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557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docx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INSERTYOURLOGO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通用模板

Throughthesummaryandtransferofexperience,individualsorunitscantimelyunderstandthecorrespondingsituation,findoutthecharacteristicsandlaws,andfindoutthelessonsthatcanbeusedforreference.

撰写人/风行设计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通用模板

使用说明:

本报告文档可用在单位或个人的场景里,通过总结和传递经验,让上下级个人或单位等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典型特征和推断规律,找出可以借鉴的教训。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xx”规划的全过程。

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462.68平方公里。

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

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

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59.40平方公里。

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

规划用地面积126.36平方公里。

市级产业园区5个:

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

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

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36.92平方公里。

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

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

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

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

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

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

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

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

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

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

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

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

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

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

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

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12.45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45.45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

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

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

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

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

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

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

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

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

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

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

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

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

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

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

根据“xx”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

二是突出重点。

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

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

三是集约用地。

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

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

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