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95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docx

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

山东省寿光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50分,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用蓝色或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梁启超认为: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

”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出自潍坊的巨著中能体现民族交融的是

A.郑玄的《三礼注》B.赵明诚的《金石录》

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D.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4.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

“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

”这一制度

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5.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它是潍坊诸城人张择端的代表作B.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C.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D.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6.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这场大幕拉开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身边。

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

山东又要似朝鲜,攫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这是潍坊早期共产党员王尽美在1919年写下《长江歌》,该诗主要体现了他哪一方面的贡献?

A.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青州五四运动C.参加抗日战争D.创办潍县县委

8.“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

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

发米粉票!

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

”这说明

A.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B.中国平民力量弱小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D.辛亥革命没有对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9.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

“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孵出小鸡”是指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

10.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教材修改,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发生在潍坊历史上与抗日有关的是

A.谭振林、许世友领导的潍县战役B.马保三领导的五井战役

C.王尽美领导的五四运动D.邓小平等人指挥的淮海战役

11.《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12.下表是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由下表可以得出,我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农业

比例

手工业

比例

工商业

比例

个体经济

3.7

个体手工业

8.3

私营

1

农业合作社

96.3

手工业合作业

91.7

公私合营

99

A.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优先发展农业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13.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14.孔子曾经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某班同学想研究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可以研究内阁制,在机构方面可以研究锦衣卫和东厂,在文化方面他们可以研究下列哪份资料?

A.赵秉忠的状元卷B.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C.郑板桥的《新修城隍庙碑记》D.刘墉的《刘文清公遗集》

1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8.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

而在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

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B.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D.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19.《大国崛起·解说词》: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20.《全球通史》: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1.右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②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朝鲜战争的刺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

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23.一位俄国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

24.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

“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25.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

“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

……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

……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

(4分)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2分)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

(4分)

 

材料三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

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

传统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分)

 

27.(16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