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10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docx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

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

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

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

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

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

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

《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

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三大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

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

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

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

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

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三要素的关系:

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的发展阶段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

(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

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

(2)走向大众化

(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终身化

(2)全民化

(3)民主化

(4)多元化

(5)现代化 

1.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

(3)文化创新  

2.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起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 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 目的性明确 

(2) 计划性强 

(3) 专门的教师队伍 

(4) 过滤其他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个必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 活动课程论:

以经验为中心 

(2) 要素课程论:

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3) 结构课程论: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中学教学的意义:

 

(1)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 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叶圣陶:

“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 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 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辨析:

教学过程越形象越好?

 

不对,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 

防止直观 带来的消极影响,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 

(4) 启发性原则:

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 

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简答:

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分歧在哪里?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灌输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序有两次含义:

知识的逻辑顺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