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12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docx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3000字

【第1篇】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

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

万能的上帝啊!

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

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

然后,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

“我比这个人好!

”。

这是卢梭先生最激励我的一段话,他直接写出了他的心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真正的他还有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民所有的压力。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

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

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

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

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

“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他有条件在这部自传里展示一个平民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女仆、听差、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卢梭自己的平民家族:

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

把这样多的平民形象带进十八世纪文学,《忏悔录》就是这样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

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

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

《忏悔录》中那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主要还是表现在卢梭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上。

他在那个充满了虚荣的社会里,敢于公开表示自己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不以自己“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活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所保持着的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丰采。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

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

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

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

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

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

”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

“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

是好人绝种了吗?

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

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

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

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

”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

“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他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也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

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

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

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

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

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有时甚至近乎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而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

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

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

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

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

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

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

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第2篇】

卢梭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文章开始卢梭就写道: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

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

这个人就是我。

”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

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

作者在用自己的故事,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

整个自传是作者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

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有着怎样辛酸、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呢?

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打开尘封的记忆之窗,走进卢梭,走进《忏悔录》……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作恶的强者逍遥法外,走遍天下皆是如此!

他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弱肉强食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懑和不满!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又端庄贤淑,不幸地是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

几年后,比他大七岁的哥哥因为种种原因也离家出走,一去不返。

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自幼就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岁时他开始当学徒,因不堪忍受粗暴的待遇,很快就外出流浪,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

1732年以后,他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生活,有机会弥补学业上的缺陷。

他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音乐和拉丁文,并深受伏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

1741年,他带着新的音乐记谱法前往巴黎,但只是得到人们口头上的鼓励,后应狄德罗之约,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手稿。

1756年到1762年,卢梭隐居巴黎近郊潜心著述。

哲理小说《爱弥尔》出版后,政府当局即下令焚毁,并逮捕作者,于是卢梭又开始了艰辛的流亡生活,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

卢梭的晚年是孤独而不幸的,他仍受到当局的监视,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喜好孤独而又缺乏自制力,大悲大喜而又旁若无人,渴望理解而又生性腼腆。

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诚但也有掩饰。

以他这样的性格生在当今社会,卢梭不会是我崇拜的偶像。

但他对人生高屋建瓴的分析是如此犀利透彻,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试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卢梭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

他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宁愿过着困苦冒险的自由生活,也不愿过安乐的奴隶生活。

他认为: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我们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虽掷千金,难遂所愿!

他从下层人民进入法兰西思想界,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他无法真正融入到整个贵族上流社会当中。

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

他的感情生活放荡不羁,与多个女人有染。

例如他同华伦夫人的关系,暧昧不明:

有的时候靠她生活,一方面是她的情人,同时却又称她为妈妈:

有时又允许她的男仆与他共同占有华伦夫人。

他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秩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但是他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的最好安排。

他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他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人类是从自然状态,经过缔结契约,而进入社会和国家状态的。

他主张自由平等,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和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他在书中宣扬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这部自转同时也是一部宣扬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他把政治思维和理论思维推向新的方向,他在音乐和其他艺术上的变革具有革命性。

他的思想标志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他的伟大功绩将永垂史册!

我阅读了很多作品,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

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

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薰陶下,他的心慢慢定了方向。

他在悠然的平和中度过三十年。

步入壮年是时,他开始了个人的写作生涯,著书《爱弥尔》。

可由于这本书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书稿被当局焚烧,自己被迫走上了流亡的生活,其中还遭友人所害。

凡此种种,他没有放弃写作,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

忏悔录的下半部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断断续续写下的。

写书更写出了他善于释放的个性特质。

他说:

“我对我的内心价值有所意识,它一面使我感到不公正的贬低,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感觉,并使我潸然泪下,而我生平就是让喜欢让眼泪尽情倾泻的。

”卢梭就是这样把生活中的不平化为了一缕烟雾而平衡自我心态。

也正是这种易感的情怀,让他给这本没有任何粉饰的传记赋予了最原始的思想与情感,真实记录下他大半生心路里程。

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

200多年了,作为人物自传的《忏悔录》,是唯一济身世界名著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卢梭的心血凝结的人性闪光点所带来的磨灭不息的经典之伟。

它不是小说。

是串连卢梭回意的杂文集。

而每一段杂文都是作者心灵轨迹的烙印.

卢梭说: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

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

万能的上帝啊!

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

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

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

“我比这个人好!

我觉得,做一个热爱思想的凡人,我们要从卢梭的文字中读出真诚,读出沧桑,读出时光不能倒流,读出良知的捶打,读出每个人心中的孤独和人群中的责任。

虽然我们永远不是卢梭,但我们永远会是我们自己,同样如卢梭一样与众不同。

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

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

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

周总理生前曾说过: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