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649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成都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成都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可以抄一点。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

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D.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傅雷家书》以书信的方式对留学波兰的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文学家是韩愈和孟浩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祖国文学胡编乱造,是对祖先的亵渎。

B.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跑步,身体很健康。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在他殚精竭虑地钻研下,制陶技术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4.选出不属于《水浒传》回目的一项。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B.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萧云仙救难明月岭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D.张督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二、字词书写

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鸟类的_______(qiānxǐ)往往是结成一定的队形,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

(2)小金鱼们________(fēngyōng)而上,争先恐后地抢着鱼食。

(3)书籍就像一叶扁舟(___________),帮助我到达知识的彼岸。

(4)连日来的强降雪等恶劣(__________)天气,给民众出行带来了不便。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刘墉的《如果没有那个人》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母亲常会做花椒油。

先把麻油烧热了,再撒下一把花椒,拿锅铲用力压,噼噼啪啪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

闻到那香味,我就知道,爸爸要下班了。

“醋熘冬瓜”是爸爸最爱吃的——清清淡淡的冬瓜汤,上面浮着一片花椒油,据说有消暑的功用。

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

②父亲在我九岁那年过世,不知为什么,母亲就再也不做“醋熘冬瓜”了。

只是,每到夏天的傍晚,我总想起那道菜,想了三十多年。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

“做一碗醋熘冬瓜好不好?

”八十七岁的老母一怔:

“什么醋熘冬瓜?

”“就是你以前给爸爸常做的那种汤啊!

”“那有什么好吃?

”她把脸转过去,“早忘了!

③多年前,住在湾边,屋后是树林,林间有一条小径,邻居老夫妇常在其中散步。

“别往树林里扔东西,小心打到老人家!

”我总是叮嘱儿子,因为很少有人去林子,儿子常拿树干当目标,往里面掷石子。

“现在不会打到!

”儿子照扔不误,还不服气地说,“谁不知道,他们五点才出来!

”秋天的黄昏,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树干都湿透了,一根根黑黑的;黄叶淋了雨,就愈黄得发艳了。

两位老人缓缓走过,一双伛偻的身躯、两团银白的头发,还有那把花伞,给我一种特殊的感动。

④有一天,半夜听到救护车响,两位老人就只剩下老太太了。

老太太还是自己开车出去买菜,呼朋唤友地开派对。

只是总见她在门前走来走去,却再也见不到她在树林里出现。

有一天,我问她:

“好久不到后面散步了?

”“散步?

”她摇摇头,“没意思!

⑤有个五十多岁的女学生,比年轻人还用功,规定画两张画,她能画十张。

每次看她把画从厚厚的夹子里拿出来,都吓我一跳。

她的夹子特别大,也特别讲究,里面是三夹板,外面糊上布料,还有个背带和拉链。

许多学生见到都问:

“哪里买的夹子啊?

好漂亮!

”“我先生为我做的。

”她的丈夫是个木匠,除了为她钉一张特别的画桌,还把房子向外加大,盖了一间有透明屋顶的画室。

“那是我先生和我两个人盖的!

”她得意地形容,他们怎样先在地面钉好木框,再合力推起来,成为一面墙。

后来,她丈夫患心脏病去世了。

她还是来上课,还背那个大夹子,只是夹子打开时,常只有薄薄一张草率的画。

然后,她直挺挺地坐着,看我为她修改。

有一天,她突然蒙起脸,冲进厕所。

接下来的日子,我没再见到她,听说她过得很好,只是,不画了。

⑥自妻退休,就常在书房陪我。

我写文章的时候,喜欢安静,她只好默默地整理账单、资料。

怕她无聊,上次离家前,我特别拿了一本《鸿,三代中国的女人》交给她:

“这本书写得不错,我走了,你可以看看。

”她接过书,就开始读。

我离家前不过两天,她一边陪我,一边看,居然已经看了三分之一,还发表评论,说:

“写得很冷,但是感人,非常好看。

”两个月之后,我回到纽约,走进书房,看到那本书。

“觉得怎样?

”我问她。

“噢!

还没看完。

”“看了多少?

”我翻了翻,翻到一个折角。

“就看到那儿,大概三分之一吧!

”她抬起头,“不陪你,书有什么好看呢?

⑦一碗可口的醋熘冬瓜、一条幽幽的小径、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好看的书,如果没了那个人,就不再可口、不再可走、不再美丽、不再好看!

(选自2016年第16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6.文章以“如果没有那个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7.文章①至⑥段,作者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主要叙述了四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8.下面句子的描写妙在何处?

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

9.结合全文,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母亲再也不做“醋熘冬瓜”,而且还说“那有什么好吃”“早忘了”,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而且这道菜也确实味乏,所以久而久之,就忘了这道菜的做法了。

B.第③段中,“秋天的黄昏,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树干都湿透了,一根根黑黑的;黄叶淋了雨,就愈黄得发艳了”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表现那对老夫妇相濡以沫的深情。

C.第⑤段中,“她得意地形容”中“得意”一词,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个女学生的那种自豪炫耀的心理。

D.最后一段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又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1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1)母亲也常常说: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链接材料2)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疯了!

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第⑥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

请分析它们各自设计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北欧童话

余秋雨

(1)一步跨进北欧,立即天高地阔。

(2)我们从德国进入丹麦,地缘相邻,天象殊异。

就在刚才,德国的树林还在以阴郁的灰绿抗击寒风,转眼,丹麦的树林早已抖尽残叶,只剩下萧萧寒枝,就连农家门外的灌木矮墙,也已冻成与泥土同色。

因此,天无遮蔽,地无装饰,上下一片空明。

(3)这是我第一次来丹麦,满目陌生。

(4)我惊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不能容忍这般陌生,就像不能容忍一位曾经长年通信的长者初次见面时一脸冷漠。

我与丹麦算得上“长年通信”了,在人生的荒凉季节,这儿竟然一再地成为我的精神投注地。

(5)一点不错,我童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青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勃兰兑斯,中年时的精神陪伴者多了,其中一个是克尔恺郭尔,他们全是丹麦人。

(6)我想更多地端详这片土地,但明明是下午时分,天已黑了。

北欧的冬夜如此漫长如此绝望,那些直贯东方的精神难道都是在黑暗中产生?

(7)第一天夜宿日德兰半岛上的古城里伯市。

天下着雨,夜色因湿濡而更加深沉。

熬夜不如巡夜,我们在路口跟上了一位更夫。

(8)更夫左手提一盏马灯,右手握一根戟棒,一路上用丹麦话吟唱着类似于“火烛小心”之类的句子。

走到河边特别警惕,弯下腰去观察水情,岸边有一枚石柱刻明,一六三四年的洪水曾使小城灭顶。

更夫离开河边又回到街道,偶尔有一二只苍老的手轻撩窗帘,那是长夜的失眠者听到了他的脚步声。

(9与更夫聊天,他说,在丹麦过日子,要学会如何度过长夜。

连当今的玛格丽特女王也试着适应,她说过:

“在冬季王宫的长夜里,我把优美的法国散文翻译成丹麦文,作为消遣。

”果然,她成了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在我眼中,她以女王之尊,现身说法地道出了长夜与文学的关系。

(10)第二站便是奥登塞,安徒生的家乡。

我起了个大早穿过市场去找他出生的那间红顶房。

圣诞节又临近了,特意浏览了一下市场,卖火柴小女孩心中的圣诞树和烤鹅,依然在这里碧绿焦黄。

(11)一转弯就看到了街那头的红顶房。

急速赶去,快步踏入,房间非常狭小。

当年这里是贫民窟,房顶下住了很多人家。

安徒生家更是贫困,祖母做过乞丐,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替别人洗衣……哪种愁苦他没有受过?

他把这一切都囫囵咽下,终于明白了这世上唯一可以倾心的,只有孩子。

孩子们的眼睛没有国籍又最善于寻找,很快从世界各地教室的窗口,盯上了这间红顶房。

(12)但是,哪怕是全世界儿童的眼睛集合起来也帮不了安徒生,安徒生还是久久地缺少自信。

不仅出身贫寒,而且是小语种写作,是否能得到文学界的承认?

他一直想成为当时比较有名的奥伦斯拉格这样的丹麦作家,却受到各方面的嘲笑。

(13)他很想获得丹麦之外的欧洲文学界支持,努力结交文化名人,结果反让人家觉得有“摇尾乞怜的奴态”。

即便他后来终于受到广泛承认,人们也只认为他是一个善于编制漂亮童话的有趣作家,并不认为他是文学巨匠。

因此,直到他临死之时,还渴求会见任何访问者,希望在他们的话语中找到赏识自己的点滴信息。

他敏感脆弱,极易受伤。

(14)他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

那些他所羡慕、拜访、害怕的名人,没有一个能望其项背,更不必说像奥伦斯拉格这样的地区性人物了。

今天,当我们早已长大,不再留连童话,那就有资格说了:

他是一个永恒的坐标,审核着全人类的文学在什么程度上塑造了世道人心。

(15)他肯定已经塑造了世道人心,证据是,很少悬挂国旗的丹麦,把一面国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红顶房上。

(16)一个不太在乎标志的国家,终于找到了国家标志。

这是由所有的童话集合而成的又一个童话。

(有删减)

11.读文章(3)—(6)段,说说“我”为何会“惊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12.第(7)(8)(9)三段写作者遇到更夫巡夜。

这段经历使作者对丹麦产生了哪些认识?

13.第(13)段“很少悬挂国旗的丹麦,把一面国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红顶房上”这句话暗示了什么?

14.如何理解第(16)中第二个“童话”一词的含义?

四、句子默写

15.根据提示默写。

①《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追求心上人而不得、昼夜思念的情形表现出来。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______。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正在喷薄。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五、诗歌鉴赏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这首词上阕望月,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词人的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怎样写的。

17.这首词下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月”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借“月”或思人怀乡,或怀旧感伤,或表现恬静闲适的心情……下面诗句借“月”表达恬静闲适心情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词”,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替代)

六、课外阅读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

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

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

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

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

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

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属吏所摇。

由是部民便之。

广顺初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

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余,迁镇凤翔。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

左右或曰:

王位尊崇,无自谦抑。

景曰:

“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

”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

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

“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选自《宋史列传十一》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

他年轻时风流倜傥,善于骑射,却不从事生产的正业。

B.王景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又被他人所取代。

C.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行方便之门。

D.朝廷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赠送给他,以表示尊重和谢意。

七、名著阅读

20.《水浒传》中,108位好汉都有绰号,请你写出宋江、林冲的绰号,并对这种给人物起绰号的文学创作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八、作文

21.文题:

一封家书。

要求:

①请以书信的形式作文。

②全文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