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试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3.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7.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8.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9.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E)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1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15.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下列哪一部马克思的著作?
( B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D、《德意志意识形态》
16.哪本著作标志着伯恩斯坦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决裂?
(C)
A、《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B、崩溃论和殖民政策
C、《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D、《礁石》
17.下列哪部著作是马克思花费心血最多、写作时间最长的?
(B)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
C、《德意志意识形态》D、《反杜林论》
18.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作共同他们的见解和主张所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
19.经验批评主义和哲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危害后果十分严重,最重要、最直接的伤害体现在哪一方面?
(B)
A、造成工人运动的极大思想混乱。
B、危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危害社会民主当的组织巩固和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
D、危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理观。
20.列宁是基于什么理论而提出“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一论断的?
(A)
A、帝国主义理论B、国家与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D、辩证法理论
一、《怎么办?
》《政治遗嘱》《国家与革命》
1、列宁的全名是: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2、灌输理论出自《怎么办》
《怎么办》批判的对象:
批判民粹主义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等机会主义错误思潮
A、列宁首先揭穿了修正主义者所谓“反对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口号的反动实质。
B、列宁批判了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了革命理论对于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怎么办》是列宁对于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各种思潮和倾向的分析,同时列宁也针对相应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从而为“俄国革命怎样才能搞起来”这一问题探索着答案。
3、“政治遗嘱”关于革命胜利后怎么办的交代?
答:
转移党的工作重心,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苏汉诺夫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观点
我们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或象他们中间各种“博学的”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
“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
”
6、国家的实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列宁的定义)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国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这一节,列宁根据恩格斯关于国家基本特征的分析,指出:
第一,国家的主要力量是暴力。
而被恩格斯称为从社会中产生但又驾于社会之上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那个“力量”,“主要是指拥有监狱等等的特殊的武装队伍”[2],“常备军和警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
[3]这是国家之所以成其为国家的缘由。
7、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8、《论我国革命》是列宁1923年初所作,文章主要是针对苏汉诺夫的《革命札记》做出的反驳以及列宁本人对俄国革命的认识。
批判尼.苏汉诺夫等人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
9、哪些矛盾在帝国主义阶段一定会爆发:
(1)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2)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0、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
A、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
C、资本输出在过渡中的重要性
D、垄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升为国际垄断
E、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
——结论:
帝国主义是一般资本主义特征自然发展的结果,但只有到一定阶段,这些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才开始转向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特点才形成和暴露,资本主义才变为帝国主义。
(2)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揭示了垄断的本性:
阻碍技术进步、经济上的食利性和统治上反动性。
11、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论战的对象是:
“耐普曼”即新资产阶级
12、《政治遗嘱》包含3封信:
《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五篇文章:
《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13、列宁改革国家机关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
精简国家机关,节约财政开支;理顺党政关系,提高政府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改善监察机关,推进监督法制化;清除官僚主义者,提高政府工作质量。
14、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观点:
(1)美化资本主义
(2)反对暴力革命
(3)从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伯恩施坦考茨基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主要路径。
⑴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⑵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⑶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5、《国家与革命》中描述的共产主义几个阶段:
(1)、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第一,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
第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特征
第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国家还不能完全消亡的缘由
(2)、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生产力高度发展;
社会财富充分涌流;
旧式分工被彻底打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已经消灭;
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国家的消亡
16、马恩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答:
相同点:
(1)时代相同,都处于资本主义的时代大背景中;
(2)内容相同,彼此之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3)方法相同,都采用了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实事求是法等分析方法。
不同点:
(1)所处的具体阶段不同:
马克思主义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列宁主义发展阶段更高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部分已经过渡为为帝国主义国家。
(2)针对的具体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列宁主义是针对的俄国,在这个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国家基础上进行的探究与分析。
(3)解决的问题不同: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让无产阶级夺取革命主权;列宁主义是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俄国革命的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
17、马恩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答:
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
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18、运用所学篇目谈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或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可能会是论述题)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据XX文库)
(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
(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
(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
(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19、无产阶级斗争的形式有哪些?
答:
20、灌输理论
A、灌输理论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向工人群众灌输他们原本不了解或不具有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意识
二是引导工人群众善于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认清社会生活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无忘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从“外面”灌输的含义,不仅仅指从工人群众的头脑外面更主要的是要人们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即从无产阶级政治观点上去考虑问题。
B、灌输理论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二、《共产党宣言》
1、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
2、时间:
1847,12到1848,1写成,1848年2月发表
3、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写《宣言》
4、在《宣言》的开始部分“一个幽灵”指的是:
共产主义
5、共产党人的理论(用一句话概括):
消灭私有制
6、《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7、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原著)
A、未来社会将以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占有的公有制形式为基础,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全体社会成员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
B、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社会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在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是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集中表现在它比资本主义社会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
C、社会生产将有计划的进行,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将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D、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并逐步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过渡。
E、消灭阶级,国家逐步自行消亡,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
这种自由人的联合体不仅是社会生产者的组织者,而且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组织者。
在这些联合体中,人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己管理自己
8、第一部分中马恩描述到: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PS:
在后来的序言中,进行了修订改为:
至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马恩从未修订过《宣言》)
9、《宣言》描述的未来社会的图景:
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
10、《宣言》第二部分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怎么描述共产党人的党性和阶级性: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
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
11、《宣言》第三部分涉及到的文献有:
A、批判反动的社会主义
(1)封建的社会主义: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七月革命和英国选举法改革失败,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贵族怀念封建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反对资产阶级,其实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代表人物:
迪斯累利、波尔斯维克、维尔纽夫、巴热尔蒙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小资产阶级被抛弃到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但是他们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站在无产阶级的方面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本主义,从而产生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西斯蒙第。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德国小资产阶级用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篡改法国社会主义学说,从哲学观点出发去掌握法国社会主义的思想,既反对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又反对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套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谬论,实质上是为当时的德国封建专制政府服务。
莫斯.赫斯、格律恩、克利盖、斯蒂纳。
B、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这就是……,普鲁东《贫困的哲学》。
C、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科学性:
看到了阶级的对立、看到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圣西门(“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1)人人应当劳动;
(2)法国革命是阶级斗争,并且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
(3)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
(4)法国、英国、德国的同盟问题。
傅立叶(讽刺家):
(1)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
(2)社会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3)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上升期和下降期;
欧文(主张搞实验,创立了一个理想王国:
新拉纳克):
(1)新的强大的生产力是改造社会的基础;
(2)阻碍社会改革的三大障碍:
私有制、宗教和现有的婚姻形式。
空想性:
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看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索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想通过和平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2、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
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PS:
结合资料的第一题的语句分析)
13、《宣言》的基本原理:
两个不可避免: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开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结尾“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生产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883年德文版序言
无产阶级的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使命的根本道路。
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见原文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14、《宣言》资产阶级的态度: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桃园资料上有)
15、《共产党宣言》内容概述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
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分为1、反动的社会主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作的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基本内容写于1877-1878,现在大家读到的《发展》完成于1880年。
但它不是恩格斯为阐发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专门而单独写就一部著作,而是全面批判杜林学说而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恩格斯1877-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加工而成的。
2、什么是现代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建立发展以来积极的思想和实践,照恩格斯的说法叫“现代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主义又可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2种,判断的标准就是能否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找到真正的出路。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它们都控诉资本主义制度,都设想了未来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得以产生的一个源泉。
区别在于:
空想社会主义“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无产者反对资产者斗争进而完成解放世界事业的理论表现。
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丑恶的理论武器是平等、真理、理性、正义和人权,它不能正确说明和对待这个生产方式;科学社会主义则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性。
3、两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两大发现是什么?
答: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唯物史观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答:
a、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是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结果)。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提出了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揭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承担者。
B、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5、恩格斯先写唯物辩证法,再写唯物史。
7、唯心主义的最后一个避难所是唯心史观。
8、《科社》第三部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社》第三部分描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
a、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b、城乡矛盾和对抗加深c、宗主国和殖民地国际之间的对抗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额e、人与人之间的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