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621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勇气》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勇气》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勇气》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勇气》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勇气》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勇气》读书笔记.docx

《《勇气》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勇气》读书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勇气》读书笔记.docx

《勇气》读书笔记

《勇气》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勇气》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勇气》读书笔记1

  但丁说:

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在《勇气》这本图画书里,就蕴藏着无限的勇气,看着封面、封底,我编了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怯怯的、弱弱的站在跳板上,不敢往下跳。

下面是有些透明、水蓝色的海,旁边还站着很多人。

飞机和热气球跳板那边飞来,上面有很多人。

热气球和飞机好像出了什么故障,朝跳板的方向飞过去。

小男孩没有退路,只能跳下去,可看样子他十分害怕,海边的人在鼓励他,就来飞机和热气球上的人都在为他加油!

必须要赶快往下跳,不然,就会被直升机和热气球撞伤。

  勇气,有时候真的能助人一臂之力。

  春秋战国后期的荆轲,据历史上传说荆轲此人能在任何危险情景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刺杀秦王嬴政前竟然也能置秦人威煞于不顾而冷静自若,可说是非常大胆了,是一个具有胆大性格的人。

  勇气,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勇气,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

《勇气》读书笔记2

  在六月末的安静夜里开始抽点时间看这本书,没有恍然大悟的惊喜,也没有相见恨晚的兴致勃勃。

但不妨我不急不慢地读完它。

读到大概一半才真正明白标题的含义,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一开始我以为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勇气的意思。

读完,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喜欢的章节和自己的赏析。

  笔记1: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赏析:

这句话在本书刚开始的所有文字中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是过去三个月我非常典型的心态。

我可能从未如此不活在当下,那种急迫让我全然忘了生活。

好在已渐渐复原。

也许当我能够安静地听清晨的鸟语时,我的心也逐渐恢复了宁静。

我开始慢慢喜欢现在了,我开始好好做饭了,我开始慢慢看书了,我开始渐渐控制不好的情绪了。

虽然没那么快抽离,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笔记2: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笔记3:

人生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笔记4: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笔记5:

假如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

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

总之,可以有所发展。

  赏析:

就好像最近很火的女团选秀节目,能成团,能备受万众瞩目的永远是少数,可是她们勇敢地努力过争取过,哪怕会失败,尝试过,总有成长。

是锻炼了才能或是勇气,还是认清现实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做过、参与过,都是成长,都有收获。

  笔记6: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赏析:

这句话有点太绝对。

我觉得是有影响的,过去的经历、过去的选择才让我们走到现在这里。

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要让过去不好的经历,影响现在的自己去获得成功和幸福。

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掌握主动权,可以主观干预,让自己决定现在“此时此刻”所采取的心态和行动,从而掌舵自己的人生。

  笔记7:

不想成功VS不能成功

  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

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

不愿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笔记8: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问题1:

控制怒气是否就是一味忍耐呢?

  回答:

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首先你要理解,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

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

所以要找到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

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赏析:

在产生分歧或交流不同想法的时候,我是对的,并不代表别人就是错的。

如果做错了,承认错误并不等于承认失败,反而是谦卑和追求进步的表现。

《勇气》读书笔记3

  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最吸引我的: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陈述个人教学的案例时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这种描述能让人感觉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是基于对自己心灵的彻底体察,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整体洞悉,并结合对教育对象的换位思考,几方面的交替进行,夹叙夹议,陈述观点。

这种论述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说服力,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忱,对人性的反思,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心。

这种叙事探究的方法,比起层层的逻辑的论证说服力更强,更能关照到深层的现实的问题。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领着我,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

  最无法释怀的:

最令我无法释怀的是蕴含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剖析情怀。

我们承认:

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

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方法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超越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

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

教师是最有力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人!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成为天使——引领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可以堕落为魔鬼——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成长。

如此说来,教师操控学生生命成长的权力远大于其他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部景观,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气,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动,在解剖中认识真正的自我,变回自我!

惟有如此,才会真正对学生的生命负责!

  最有同感的: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最令我有同感的是作者对教学恐惧的诠释。

作者揭示了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教师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方面的缺失,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我和教学工作本身的分离状态,甚至是教师和所教的学生之间的分离状态。

作者认为教学是由一系列教与学的悖论组成的整体,由教师、所教学科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它,任何分离或片面强调其中之一的做法,都可能使教学陷入困境。

这就是教学的共同体。

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

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努力、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名言: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你的思想。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

《勇气》读书笔记4

  1:

对于原因论,更能贴合的是阿德勒的目的论。

  原因只是事情的起发点,而不是确认结果的结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其过程都在于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能做到自己赋予结果的勇气)

  对于目的论,我也有疑惑。

  例如:

我不喜欢这个人,因为她经常随意拿别人东西,这是原因论的角度,按目的论来说,是我一开始对她这个人已经下定啦不喜欢,所以我才会找到这个事来讨厌她我觉得也不合理!

按这样推断,那我为什么不喜欢她呢

  2:

人往往很多时候容易被太多的虚幻主义的思想理论而填满认知(这个结论我不知道我看的那一节得结论啦,我写本上啦,但是内容想不起来了)

  3:

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治疗而已……

  4:

在选择生活的时候,我们常常一边想要改变又没有改变的勇气……

  5:

自卑时主观性自己给自己下的结论,自卑有一定程度得促使激励自己

  过度得自卑是自卑情节,过度得自我意识,反而回束缚自己!

  6相信分为信用(为抵押的相信)和信赖(对人得信赖)

  7:

自我肯定不是自我接纳,好与不好我都接受,而不是到达什么地步!

他者信赖,对别人的信赖也是自我接纳,他者贡献,都是相互存在主义的

  8:

人生是点组成的,而不是一条线。

  人生的每一个刹那间得此时此刻,不是过去不是未来…

  人生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意义在于你的赋予!

《勇气》读书笔记5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

从课文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课文讲的是作者在四月份来到维也纳以后,没有看见一朵花,只是绿色连着绿色,他感到很失望。

同行的小吕让他扒开草看看,原来花儿只比草矮一点儿。

作者深感遗憾,因为他马上要离开维也纳了。

结果过了几天,大片大片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全冒了出来。

作者见后十分惊奇。

最后,他心头怦然一震,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花儿不惧怕寒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同时也明白了: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自己多么弱小,无论自己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花都能具有这么大的勇气,更何况我们人呢?

做人就要像花儿一样傲然挺立,创造自己在风雨中的奇迹。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魔鬼,它在你遇到挫折时告诉你:

“不要做了,放弃吧!

”这种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勇敢去创造一个天使,打败它,再试着忘掉挫折,重新挑战难关。

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可以走向成功。

  想想我自己,总是克服不了许多从小就有的恐惧:

上台表演时,我总是紧张,生怕搞不好别人会笑话我;外出游玩爬山时,爸爸妈妈总是能够勇敢地登高望远,而我,却因为怕高,错过了很多美好的经历和美丽的风景。

  读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像花儿一样,用勇气创造出自己生命中缤纷的春天。

《勇气》读书笔记6

  时间在眼皮底下流过,只留下感动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带来的收获,在初秋时节感受生活带来的阳光。

我有幸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帕尔默是一位体现教师一词最真意义的导师,他的《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

正如在导言中所说: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

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

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这本书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一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从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有关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个性,所以读此书较有感触。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

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

”帕克如此地描述着他曾被人请进一个要上政治课的班级时的感受。

虽说时间只有一小时,但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帕克的心思与教学注意几乎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后退。

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在作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诉说他的感受的:

“那天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这无疑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

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也是这样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排列队形,她不听我的讲解动作,还故意和旁边的孩子吵闹。

她的“与众不同”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

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

事实上,这样的学生是常常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

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

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

于是忍不住感叹:

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

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在这本书中,帕克同样提到了教育使命的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

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面对学生渴求的双眼,我苦苦寻求能解释得清的答案。

我总以为自己胜他们一筹,不断告诫自己不用去担忧自我的“权威”性质的动摇。

而在客观主义者看来,主观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敌人。

所以帕克说客观主义是这样描绘真理的:

真理是只有通过把我们自己、把我们身心与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相分离才能获得的东西。

如果我能走出我的空间,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也许我就能放弃我控制的幻想,而与学生以及世间万物形成良好的协作。

  《教学勇气》恰好是引领教师进行心灵之旅的导航图,阅读《教学勇气》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但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够,认识比较肤浅,感受也比较琐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之余,还要认真阅读,认真实践,从中获得教学勇气,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勇气》读书笔记7

  如今每年暑假总有一本教师必读书,今年也不例外,学校推荐了一本美国教师帕克帕尔默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初始一看这书题目,高!

大!

上!

教学勇气,我们做老师的每一次进讲台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哪怕现在我站在这三尺讲台已过十年,每当看到那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脸,总有那么种新鲜感,更不用说次次教室人相同,节节课堂知识却不同,不同人需要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知识也总要想出不同的学法。

  可是很遗憾,不知道是我这个理科生阅读能力太差,还是美国教师的课堂观念与我跨度太大,《教学勇气》这本书,我读到越是后来越是迷糊,字倒是认得清清楚楚,但是如何把书本内容与现在自己的教学生活相联系,我是怎么都理解不了。

唯一让我有点印象的也就是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及第二章一种恐惧的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帕尔默在这两章中以艾伦和埃里克的不同经历及自身如何面对一个“地狱学生”的教学实例来论证,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具备的强大自信及无所畏惧地面向全体学生,不拘受于个别学困生或个别事件中,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我归之于师生间的相互诚信。

  教师,一门受人尊敬的崇高的职业,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有最高评价的美誉、最温馨的爱称,在学生时代,老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个“师”的印迹,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向往,有感于此,自己在中学生涯最后一次班级聚会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宣称,将来要做一名好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也有很多的无奈、恐惧。

  一、信心源自于一个很多“第一”的班级

  我教书生涯中第一次班主任是接一个初二班级,当时刚接班就有不少初二老师提醒我了:

这个(6)班“家底很薄”,要好好干了。

我知道我所带班级成绩不好,可绝没想到差到如此。

这个班给我带来了很多“第一”——倒数的第一!

一次月考,四门主课,三门倒数第一,数学倒数第二。

每每想到这些我起初只能沉默,我为我自己找理由、找借口,逼到最后我对自己说压力就是动力,有挑战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如此安慰自己。

调整心态,总结、反思、批评、谈话、教育,我在疲惫之中充满了期待,可是在后面的考试中,五门课,三门倒数第一,现实总是那么惨酷,可是让自己心安的是,自己所教的科学这次总算没垫底,虽然也是那么惨淡。

做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信心,哪怕再糟糕的情况,如果连我都丧失了信心,那我的学生们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海的“彼岸”。

  二、耐心磨练自“懒”人遍布的'班级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一届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字就是懒。

卫生懒,开学初每每进教室随处可见纸屑乱丢,后面的废纸篓里总是空荡荡的,而在它旁边却倒处是零食袋等垃圾,屡教不改,往往还查不到丢垃圾的学生。

体育懒,开学体育课没上几节,体育老师来抱怨了,我们班学生太懒了,做操手脚伸展不开,跑步跑不动,连排队都是东倒西歪的。

于是我很“光荣”地成了体育老师,每每体育课前总要训话。

作业懒,抄作业、不交作业、作业中有空白、作业不认真等等,每个任课老师都诉苦过,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这班主任所教课目的作业,心中也是一肚子火,每天督促订正、补写作业就差不多占了我一半空余时间。

帕尔默遇到的是一个“来自地狱的学生”,而我则面对的是一群。

家校的联系让我更受打击,在家时父母根本没能力管住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心中不由恼火,我在学校所付出的努力、浪费无数的口水,都让学生到家全败在了家长上。

可埋怨归埋怨,工作还得继续做,谁让我是做老师的呢,全当小孩子健忘,耐心着教吧,罗马也不是一日能建成的,抗战胜利都要八年。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园丁,是所谓的蜡烛,更不是什么工程师,我只是希望尽自己最大所能把自己的所知教给学生们;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像当年的启蒙老师们一样,让更多的学生能记住自己;我只是希望将来我的学生能放飞我所未能完成的梦想。

这些就是我坚持在教学前线的勇气。

《勇气》读书笔记8

  前段时间读完了一本叫做《被讨厌的勇气》的书,书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副标题,吸引我的是书里面新颖的小标题,例如“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以及“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这些充满成长性的观点正投我所好。

  贯穿整本书的是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以对话录的形式展现。

书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征着阿德勒,青年就像是个愣头小子,没大没小地不断质问和怀疑着智者的说法。

  谈起心理学,很少有人会不知道弗洛伊德,稍微深入点的还会知道荣格,但是大多数人听到阿德勒的名字都会一头雾水。

阿德勒到底何方神圣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这本书都给我们做了一一解答。

  阿德勒最出名的着作大概要数《超越自卑》了吧,传说阿德勒其貌不扬,身材矮小,成绩还不好,三岁时弟弟死在他身旁,两次被车撞,五岁差点死于肺炎,可以说命运多舛。

他有足够的理由自卑,但他却成为逆袭的典范,并且一直致力于帮助别人超越。

《勇气》读书笔记9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是让我受益非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

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

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学生的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

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

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

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

……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

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

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

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

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

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才是真勇气。

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

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

而这一切,都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

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

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

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

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们的笔记更重要。

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

如今,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

帕尔默这么描述:

“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