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66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docx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城市发展与规划史论文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摘要

关键词

一、巴黎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1、巴黎的城市结构与城市的空间形态

2.巴黎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和空间特色的营造

3、产业结构

4、交通

5、历史保护

6、绿化

7、城市住宅建设

二、上海城市发展现状

1.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战略

2都市型工业产业结构特征

3.道路交通

4城市发展轴线

5文化保护

三、上海城市现存的一些问题

四、启示

 

巴黎城市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摘要:

本文从城市空间布局与形态、工业布局、城市交通和绿化及居住区建设等方面对法国巴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目标,分析了上海市规划中存在的郊区城市规模小、城市工业“空洞化”、城市建设政策措施协调配套以及浦东建设项目利用效益低下等几个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巴黎城市规划上海

巴黎,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已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研究巴黎的城市发展历程对现代化大都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巴黎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1、巴黎的城市结构与城市的空间形态

巴黎城市形态的发展以全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规划思想代替了单中心布局的传统手法。

在丰富城市空间和城市自然环境的同时,较完整地保护了老城区的肌理,满足了城市发展的要求。

其在轴向空间上的发展既保持了中心区的繁荣,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有序的增长空间。

1.1 巴黎轴向空间扩展模式

巴黎传统上就是法国和欧洲的中心。

20世纪后半期,欧洲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欧盟东扩后,巴黎位于由伦敦—法兰克福—米兰构成的欧洲核心区以外,这使巴黎的欧洲中心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因此,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成为保持巴黎国际城市地位的有效措施之一。

从内部空间发展来看,1958年在市区外规划建设了副中心拉德方斯,使巴黎城市的历史轴线向西延伸,自卢浮宫小凯旋门(1808)-——协和广场方尖碑—-—凯旋门(1836)伸展到拉德方斯大拱门(1989),长度达8公里;从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来看,1960年代在城市外围规划建设新城,欲对以往无序蔓延的城市化空间进行重整。

通过新城建设,大致在已有的建成区南北外侧,沿塞纳河发展主轴,将城市空间扩张限制在这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主轴之间,即通过轴线引导规范城市的空间增长,通过副中心和新城的建设组织城市的功能布局.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巴黎保持着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1965年,巴黎在区域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新城,“解除快速城市化和城市蔓延对巴黎形成的制约"(Dresch,1993),向外围地区疏散中心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并对自发形成的郊区进行重整,新城作为郊区的“中心”,为周边居住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商业娱乐设施.这一计划最初规划了九座新城,由于19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口增长变慢等诸多因素,减少为五座,并且调低了新城的人口规模,从原先乐观估计的50万人调整为10万人.巴黎的轴向空间发展战略既保持了中心区的繁荣,较完整地保护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有序的增长空间,但是郊区各县之间,新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相当突出.

1.2独具特色的新城镇和副中心  

周边的五座新城的共同特点有:

与城市中心保持较近的距离;有方便快捷的公交换乘系统、轨道交通与城市相连;各项设施齐全;低层、低密度且与自然融合的生存环境;各种产业活动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缓解了原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商务于一体的新区的拉德方斯的建设,保护了历史名城的风貌,弥补老城区内空间发展的不足。

其规划强调了区域协调和均衡发展,不仅包括产业和经济布局,也包括环境规划、服务设施、文化娱乐等涉及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

 

1。

3城市轴线

巴黎中轴线平行于塞纳河,并横贯东西,以其开敞和丰富多采的群体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和贵族的财富和文化.它有几个特点:

一、和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开阔的水面绿地,使城市空间更开朗明快;二、轴线上串连着丰富多采的内容,有宫殿,有宽阔的规则式大花园,有林荫道以及一连申外形不同的广场,轴线上各段的景色,各具特点;三、除主轴外,还有很多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著名建筑和广场,形成很多对景和借景。

这些轴线在巴黎中心区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完整而有变化的城市空间骨架。

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主轴的形成:

巴黎的发展是以塞纳河为发展轴的带形城市结构,工业和居住用地重新安排在城市外围。

规划了两条即南边“城市走廊"和北边沿塞纳河平行发展“城市走廊"。

五座新城即在这两条走廊上,除新城之外,规划设计了均匀地布置在巴黎中心区周围的德方斯等九个副中心,每个副中心都分布有多样的配套公建和住宅,以减轻老城的负荷.同时加大它与老城间的快速交通的建设。

通过轴线引导规范城市的空间增长,即将城市空间扩张限制在这两条平行的城市发展主轴之间,此扩展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1。

4广场建筑群

在巴黎几百年的发展中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寺庙、教堂、府邸和园林,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又修建了不少剧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大型商店、旅馆等各类公共建筑。

这些不同年代建造的房屋都得到后代的重视和保护,在它们的周围形成了广场和建筑群体。

著名的有星形广场,调和广场,旺多姆广场,夏依奥宫广场以及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歌剧院等等。

很多宫殿府第改成了博物馆,陈列馆或其他文化机构。

这些古建筑质量一般都很好,是城市中很重要的物质财富,它们受到了重视和很好的维护.巴黎旧城区规划和建设上取得成就的原因,除了有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城市建设,重视城市文化传统,在改建和增添新的内容时,又重视原有环境的保护与协调.

1.5建筑群布局形式,

(1)城市的各交通枢纽(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

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民族广场、共和广场及歌剧院广场等.各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物。

(2)巴黎城各建筑区内的布局形式多为“三段式”,即多以较为高大醒目的纪念性建筑作为布局的制高点,一般此类的制高点在一个建筑布局区域内布设有三个,其余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均依基地的情况呈规则、封闭式的布局一或绿化园林穿插其间。

“三段式”的布局形式不仅使得各组建筑物间的配置环环相扣,在空间范围内极富韵律和美感,而且大大丰富了城市天际线的变化和人们的视觉景观。

(3)巴黎城市的各类建筑虽然风格各异,形式不同,有哥特风格、新古典风格、希腊风格、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等不同的建筑形式。

以屋顶形式而论,就有覆盆状、梯形、金字塔形、双坡与锥坡形等.但除了一些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纪念性的建筑物外,其余大多建筑物的统一与和谐均以颜色的一致来完成。

如经严格规划的建筑物屋顶颜色均为蓝灰色。

(4)巴黎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都约在3一5层,且布局严整,密度适宜.这使得城市的整体规划效果十分突出.

2。

巴黎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和空间特色的营造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进行结构性策划整合,及对城市核心区或重点地段的设计寻求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即从城市的既有结构和历史传统着眼,逐步引发整个城市结构的自动整合。

为营造一个真正适宜于人居的城市空间,巴黎城市空间规划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它独特的自然空间形态,及通过轴线的延伸和建立张拉力的方法延续城市的肌理:

2.1城市肌理以轴线的方式延续 

从内部空间肌理来看,拉德方斯使巴黎城市的历史轴线向西延伸的同时,在紧邻巴黎城外形成了一个风貌与城区截然不同的区域,使其历史轴线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培根《城市设计》中写道:

“用延伸的方法发展:

一条力线从城市发源点延伸出去,建立一个贯穿毗邻地段的支配原则。

巴黎城市的轴线的延伸有力地证明了此点。

这条力线延伸至巴黎周围的乡村,这个为首的挺伸结合一系列类似的挺伸,形成设计系统网络并可以延伸至无穷。

  

2。

2城市空间特色:

用建立张拉力的方法发展 

培根先生提及的经典的城市设计发展的另一方法在巴黎建设中得以体现:

即巴黎城里多个有里程碑建筑之间及诸多广场中央的纪念性的构筑物之间建立了张拉线。

这些张拉力线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确立和推动了一系列设计力,从而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支配要素。

城市各交通枢纽多以城市广场作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

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协和广场、及歌剧院广场等,并在广场中央布置有方尖碑、凯旋门、纪功柱等,此外街道空间结合纪念性建筑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黎街景,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了其遵循的艺术原则。

  

巴黎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博览会。

因大多数建筑物均为多层,且布局严整,密度适宜,此外由于色彩上的统一与和谐,使得新旧建筑在对齐、体形立面处理、屋顶退后等方面取得协调,城市的整体性得以显现。

其间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歌剧院等在城市内部彼此间形成张拉力,其它建筑物或绿化区均起着烘托作用。

这些建筑物均依基地的情况呈现多样的布局方式,并用绿化园林穿插其中。

因此提及巴黎的城市印象,芦原义信在《隐藏的秩序》中写到:

“……到巴黎的旅游者并不需要实际走进这些建筑,对它们的外部形式看上一眼就足以留下一个持久的印象。

”可见巴黎城的秩序是外显的,建筑物给人持久震撼的印象。

  

2.3城市轮廓线及街道空间的艺术性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巴黎历史上都是自中心向外扩展。

由于文物古迹大部集中在核心区,且为高度控制最严格的地区.位于老城区的三百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城市制高点.高层建筑随着城市的扩张在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形成了中间低四周渐次升高的城市轮廓线。

由此城市内街道空间的视线可见范围明显增大,与其配合的建筑构图也不再受视野的限制。

  巴黎城市设计师们通过环境的设计,保留了重要地段的广场、公共建筑、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表现了城市的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风格,展现出高品质的街道空间。

其空间界面有效地促进了空间的形成和造就了场所特征,街道空间按特定的关系进行组织,在形状、进退、对景等空间属性上进行变化和对比,给人们独特的心理体验。

通过大小空间尺度的转换,增强了空间的节奏感,而空间序列的变化也增加了街道空间的层次和趣味性。

3、产业结构

3.1工业布局

巴黎工业发达,工人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在产品更新和影响上也占首位。

大巴黎地区工业种类很多,除了采矿业外,几乎应有尽有。

这样一个广阔的工业基础是由于巴黎地区的优越条件造成的。

这里有廉价的能源,方便的交通运输和市政设施条件,有广阔的内地消费市场和国际市场,有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以及传统上的科学技术力量等等。

巴黎的工业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例如,化学工业开始兴建于19世纪初,电力,汽车与航空工业等则起始于20世纪初期.在旧城区范围内,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而且大部分和住宅、机关等混杂在一起,形成“综合区"。

从塞纳河两岸工业分布情况看,河右岸又比左岸工厂多。

右岸以轻工业为主,如服装、纺织、贵重革制品等,后来又发展起新闻、出版等行业,尤其是巴黎特有的珠宝、香水、礼品等奢侈品工业都集中于此.后期,特殊金属制品、电器、电子工业又得到很大发展。

此外,市区南、北还分布了一些工业。

北部主要为印刷、皮革和食品,南部主要为金属加工以及与此有连系的汽车和航空工业。

巴黎郊区工业规模更大,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郊。

北郊主要为化学和医药工业,南部主要为钢铁和化工等重工业.此外,在远郊区还有不少工业区沿着一些河谷地带分布。

新规化的工业区都布置在东郊和北部。

总的说来,巴黎的工业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O沿河和铁路线为一些老的重工业所占据;伪塞纳河右岸的东部和近郊东南部主要为轻工业和电子工业;侈汽车工业包括它的各种附属企业起着主导作用;④特殊奢侈品工业如化妆品、服装、手饰等在城区占有很重要地位,这是与巴黎作为世界文化艺术、科学、旅游以及奢侈品消费中心的地位分不开的。

3.2第三类企业

巴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国际交往中心和旅游胜地,使它的“第三类企业”十分发达。

政府雇员:

巴黎地区有地方政府雇员15万人,属于半公家的雇员(指铁路、交通、煤气、电力、航空、新闻等部门)40万人。

此外,这里还有大批国际组织机构,总数在400个以上,雇用了大批法国人和外国雇员.

文化教育:

巴黎有20万大学生,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外省和外国。

文化事业也很发达。

市内拥有7o座剧院,50座博物馆以及一大批研究所和科研中心,每年有大量的国际会议、展览和科学报告等活动。

巴黎还拥有强大的新闻出版力量,有全国81%的晚报,88%的出版社它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都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

旅游事业:

巴黎以其悠久的文化与优美环境吸引着大量游客。

如,奥利机场每年接待400万人,埃菲尔铁塔200万人,卢浮宫100万人。

此外,如巴黎圣母院,潘泰翁神庙,凯旋门,伤兵收容院以及郊外的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等都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大量国际会议也引来了很多旅客。

因此,巴黎旅馆多,旅馆、咖啡馆、餐厅的雇员达到13万人。

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高级消费品的生产和娱乐设施的经营。

金融和经济管理:

巴黎是法国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工商企业管理的中心,这使得巴黎在经济上成为法国的支柱。

以上所列举的“第三类企业”,大都集中在巴黎中心区。

虽然目前正通过建设德方斯等副中心向外转移,但中心区仍然十分拥挤.除了办公、文化、娱乐等设施外,还有大量商业建筑,给市中心区带来了沉重负担,也增加了改建的困难。

关于第三类企业,伦敦、东京等大都会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北京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应预见到这种情况,并注意避免过于集中在旧城区.

4、交通

卡米洛·西特说:

“城市扩展规划的实质是各种交通手段的主要特征的建立:

街道、电车道、铁道及运河,并且考虑它们的系统化和可扩建性。

”可见交通系统对城市形态的生成、发展及演进起着重要作用。

而通过交通系统对城市活动的联系和支持,则可带动周边发展。

在拿破仑时代,统治者为便于调动军队、防止市民进行街垒巷战,巴黎建设了许多开放型交通干道,其恢弘的气势为以后的城市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直到今日类似香榭丽舍田园大道等城市干道都不显得落后,古朴的弹石路面不仅使道路的维护成本大为降低,也充分体现了巴黎浓厚的文化底蕴。

20世纪中叶,巴黎的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为体现城市特色,巴黎在德方斯等地区采用了“阳光城”的城市设计理念,城市的全部地面由行人支配,屋顶设花园,地下建铁路,距地面五米空间布置汽车道路干道和停车场,使城市特色更加明显、突出。

巴黎城市交通的另一特色是其先迸的地铁系统,这不仅由于其建造的年代较久远,路网庞大,还在于它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先进、优质的服务管理系统。

目前,巴黎城区已有16条地铁线路,400多个车站,其总长达到260公里.乘客凭一张地铁票,可准确地到达想去的市区任何地点。

巴黎地铁平均时速为50km,车行间隔约1分钟,站间间隔为2分钟,其通行速度与平时地面公共交通和小车的通行速度大致相等。

巴黎地铁的日吞吐量约为350万人次,现已成为巴黎市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当然,随着小汽车的增加,巴黎交通正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道路拥堵、停车困难等。

巴黎的解决思路,一是实施地区地下快速公路计划(即“LASER’’计划);二是大力建造类似邮筒的机械化停车场;三是建造新的环城公路。

此外,巴黎实行所有街边停车点晚上均提供免费泊车的政策为减轻居民汽车消费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5、历史保护

5。

1旧城改建

现代巴黎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潮时期:

1945—197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国家没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失控状态。

第二阶段为正轨时期:

1978-1989年。

开始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和规章,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照法律和规章来进行.第三阶段为反思时期:

1989年以后。

建设项目的论证要求很高,且对老城的整治开发愈加重视,巴黎的建设规模趋于稳定。

有一段时间,由于大量的投资集中于新城的开发建设,巴黎老市区城建经费大大削减,巴黎市民大量向郊区迁移,市区变得越来越冷清,许多商业店铺甚至商业街区纷纷关门闭户,销声匿迹。

为扭转这一局面,巴黎市府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加速建设新的现代化城市街区中心,包括新的居住建筑、新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办公空间;其次是在对城市局部街区进行综合改造的同时,完整地保存了城市街区原有的传统历史风貌,对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甚至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和维修,使昨天与今天、传统与现代有机相联;在城市局部街区改造中,尽可能地增加城市绿化用地,使绿色空间渗进传统的封闭的街区空间中去。

此外,就是建造和完善环城公路,修建地下高速地铁系统,形成巴黎和大巴黎地区间的快捷联系.这些新的建设举措为巴黎城市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5.2保护文化遗产

巴黎市区拥有很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典建筑,1962年巴黎市区一半以上的建筑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建成.然而,这些建筑大多没有卫生设备,而且拥挤不堪.针对上述情

况,政府主要作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保护古建筑,严格限制市中心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保持市容的和谐统一;第二,对古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增加现代化设备,使之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第三,开辟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发展交通,借助出城快速郊区铁路的建设,改善

5。

3老城区城市空间历史景观的保护  

沿着塞纳河这根城市轴线,埃菲尔铁塔、荣军院、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一直到新城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群沿着成网的干道向城市四周展开。

这种文化积淀的轨迹已成为人类共同文化知识的特征.巴黎各轴线的关系尽可能利用了对景和借景的效果,如星形广场沿发散方向则向人们呈现出变化多样的城市街道空间。

而城市也正由于保护了这些经典空间而闻名于世。

6、绿化

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化俗话说,“牡丹虽好,亦需绿叶扶持"。

某些世界名城之所以优美动人,固然有其完好的城市格局和中心面貌,但城市绿化也起了相当主要的衬托作用。

巴黎市内大小绿地星罗棋布。

城区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波罗涅森林公园和梵桑斯森林公园),还有不少著名公园如卢森堡公园,土勒皇花园,植物园,蒙梭公园等.沿着塞纳河和各条轴线也有大片绿地,如香榭丽舍田园大街,演兵场,伤兵收容院等。

在许多古建筑前面,则有广场或绿地小游园陪衬.有的街头绿地,面积很小,但都精心整治,效果很好.巴黎的历次改建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达到24平米。

6.1滨水区城市设计与城市的绿地规划的整合  

塞纳河是巴黎城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平均四百米就有一座桥,河上建有三十几座桥,桥的风格各异.塞纳河把市区分隔成左右两岸,将左岸的索邦大学、埃菲尔铁塔,右岸的卢浮宫、协和广场,以及巴黎圣母院等连在一起,而经过滨水区城市设计的整合,在功能置、公共活动的组织、交通系统等方面与城市主体取得了协调一致。

将水域和陆域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人的活动有机结合,并为塞纳河两岸留下了良好的视觉走廊.

  塞纳河沿线的绿带、有轨道线路及公路基础上建设的绿色走廓、人行道的扩建及加种行道树,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走廓.而市内林荫大道的创建,给人们创造了适宜、宁静的街道氛围。

通过改善行人及自行车的交通,加强和绿化空间的联系,丰富市内的绿化景观等建立起一个真正完善的有等级的绿化网。

  

6.2公园的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起,法国的园林艺术摆脱了私家园林的束缚,开始与城市中的各项工程紧密结合,并成为城市发展更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与城市的结合,不仅更新了传统的城市艺术,更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法国巴黎在第二帝国时期的城市公园建设是为了“平衡城市空间”,通过绿地的建设改变城市的环境面貌,使得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平衡,把自然引入城市,借以恢复城市的自然秩序.19世纪后期城市公园追求的目标,是向游人展示理想化的自然景观,使游人在园中产生如同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感受.可以说巴黎的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的改造更新是同期进行的,结合道路、建筑单体以及场地本身的地域特征综合考虑而成。

巴黎的城市公园是作为乡村郊野的“人工第一自然"向城市衍生而成的“人工第二自然”的自然延续。

巴黎以城市公园、林荫大道以及街心绿地的形式使得绿地景观渗入到城市之中,并以此构成巴黎最早的点、线、面的绿地形式,它以绿地的系统性与人工的城市环境相互交融,也是后期霍华德“花园城市”的理论基础。

时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反思:

最初的城市公园是为了愉悦大众,为其单调的城市生活增添自然田园的情景要素。

而现在,城市与城市公园是协调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最终方式与手段。

城市公园的建立站在城市功能的角度,它不仅仅为人工的建筑环境增添绿色,更多的是因城市公园的存在而为其所在的城市空间增添了空间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它以自然的空间基础建立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并创建了城市的多样化功能空间的互构性。

7、城市住宅建设

大巴黎地区共有1281个市镇,占法国国土面积的2。

2%,其创造的财富占全国总值的27%。

因此,法国政府历来都很重视巴黎的城市住宅建设.巴黎住宅建设的艺术性、多样性是举世闻名的,特别是市区改建区和郊区卫星城,造形各异的居住建筑常使人眼花缭乱,奇想联翩。

在整个巴黎大区中,共有住宅450万套,其中126。

4万套在巴黎市区内。

而在巴黎市内,旧住房较多,72%的住房是在1949年以前建造的.为改善巴黎市民的住房条件,政府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加大新城建设。

在郊区设立众多的卫星小城镇,吸引了居民外迁,近20年来,市中心区减少了20%的居住人口,在部分地区,甚至减少了50%,人均住房面积大为提高。

现在,职员、中级官员大多居住在环城高速公路沿线的市镇中.二是实施老城居住环境改造。

在市区建设大块的绿地,使居民到公共绿地的距离不超过500m,同时对旧住宅进行功能性改造,通过内部装修和增添设备,使其达到非常现代化的生活起居设施水平。

三是实施“住房个人补助”一计划.对全国40万无家可归者以及200万户居住不良的家庭进行居住条件改善,主要手段是:

政府让地建房、发放贴息购房贷款以及减让房租等。

最近,巴黎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现象值得研究,就是住房小型化问题。

近几年,由于巴黎房价房租不断飞涨,购房者大多倾向于单间套房小型公寓式住房,这类房产的成交额近几年来提高了42%.目前,单间套房等小型住房成交率占房产交易总成交率的70%.以上是本人对巴黎城市建设发展所作的一点肤浅了解与分析。

或许,对目前南京正在进行的融古都特色于现代文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的建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7.1多样性

巴黎的城市住宅首先以不同历史年代的集合为特征,其中包括风格,尺度以及设施的不同变化,中心城区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十七世纪的住宅。

二十世纪开始的巴黎城市住宅,呈现出两个有趣的面孔一个是源于奥斯曼传统的高尚区.高大的林荫道与众多的公共空间。

提供了城市住宅的总体背景另一个则是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变动之中的区域,分布于城市的周边城区及部分中心区面临着人口过剩与环境提升的压力以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建筑的塔楼与板楼为主要特征也是问题尖锐和最为有趣的部分。

三个明显的阶段伴随着城市住宅模式的变化战前的试验与徘徊,战后的恢复与重建以及七十年代以后的反思与修订。

在使用的层面上,巴黎的城市住宅也呈现出有趣的多样性。

做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小型化与高出租率适应了富于流动与变化的城市人群特征.尽管豪华住宅区不乏大量ZOOmZ以上的公寓住宅与别墅城区住宅的面积则保持在每套60m,左右.单身公寓与两居室占据了城市住宅的大多数.尽管如此巴黎的城市住宅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活力与吸引力尤其对年轻夫妇与单身者半数的住宅为单身者居住25%为两个人.只有5%的住宅为五人以上的家庭拥有。

巴黎拥有}2%左右的社会住宅,新建住宅中也必须有20%左右的社会住皂

7.2混合性

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