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江苏省.docx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江苏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江苏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江苏省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3·江苏单科·23)(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分)
【考点】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
(1)问根据曲线图的时间范围可以判断事件:
经济危机、新政。
【答案】
(1)事件:
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3.(2008·江苏单科·2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答案】
(1)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罗斯福新政
1.(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罗斯福新政保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体现了“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有缓和劳资矛盾的举措以及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现代国家福利制度,体现了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B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故C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3·江苏单科·23)(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①▲。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②▲。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
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8分)(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
【考点】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
(1)问根据曲线图的时间范围可以判断事件:
经济危机、新政。
第
(2)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中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中归结答案;第三小问从强调个人因素来看,要从人文精神角度分析。
第(3)问史实列举对应的改革措施即可,观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改革存在的不足,找出相应的史实加以说明即可。
第(4)问是多角度论证题,可以选取不同的论点从新政措施成功之处和新政的局限不足之处来全面论证。
【答案】
(1)事件:
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因素:
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表现:
乐观情绪。
新意:
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
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
4.(2012·江苏单科·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
【解析】
(1)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
直接救济,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间接救济,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原因是经济危机中出现大量失业工人。
【答案】
(1)措施: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
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5.(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A、C、D表述错误。
【答案】C
6.(2010·江苏单科·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7.(2009·江苏单科·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
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答案】B
8.(2008·江苏单科·2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答案】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2·江苏单科·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分)
【解析】
(2)材料二中月收入在50到80英镑的低收入者得到救济,收入有所增加;儿童津贴保障了儿童利益。
(3)材料二月收入很大,但由于得到社会福利,实际收入差距缩小,有可能挫伤工作积极性;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政府的不堪重负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仍然在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这些都是社会福利存在的弊端,因此西方国家要调整福利政策。
(4)政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者。
【答案】
(2)积极作用: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
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2.(2008·江苏单科·2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
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答案】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