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465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

(一)

一、导入

师:

每个儿童都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与疑问。

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问题:

充满好奇与疑问。

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

1.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2.刘翔为什么不跑了?

 

3.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人为什么必须吃饭?

 

5.车子饿了吃什么?

 

6.奥运会上,为什么都是女孩和女孩比赛,男孩和男孩比赛?

 

7.火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轮子呀?

火车为什么比汽车跑的快?

 

8.祖祖(曾祖父)为什么不长牙齿呀?

 

本书的作者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他的童年时代又有着怎疑问和发现呢?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作者的发现)

二、作者的发现

1,提出问题

师:

既然有发现,就必定先有疑问。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

人为什么总是在梦里飞行。

师:

作者由这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重点探究的问题?

生: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师:

第一个问题来自文中何处?

生:

文中第三、四自然段。

师:

(板书)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

师:

此段写得很美,在自学时有画记的同学举手?

(16人)在边上写批注时有写到这段语言很美的同学举手?

(2人,罗萦和苏婷)其中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

生:

排比

师:

读了之后你觉得飞的感觉怎样?

生:

奇妙

师:

那请你带着“奇妙”的感受再读一读。

师:

全体同学带着“奇妙”的感受读。

大家要圈记以下词语:

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双臂舒展、双腿弹动。

2,探索答案

师:

作者是怎样去探索答案的?

生:

问老师 独立思考……(答不上来了)

师:

老师提示你一下:

第四自然段

生:

问伙伴

师:

第十二自然段,

生:

观察动物

师:

你从鱼概括到了动物,谁再概括一下

生:

观察生物

生2:

观察环境

生3:

观察自然。

师:

观察环境让我想到了三单元学到的一句名言。

生:

从无字句处读书(师板书)

师:

没错,从大自然中寻找知识。

从作者探索答案的历程,你体会到什么?

生:

我们要善于质疑。

生2:

我们要学习作者寻根究底的求学精神

生3 :

我们要善于向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

师:

昨天老师去某同学家家访,就说了其中一个观点:

要想提高成绩,一定要多问。

3,得出结论

师:

答案找到没有

生:

因为他在生长。

生2:

从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的?

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

生:

两次分别是11和14自然段

师:

具体得出结论的过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了解,老师就不细讲了。

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齐读

生:

师:

这段话是本文的总写。

老师读三遍,你听听,领悟这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分别重读“七八岁”“胚胎的规律”“独立思考”。

生:

作者很小的时候就服自己的发现。

生2:

作者的发现很了不起

生3 :

作者靠独立思考有了发现,非常的自豪。

二、“发现”的风险

师:

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受到了什么惩罚?

是怎么回事?

用自己的话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

(略)

师:

事情发生在哪些段落。

生:

14-19

师:

刘读

生:

师:

此处我们要重点学习作者的最后一句话,画记没有。

生:

画记了

师:

看了作者的经历以及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

 我想到了爱迪生。

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着火了,列车长便将他从列车上赶了下来,还给了他一耳光,将他的所有实验设备摔坏了。

师:

还有没有[没有学生回答了,他们课外知识很欠缺。

老师补充事例:

布鲁诺和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童年的发现

为什么总是在梦中飞行?

问伙伴                   1,因为人在长身体

问老师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观察自然                 2.是由简单的生命进化来的

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二)

师:

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积极投入的,我们共同把课上得精彩成功!

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

有!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

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

【板书:

“童年”】

(放录音——成方圆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

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师: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童年曾经发生过多么难忘的事,发生过多少有趣的事啊!

童年曾有个多少发现啊!

【板书“发现”】

师:

谁愿意读这个词?

生:

读词语

师:

能跟老师说说你曾经发现过什么吗?

生:

……

……

2、【板书:

的】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

《童年的发现》

师激励: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申请个专利呢!

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师:

请大家打开生字表,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了。

  (生生互读)

师:

谁愿意来读

生读

师:

你对“胚胎”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生:

(答不上来)

师:

老师这儿有关于“胚胎”的两项意思,读一读,你认为在本文中应该选哪一项?

(①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②比喻事物的萌芽或起源。

生选:

我选①

师:

对,胚胎在这儿就是“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的意思。

师:

继续读生字。

师:

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很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

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的是“我”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事情。

师:

嗯,很不错!

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具体地告诉老师“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好,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 拿出笔划出描写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指生交流:

(第十三自然段)“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 师:

谁能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生读:

师:

读得真不错!

请同学们再来读这几句话,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

格外高兴、得意……

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

我从“嘿”、“哈”这几个拟声词看出来作者发现这个规律时的那种高兴得意的心情。

生:

我是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的,我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

生:

我是从课文中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

师:

真棒!

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你能读出我当时的高兴与得意

(指名学生读)

师:

读得真好!

我们全班同学都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兴与得意,好吗?

想啊想啊,嘿!

一二:

全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我们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他内心的高兴与得意。

作者为什么这么高兴与得意呢?

生:

因为他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所以他很高兴。

生:

我认为作者得意是因为这个发现是他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师: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真是精彩!

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

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3——1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

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生: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师:

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生: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

谁还能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

你来读。

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其他同学借着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

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或想到的吗?

生交流。

师:

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生: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生: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生:

“人怎么会是鸟?

师:

同学们一连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

我觉得这些问题中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师:

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生: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师: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

想些什么?

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生:

作者会看……

生:

作者会想这鱼是怎么来的呢?

生:

作者一边看鱼一边会想:

从细胞变成小鱼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小鱼变成青蛙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总结交流

师: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谈启发:

(学生可能会说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