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时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018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课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诫子书》课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诫子书》课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诫子书》课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诫子书》课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诫子书》课时练.docx

《《诫子书》课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课时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诫子书》课时练.docx

《诫子书》课时练

《诫子书》课时练

(一)

一、语基达标训练(共6题;共26分)

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非学/无以广才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非淡薄无以明志        B. 非宁静无以至远             C. 淫慢则不能厉精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3.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

“________”。

(4)全文围绕“________”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二、综合题(共1题;共11分)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

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

二、课内精彩阅读

(共3题;共47分)

8.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课外类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诚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②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

楚国的别称。

③(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孙叔敖疾________  

②王数封我矣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3)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A

【解析】【分析】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可翻译成现代汉语再进行翻译可减轻难度。

章法上一、可以根据主、谓、宾各部分间停顿。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答案应选A,正确的应是:

夫/君子之行。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解答时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进行划分。

2.【答案】D

【解析】【分析】字形题需要特别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区分。

A项,“薄”应为“泊”。

B项,“至”应为“致”。

C项,“厉”应为“励”。

D项,没有错别字。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能力。

解答时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的辨析。

3.【答案】达到;增长才干;放纵;逝去

【解析】【分析】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识记时尽量做到“词不离句”效果更好。

在积累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学习过的用法,分析总结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故答案为:

达到;非学增长才干;放纵;逝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注意累计文言词汇,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更加事半功倍。

4.【答案】精力集中;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轻薄;危险,不安全;懈怠;指速度低,与“快”相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现象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首先要根据语境意思写出古义,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理解写出今义。

故答案为:

精力集中;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轻薄;危险,不安全;懈怠;指速度低,与“快”相对

【点评】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5.【答案】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军事

【解析】【分析】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

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本题根据平时积累答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注意将知识整理成体系。

6.【答案】

(1)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将复何及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静以修身

【解析】【分析】

(1)一般性默写要求在平时多进行识记。

注意字形的准确性。

答案应是:

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将复何及。

(2)理解性默写需要在一般性默写之前有一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深入审题,找到相匹配的语句才行。

本题“立志”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此题应属于理解性默写的题型。

文章中提到“险躁”,并涉及到危害的的语句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4)围绕此句展开议论,说明此句应该在开头。

另外,也和全文的主旨相关,本文围绕“静”字而谈。

所以答案应是:

静以修身​。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

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

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综合题

7.【答案】

(1)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

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

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性运用能力。

对于拟写标语类试题考生要按照要求来完成,“严家训”是动宾结构,“时时”是叠词,与“夸”构成偏正结构。

在补写时要紧扣“家风、家教”。

(2)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

考生要就事论事,根据事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表述时要言之有理。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要主要语言简短,内容清楚,感悟深刻。

故答案为:

(1)示例:

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

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

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示例: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点评】

(1)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提出的活动主题,严格按照要求来完成补写。

(2)考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要观点明确,理由要充分,要紧扣事例来进行阐述。

(3)考生要紧扣“父母教育”的主题,写出自己成长的故事,对自己的影响应该深刻,所写的内容不能偏离了要求。

三、文言文阅读

8.【答案】

(1)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

(2)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D

(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5)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其中,“驰”属古今异义词,“志”属于词类活用。

(2)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淫慢:

放纵懈怠;励精:

振作精神。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枯落:

像枯枝败叶那样;接世: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这句话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如下:

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

怎么来得及。

(3)ABC分析正确。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

(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其实是在告诫儿子,如果你不趁年轻时抓紧学习,把时间白白浪费掉,那么到老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因此,这句话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故选D。

 

(4)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培养自己的品德,淡泊名利。

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树立明确的志向。

从“非学无以广才”可以看出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刻苦学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5)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

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这样的题,不必面面俱到,能从一个侧面谈启发即可。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语境义。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章中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9.【答案】

(1)修养;因为

(2)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以”字可翻译为:

因为。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的“行、以、德”的翻译;②句中的“者、皆”的翻译和判断句式。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此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首先能够大致翻译文段,了解文段含义,然后结合二者的主要能容分析即可。

“甲文”主要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修身和养德”;“乙文”主要告诫儿子伯禽“子无以鲁国骄士”。

故答案为:

(1)修养;因为

(2)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0.【答案】

(1)生病(或生重病);多次(或屡次)

(2)①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3)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或:

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

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让我们明白了:

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

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解析】【分析】

(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①“孙叔敖疾”疾:

生病(或生重病)。

②“王数封我矣”数:

多次(或屡次)。

(2)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不利”“甚恶”“知”,最后疏通句子。

(3)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或:

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4)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

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分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3)此题考查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

(4)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

【附参考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

“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诫子书》课时练

(二)

一、语基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词注音。

夫君子之行()  淫慢()遂成枯落()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夫君子之行 夫:

(2)静以修身静:

(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明:

(4)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5)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慢:

 励:

(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7)年与时驰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B.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D.三人行三十而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5.填空。

(1)《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字,三国时蜀汉杰出的家、家、散文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其散文代表作有《》《诫子书》等。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6.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

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2)很多家庭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指出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

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及其彰显个性。

(3)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二、课内精彩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

(3)年与时驰与:

(4)遂成枯落遂: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三课外类文阅读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

,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①孤:

幼年丧父。

②昏怠:

昏沉困倦。

③沃:

浇,引申为

“洗”。

④既:

副词,不久,后来。

⑤每:

常常。

⑥慷慨:

形容慷慨激昂。

⑦谪:

贬谪,贬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啖粥而读(    )

(2)辄以水沃面(    )

(3)食不给(    )(4)乃至被谗受贬(    )

1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

尽的责任。

14.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15.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周公诫①子

成王封②伯禽于鲁,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