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8362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形考共有6个任务,每个任务都给出了标准答案。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题目】:

【综合思考题】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面评价。

考核目的:

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对我国不同阶段经济政策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学们不仅要从近期西方主要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情况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认识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的渊源,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理解。

要求:

(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2章,把握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精髓。

(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总体看,从二战后到6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届政府基本上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主要通过利率中介目标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

西方世界在战后20多年的繁荣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经济的“滞胀”;一方面生产衰退,失业增加;另一方面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高涨。

”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

(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5)字数不低于700字

答案: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

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即国家干预,而罗斯福的新政获得了成功,继此凯恩斯主义思想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用以摆脱金融危机的实践先导。

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次,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再次,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飞速发展,是因为在当时的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它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对新金融学派的要求,总体说来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为此需要提高有效需求,启动利率作为主杠杆。

他认为,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利率:

“其一是减低工资,而让货币数量不变;其二是增加货币数量,而让工资水准不变。

”前者是一种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后者是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它们在增加货币数量(绝对或相对)从而使利率下降这一点而论,理论上的效果完全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二者有天壤之别。

凯恩斯认为采用伸缩性的货币政策比采用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要明智、可行、见效得多。

经过比较、分析,他力主采用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这不仅因为在实际中切实可行,简便有效。

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充分的根据,特别是他的管理通货论和半通货膨胀论阐明,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下,这样做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产生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产量和收入的预期效果。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其他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在提出膨胀性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认为,要达到充分就业,仅采用这一条货币政策是不够的,特别在经济危机中,所增加的货币数量可能被增大的流动偏好所吸收,而对利率不发生影响,从而对实际投资不起作用。

因此,必须同时采用其他政策相配套,其中最主要的是赤字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可以超过财政收入的限制而扩大财政支出,因为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很难靠居民或企业的自发调节去解决,而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

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活动可以带动私人投资。

凯恩斯认为,政府采取赤字财政的政策来扩大公共投资,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就业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用什么来支持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呢?

他认为,除了上面所说的膨胀性货币政策外,主要靠举债。

采用举借公债的办法来发展经济。

总之,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为当时的西方经济问题开出的两味主要药方,他提出的这套理论和政策在战后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各国政府和后来的一大批经济学家。

学习了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我尝试着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总体说来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较大。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02任务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题目】:

【案例分析】1965-1966年的越战升级和利率上升

1964年末,越南战争爆发。

自1965年起,美军越来越深入地介入越南战争,美国驻越南军队在1965年初还不足2.5万人,到1966年末已剧增至35万人,军队的增加使军费开支大幅上升。

1965-1966年,政府支出增加了550亿美元(以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

6220亿-5670亿=550亿)。

这一期间,美联储几乎没有变动货币供应量:

以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1965年M1为5910亿美元,1966年为5850亿美元。

利用IS-LM模型进行预测,这将对产出和利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核目的:

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IS-LM模型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理论或模型在实际经济中的运行。

要求: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材料和教材第3~4章的内容,写出一份解题思路。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如图所示,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IS曲线右移,由IS1右移至IS2。

而LM曲线不变。

这样,IS-LM模型预测经济将从点A移至点B,GDP增加,利率上升。

这也正是1965年至1966年美国的实际情况:

GDP从24710亿美元增至26160美元,增加了1450亿美元,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从3.95%升至4.88%。

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该提高税收以免经济过热,并使IS曲线重新向左移动以降低利率。

但不幸的是,约翰逊总统认为通过提高税收来支付越来越不受欢迎的战争,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因此直到1968年仍未提高税收。

而到那时,过热的经济已造成通货膨胀和前所未有的高利率:

1968年通货膨胀率为4.7%,1969年达到6.9%,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升到1968年11月的5.45%,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使美国逐渐陷入“滞胀”困境。

03任务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题目】:

【专题讨论】

结合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异同点)?

考核目的:

这是一道讨论题,希望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和同学们之间的协作学习与相互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国家干预阵营内的经济学家们在货币金融理论领域内的主要观点和主张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其他金融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2~~5章的教学内容;

(2)了解各学派产生的经济背景;

(3)掌握各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的特点;

(4)由辅导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以5~8人为宜;

(5)进行一定的文献调研;

(6)讨论结束后每人完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业。

答案: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贷币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新剑桥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这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于是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

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

货币供给理论:

外生货币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影响经济运行,却不受经济运行的影响。

因为金币的生产无利可得,纸币不能为私人生产。

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往往只能被动地适应公众的货币需求,难以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

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他们认为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但是,其效果却没有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好。

因为银行体系会规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的控制存在着漏洞;还有它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比减少货币供给强。

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是相对的。

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要使人们放弃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就必须给与报酬,这报酬的货币形态就是利息。

利息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选择:

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即现有货币收入的多少用于现在,多少用于将来;二是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即以何种方式保有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

在凯恩斯看来,利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不储钱的报酬,即放弃灵活性偏好的报酬。

新剑桥学派的利率理论没有完全遵循凯恩斯的路线,而是在传统利率理论和凯恩斯利率理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贷资金理论。

认为传统理论把利率的决定因素局限于实物市场,而认为利率高低与货币无关的观点是不对的,凯恩斯否定市场因素的观点也是片面的,所以要将实物因素,货币因素,存量流量结合起来,分析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新古典综合派批判地吸收了凯恩斯货币供求决定论和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又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把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上,提出了著名的IS-LM曲线分析模型,从总体上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精致、朴素的IS-LM模型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原则上同意原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作用理论,但又对其进行了修正与发展。

他们认为,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

信贷和股票。

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通常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的,因此,企业的投资需求主要地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中,利率机制与信贷配给机制同时发挥作用。

通货膨胀理论:

凯恩斯认为:

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使产出增加,物价上涨的速度小于货币供给增加的速度,故为半通货膨胀。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和就业,货币量要通过这两者发挥作用。

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的解释是,工资对物价的影响比就业更为重要。

因为,产品的销售价是成本加成决定的,工资是直接成本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变动因素。

尽管,工资水平与历史和制度因素有关,但是,它仍然有着上升的趋势。

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是工资推动货币数量的增加。

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之间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

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上,新古典综合派坚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他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通过强制储蓄扩大投资,来实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储蓄理论: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与储蓄的调节不是通过利率,而是通过收入的,从根本上说,投资对储蓄有决定作用。

收入=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收入-消费;收入=消费+储蓄。

故:

储蓄=投资。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储蓄生命周期论将储蓄与终生收入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富有创见性的探讨了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货币政策主张上的特点: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

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

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其目标不是保持经济的均衡,而是改善经济的失调;2.把社会政策放在首位,并注重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

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

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上,与老凯恩斯主义一样,都主张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特别是在市场长期非均衡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运用货币政策,利用货币的非中性来影响实际变量,促进市场均衡和经济增长。

而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中央银行贷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不能仅仅盯住利率,还应该把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作为中介指标。

04任务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

【题目】:

【专题讨论】你是合理预期学派的支持者吗?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既不像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的那样是完全非中性的,也不像货币主义者主张的那样是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的,而是完全中性的。

货币变动的结果会马上被公众预期到,因而不能对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只能影响名义变量。

例如,政府宣布增加货币供应量,社会公众马上预期到物价上涨,因而要求按预期的物价上涨率来提高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的实际工资无法下降,资本家就不会增雇工人,就业和产出不可能增加。

如果货币政策是按固定规则来实施的,或是符合常规的,公众就能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掌握充分的信息,并制定自己的预防性对策。

因为社会公众的预期是完全理性的,所以他们采取的预防性对策于政府货币政策的实施之间没有任何时滞,货币政策在实施的当时就将失去效果。

如果政府实施的政策是突然的和反常的,超出了公众的预期,其效果也会十分短暂,而且由于合理预期假定公众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公众会将政策的反常变动纳入自己的预期,其结果是公众上当受骗仅此一次,政府再次运用反常政策就会失效。

这样,货币政策无论时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是规则的还是非规则的,都是无效的。

结合上述文字,举例说明预期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考核目的:

这是一道讨论题,希望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和同学们之间的协作学习与相互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同学们对预期理论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其他金融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1章的教学内容;

(2)了解理性预期学派产生的背景;

(3)掌握理性预期学派的预期理论的特点;

(4)由辅导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以5~8人为宜;

(5)讨论结束后每人完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业。

答案:

合理预期学派对货币中性的观点:

货币中性论是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与基点。

他们认为由于公众的合理预期和防范性对策,货币量的变动将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

只有当货币数量突然而剧烈的变动才可能使人们的预期出现误差,从而对失业率、产量和收入等实际变量产生暂时的影响,但公众很快就能从各种信息中察觉出来,并迅速的调整预期,一旦人们作出合理预期,这种短暂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因此,从长远来看,增发货币即使是突然和一次性的,其效应仍将是中性的,从而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合理预期学派对菲力普斯曲线的看法: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菲力普斯曲线甚至在短期内也是不存在的。

因为通货膨胀一旦被人们预期,雇员在提出工资增长率就会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雇主也知道通货膨胀将达到某一水平,他们的产品价格将与通货膨胀率按比例的上涨,从而同意雇员的要求。

由于通货膨胀发生后实际工资并不降低,雇主说就不会增雇工人,失业率在短期内也不会了降,因此,充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实际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政府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在公众的合理预期作用下,不但失业率不会下降,反而会加速通货膨胀。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从总体上看,无论松的或紧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如果货币政策是按固定规则来实施的,或只是符合常规的,那么公众就能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掌握充分的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政府将采取的政策作出判断,拟定自己相应的预防性对策,使这些政策失去效果。

如果政府要实行的货币政策是突然和反常的,其效果不仅十分短暂,而且公从上当受骗仅此一次,他们将保持高度的警觉和采用严密的防范措施,政府再次运用这种反常政策就不会生效,而只能自食反常政策的苦果。

因此在存在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最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在这种方式下逐渐了降的通货膨胀率,不会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和生产的上降。

预期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的运用很多。

比如说大豆涨停以后我们自然就推断出未来近期还会涨,一个不断上涨的趋势我们也自然而然的就会预期价格近期还会继续上涨,但是由于我们的外推法预期理论会大部分时间只运用到短期实际经验。

而对长期信息和经验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错误。

比如说近期玉米在价格上涨过程中,10月10日有突然打跌停的过程,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是短线每日过夜单,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个体的散户投资者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把近半财富都丢在了期货市场。

  这样为了防止这种系统性的后果出现,我们的预期理论也就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的预期和现实出现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就要表现为修改预期以符合现实情况。

以期货市场为例,比如说我们以5日均线和5周均线组成的交易系统,以5周均线代表我们目前的预期情况,5日均线则代表现实价格情况对预期的反应。

  价格在5日均线又在5周均线以上表明市场支持我们的上涨预期。

而当价格跌破5日均线又处在5周均线之间的时候表明市场目前还在支持我们的上涨预期但是预期已经没有那么强劲。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预期。

把当前的预期调整为价格正在调整,而把长远的价格预期还是确定为上涨的预期。

而我们调整预期的工具就是仓位控制,比如说价格处在5日和5周以上时我们的仓位是50%,而当下了5日均线同时又处在5周均线以上时我们就可以变为20%的仓位。

  可以说适应性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在价格跌破5日均线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而当分时图表中跌破均线的时候,一般的投机品种都会出现比较剧烈的波动,可以说和适应性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05任务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题目】:

【材料分析】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警醒中国

2007年8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

8月初,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增加了24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欧洲中央银行先后向欧元区各银行注资948亿欧元和610亿欧元,日本央行向货币市场投入1万亿日元。

近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有统计称,在短短48小时,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这是自“9•11”事件以来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地干预金融市场。

目前,许多人担心的次贷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乃至商品市场扩散正在成为事实,8月份全球商品市场出现持续下跌,金属、原油、农产品等无一幸免。

不过,也有分析家认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十分发达、成熟,具有各种对冲工具和风险防范渠道,资产证券化虽然传播了风险,同时它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一些对冲基金也早已看空市场并建立了空头头寸,他们反过来还会成为危机的渔翁得利者。

所以,“次贷”危机不会转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如同十年前那场震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一样,中国又一次从一场危机的连锁效应中全身而退。

与1997年的情形不同,当下的中国正处于金融开放的前夜,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反思是深远的:

身处防火墙保护之下的中国金融市场能够承载多大的风险?

中国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

如何在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同时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

考核目的:

材料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金融业改革,增强对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