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注意事项教学大全讲解.docx
《脑出血注意事项教学大全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出血注意事项教学大全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出血注意事项教学大全讲解
脑出血
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称为脑出血,又叫脑溢血。
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
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
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形成粟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透明样变,管壁脆性增强,更易破裂出血。
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
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为多发。
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
其好发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
脑干和小脑较少见。
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
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
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
(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
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
(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由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临床预后也不同。
如果出血量较大,出血波及到脑室,形成脑疝,或并发中枢性高烧、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时,后果严重,死亡率较高。
所以,遇到上述情况要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起病非常突然,一般表现有:
(1)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2)呕吐:
大约一半的脑胶犯病人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
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5)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胞疝病人;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脑出血还可伴有颈项强直、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
若病人出现深昏迷、高热、瞳孔改变以及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则表明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总的来说,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
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
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
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归纳起来,常见的脑出血的先兆症状有:
①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②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③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④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
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当上述先兆症状出现时,患者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
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
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诊断要点]
一、病史
(一)发病多在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
(二)常在活动中起病,诱因多为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二、症状
(一)发病急,绝大部分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头痛恶心呕吐。
(二)急性期有低热,外周血象白血球增高。
(三)脑脊液压力增高,含血。
(四)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一)三大常规。
(二)血糖,尿糖,尿素氮等。
(三)腰穿检查(有脑痛发生时禁止做)。
(四)头颅CT检查。
[治疗要点]
一、急性期
(一)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有躁动不安和抽搐者,据病情给予镇静和抗癫痫药。
(二)降血压应保持在20-21.3/12一13.3kPa左右。
(三)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
(四)防止合并症。
(五)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二、恢复期
(一)神经营养药物。
(二)肢体功能锻炼。
脑出血的急性期常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
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小时1次,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
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剂。
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
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
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
对此类病人,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
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6)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脑出血(cerebralhaemorrhage)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因出血部位不同可分内囊、桥脑、小脑和脑室出血。
常因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约半数病人在病后一周内死于脑疝。
[病因]
(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最常见的原因。
(2)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破裂。
(3)颅内肿瘤出血如原发性肿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或继发性肿瘤(绒毛膜上皮瘤)。
(4)脑型肺吸虫病。
[临床表现]
(1)内囊出血(capsulainternahaemorrhage)
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昏迷、对侧肢体完全弛缓性偏瘫,常伴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的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此称为内囊损害三偏综合征,另外病侧瞳孔放大。
(2)桥脑出血
起病急,意识很快丧失呈深度昏迷,伴有呕吐、高热,病灶侧面肌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呈中枢性瘫痪,头转向病灶侧,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
(3)小脑出血(cerebellumhaemorrhage)
起病急,病人突然出现后枕部疼痛,常伴眩晕、频繁呕吐及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阳性且很快进入昏迷。
(4)脑室出血(ventricularhemorrhage)
常有躁动不安,昏迷逐渐加深,呼吸不均匀,体温时高时低,两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躯干可呈角弓反张,有时出现肢体抽动及瞳孔缩小等。
[诊断要点]
(1)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在非休息状况下发病。
(2)病前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3)发病前可有头痛、肢体发麻等先驱症状。
(4)发病急,可有内囊、桥脑、小脑或脑室出血各种表现和体征。
(5)眼底检查可有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征象。
(6)血压升高或正常。
(7)常有颈强直和克尼格氏征阳性体征。
(8)脑脊液检查可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多为血性。
(9)CT脑扫描可显示高密度病变影像。
(10)脑血管造影可确定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病变。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
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
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4)脑肿瘤
起病缓慢,常有头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症状,体检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局灶性神经体征等,可助鉴别。
(5)其它原因所致昏迷如药物中毒、低血糖及乙型脑炎等,均有各自病例特征,一般可与脑出血昏迷区别开来。
[家庭应急处理]
(1)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搬动,以免再度出血。
(2)躁动时可给予镇静药物,如肌注或喂入10mg安定等药物。
(3)高热时,可在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水湿敷等物理降温方法来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脑缺氧耐受力以降低颅内压。
(4)血压高时,一般不急于用降血压药物,舒张压高于13.3KPa(100mmHg)时,可采取头高脚低位(头端床脚抬高30度);当舒张压低于13.3KPa时,则采取头低脚高位(脚端床脚抬高30度)。
(5)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病人采取卧位,并禁食。
(6)若出现休克、心衰及心跳骤停时,应即紧急处理后,送往医院急救。
(7)由于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因此发病后,应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脑出血,又叫脑溢血。
它多发生在40岁以上至70岁的人,其中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最高,占93.6%。
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
其发病原因75%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等。
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烈运动、过度体力劳动。
用力排便等促使血压突然增高,使血管破裂所致。
一年之中脑出血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夏季次之。
脑出血往往来势凶猛,突然发病,一般多无前驱症状,仍有头痛、头晕、呕吐,随即跌倒,昏迷不醒,呼吸深沉,有鼾声,半身不遂,小便失禁,有时抽搐等。
严重者可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脑出血是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40岁以上的人积极做好预防脑出血的工作,对于保障身体健康和长寿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预防脑出血呢?
根据发病因大及临床实践可归纳为10个必须。
1、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做到定期检查,采取服药措施.降低或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突然增高。
2、发现动脉硬化,必须早期治疗,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3、精神必须乐观。
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上升。
4、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5、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
可多吃豆类、水果。
蔬菜和鱼类等,尤其对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者更为重要。
6、必须忌烟酒。
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
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
7、大便必须经常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8、必须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防止寒冷。
高温对机体的形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9、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10、必须适当的坚持体育锻炼,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激烈的运动或过度劳动。
此外,预防脑出血应食高蛋白。
日本岛根医科大学容森幸男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
充分摄取鳞介类中氨基酸(氨基乙黄酸及赖氨酸成分多)含量高的优质蛋白质,能够预防脑溢血(俗称中风)。
他们将老鼠分成四组,分别用四种不同的食料,即①低蛋白食料(蛋白含量为20%);②高蛋白食料(蛋白含量为50op);③低蛋白加食盐的食料;④高蛋白加食盐的食料。
喂养四组老鼠达30~4O周,结果,食用低蛋白加食盐的一组老鼠,10%因脑溢血而死亡;食用只含低蛋白的一组老鼠,80de因脑溢血而死亡;而用高蛋白加食盐喂养的老鼠只死了10%;只用高蛋白喂养的一组老鼠,发病率为0,而且血压也低。
该研究小组在做动物试验的同时,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对中国的西藏、北京、广州等六省市作了流行病调查表明:
血压的高低与蛋白质的摄取量大致成反比。
按饮食习惯不吃鱼的西藏人,体内的氨基乙黄酸值很低,平均血压是13.3Kpa(舒张压)-20.OKpa(收缩压),而体内氨基乙黄酸值含量最高的广州人,平均血压8.4-13.3Kpa,在50年代人中,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
脑出血,简单地说,就是人脑内的血管破裂出血。
突发脑出血的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诱发因素主要有:
一、寒冷气候。
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便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
二、精神刺激。
由于过分激动,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三、过度劳累。
由于担负任务过重,精神极度紧张或长途旅行和过于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四、不良生活习惯。
如酗酒、暴饮暴食、饱食后沐浴等。
明白了脑出血的病因和诱因之后,注意生活调节,治疗潜在疾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怎样预防脑出血呢?
1.稳血压。
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确诊后就应坚持服药治疗,以降低及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调情志。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3.戒烟酒。
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应戒烟酒。
4.择饮食。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
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5.避劳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6.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要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
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适且的药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开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秘。
7.不蹲便。
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
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就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
若坐便,股动脉虽弯曲,但弯曲角度在90度左右,血液可与平时一样保持畅通。
同时全身的重量又为臂部所承受,虽时间稍长,下肢也不感吃力,使人情绪安然,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8.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
跌倒时可有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
因此,行动宜谨慎小心。
9.动左手。
日常生活中,尽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以加强大脑右半球的协调机能。
医学研究表明,脑溢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所以防范脑溢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早晚时分,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帮助右脑半球的发达。
10.饮足水。
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液,使血液稀释,保持血容量。
平时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
11.适寒冷。
寒天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12.重先兆。
中风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有的突感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般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出血加重。
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并发症。
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尿潴留者应置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
置留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逆行泌尿系感染。
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
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头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
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降颅压效果。
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出血。
病情观察:
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2-4小时测1次,并认真记录。
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发现,立即进行抢救。
康复指导:
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主要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
应向病人讲明,通过训练,功能可逐步改善,以取得其合作。
同时,向家属介绍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坚持训练。
具体方法是:
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肌肉挛缩,维持关节及韧带活动度。
按摩痉挛性肢体手法要轻,以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痉挛的肌肉放松。
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应适当加重,以刺激神经活动兴奋性。
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次。
肢体被动活动时,要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一般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
痉挛性瘫痪肢体活动要缓慢,弛缓性瘫痪肢体勿过度牵拉,以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肌力在Ⅱ级以下者,应鼓励病人自己活动。
瘫痪肢体功能训练时,指导病人用意含对患肢发出冲动,使瘫痪肢体的肌肉收缩。
反复训练,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达到上肢可举起,下肢可站立和行走。
为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可指导病人用健肢替代患肢的方法,如右侧肢体瘫痪时,可练习用左手吃饭、写字、取物;穿上衣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脱衣时则相反。
训练病人用一只手穿脱鞋、袜、衣裤,使用拐杖及习步车辅助行步等。
失语病人,应进行语言训练,从单字、单词发音,在到讲短句、短语。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休息、活动指导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的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平卧,头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5.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10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出院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吃含水份、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4.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一般1-3年,长者终生)需要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心理指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之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饮食指导
1.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日)因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
3.食物温度适宜,过热可能烫伤口腔粘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吸收。
4.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200-300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消毒冷却后再喂。
6.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7.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