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831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

《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天火之谜【阅读成题】.doc

19天火之谜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3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④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

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5“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6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

【阅读成题】

1请根据所分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第三段(第6自然段):

2《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为了揭开的秘密,在的天气里进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3读词在文中所在的句子,理解其意再各造一个句子。

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4读文后再完成:

①富兰克林的“”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

,“”不过是无稽之谈。

②富兰克林根据的原理,发明了。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6这篇课文运用引号的句子很多,看你能否知道双引号所表达的不同作用。

A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C表示强调D讽刺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

②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

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

③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

④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