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981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徐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

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

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

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

不,那是不可能的。

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

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英谚云:

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文化是存在的根基与理由,有这种文化,就有这种凝聚力,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就有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

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

以为3D4D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

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

文学史盯住的是每个时期的大家名家经典作品,却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

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

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

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

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

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普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不要跟着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跑。

要尽量维护文学这一行当的纯正风气。

其实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克隆的。

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不是当世注定的,不是被任命的,也不是销售排行榜哪怕是获奖名单所能全部反映出来的。

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

写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

很欣赏网上的一句话:

凡是把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环境的人,即使把他迁移到日内瓦湖边的别墅里,他照样——我说的是他更加——嘛东西也写不出来。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云亦云的胡说八道,我希望我们的青年同行珍重自己的头脑,不跟着起哄。

一句话,除了潜心写作,干咱们这一行的人没有别的法门。

(摘编自王蒙《说给青年同行》)

1.作者引用英国谚语“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最主要是为了说明(3分)

A.英伦三岛和莎士比亚相比,莎士比亚作品的精神价值远远胜过英伦三岛的物质价值。

B.莎士比亚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包括了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

C.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有这种文化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而这对整个民族至关重要。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着,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文学的成败标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的时代,不能把印数、发行量看作标准。

B.大家名家的经典作品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C.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的写作者对于文学发展也有其贡献。

D.不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品味与素质、民族的智慧与胸襟的就不是文学。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产生了危机。

B.经典作家经典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不是炒作、注定和任命得来的。

C.文学有其根本性的特点,文学创作不要跟风,但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D.不管时代和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包括文学在内的有些东西不应该会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占星师的一天

[印度]R·K·纳拉扬正午准时,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包括一打玛瑙贝壳,一块绘着神秘难解图表的方布,一本簿子,外加一捆古叙利亚文字轴。

他坐在一棵大树的繁枝下,路两旁排满了各行各业的摊贩,占星师就在身旁花生摊上不时冒出浓烟的火把光亮中,做他的生意。

占星师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以占星维生,他对别人的运气不见得比自己下一分钟的命这更了解多少。

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

他是在事先并无任何思考与计划的情况下,离开家乡的。

如果现在仍留在家乡。

他将会在祖先的农庄与自己的玉来田里耕作、过活,结婚与生子。

他对人类的烦恼诸如婚姻、财富与人际关系,都作了十分实际的分析。

长期的磨炼,养成了他敏锐的透视力。

他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家中有个女人,哪怕是个远来,大概对你没有好感吧?

”有时候,他也分析对方的个性:

“你的烦恼多半来自你的本性。

这就难怪命中与土星犯克,你本性冲动,而外表过于刚烈。

”这点,最能赢得人心,因为即令我们最温顺的人,也喜欢自己有副慑人的外表。

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

他捡起玛瑙贝壳与其他的算命道具装回布袋里时,见有个男人站在他面前。

他觉察可能生意上了门,殷勤地招呼他,对方这才神手摸了摸鼻子对他说:

“你称自己为占星师吗?

”占星师感到受了些挑战,说:

“你的本性⋯⋯”

“唉,少来这套,”那人说,“告诉我点有用⋯⋯”两人争论片刻之后,生意成交。

占星师对天祷告时,对方点上了一根方头雪茄。

借着火柴的光亮,占星师瞄了那人的脸一眼。

那人坐了下来,猛吸一口雪茄,喷出浓烟,一脸凶狠地坐在那里。

占星师感到非常地不自在。

“喏,把你的钱拿回去。

我不习惯你这种挑衅的态度。

再说,今天天也已经晚了⋯⋯.”他准备打点回

家了。

对方将手心推到他脸上说:

“挑战就是挑战。

来,给我算算。

占星师喉头发干地开始说:

“有个女人⋯⋯”

“免了,”那人说,“我不要听这套。

算算看我目前的搜寻到底会不会成功?

答复了我你才能走。

不然的话,不把你的铜板都吐出来,不准你走。

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

“好吧。

我说。

不过要是我说的你信得过,你可得给我一个卢比?

不然我就不开口,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那人才答应了。

占星师说:

“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

我说对了吧?

”“呵,说下去。

“你曾经挨过刀?

”占星师说。

“你蛮有一套嘛!

”他露出胸膛,展示了他的刀疤。

“还有呢?

“后来你被推入田野附近的一口井里,有人要你死。

"

“若不是有人路过,往井里瞧了瞧。

我早就死了,”那人兴致大发地说。

“我什么时候可以报这个仇?

”他握紧了拳头问道。

“来世,”占星师答道:

“他四个月之前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你再也看不到他了。

”那人听了呻吟了

一声。

占星师又说:

“那雅法师——”

“你知道我的姓名!

”那人抽了口冷气说。

“我知道的还不止于此。

那雅法师,仔细听好我要对你说的。

你的家乡自本镇往北有两天的路程。

搭下班火车回家吧。

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

他取出一撮香灰拿给他说:

“抹在额头上之后,回家乡吧,如果不再往南远行。

你必定长命百岁。

“我干嘛要离开家乡?

”那人深思地说,“我偶尔离开家乡不过是为了我寻他,我到他我必定要他的命。

”他心有不甘地摇着头说:

“竟然给他溜掉了。

但愿他死有应得。

“不错,”占星师说,“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

”那人听了脸上浮出满足的笑容。

占星师把他的物件占星师把他的物件一一放入布袋之后,公园已经空无

一人。

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

占星师回到家里已近午夜。

他的妻子在门口等候,要求解释。

他把铜板都丢给了她,说:

“去数吧,全

是一个人给的。

“十二个半安那,”她数着说。

她喜出望外:

“明天我可以去买些糖块与椰子,孩子吵着要买糖果有好几天了,我要买些好吃的给她。

她抬起头来看着他说:

“你好像心里有什么事。

怎么了?

“没事。

晚饭后,坐在炕头上,他告诉她说:

“你可知道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我以为这些年来永远也洗不掉手上染的那个人的血迹。

这也是我远离家乡,在这里落户又娶了你的原因。

他还活着。

她抽了一口冷气:

“你杀过人!

”“是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

我们喝酒,赌博,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

该睡了。

他说着打了哈欠,在炕上躺了下去。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的描写说明占星师为了生计,工作很辛苦,一直忙到天色很晚;也为后文那雅法师出现的时候没有认出他作了铺垫。

B“.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的环境描写说明那雅法师离开后,占星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实际上衬托了占星师内心经历煎熬之后的平静。

C.作者在文中多处设置悬念,如他对那雅法师的占卜十分真实准确,后来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交集,这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情节更加生动。

D.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占星师在遇到那雅法师之前心事重重与两人交谈后的幸福满足形成对比,占星师赚钱辛苦与妻子的安逸生活形成对比。

5.小说的主人公占星师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结尾,占星师说:

“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那时我年少,不懂事”。

请结合作品谈谈小说以此结尾带给你哪些思考。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巳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

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

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

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

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十”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

通过“互联网+”把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

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教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阁《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诸多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的问题。

B.因为政府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空巢”之痛必将得到快速解决。

C.农村空巢老人患病率很高,所以年老体弱的他们的“内在疾患”是应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D.经过南京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享受到了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

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

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

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義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B.又山阴有一道土/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土/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懲经/当举群相赠耳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十五岁成人,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从祖兄弟或从父兄弟的儿子称为从子(但不是兄子、弟子)。

在唐代,从子也有指代侄子的。

C.名士指名望高但又未出仕的人,旧时也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入,后泛指知名人士。

D.汉武帝元狩二年时开始设置骠骑将军,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后来各代沿置。

12.

A.王羲之长大成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幼时并没有显出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

快婿。

感受。

D.王羲之为人率性。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

几天。

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与王述不合,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

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威自矜持。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的地势相当高峻,环境极为清幽。

B.“春与青溪长”运用拟人的手法,是说春天也在与溪水比谁悠长,随着溪水的蜿蜓曲折,春色看不尽。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少人打扰,门成“闲门”,爱好观山,向山路设门,写了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D.“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同,书堂深藏在柳影之中,可以看出主人一心向学,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

15.这首诗的颔联写水堪称妙笔。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两句用水和低洼的湿地比兴,描写任何事物都该有

边际。

(2)屈原(离骚)中以美女自比,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他们肆意对诗人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的写作本领。

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

他没有因此而_,反而更加奋发向上。

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

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

(),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B.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报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18.

(3分)

(3分)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比常人更勤奋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受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长期影响

C.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

D.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研究.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蒌靡不振

声情并茂

一帆风顺

B.一挥而就

自甘堕落

言行举止

如日中天

C.一挥而就

萎靡不振

言行举止

一帆风顺

D.一蹴而就

自甘堕落

声情并茂

如日中天

20.

(5分)

情永在,希望以后大家

.后,衷心祝愿大家学业进

下面是某班班长在转校前的一段讲话,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诀别之际,我有几句话要说。

感谢各位高足两年来对鄙人工作的支持。

人虽走,仍保持联系,你们空闲时可以到我家拜访。

如有事需要帮忙,我将鼎力相助。

最步,金榜题名。

2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

从下面四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6分)

屈原《离骚》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感慨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在中外历史上或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时代影响深远的人物或角色,这些人物或角色以精神气质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滋养人们心灵世界的精神之源。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以“像__那样活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