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705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例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例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例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例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例学习.docx

《课例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学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例学习.docx

课例学习

案例展示一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授课教师:

戴涛(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弘光分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本内容属于“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胜利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了解青春期的到来会使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由此会给他们带来种种困惑。

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对青春期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误区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与异性同学之间交往;引导学生对成长、对青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从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

开启青少年的心扉,正视自己青春期的种种变化;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向他们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理。

学生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相应的产生一些心理矛盾与困惑,以至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

因此,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焕发出青春朝气蓬勃的力量。

教学准备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当前学习、成长中的烦恼以及来自于家庭、学校、同学和自身对此的态度、看法。

2.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讨论成长中的烦恼,从而获得正确认识;进行脑力激荡、开放性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敞开思维和想象去解读青春的意义。

3.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给出的案例和设置的活动,采用讲解法、设疑法、讨论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成长的烦恼》,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的照片,引出成长的话题。

(设计意图:

利用《成长的烦恼》歌曲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照片的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种种考验,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面对!

谈一谈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

图片展示。

课前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调查同学们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

步骤二:

交流合作。

同学们讨论交流,经验共享,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三:

教师点拨。

教师讲解科学解决上述心理矛盾的重要性及介绍合理解决心理矛盾的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

①由于很多学生在公开场合不敢说出自己的困惑,因此,通过课前采用无记名形式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

②这样做有利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③让学生掌握解决心理矛盾的重要性,更直观地了解解决矛盾的几种方法。

1.展示学生的烦恼一:

关于“绯闻”

(1)设疑引思:

你们是怎样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绯闻”?

如果你遇到了“绯闻”,你会怎么做?

(师: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整理出核心问题:

要互相尊重、正确认识并珍惜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深入思考:

男女生应该怎样正确交往?

(2)学生可能的答案:

讨厌:

不想被人说三道四;觉得很尴尬;不好意思;怕被老师家长同学误会……

不讨厌:

无所谓,说就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3)分析小结:

①作为学生,首先,明白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当专注于学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干扰;对于“绯闻”要尽量进行冷处理,不要在意那些绯闻,“清者自清”;②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管理,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③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相处也尽量在公共场合,减少给“狗仔队”搜集和传播绯闻的机会;④遇到校园“狗仔队”的现象,要及时与父母、老师等自己信任的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展示学生的烦恼二:

关于父母的“唠叨”

(1)设疑引思:

你们是怎样看待和面对父母的“唠叨”?

(师: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理出核心问题:

要正确的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深入思考:

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

(2)学生可能的答案:

觉得烦:

他们太唠叨了;我已经长大了,还当我是小孩子;语言过激;管得太多了……

表示理解:

换位思考;他们也是爱我的;要沟通;要理解父母……

(3)分析小结:

①主动沟通。

平时多与父母聊一聊自己在校的事情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②换位思考。

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③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当观点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达到求同存异的沟通结果;④多些宽容。

遇事不要斤斤计较,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⑤有错就改。

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让父母帮助我们改正错误;⑥主动帮助。

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开心。

3.展示学生的烦恼三:

关于学习压力

(1)设疑引思:

学习压力的存在是否正常?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压力的?

介绍一下你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师: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整理出核心问题:

要正确的面对学习压力。

深入思考:

应该正确的缓解学习压力。

(2)学生可能的答案:

积极作用:

压力就是动力;没有压力就不能前进;积极转化压力的影响……

消极作用:

压力太大失眠;紧张手心出汗;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不集中……

(3)分析小结:

①学习中有压力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由于学习压力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是经常会遇到的;②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积极的一面)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消极的一面);③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的能力所及;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不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有效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同事的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

4.展示学生的烦恼四:

关于交友

(1)设疑引思:

你渴望知心朋友吗?

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你是怎样结交到好朋友的?

(师:

启发引导,尽可能让学生理出核心问题:

怎样对待朋友)

(2)学生可能的答案:

向朋友展示自己的优点;主动热情大方;真诚友爱;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3)分析小结:

渴望知心朋友,是许多同龄人的共同感觉,也是你们这一年龄的正常反应。

你可以尝试在班级里寻找一个你认为可以结交的同性同学,主动与之接触,主动邀之一起活动,迎合其主张,过一段时间,你们就可能成为朋友。

有了一个朋友,慢慢就会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另外,你要注意让自己的性格适当外向一点,大胆与人交往,主动帮助别人。

能够关心人、欣赏人、赞美人、理解人、谅解人的人,一定会有朋友。

(三)尾声

送给同学们的话

(大家配乐齐朗诵)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换一种心情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成长中的烦恼》教学课件(PPT链接)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举

(一)组织形式较新颖

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的心理烦恼要从学生那里了解和获得。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教材中列举的几个实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学生有新的烦恼、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采取课前无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隐私,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还有利于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几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较为典型的心理烦恼,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参与度。

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教师则要一边精心甄别,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一边逐步引导,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并将其教授给学生。

(二)学生发言自由,参与面较广

虽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进行过预习,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邀请班内学生针对不同的烦恼谈自己的实际想法、提供自己的实际经验等环节中,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拘谨。

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听来也清新自然,完全不矫揉造作。

在整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还感到欲罢不能,甚至在课后,还有学生在谈论自己和父母化解矛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单纯说教过多

课前学生准备不需要太多,但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

因为老师的正确指导对于这堂课来说非常重要。

课前我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不用背稿,但要把资料上的文字用通俗的、课堂上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整理甚至打腹稿的。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虽然我适时地在将要表达的内容中加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但老师的言语仍然显得说教的成分过多了一些,还不够具体、形象和生动。

三、同一课时的再教思路

(一)增加父母来信

我班一位同学的家长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那天为自己所做事情的感动,流露出浓浓的舐犊之情。

本来计划让学生朗读来信,使他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了解“爱之深,责之切”,增加和父母沟通的说服力。

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把这个环节漏掉了。

如果今后再有机会讲授本课内容,一定不能再如此疏忽了。

(二)撷取有教育意义的相关小故事、诗歌、歌曲等

要摆脱单纯的说教,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的诗歌、歌曲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案例展示二

《财产留给谁》(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财产留给谁》(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授课教师:

史丽芳(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学科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拥有财产权利》第2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故事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

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三、教学重点:

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思想:

给学生搭建充分的自我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相互探讨中掌握知识,努力做到体现师生主体与主导作用。

问题的设计要有思想性,组织教学体现双边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

 

六、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共三目。

第一目从晓军父亲病危,其家人都称自己享有继承权引入,逐一介绍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继承权的涵义及其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等有关财产继承的的基本知识。

第二目指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并补充说明了遗赠的相关知识。

第三目是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其一,引导学生懂得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问题。

其二,帮助学生明确当自己的享有的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

八、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

导入

1.与学生谈话:

09年春晚台词提问

2.钱没花了,怎么办?

财产留给谁?

共同来学习

学生回答: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思路集中到课堂上来

出示课题和和相关图片

 

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

导学达标

 

 

1.多媒体展示材料《今日说法》第一集

2.提出问题

3.引导思考

4.点评答案

5.归纳要点

 

∙一生阅读材料

∙聆听

∙思考

∙回答

∙补充

 

 

 

屏幕展示

 

材料和相

 

关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出结论,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贯彻新课标要求

 

出示“明确概念”板块

 

聆听、理解

掌握、强化

屏幕展示

三个概念

及时归纳,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掌握

1.多媒体展示材料《今日说法》第二集

2.提出问题

3.恰当点评

4.激发兴趣

5.引出法规

 

∙阅读

∙思考

∙回答

∙争论不同的观点

∙认识法律规定

 

 

屏幕展示

 

材料和相

 

关的问题

 

 

设计有争论的问题,让学生四思考、争论。

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

结合学生的答案出示:

集成范围和顺序

 

理解法律制定的人性化

认识到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有效武器

 

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为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树立爱法、敬法的法律意识

回到学法的落脚点

三、

出示《今日说法》第三集

教学设计思路同环节一、二

 

 

一生阅读材料

聆听

思考

回答

补充

 

 

屏幕展示

 

材料和相

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同环节一、二

出示“课堂小结”板块

依据屏幕内容做本课小结

以点带面

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结构框架

屏幕展示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知识之树

五、六

 

出示材料

“法律连线”板块

阅读

思考

回答

屏幕展示

达成学以致用,巩固知识的目标

出示材料

图片

阅读

感受

提升认识

屏幕展示

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触及学生心灵。

使学生认识到对社会的责任。

升华情感,提升价值观

板书设计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反思】

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在全体同学们的主体参与下,我们愉快的完成了《财产留给谁》的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

现回顾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思考得与失的启示,以促进今后的教学的提升。

成功之处:

1.整体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使知识结构浑然一体。

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学习到巩固,逻辑性很强。

情景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春晚小品中的台词,学生喜闻乐见,一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效果较好。

探究新课的环节,我精心把一个案例进行再次创作,用电视连续剧的方式逐集播放,把课堂教学连成一条线,使得整节课结构严谨,流畅。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服务于课堂。

尽管个人的水平有限,设计简单些,但辅助效果还是很不错。

字体的设计、动作效果的插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既要符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强调设计,又不能太乱,过于矫情做作。

3.“巧立名目”让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具有个性化和实用性。

在教学设计《今日说法》每集播放的同时,我又设计了以下板块:

“明确概念”板块就把故事情节同法律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模拟法庭”和“法律连线”板块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很有帮助。

“课堂延伸”板块是一个补充课外知识的设计,使每个环节都富有吸引力,都切中主题目标,增强生动性与趣味性,给枯燥的教学环节赋予生机与活力。

4.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设计比较成功,设计的问题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又具有发散性。

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掌握知识点,充分体现师生主体与主导作用。

双边活动配合较好,课堂氛围和谐融洽。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

 

5.教学效果很明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反馈效果较好。

6.有效的贯彻了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比如:

孝敬父母、弘扬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道德、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等。

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还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由于水平有限,及学科特点的限制,课件比较

简单。

用比较基础的ppt演示文稿形式,通过动作设计来完成动感效果,不会制作flash动画,使得有些效果显示不出来。

2.技术环节还很粗糙。

比如图片的处理不够精细、操作也很生疏,这都是亟待学习和加强的。

通过自己组织设计课件,我更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很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强了。

3.放开度还不到位。

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一旦放开讨论,充分研究的话,就肯定完不成预定任务,所以,显得没有放开,学生的自主活动不太多。

本节课的组织与教学,对我的促动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利持续发展,使教学永葆活力。

案例评析一

【评析教师】

案例名称:

《成长中的烦恼》(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评析教师:

李振民(江苏省沛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

【评析文本】

看到戴涛老师的教学设计《成长中的烦恼》,着实让笔者惊出一身冷汗。

“一标多本”是中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胜景,每个人拿到任何教学文稿,首先做的是看看这是哪个版本。

这个课题是哪个版本的内容?

笔者翻阅手头所有的版本,均未找到与《成长中的烦恼》相一致的版本;咨询南京同仁,他们也爱莫能助。

在这种情境下,真想放弃对这篇教学设计的学习和交流,“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绽放她留给我的情怀,春天的手呀翻阅她的等待,我在暗暗思量该不该将她轻轻地摘。

”实在不舍得放弃这个学习探讨的机会,只好求助咱们《中政参》的老师,最后才得知是我们南京九中弘光中学的戴涛老师根据人教版内容整合创编的一节教学设计。

平时调研,最让人头疼的是,很多老师热衷于照本宣科,反复提醒老师不要“教教材”,要敢于和善于整合教材,用“教材教”。

真的见到这么一篇,倒让我感到压力不小,为自己业务的不精倍感“烦恼”。

看戴涛老师的自我介绍,知道戴老师是个80后,还是个同新课程改革共成长的教坛新秀。

社会对80后有这样认可:

学历高;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敢于挑战权威;有开拓创新精神;有进取心等等。

戴涛老师的自我介绍也验证了80后的这些优势和能力。

作为年长戴老师几岁的我,对戴老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他们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思路的实践深感兴奋,对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让我们的学科少有《成长中的烦恼》。

确切地说,《成长中的烦恼》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一个探究与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笔者感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第一,创意不止于思考,而是起步于行动

《成长中的烦恼》这个教学设计,内容涉及却又不局限于人教版七年级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这种创意设计,不仅需要胆略,而且还需要智慧支撑。

戴老师就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给予融合:

首先通过问卷调研方式,了解成长中的少男少女心中有哪些“千千结”的,他们又是怎样“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立意和形式都让这些刚刚进入初中生活学习,而在心理上自认为已经长大的七年级学生所欣欣然。

学生参与的情况,从戴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已经看出。

其次,根据老师已初步掌握的学情,如何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秘密说出来,这才是本课堂成败的关键。

这对学生来说,老师的少年是不是像歌词里写的一样“无忧无虑乐陶陶,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针对学生的这种疑问,智慧而开放的戴涛老师亮出自己的成长历程,从童年到工作,十几张戴老师的照片在幻灯片中闪烁,这个创意,出乎学生意料,但也打开了学生对青春的“诉说”,以至于“在整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还感到欲罢不能。

甚至课后都还有学生在谈论自己和父母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第二,成功不是留给希望者的,而是垂青于有心人的

三十而立。

不只是年龄和职业,更是一种思想和境界。

通过戴涛老师的课后反思,我感觉戴老师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年轻人。

首先,他对思想品德学科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的学科地位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思想品德课不像其他课那样安排很多的预习时间,所以,他认为“课前学生准备不需要太多,但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

”为了上好这节,戴老师的确是下了力气的“课前我查了很多相关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不用背稿,但要把资料上的文字用比较通俗的、课堂上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整理甚至打腹稿的。

”而且他还“适时地在我要表达的内容中加入了学生的实际例子,”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老师的言语仍然显得说教的成分过多了一些,还不够具体、形象和生动。

其次,化繁为简,突出主干。

他从纷繁复杂的青春话题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的四组“烦恼”进行探究。

这些令学生最“纠结”的话题,在戴老师的开放、有序引导下,学生对青春的“烦恼”说的坦然,听的受益。

戴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流行词如校园“狗仔队”“绯闻”等,拉近了师生情感距离,使交流无障碍,自然“成长不烦恼”了。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也是一种对学科生存方式的探求,应该鼓励。

作为新生事物,对它的呵护和支持,不应是口头上的赞赏,而是对暴露问题的解决,操作难点的克服、知行盲点的通达。

基于此,也有点建议,供参考:

1.教学思路的方向性与操作过程的方向性要统一。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与达成过程必须统一,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目的性和效果。

这是一节对中学生谈青春“烦恼”的课,从心理状态上看,青春期的学生充满朝气和梦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思想道德的层面看,青春期又是学生一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对他们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抓住这人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

”所以,执教者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

戴老师对本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重点是这样确定的:

“教学重点: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既然如此,探究的重点应该放在青少年的“身上”,包括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和性机能的成熟。

但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学生心理的“烦恼”上了,这不是殊途同归。

为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笔者以为,既然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课或综合实践课,与其有几个教学重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