预防措施13
4.8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4
5绿色施工—能源节约14
5.1节材措施15
5.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17
5.3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19
5.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20
6职业健康与安全22
6.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22
6.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23
6.3职业健康24
6.4卫生防疫25
7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26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序号
图纸类别
图纸编号
1
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北区定向安置房项目S1-1地块(建筑施工图)
2011年9月
2
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北区定向安置房项目S1-1地块(结构施工图)
2011年9月
1.2主要规范及标准
序号
编号
名称
1
建质[2007]223号
《绿色施工导则》
DB11/513-2008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2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
GB12524-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定方法》
4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
JGJ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6
DBJ01-83-2003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7
DBJ01-72-2003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
8
京建材[2007]897号
《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
9
BUCG2-MS-Ⅰ077
北京城建二《管理手册》
10
BUCG2-MS-Ⅱ077
北京城建二《管理程序》
11
XGTP-Ⅲ077
北京城建二《项目管理体系配套文件》
1.3施工组织设计
《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北区定向安置房项目S1-1地块施工组织设计》
2项目概况
2.1总体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北区定向安置房项目S1-1地块
2
工程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村
3
建设单位
北京新牧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北京联华建筑事务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北京同发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6
监督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施工总包单位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
绿色施工目标
北京市绿色文明工地标准
9
质量目标
合格
10
安全目标
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2.2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功能
地下二层:
设备用房;地下一层:
自行车库;一至十五层为住宅。
2
建筑面积
83000m2
3
建筑层数
主楼
6~15层
车库
地下一层
4
建筑高度
绝对标高(m)
±0.000=49.00
室内外高差(m)
0.90
基底标高(m)
-7.37
最大基坑深度(m)
-8.77
5
结构形式
剪力墙
3绿色施工部署
3.1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方针:
营造安全、健康、文明、洁净的人文环境,持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北京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进行“绿色”施工,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控制扬尘污染措施。
确保北京市绿色文明示范工地。
3.2组织机构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3、绿色施工小组
组长:
张利民
副组长:
闫树臣、李玉军
组员:
李国平、杨明华、黄谨莹、贾振耀、史国占、杨喜贵、包书兵、李路、王军峰、王建、王开军、王建中、赵德志、李文龙
3.3总体规划
3.3.1绿色施工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3.2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3.4实施
1、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3.5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3.5.1组织各分包队伍进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学习,尤其是其中的强制条文的学习;
3.5.2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副经理组织,生产副经理,安全员协助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落实;
3.5.3针对《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要求和项目部编制的《绿色施工方案》所提出的具体措施由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进行逐项落实,并有生产副经理、安全员组成的检查小组,每周一次(暂定为每周周一)对工程项目逐项逐条进行检查和复查,检查范围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等。
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于逾期未整改的或整改不到位的将给与责任单位一定的激励措施;
3.5.4由安全员组织编制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3.5.5由安全员组织每两周对各分包队伍进行一次《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6评价
1、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3.7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
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4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4.1扬尘控制
4.1.1原有建筑物拆除
1)在建设单位办理等级备案手续后到建筑物拆除前制定房屋拆除施工方案,其中必须制定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挡等防治施工扬尘等措施。
2)拆除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渣土存放场地,并及时清运。
垃圾渣土运出房屋拆除施工现场时,必须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销纳处理场所倾倒。
3)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拆除施工。
4.1.2施工现场
1)根据场地及周边现有或拟建道路设计现场道路平面布置,并根据其用途进行硬化处理(考虑因素:
路面荷载大小、小市政路面标高、路面宽度等)。
裸土的地块及时用绿色密目网或防尘网进行覆盖。
2)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3)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4)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5)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4.1.3施工作业面
1)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要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2)本工程场地紧张,土方施工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和土方转运频次。
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如土方临时集中堆放时,采取覆盖措施。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
3)现场结构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浇筑剩余的预拌混凝土、砂浆进行妥善再利用,不得随意丢弃。
4.1.4施工运输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2)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3)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池。
用水泵型号为:
100WQ85-10-4。
洗车池构造、沉淀池尺寸见下图:
4.1.5办公、生活区
1)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改善施工现场环境。
2)工人生活区设置足够的垃圾池或垃圾桶,并及时清运。
4.2噪音与振动控制
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闹静分开。
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1)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充分利用北京市规定的早上6点至晚上22时的正常施工时间,合理安排好施工程序,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声。
2)对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扰民。
3)强噪声半成品、成品加工制造尽量安排在车间内完成,并尽量使用低噪声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4)地泵,木工加工棚等均用竹角板板搭设密闭棚,施工现场设封闭式垃圾站,施工现场生活垃圾及施工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消纳。
对搅拌机、空气压缩机、木工机具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5)打桩施工时不得随意敲打钻杆,施工噪音控制在85db以下,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
6)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
①施工中混凝土振动棒、手动电锤、锯等机具,通过时间安排上减少噪声影响;②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隔音棚遮挡,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③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噪音的排放;④模板加工的木工棚采用全封闭房间,门口挂降噪屏(工作时放下,起到隔音的作用),窗户用降噪屏封闭;⑤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将钢筋加工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⑥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模板、脚手架支搭、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⑦根据噪音防治需要,将外脚手架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⑧施工现场界内应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应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7)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8)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
装卸材料做到轻拿轻放。
9)现场噪声符合下表规定。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
昼间
夜间
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4.3光污染控制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加设灯罩,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2)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4水污染控制
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2)保护地下水环境。
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³时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3)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6建筑垃圾控制
1)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前提前做好,钢筋模板砼等施工材料的详细计划,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控制在400吨以内。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4.7PM2.5控制及预防措施
1)简介:
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2)主要危害: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3)控制及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产生PM2.5的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及建筑施工扬尘。
针对来源,施工现场每天派专人对道路以及施工垃圾进行洒水处理,对粉末状材料封闭存放。
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必须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销纳处理场所倾倒。
对现场尘土进行100%覆盖。
现场坚决不允许从楼内直接扬撒建筑垃圾。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拆除施工。
与此同时在施工现场尽量多种植绿色植被,对空气进行净化。
4.8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5绿色施工—能源节约
5.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5.1.1结构材料
1)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选用专业化钢筋加工队伍或直接委托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1.2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5.1.3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避免起皮、脱落。
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4)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5)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5.1.4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5.2.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得使用市政自来水。
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
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5.2.2非传统水源利用
1)本工程有基坑降水,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砂浆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3)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4)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5.2.3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3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5.3.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5.3.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5.3.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5.3.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5.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5.4.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5.4.2临时用地保护
1)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5.4.3施工总平面布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