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5704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docx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

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导学案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含义:

(2)共其乏困

通,含义:

(3)夫晋,何厌之有

通,含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含义:

(5)失其所与,不知

通,含义:

(6)秦王必说见臣

通,含义:

(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通,含义: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含义:

(9)燕王拜送于庭

通,含义:

(10)秦王还柱而走

通,含义:

(11)卒起不意

通,含义:

(12)请辞决矣

通,含义: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通,含义:

(14)愿大王少假借之

通,含义:

(15)图穷而匕首见

通,含义:

(16)距关,毋内诸侯

通,含义:

(17)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通,含义:

(18)张良出,要项伯

通,含义:

(1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含义:

(2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含义:

(21)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含义:

(22)因击沛公于坐

通,含义:

(2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通,含义:

(2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含义:

(25)沛公不胜杯杓

通,含义:

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古义:

今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

(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古义:

今义: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今义: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

(9)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

(10)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古义:

今义:

(1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今义:

(1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古义:

今义:

(13)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今义: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

今义:

(15)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今义:

(16)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古义:

今义:

(17)范增说项王曰

古义:

今义:

(18)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19)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古义:

今义:

(20)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古义:

今义:

(2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2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

(2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古义:

今义:

(2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6)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

今义:

(2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古义:

今义:

(28)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古义:

今义: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

今义: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烛之武退秦师

活用现象:

含义:

(2)晋军函陵

活用现象:

含义: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活用现象:

含义:

(4)既东封郑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5)肆其西封

活用现象:

含义:

(6)越国以鄙远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7)邻之厚,君之薄也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8)共其乏困

活用现象:

含义:

(9)阙秦以利晋

活用现象:

含义:

(10)因人之力而敝之

活用现象:

含义:

(11)以乱易整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12)进兵北略地

活用现象:

含义:

(13)秦兵旦暮渡易水

活用现象:

含义:

(1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活用现象:

含义:

(15)丹不忍以己之私

活用现象:

含义:

(16)樊於期乃前曰

活用现象:

含义:

(17)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活用现象:

含义:

(18)其人居远未来

活用现象:

含义:

(19)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活用现象:

含义:

(20)皆白衣冠以送之

活用现象:

含义:

(2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活用现象:

含义:

(2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活用现象:

含义:

(2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活用现象:

含义:

(24)秦武阳色变振恐,臣怪之

活用现象:

含义:

(2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活用现象:

含义:

(26)乃欲以生劫之

活用现象:

含义:

(27)沛公军霸上

活用现象:

含义:

(28)沛公欲王关中

活用现象:

含义:

(29)拔剑撞而破之

活用现象:

含义:

(30)此其志不在小

活用现象:

含义:

(31)素善留侯张良

活用现象:

含义:

(3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活用现象:

含义:

(33)沛公今事有急

活用现象:

含义:

(34)君安与项伯有故

活用现象:

含义:

(35)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用现象:

含义:

(3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活用现象:

含义:

(37)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活用现象:

含义:

(38)籍吏民,封府库

活用现象:

含义:

(39)日夜望将军至

活用现象:

含义:

(4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活用现象:

含义:

(41)范增数目项王

活用现象:

含义:

(42)寿毕,请以剑舞

活用现象:

含义:

(4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活用现象:

含义:

(4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活用现象:

含义:

(45)樊哙侧其盾以撞

活用现象:

含义:

(46)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活用现象:

含义:

(47)刑人如恐不胜

活用现象:

含义:

(4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活用现象:

含义:

(49)此亡秦之续耳

活用现象:

含义:

(5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51)道芷阳间行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4.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A.以其无礼于晋B.敢以烦执事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越国以鄙远

A.B.C.

D.

(2)A.公从之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夫晋,何厌之有

A.B.C.

D.

(3)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

A.B.C.

D.

(4)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B.C.

(5)A.子亦有不利焉B.焉用亡郑以陪邻C.朝济而夕设版焉

A.B.C.

(6)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夜缒而出C.朝济而夕设版焉

A.B.C.

(7)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B.

(8)A.既东封郑B.又欲肆其西封

A.B.

(9)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A.B.

(10)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B.轲自知事不就

A.B.

(11)A.图穷而匕首见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B.

(12)A.顾计不知所出耳B.荆轲顾笑武阳

A.B.

(13)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A.B.

(14)A.乃为装遣荆轲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A.B.C.

(15)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C.秦王还柱而走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E.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B.C.

D.E.

(16)A.轲既取图奉之,发图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发尽上指冠

A.B.C.

(17)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君安与项伯有故

A.B.C.

(18)A.不如因善遇之B.劳苦而功高如此C.沛公起如厕

A.B.C.

(19)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A.B.

(20)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杀人如不能举

A.B.

(21)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乃令张良留谢

A.B.C.

(22)A.窃为大王不取也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D.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E.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B.C.

D.E.F.

(23)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且为之奈何

A.B.C.

(24)A.珍宝尽有之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为之奈何

D.吾得兄事之E.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F.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B.C.

D.E.F.

5.分析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

(3)且贰于楚

(4)佚之狐言于郑伯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是寡人之过也

(7)君之所知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0)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1)敢以烦执事

(12)许君焦、瑕

(1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5)将军岂有意乎

(16)事所以不成者

(17)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9)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0)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1)欲与俱

(2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23)乃朝服,设九宾

(24)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7)常痛于骨髓

(28)嘉为先言于秦王

(29)燕王拜送于庭

(30)使毕使于前

(3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2)臣侍殿上者

(3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4)孰与君少长

(3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6)军中无以为乐

(3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8)吾属今为之虏矣

(39)不然,籍何以至此

(40)大王来何操

(41)沛公安在

(42)客何为者

(43)贪于财货

(44)具告以事

(45)长于臣

(46)得复见将军于此

(4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9)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0)亚父者,范增也

(5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52)此亡秦之续耳

(5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56)加彘肩上

(5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58)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参考答案

1.

(1)已通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满足。

(4)说通悦,高兴。

(5)知通智,明智。

(6)说通悦,高兴。

(7)反通返,回来。

(8)振通震,害怕。

(9)庭通廷,朝廷。

(10)还通环,绕。

(11)卒通猝,突然,仓猝。

(12)决通诀,告别。

(13)奉通捧,双手捧着。

(14)少通稍,稍微。

(15)见通现,显露。

(16)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17)具通俱,全部。

(18)要通邀,邀请。

(19)倍通背,背叛。

(20)蚤通早,极早地。

(21)郤通隙,隔阂、嫌怨。

(22)坐通座,座位。

(23)不通否,否则。

(24)参通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25)杓通勺,酒器,杯杓代指饮酒。

2.

(1)古义:

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

表数字,数词。

(2)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者的主人。

今义: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古义:

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古义:

那个人。

今义: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古义:

谦辞,冒昧。

今义:

有勇气。

(6)古义:

信物。

今义:

书信。

(7)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8)古义: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

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9)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文中指樊於期。

今义:

年长之人。

(10)古义:

重金收买。

今义:

购买。

(11)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

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2)古义:

粗鄙的人。

今义:

卑鄙的人。

(13)古义:

宽容,原谅。

今义: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4)古义:

投掷,投击。

今义: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

(15)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

有愿望,有志向,故意。

(16)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17)古义:

劝说,劝告。

今义:

说话。

(18)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指山东省。

(19)古义:

离开。

今义:

往,到。

(20)古义:

交往。

今义:

闲逛,游览。

(21)古义: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

嫁娶的事。

(22)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的连词。

(23)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

副词,很。

(24)古义:

谢罪,道歉。

今义:

感谢。

(25)(河北)古义:

黄河以北。

今义:

河北省。

(河南)古义:

指黄河以南。

今义:

河南省。

(26)古义:

小人的谗言。

今义:

详细叙说。

(27)古义:

鱼和肉。

今义:

鱼的肉。

(28)古义:

逃跑。

今义:

步行。

(29)古义:

两次。

今义:

又一次。

3.

(1)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兵。

(2)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3)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4)东:

名词用作状语,在东方。

封:

名词意动用法,把……作为疆界。

(5)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张,延伸。

(6)鄙:

名词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7)厚: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

薄: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薄弱。

(8)形容词用作名词,缺乏的物资。

(9)动词使动用法,使……受损害。

(10)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1)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混乱相攻的状况。

整:

形容词用作名词,联合一致的状况。

(12)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3)名词用作状语,早晚。

(14)名词用作动词,封邑。

(15)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6)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17)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18)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19)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20)形容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21)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2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禀告。

(2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25)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26)动词用作状语,活生生地。

(27)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8)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2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30)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3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32)名词作状语,连夜。

(33)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34)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35)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36)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37)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38)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39)名词用作状语,日日夜夜。

(40)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41)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42)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43)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44)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45)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46)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47)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48)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49)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50)细谨:

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

让:

动词用作名词,谦让。

(51)道: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

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4.

(1)介词,因;介词,拿;介词,把;相当于而,表顺承。

(2)代词,他;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助词,疑问句中的提宾标志。

(3)代词,它,指郑国;代词,那;代词,它的,指晋国;副词,还是,表希望或商量的语气。

(4)动词,做;动词,给予;动词,作为。

(5)句末语气助词,啊;疑问代词,哪里,何;兼词,在那里。

(6)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折。

(7)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况且。

(8)名词用作动词,当作疆界;名词,疆界。

(9)的确,确实;果真,如果。

(10)靠近,登上;成功。

(11)通现,显现;介词,被。

(12)不过,只是;回头看。

(13)能够;得到。

(14)动词,做,整治;介词,被;介词,替。

(15)连词,表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

(16)打开;出发;头发。

(17)所以;特意;故交,老交情。

(18)及,比得上;像,如同;往,去。

(19)料想;意图。

(20)举起;尽。

(21)道歉,谢罪;感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22)动词,认为;介词,给,替;动词,做;动词,干,做;前一个,介词,给,后一个,动词,成为;前两个,动词,是,后一个,语气助词,表疑问。

(23)尚且;将要;况且。

(24)音节助词,不译;动词,到;代词,指这件事;代词,他;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关中。

5.

(1)宾语前置。

(2)介宾短语后置。

(3)介宾短语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

(5)介宾短语后置。

(6)判断句。

(7)判断句。

(8)判断句。

(9)微……不……,表双重否定,没有……不能……,固定句式。

(10)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11)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12)省略句,省略主语晋。

(13)有以,有用来……的办法,固定句式。

(14)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固定句式。

(15)岂……乎,表揣度,是否……呢,固定句式。

(16)所以……,……的原因,固定句式。

(17)判断句。

(18)判断句。

(19)判断句。

(20)判断句。

(21)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22)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

(23)省略句,省略谓语。

(24)省略句,省略介词。

(25)被动句。

(26)被动句。

(27)介宾短语后置。

(28)介宾短语后置。

(29)介宾短语后置。

(30)介宾短语后置。

(31)定语后置。

(32)定语后置。

(33)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34)……孰与……,……比较……哪一个……,固定句式。

(35)何……为,为什么……呢,反问句,为是语气词,固定句式。

(36)无以,没有用来……的,固定句式。

(37)被动句。

(38)被动句。

(39)宾语前置。

(40)宾语前置。

(41)宾语前置。

(42)宾语前置。

(43)介宾短语后置。

(44)介宾短语后置。

(45)介宾短语后置。

(46)介宾短语后置。

(47)判断句。

(48)判断句。

(49)判断句。

(50)判断句。

(51)判断句。

(52)判断句。

(53)判断句。

(54)判断句。

(55)省略句。

(56)省略句。

(57)省略句。

(58)省略句。

必修二文言知识梳理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

通,含义:

(2)虽趣舍万殊

通,含义: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含义:

(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通,含义:

(5)举匏尊以相属

通,含义:

通,含义:

(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通,含义:

(7)长乐王回深父

通,含义:

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

今义:

(2)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今义:

(4)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5)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

(6)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今义: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

今义:

(9)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

(10)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

(1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

(1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1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1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今义:

(15)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

今义:

(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贤毕至

活用现象:

含义:

(2)少长咸集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3)清流激湍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4)映带左右

活用现象:

含义:

(5)一觞一咏

活用现象:

含义:

(6)引以为流觞曲水

活用现象:

含义:

(7)所以游目骋怀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8)所以兴怀

活用现象:

含义:

(9)足以极视听之娱

活用现象:

含义:

(10)不知老之将至

活用现象:

含义:

(1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活用现象:

含义:

(12)齐彭殇为妄作

活用现象:

含义:

(13)况修短随化

活用现象:

含义:

活用现象:

含义:

(14)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