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031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方案.doc

古诗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教学设计方案

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镇中心小学学员姓名谭芝美

课题名称

《古诗两首》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教学时间

2013年10月8日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首古诗时正好是深秋,重阳。

而这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要引导学生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诗意,表达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忆、异”等4个生字。

会写"忆、茱、萸"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古诗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教学活动2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2、教师范读

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

(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

“九月九日”:

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

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教学活动3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

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

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

“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指名读→评:

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

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

(板书:

登高)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

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

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

(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教学活动4

四、拓展延伸

1.以中秋节来临为题,就让我们说一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课后反思:

课堂上通过课件播放古筝曲子,使学生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不但领会了诗的意思,而且朗诵得非常有韵味。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问题浅显易懂的不需要浪费时间而合作研究。

“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

如出现新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拓宽学习面的自学汇报形式等,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

探究同时还要要求小组学习,有明确的分工,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教会学生倾听意见,此外,要保证合作的时间,教师也可参与。

课堂上,有时我按捺不住,在学生未充分回答时,急于说出答案。

今后,注意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附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修改说明

1、通过阅读专家视频、讲座知识后,我发现前边的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作出如下改进:

(1)把教学设计标题进行修改:

在标题前插入“古诗教学设计”、在标题后删除“教学设计方案”并插入“三年级(上)”。

(2)在教学设计的教学时间后删除“2013年10月8日”并插入“一课时”。

(3)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第2条下面的“体会”后面删除“古诗地”并插入“古诗中表达的”几个字。

(4)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1”中“一首古诗”后面删除“—----”

(5)在“教学活动2”中第1条后面插入“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在第3条提问中“心境”后面插入“?

(6)在教学方案设计后面插入古诗原文,方便读者品读、感悟。

2、对于以上几处修改,是源于对这次远程培训中专家的指引、助推自我发展、提高今后的教学业务水平而得到的诚恳建议。

3、结合前面的教学设计,并通过这次远程培训,使我认识到:

过去的工作只能说明过去,且总有不足之处;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需要在专家的引领、同行的交流学习中不断获取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校本研修过程

序号

研修活动

所在学校教研组老师的意见

您的反思与改进

1

教学设计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得到意见和改进内容

1.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

2.教学过程要具体,在实施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教学,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及时对教学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删减和调整。

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出现的偏离教学结果等教学问题,有哪些反思和改进建议?

1.老师们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在阅读方面能够达成目标,但是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如要按照设计过程进行教学,在理解诗意上可能就会偏离学生实际。

2.老师们认为对于低、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是要让学生重点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去简单理解诗意即可,难的只作顺带而过,讲多了学生也不能接受。

我把老师们的提议作为经验,我在古诗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3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哪些非预见的生成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和处理的?

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建议让学生多假设一些问题,并适时点拨。

例如:

开始时学生对于“山东”一词产生歧义,他们会问:

“山东”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山东吗?

(师:

不是,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的地方,是诗人王维的家乡。

与老师们真诚的交流沟通后,我在教学中把遇到的生存性问题与学生分享,为他们排忧解难。

4

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设计需要做哪些调整和修改?

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和修改?

老师们建议我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等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与老师们分享这一课的教学见解后,老师们都说对课题的引入做得比较好,因音乐伴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给我指出了不足的地方,我如果再教学这一课的话,我一定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