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695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 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 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 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 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总论.docx

《第一章 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总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总论.docx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脑电图的一般性质和分类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cell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将脑cell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T为横轴,表电位与时间的关系(P1)。

头皮上的两点之间或头皮之间的电位差可以用E+ΔE表示,E为直流电ΔE为电位的变化部分。

脑点图就是观察ΔE,E的情况几乎无法知道,这种电现象是生物在生活时才能观察到的,生物一死亡,电现象就消失。

一.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用快得送纸速度记录下来的脑电图一般呈正弦波样外观,它虽然不是真正的正弦波,但可以作为一种以正弦波为主体的波动来观察。

因此,脑电图应从周期、振幅、位相三方面进行分析,这些称为脑电图的基本特征,也是规定脑电图节律性的波形的重要因素。

(一)周期(P2):

正弦波现象一个波到下一个波之间的距离,脑点图的周期与此稍不同,一般指的是由一个波底到下一个波底距离或由一个波顶到下一个波顶的距离对基线的投影用时间来表示出来的(P2),而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正弦波波数(频率)的逆数称为平均周期,例如一秒钟有10次正弦波的平均周期为1/10S,即100ms,脑点图的周期取决于记录部位的电活动。

清醒、安静、闭目时正常成人的脑电图相当稳定、经自动频率分析器分析的结果,脑电图频率(周期的逆数)主要分布于8-12Hz的范围。

左右对称部平均周期的差异不超过10%,同一个人,头皮各区平均周期的差异不超过10%,在不同时间记录的平均周期亦不超过10%。

虽然平均周期较恒定,但对大脑生理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对代谢改变很敏感,临床脑电图学中由于周期的单位(ms)不方便,一般用频率的单位(次/秒)Hz来表示周期。

(二)振幅

正弦波的振幅指的是由基线到波顶或波底的距离,但是通常从波顶画一条垂直于基线与前后两个波底联结线的交叉至波顶的距离称为脑电图的平均波幅,采用这种测定方法的理由是因为脑电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基线不稳,难于得到为测定振幅的标准基线。

振幅一般不恒定,经常有变动,此外还受电位发生部位脑细胞数目、大小及排列方向,记录电极间的距离,诱导方向等的影响。

振幅变化的方式有三种:

非常快得突然的变化(如癫痫波),在几秒至几分钟的短时间的变化(如睁眼、外界刺激等引起的生理变化)和几天至几年的慢的变化(如年龄差异即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三)位相

脑电图的位相有正相和负相,一般以基线为标准,朝上的波称为负相波(阴性波),朝下的波称为正相波(阳性波),此时波的位相亦称为波的极性。

此外,在同时记录两个部位的波时,位相称为讨论的问题。

周期相同的两个波在同一送纸速度下,其波顶之间有时间错位(即一个波在前,另一个波在后)时称为有位相差,当两个波的位相差为1800时,称为位相倒转,90度时则有1/4周期的错位;位相差为0度时,则就意味着两个波的极性和周期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这两个波是同相位。

但脑电图的位相差一般不用度数来表示而把它换算为时间轴的距离,并使用ms单位。

脑电图学上成为问题的主要是持续性或短暂得位相倒转和同位相现象,位相取决于脑内放电部位即焦点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电极导联方法、诱导部位。

例如,放电部位很局限或有两个以上的放电部位时,可以显示位相的特异性改变。

正常人得脑电图在顶、枕部的位相常与额部相反即成位相倒转。

一般,左右对称部的位相是相同的,但也可以有位相差,特别是在顶部。

二、影响脑电图的个各种因素

生命过程中,在整个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全部变化都能反映在脑电图上,引起脑电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年龄;②个体差;③精神活动;④外界刺激;⑤意识变化;⑥体内生化学改变;⑦脑部疾病。

①年龄;②个体差与脑发育情况和体质特点有关,③精神活动;④外界刺激;⑤意识变化;⑥体内生化学改变;是脑电图的一种生理变化,是一过性、可逆性的,;⑦是病理变化此时脑电图上可以观察到与生理变化完全不同的病理波(如棘波),也可以出现与生理变化不易区别的病理波(如慢波)。

(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同一个人得脑电图,不管在什么时候记录都是比较恒定的。

但是不同人的脑电图有相当的差异,举α波为例,平均振幅可有5-50μV个体差,频率也有8.5-12.5Hz的变化。

α波的出现方式也有个体差,一般是α节律在顶、枕部占优势,但有些人是在额部占优势。

H.Davis(1936年)曾分析了α波出现情况的个体差,结果是:

α波占优势(α波出现率75%以上)的人有20%,α波比较优势(50%-75%)者有35%,α波与其他波混合存在(α波出现率为20-50%)者占20%,α波稀少(0-25%)者为25%。

脑电图与性格的关系,性格活跃的人其脑电图往往显示α波减少,过度换气时不呈反应,但对光刺激的反应较明显;性格温和、细心、被动、抑郁型的人常显示α波优势的脑电图,当做过度换气时可见慢波增多,但对光刺激的反应不明显;性格粗暴、不耐心、攻击性、神经质的人,其脑电图多由α波、快波和慢波组成,过度换气时易出现慢波,对光刺激的反应较明显。

脑电图与性格的关系仅是一个趋向,不能从脑电图来推测个人的性格。

F.LGolla(1943年)根据α波反应方式将脑电图分为三种类型,即M型(闭眼时缺乏α波者),R型(睁眼或注意力集中时α波有阻断)和P型(给视觉刺激或精神紧张是α波不衰减)。

脑电图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正确理解这种关系对阅读脑电图有重要意义。

(二)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脑电图对意识改变有显著的反应,如睡眠或昏迷时的脑电图与清醒时有很大不同,假如意识变化为可逆性,脑电图则显示可逆的变化,并且脑电图变化可以比临床症状出现得较早。

(三)外界刺激和精神活动所致的变化

脑电图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例如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或作心算时α节律将消失,为β波所代替,这被解释为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同步性消失,变为不同步的结果,外界刺激亦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

例如,视觉刺激可引起枕叶节律的消失(α波阻断),当被试者睁开双眼或一眼时也可以产生α波阻断现象,在暗室里使被试者努力看事物,例如让他想起风景、人物时,α波也被阻断,这种精神努力的强度愈强,α波也被阻断,这种精神努力的强度愈强,α波的阻断的效应就愈明显。

其他感觉刺激引起的阻断效应不如视觉刺激显著,尤其是听觉刺激单独的阻断效应很不明显,但声和光合并形成条件反射时,声刺激效应可以提高,光刺激和精神活动合并时的阻断效应要比单独一种刺激时明显。

在精神活动时,α波一般将被阻断,但此时在颞部和头顶部出现一种明显的电活动,出现在颞部的是波幅较高的7-8Hz节律波,称为颞节律或κ波,通常左右之间有180°的位相差,此波见于正常人的10%-20%。

头顶的电活动是4-7Hz,平均6Hz,波幅较高的节律波称为头顶节律。

这两种波的个体差很明显,有的人有明显的颞节律,有的人则头顶节律比较明显,有的两种节律都明显,有的两者都不出现。

中央区的β波(18-30Hz)在握拳运动时可有变化,即开始握拳时对侧的β波将被阻断,约1秒钟后又出现,把拳头放松时又约有1秒钟的阻断。

有时在中央区出现一种弧形的7-13Hz波,称为弓状波或μ节律,这是局限于一侧或两侧中央区的纺锤形波,左右不一定是同步,不受睁眼或者心算的影响,但外界刺激、随意运动、反射运动等可引起两侧的阻断现象,特别是对侧的阻断更明显,但波的恢复是由对侧开始的,此波虽然对单纯的视觉刺激不呈反应,但如果让被试者这是某个事物,则可以有阻断反应,随意运动引起的阻断现象最明显,μ节律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其发生率为3%-4%(包括正常人和病人)。

外界刺激引起的脑电图改变还有机械性棘波,它分三种

1.枕部机能性棘波(λ波)被试者在明亮的房间里或睁眼时出现的两侧性、左右同步的阳性棘波,波幅有时不相等,注视一个事物或白纸时此波一般将消失,但看电影,看复杂花样或看有兴趣的事物时却增强,一般认为是闪光引起的枕叶诱发电位,多见于癫痫患者,此波的出现表明枕叶的兴奋性升高。

2.中央机能性棘波通常是光刺激引起的左右不对称的阳性棘波,其周期比前者要短一些,这表明中央区兴奋性升高。

3.头顶技能性棘波这是听、触、视觉刺激引起的阴性锐波,潜伏期为50-100ms,见于正常人的25%,刺激强度愈大此波就出现的愈明显,成为多发性、自发性,有时相似于κ综合。

因此有人认为此波就是睡眠时顶部峰波,其来源可能为扣带回。

(四)生物及化学因素的影响

脑点图对体内生物化学改变很敏感,因此在脑电图检查时应多注意被试者的生物化学条件。

1.氧气中枢神经系统对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克脑组织在一分钟内需要的氧气量为0.09-0.1ml,这几乎是肌肉所需要氧气的20倍,因此血中氧气对维持正常脑活动时不可缺少的,由于各种原因,对脑的供氧量减少时将出现脑机能障碍,在临床上缺氧症分为:

(1)缺氧性低氧症:

低氧症或缺氧症时的脑电图改变程度和脑电图的时间性变化取决于吸入气体中得氧浓度,一般先经过①脑电图无变化的时期后,进入②振幅、周期稍变小的时期,③振幅增大,波形的不规则性有所增加的时期,④振幅、周期均有明显增大,首先出现θ波,后出现δ波的时期。

意识的丧失与慢波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多数是慢波的出现要提前数秒或数十秒钟,但要恢复意识时一般几乎同时有

(2)其他的缺氧症:

心搏停止或缺血引起的缺氧症一般对脑电图的影响很明显且很迅速,这是因为缺血时不但有缺氧而且代谢物质的交换也被阻碍,结果脑所受的影响较严重。

经动物实验证实,完全阻断脑血流后一分钟,大脑皮层、视丘、中脑等部位的电活动将消失,但小脑蚓部或延髓则对缺血的耐性较强。

人得血压下降性晕厥是脑的急剧血循环障碍,这是显示与血流阻断同样的脑电图变化,即首先α波消失,出现快波,然后出现δ波,但一般不显示脑电图的平坦化,同时恢复也较快。

2.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值减少时的脑电图变化,首先是波幅显著升高,α波变慢,后出现慢波。

对原有较多的δ波的患者给以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时,δ波可以一过性地减少。

但让正常人吸入二氧化碳将引起脑电图振幅的下降和周期的延长。

3.糖:

血糖值降低到50mg%时脑电活动的振幅增大,周期则稍变短。

但血糖值低于50mg%时,就要出现慢波,这种慢波的数目与血糖值下降程度成比例关系。

临床上由于低血糖而出现昏迷时,脑电图将显示振幅小,周期较短的慢波。

血糖值的升高一般对脑电图的影响不大,但高于250mg%的血糖值可引起脑电图周期变短,血糖值对脑点图的影响一般有明显的个体差。

4.体温:

脑电图的频率,直接与局部代谢过程的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体温升高使脑皮层细胞的代谢增高,因此一般说来,体温升高时脑点图节律将增快。

发热时脑电图改变主要取决于其基础疾患。

与脑无关的疾患引起的发热时脑电图一般无明显改变,但有时有轻度的振幅增大或减小,又有周期的延长或缩短。

如对神经梅毒进行发热疗法时,脑电图将显示慢波化和振幅的增大,波形亦成不规则,这是脑机能障碍被发热所激化的结果。

动物实验证明,发热时古老皮层的电活动水平下降,出现睡眠波形。

体温下降与脑电图改变有某种程度的平行关系。

狗的实验证明,体温低于正常时,脑电图的振幅和频率减小,特别是直肠温度在30°时脑电图有明显变化,此时振幅要下降10-30μV,但仍有α波和少数快波,而在30°以下时脑电图的振幅和频率急剧减小在20°左右时脑电图将完全消失。

此时给予动物升温,振幅和频率则增加,可恢复到降温前的脑电图,特别是直肠温度在30°以上时,脑点图有明显的恢复。

用体外循环选择性的降低脑温所引起的脑电图变化,与全身性降温时的变化无大的区别,但升温时脑电图的恢复要快得多。

由于脑血流阻断后脑电图消失的时间,在正常体温下不超过1分30秒,而低温下(29-23°)将延长到一分30秒至2分钟。

脑电图还可能恢复的脑血流阻断时间在正常体温下为5分钟左右,而在低温下则延长到10-15分钟,这可能是再低温下脑的氧需要量地下之故。

5.酸碱平衡过度呼吸时二氧化碳下降和氢离子指数PH上升,将引起脑电图慢波化,吸入含有10%二氧化碳的气体时,血中二氧化碳值上升和PH下降,将引起脑电图振幅减小和快波化。

但用氧气作过度呼吸时其脑电图变化要比用空气作过度呼吸时,较轻微。

6.水平衡大量喝水后注射垂体后叶利尿抑制激素Pitressin时,体内水分将被贮留,可诱发癫痫病人的临床发作。

水贮留可引起脑电图的慢波,可出现6Hz左右的θ波,但这种慢波在正常人几乎不出现,主要见于癫痫病人(75%),这可能与脑水肿有关。

7.基础代谢基础代谢低下可引起α波节律周期缩短,这种变化一般不超出正常人的频率范围。

服用甲状腺剂可有一过性地周期增大。

8.大气压力随着气压的下降,脑电图发生非常有规律的变化即除波幅减小外,还出现3-6Hz的频率波。

在10个气压环境下的潜水工人的脑电图显示频率增加和波幅降低,闪光刺激时的诱发电位波幅增高,感觉刺激可引起中央区的兴奋波(如机能性棘波)。

这些说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临床上有些情绪不稳和安乐感倾向。

9.体力劳动全身劳动后α波略微加快,波幅增高15%-20%,β波也发生同样变化。

在异常强烈的劳动之后,α波节律变为不均衡,时慢、时快、波幅降低,可出现每秒1.5-6Hz的慢波,这种慢波的周期和波幅极易变化。

三、脑电图的分类

按频率分类

Gibbs分类

图形分类

Schwab分类

δ0.5-3Hz

θ4-7

α8-13

中间快波14-17

β波18-30

γ波>31

Walter分

δ0.5-3.5

θ4-7

α8-13

β波14-25

γ波>26

自动分析

δ21-2

δ12-4

θ4-8

α8-13

β113-20

β220-30

1.小发作变异型

2.小发作波

3.高幅慢波

4.非常慢的波

5.低幅快波

6.快波

7..非常快的波

8..棘波

9.慢波

10.高幅快波

1.α-脑电图:

占优势枕顶部波频<1.5.

2.β-脑电图:

占6%,快波16-25Hz20-30μV.α散在或短暂发作.

3.平坦脑电图(去同化脑电图)

α波幅<20μV,β波幅<10μV.可混少数θ(波幅<30μV),(低电压脑电图)

4.不规则脑电图:

α不规则,额部振幅较高,频率变动>3Hz.可混θ但振幅<α,否则为异常.

第二节脑电图扫描技术

一、受检者的准备

1.脑电检查前三天须停服一切抗惊厥药物,因为不少药物对脑电图有影响,如:

咖啡因、苯丙胺、麻黄素等中枢性兴奋剂能减少α波;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副醛等镇静剂及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等安定剂能产生快活动;利血平、氯丙嗪、三氟拉嗪等不仅能产生快活动和慢活动,还可促进癫痫性放电活动,苯妥英钠等可抑制癫痫灶周围脑组织的放电活动,但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病人来说,停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甚至可致癫痫持续状态的出现,因此不能停药时,应在申请单上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情况等,以便阅读时参考。

2.患者检查前一日应洗净头发,不要用油、护发素等,因为油污过多和头皮电阻值过大(大于20KΩ),可导致波形失真或引起50周波干扰,所以在安放电极前还需要用95%酒精或丙酮擦净头皮,使电极与头皮良好的接触,必要时涂拭导电糊来减少头皮电阻值。

3.血糖过低可影响脑电图的结果,故检查宜在进食后3小时内进行。

4.检查时穿衣服要适度。

因为穿着过少,天冷而致肌肉收缩而产生肌电位差。

毛衣或人造纤维的衣服常可造成静电干扰,所以在检查前最好脱去。

5.受检者的精神状态对脑电图的描记质量很重要。

如在检查中神经紧张、焦虑不安、思考问题时,可使α波减少或消失,β波增多。

神经紧张可使汗腺分泌增多和肌肉收缩而致位差增多,可直接影响脑电图的记录和判断。

因此,检查前应向受检者做必要的解释,如:

说明此检查没有危险,不是给病人通电,而是将人体中得生物电经仪器放大而记录,对人体不造成任何危害和痛苦,以消除病人紧张或疑虑使之能充分合作。

检查时取坐位或卧位闭目,应力求舒适,神经安宁,肌肉松弛,自然呼吸。

对小儿和精神病人等不能合作者,可在检查前给予适量的快速催眠或镇静剂,常用10%水合氯醛,待病人安静或入睡后再做脑电图检查。

检查前应先排空小便。

二、脑电图机的准备

精确地脑电图描记,要求操作者要了解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并能正确地使用和操作。

虽然我们使用的各种型号的脑电图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不尽相同,但其结构原理是相同的,描记过程的操作是相似的,因此,只要懂得了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仪器上得各部分结构,参阅该机的使用说明书,对一切脑电图机均能正确地使用。

(一)底线

脑电图机和病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底线,否则会产生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而无法进行记录。

(二)电源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开脑电图机的电源开关,一般需要10分钟的预热时间。

(三)测量头皮电阻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电阻值,一般要求在20KΩ以下。

(四)脑电图机的调整

1.检查记录墨水和记录纸是否够用,记录笔是否通畅。

2.定标电压的测定

(1)全部记录笔尖均在零电位,否则可导致定标电压上下振幅不等和脑波的失真。

(2)所有笔的高度应一致,一般50μV定标电压的振幅高度为5mm或7mm,倘若一致可用增益微调开关调整。

(3)每支笔的笔尖应排列在同一条线上,否则可导致位相差。

(4)阻尼大小要适中,定标电压的阻尼过大时,主角过钝呈圆顶状者,主要因为记录笔压纸过紧,可使记录的波形失真和快波记录不下来。

若定标电压的阻尼过小时,主角过尖呈棘状波形,因记录笔轴固定螺丝过松所致,在记录中易出现棘波样波形而造成误诊。

3.校正时间常数所谓时间常数系指定标电压振幅的高度从100%下降至37%时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越小频率下限就越大,因为对低频讯号衰减也就越大,所以小的时间常数利于快波的记录,大的时间常数利于慢波。

当描记中出现大而慢得汗腺电位或由于受检者不合作而出现基线漂移,很难排除时,可将时间常数减少为0.1S,但必须注意此时出现慢波成分的波幅降低,波形失真及慢波减少现象,可导致脑电图分析的误差。

4.增益(或衰减)通常采用50μV/5mm或7mm,但常需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增益,当脑电波幅太高时超过了笔的最大幅度,即波幅或波底变平,应及时将增益减少到完整地反映整个波幅为止,当波幅过低无法分辨其波形的频率时则可将总增益调高。

5.高频滤波选择30Hz。

用来消除不需要的高频成分,如描记中出现不易消除的肌电及50Hz交流噪声,若滤波器频率选得过低,可使波形变得圆钝,同时快波成分被滤掉,在做小脑电图的快波时则需用6cm/s.

6.记录纸速度常规脑电描记速度为3cm/s,定标电压时,可用1.5cm/s,当观察小脑电图的快波时则需用6cm/s。

7.导联选择其作用时确定各道放大器输入端与头部电极的连接方式。

接通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即可记录该导联的脑电活动,但应注意套轴者内轴第一栅极G1代表放大器“一”端,第二栅极G2外轴放大器的“+”端,当G2的点位比G2为负时,所记录的波形是朝上,反之,G1比G2为正时,所记录的波形朝下。

三、脑电图机的维护和使用

脑电图机系精密贵重仪器,应加强管理,妥善保养。

(一)仪器管理

1.写出操作规程使之成为共同遵守的规章,以此杜绝人为故障或损伤。

2.建立仪器手册,档案,登记仪器性能使用情况。

3.建立定人使用,定人检修和定期保管的三定制度。

(二)仪器保养

1.仪器应放在阴凉干燥之处,勿置于窗下,以防日晒、雨淋、受潮、受热,机房最好有空调设施。

2.保持室内和仪器的清洁,防止尘土侵蚀。

3.大型仪器最好不要经常移动,轻便仪器搬动时应尽量轻,保持直立位置,避免震动和撞击。

4.停用仪器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时,应每周通电一次,时间约一小时,以防仪器受潮或霉变。

(三)使用中的保养

1.联结稳压器者,一定等稳压器电源电压达到220V之后才可以打开脑电图机的电源开关,以免电压不稳而损坏仪器。

2.操作者应严格按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决不允许不熟悉仪器性能的人乱开乱用。

3.操作动作要轻巧准确,开机后不得擅自离开仪器做其他事情。

注意保护记录笔,随时观察仪器与病人情况,并及时记录,避免因一时干扰或记录纸不平而导致记录笔的变形、折断和墨水溢出等。

4.在描记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总开关,待供电后应做短时观察,等电源电压稳定后再次开机使用。

5.若室内无空调设备,仪器温度过高时,宜用电扇散热或停机休息待冷却后再使用。

(四)使用后的保养

1.每次用毕,在记录纸上留下几个定标,做为下次使用的参考依据,然后再关掉仪器的总电源。

2.用柔软、清洁布擦拭仪器板面。

外溢的墨水要擦干净以免腐蚀仪器零件,将笔托垫好,盖上仪器罩。

3.每日下班时拉下电源总开关,关好室内门窗和自来水管等。

四、电极的种类及测量

(一)头皮电极

安置在头部用以导电的导体称之为电极。

电极通常用银和合金等制成,而以银电极上镀氯氯化银电极为最好

1.金属盘状电极或杯状电极通常盘状和杯状电极的直径为3mm-6mm不等,用纱布或海绵包裹固定,使用时浸泡在5%的盐水溶液中,每天用后应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避免暴晒以保护电极的氯化层。

氯化银电极最好在1-3月氯化一次,以减少由于电极与头皮接触引起的极化现象之。

用导电膏做接触并用贴膏固定。

缺点:

易出现接触不良。

2.带架子的电极使饱和盐水做接触,用橡皮帽或松紧帽固定,既固定牢固又不引起有压迫感,松紧适度。

3.针状电极通常为半寸长28-30号针灸针,直接插入头皮下。

操作简便,接触良好且固定可靠,但有疼痛和感染的危险,不宜常规使用,但昏迷病人等需要快速描记时可采用,应严密消毒一防止感染,拔出针后应局部加压以防出血。

4.耳垂电极耳垂电极有弹簧式和螺旋式两种,使用前亦需氯化处理,安放前,用酒精或丙酮去除耳垂皮肤的油脂,用饱和盐水和导电膏做接触膏剂。

(二)特殊电极

1.蝶骨电极用长约6-7cm的22号封闭针除尖端2-3mm外均用绝缘材料绝缘,目前用的很少。

目前选用冯应琨教授(1963年)改良的5-6cm长得针灸针,用高压蒸气或75%酒精浸泡半小时消毒,手指和皮肤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后针刺。

进针部位在颧弓中点下2cm乙状切迹处即“下关穴”,穿刺时受检者勿咬牙,微张口,垂直进针约向上15°插入4-5cm直抵骨壁(卵圆孔附近)。

蝶骨电极主要用于疑有颞叶底面及内侧面病变和颅基底的病变以及边缘系统的病变。

冯应琨(1983年)报告2000例针灸做蝶骨电极的使用结果,在155例怀疑精神运动型癫痫的病例中,蝶骨电极比头皮电极能提高30.33%的阳性率;在765例可疑癫痫大发作的病例中提高15.16%阳性率;对原发和继发性癫痫的鉴别诊断也有帮助;在851例无发作的病人中对确定疾病为器质性或病变的更精确定位也有帮助。

多年的经验证明针灸针做蝶骨电极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脑电图检查使用。

2.鼻咽电极用一根直径为1.5mm,长12-15cm的银丝或铜丝前端焊接约3mm直径的圆形银球,除前端外均套上塑料管或涂上绝缘漆以绝缘,尾端接导线夹。

放置方法:

先用1%的卡因麻醉鼻粘膜后,电极从鼻前孔轻轻置入下鼻道直抵鼻咽腔顶部,深约10cm.最好取卧位,否则可因电极的重力作用而下坠致使接触不良,左右各放置一根利于两侧对比。

检查时可减少常数或瞩受检者保持平静呼吸时描记,以避免或减少呼吸所致的基线漂移。

本法主要用于记录大脑基底面,颞叶内侧面,间脑和脑干病变的异常波。

3.骨膜电极用一根约10cm前端呈球形的银质或铜丝,直径约1mm前端用纱布包裹固定,除前端及尾部0.5cm外均涂绝缘漆或套上塑料管绝缘,用5%盐水浸泡。

方法:

把耳廓牵向后上方,在反光镜的帮助下将电极轻轻置入,经外耳道直接接触骨膜,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