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9854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docx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

宜昌

2016年5月4日

1.工民建工程………………………………………………………3

2.公路工程…………………………………………………………5

3.港口工程…………………………………………………………10

4.铁路工程…………………………………………………………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18

1工民建工程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fr>60

60≥fr>30

30≥fr>15

15≥fr>5

Fr≤5

注:

1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

~

~

~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

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结合差

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

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3

~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名称

结构面组数

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m)

代表性结构类型

完整

1~2

整状结构

较完整

2~3

~

块状结构

较破碎

>3

~

镶嵌状结构

破碎

>3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散体状结构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

~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

~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岩心钻方可钻进

~

~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着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搞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搞挖,干钻可钻进

~

-

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搞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

注:

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

坚硬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言

、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质量指标RQD

质量等级

>90

好的

75~90

较好的

50~75

较差的

25~50

差的

<25

极差的

、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巨厚层

h>

中厚层

≥h>

厚层

≥h>

薄层

H<

、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名称

软化系数(KR)

不软化的岩石

KR>

软化的岩石

KR≤

注:

软化系数(K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地质类型

结构体

形状

结构面发育程度

岩土工程特征

可能发生的

岩土工程问题

整体状

结构

巨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巨厚层沉积岩

巨块状

以层面和原生、构造节理为主,多呈闭合型,间距大于1.5m,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

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局部滑动或坍塌,深埋洞室的岩爆

块状

结构

厚层状沉积岩,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

块状

柱状

有少量贯穿性节理裂隙,结构面间距~1.5m。

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

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状

结构

多韵律薄层、中厚层状沉积岩,副变质岩

层状

板状

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动

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可视为各向异性弹性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可沿结构面滑塌,软岩可产生塑性变形

碎裂状

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

碎块状

断层、节理、片理、层理发育,结构面间距~0.50m,一般3组以上,有许多分离体

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散体状结构

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及全风化带

碎屑状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体介质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2公路工程

、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

frk>60

60≥frk>30

30≥frk>15

15≥frk>5

frk≤5

注: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完整程度等级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

~

~

~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程度

节理不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节理间距(mm)

>400

200—400

20—200

、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岩石名称

软化系数(KR)

不软化的岩石

KR>

软化的岩石

KR≤

注:

软化系数(K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坚硬程度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

~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

~

中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岩心钻方可钻进

~

~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着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搞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搞挖,干钻可钻进

~

残积土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搞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注:

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完整

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状结构

较完整

1~2

结合差

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

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3

~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注:

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fao]

节理发育程度

(KPa)

坚硬程度

节理不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坚硬岩、较硬岩

>3000

3000~2000

2000~1500

软质岩

3000~1500

1500~1000

1000~800

软岩

1200~1000

1000~800

800~500

极软岩

500~400

400~300

300~200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名称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坚

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胶结的砂页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等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较坚硬岩;

3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R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KPa)

>60

60~30

30~15

15~5

<5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完整

程度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好或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

好或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

镶嵌碎裂结构

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3

~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一般或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很差

散体状结构

注:

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岩体完整性系数Kv

~

~

~

岩体体积节理数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岩体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注:

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v=(Vpm/Vpr)2

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围岩级别

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

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坚硬岩,岩体完整,巨整体或巨厚层状结构

>550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

550~451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

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岩层,岩体较完整,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450~351

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结构;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镶嵌碎裂结构;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中簿层状结构

350~251

土体:

1压密或成岩作用的粘性土及砂性土;

2黄土(Q1、Q2)

3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

较软岩,岩体破碎;

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250

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硬塑的粘性土及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圆砾、角砾土及黄土(Q3、Q4)。

非粘性土呈松散结构,粘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软塑状粘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注:

1本表不适应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2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时,应以Kv=+和Rc代入计算BQ值。

3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BQ

地下水出水状态

>450

450~351

350~251

<250

潮湿或点滴状出水

0

~

~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或单位出水

量<10L/

~

~

~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或单位出水量>10L/

~

~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结构面产状及其与

洞轴线的组合关系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

30°,结构面倾角30~75°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

60°,结构面倾角>75°

其他组合

K2

~

0~

~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BQ

初始应力状态

>550

550~451

450~351

350~251

<250

极高应力区

~

~

高应力区

~

~

、高初始应力地区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应力情况

主要现象

Rc/σmax

极高应力

1硬质岩:

开挖过程中有岩爆发生,有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新生裂缝多,成洞性差;

2软质岩:

岩芯常有饼花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有剥离,位移极为显着,甚至发生大位移,持续时间长,不易成洞

<4

高应力

1硬质岩:

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缝较多,成洞性差;

2软质岩:

岩芯时有饼花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显着,持续时间长,成洞性差

4~7

注:

σmax为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

、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围岩

级别

重度r

(KN/m3)

弹性抗力系数

k(MPa)

变形模量E

(Gpa)

泊松比μ

内摩擦角φ

(°)

凝聚力C

(MPa)

计算摩擦角φc

26~28

1800~2800

>33

>60

>78

25~27

1200~1800

20~33

~

50~60

~

70~78

23~25

500~1200

6~20

~

39~50

~

60~70

20~23

200~500

~6

~

27~39

~

50~60

17~20

100~200

1~2

~

20~27

~

40~50

15~17

<100

<1

~

<20

30~40

注:

①本表数值不包括黄土地层。

②选用计算摩擦角时,不再计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序号

两侧岩体的坚硬强度及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内摩擦角φ(°)

粘聚力C(MPa)

1

坚硬岩,结合好

>37

2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一般;

较软岩,结合好

37~29

3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差;

较软~软岩,结合一般

29~19

4

较坚硬~较软岩,结合差~结合很差;

软岩,结合差;

软质岩的泥化面

19~13

5

较坚硬岩及全部软质岩,结合很差;

软质岩泥化层本身

<13

、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岩体级别

自稳能力

跨度2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无塌方

跨度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能发生掉块或小塌方;

跨度10m,可长期稳定,偶有掉块

跨度10~20m,可稳定数日~1个月,可发生小~中塌方;

跨度5~10m,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体位移及小~中塌方;

跨度5m,可基本稳定

跨度5m,一般无自稳能力,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小塌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

埋深小时,以拱部松动破坏为主,埋深大时,有明显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

跨度<5m,可稳定数日~1月       

无自稳能力,跨度5m或更小时,可稳定数日

无自稳能力

注:

①小塌方:

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3。

②中塌方:

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3。

③大塌方:

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3。

3港口工程

、岩石按强度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类别

亚类

强度(MPa)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石

极硬岩石

>60

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伟晶岩、硅质砂岩或砾岩、石灰岩、白云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等

次硬岩石

30~60

软质岩石

次软岩石

5~30

粘土岩、页岩、泥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泥灰岩、火山凝灰岩、粘土质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极软岩石

<5

注:

强度指新鲜岩块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硬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风化程度

特征描述

岩体声

波测试

岩石点荷

载测试

岩体回弹

仪测试

标贯

试验

备注

Vp

(km/s)

Kv

Is(50)

(Mpa)

KI

r

Kr

V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