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docx
《转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
转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
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名称时间:
2011-01-22来源:
未知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
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
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拧步、走场步。
...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
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
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拧步、走场步。
胶州秧歌的一些基本体态时间:
2011-01-17来源:
未知
(一)基本动作名称1.上肢类动作:
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
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拧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1.脚位:
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
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
(一)基本动作名称1.上肢类动作:
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
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拧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1.脚位:
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
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
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三)手、臂的动作规律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4种。
推:
属直线运动。
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
推时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伸劲。
绕:
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
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
属8字线形的运动。
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竖划8字(面朝旁)。
.撇:
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
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胶州秧歌的脚位、手形、手位时间:
2011-01-23来源:
未知脚位、手形、手位1.脚位:
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
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
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脚位、手形、手位1.脚位:
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
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
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胶州秧歌手、臂的动作规律及常见步伐时间:
2011-01-23来源:
未知手、臂的动作规律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4种。
推:
属直线运动。
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
推时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伸劲。
绕:
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手、臂的动作规律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4种。
推:
属直线运动。
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
推时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伸劲。
绕:
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
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
属8字线形的运动。
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竖划8字(面朝旁)。
撇:
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
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1.推扇——配以拧步、弓步、大掖步。
2.划8字——配以丁字三步、走场步。
3.撇扇——配以进退碾步。
4.拨扇——配以倒丁字步、探步、提拧步。
胶州秧歌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时间:
2011-01-23来源:
未知1.上肢类:
(1)推扇:
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
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时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
左手架肘片巾。
右手外拧,手心向上...1.上肢类:
(1)推扇:
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
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时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
左手架肘片巾。
右手外拧,手心向上、扇面向上,于腰旁慢平绕,Da拍时快速绕扇收至胸前。
(3)合扇横划8字:
双臂在体旁90°上,横面向上划出8字线形,腰发力,腰带臂,臂随腰而动。
(4)大撇扇胸前抱扇:
右手于体前经弧线翻扇上划,左手横打开;右手沿原线翻扇回到左胯前立扇,左手水平线向右平拉于右肩前,架肘。
形成“三道弯”体态。
(5)拨扇:
用扇尖向右划上弧线,同时左拧腰,左手曲臂于右肩前,头向右倒,形成静止的“三道弯”;右手向左转腕,手背朝前,向左肩平拉扇。
左手向体旁弧线打开,同时右拧腰。
此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有停顿。
2.步伐类
(1)碾步,2/4(慢板)两拍完成。
准备:
面对1方向,正步,双背手。
1一: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膝靠左膝关节后,双膝略曲,左脚跟右脚掌同时于2方向用力碾至8方向(开)。
2一:
左脚跟,右脚掌从8方向碾回2方向,双脚尖对3方向(关)。
(2)拧步,2/4(慢板)四拍完成。
准备:
面对1方向,正步,双垂手。
Da—:
双膝相靠、略曲,向2方向拧的同时左脚抬至右脚踝内侧,脚尖对3方向。
1一:
双膝拧回1方向,左脚随膝落地,脚尖对8方向成丁字步,双腿略曲。
2一:
双腿慢慢伸直,重心向左前腿移、右腿成后踏步。
3—4:
相反方向做1次。
(3)丁字三步,2/4(快速)六拍完成。
准备:
面对1方向,正步,双背手。
Da一:
身体与双膝拧至2方向,右脚跟稍抬,左脚抬至右脚踝内侧,脚尖对2方向。
1一:
身体向1方向,双膝向左拧,同时左脚落地成正步,外缘着地腿略屈,右脚在旁略离地。
2一:
右脚上左脚旁成正步,内缘着地,左脚外缘着地不动。
Da一:
双膝向右拧,同时左脚旁内缘,右脚外缘着地。
3一:
身体向8方向,双膝拧至8方向,左脚向后撤一步脚掌落地,右脚抬至左脚踝内侧,脚尖对8方向。
4—6:
相反方向做一次。
(4)倒丁字步,2/4(稍快)两拍完成。
准备:
面对1方向,正步,双垂手。
1一:
双膝靠拢,左脚向2方向全脚蹭出一步,脚尖对2方向成倒丁字步,重心在中间,头向左倒。
2一:
相反方向做一次。
(5)提拧步,2/4,稍快,两拍完成。
准备:
面对1方向,正步,双垂手。
Da一:
双膝靠拢拧至2方向,右脚跟抬起,左脚抬至右脚踝内侧,脚尖对2方向。
身体向3方向。
1一:
身体向1方向,双膝拧向8方向,左脚尖对8方向落地。
丁字步蹲,右脚弯,后踢步略离地。
2一:
右脚脚掌落地,左脚抬至右脚踝内侧,双膝拧至2方向,左脚尖对2方向,身体向2方向。
胶州秧歌的“拧、碾、抻、韧、扭”时间:
2013-04-2710:
04来源:
网络作者:
佚名点击:
次每个舞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动律,形态和神韵。
相应的便形成了它不同的动态特征。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
这五种动律特点几乎是在所有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
他们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充满活力。
富有内在的激情和动作力度,是胶州秧歌的神...每个舞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动律,形态和神韵。
相应的便形成了它不同的动态特征。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
这五种动律特点几乎是在所有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
他们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充满活力。
富有内在的激情和动作力度,是胶州秧歌的神韵之所在,是舞蹈动感特点之源泉。
“拧”是以腰为轴。
向外拧转的“三道弯”体态。
“碾”是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之推反射在脚部的旋力上。
“拧”“碾”在胶州秧歌中是紧密相连的,这两个字是形成“三道弯”体态特征的关键之所在。
“三道弯”是由舞蹈者在动作过程总以动力腿的脚掌或者是以脚跟的碾动做动作而形成的。
而“碾”在舞蹈动作上,主要呈现在脚部。
如丁字碾步这种脚步动作舞动时,由于先内后外侧之碾转,同时膝部则以先开后关或先合后开的转动及脚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又由于舞者大腿与膝盖向内侧拧动抬时,支撑主力腿的脚跟提起,而动力腿下踩时,主力腿又有栓制地向外侧拧动落脚跟,继落脚掌,从而使胶州秧歌形成线条变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也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
再如“丁字拧步”,强调抬腿时大腿和膝部向内侧拧动,同时主力腿脚跟有控制的提起,主力腿另一方的腰肋上提。
落脚时,要有控制的先落脚跟,再落脚缘。
膝部再向外侧拧动,腰转动向另一方上提。
膝盖的一关一开,脚下的脚跟推动,腰部的反复拧转形成拧腰的动感和重抬轻落的力感。
如“丁字三步小鳗扭”,虽然动作节奏快,变化快,但脚步和膝部都要强调拧,碾的过程中,腰部岁之而扭动,每一拍都形成“三道弯”的体态。
王玫编导的女子群舞《春天》就充分运用了典型的丁字拧步,倒丁字碾步,丁字三步小鳗扭等动作语汇为素材,给人活泼俏丽的动感,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热情向上的意韵。
作品《俺从黄河来》舞蹈中的女子动作就是以“胶州秧歌”重抬轻落,飘起的身姿韵态。
演绎母亲河流淌着无尽的酸楚。
另外,这个舞蹈中女舞者们每一个聚散的凝步,每一次的强发快收,速度变化,和曼妙的“三道弯”,无一不体现出了东方女性特有的阴柔含蓄。
“抻”“韧”,是胶州秧歌脚步动作中呈现出的一种力的延伸美感。
“抻”是起动或到达极点空间时,动作形态的瞬间持续,而表现相互一种延伸感。
按我们的通俗语来理解就是“在某一个动作已经做到位的情况下再往前延伸一点。
“韧”是在流动的动作的变形中,呈现出一种力的性格,给人以不间断的力的延伸美感。
比如,我们在胶州秧歌中常见到的一组动作:
1-2拍十字步向前。
上推扇,身旁转扇;3-4拍丁字拧步退,胯旁转扇,遮羞横拉扇,就表现出丁字拧步,因为换脚拧步过程快,姿态形成过程慢,因此在上推扇时,把韧劲推向身体各部位,从脚到膝、腰、肩、头、双臂、指尖,直到神经末梢,将碾、拧、神、韧劲蔓延上去,波及开来,展现给观众的是肢体渐渐伸展,给人一种抻韵丰厚饱满之感,构成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
胶州秧歌还有着“快发力和慢延伸”的舞蹈节奏特点。
慢伸动作出去,再快闪开。
比如,在推扇和丁字拧步及抻的过程中,都是速度较慢的动作。
所以为什么说胶州秧歌的舞蹈动作表现在力的发身不等量和不平均呢,也就体现在这方面。
由于舞蹈动作中有着“拧、碾、抻、韧”的动律特点,所以才形成了胶州秧歌在运动节奏上的轻重缓急和长短不一的情况。
胶州秧歌在呼吸的运用上具有吸气短、快、轻、呼气缓、稳、沉的一些特点。
这种舞蹈中的独特的呼吸方法。
对于抒情性的舞蹈和塑造女性的性格特点有着它独到之处。
“扭”在汉族舞蹈中处处都有,一个“扭”字,便把汉族民间舞势的形态形象的勾勒出来了。
“扭”更是山东秧歌的韵律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突出了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辅以肩部,臂部适度的夸张。
在此同时,运用各种步子的时候,要把握内在的力度感受,舞出“艮中浪,艮中扭”的精彩,我们所说的“扭断腰”就是胶州秧歌“扭”的典型特征。
它主要是由脚、膝、腰的拧碾扭动的,每一拍的流动部分形成三道弯的体态,再配着双臂的交替横八字,便形成了全身性的“扭”的感觉。
现在越来越多的舞蹈编导都采用胶州秧歌的一些动态元素进行舞蹈编创。
无论在舞蹈内容上还是在舞蹈的形式上都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美,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具体可感的饱含了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
如作品《一片绿叶》的编导就是采用了胶州秧歌的一些元素,将舞蹈得以创作出来了。
编导主要是抓住了胶州秧歌的“扭”和“拧”的两个动作特点,将舞蹈清晰的刻画了像绿叶的娇嫩和女子的柔弱。
整个表现力和那种意境感觉特别的好。
又如作品《扇妞》中运用了“脚拧,扭腰”的动态,持续的拧、碾、抻、韧的这些动作变化,展现出了扇妞舞姿的花式叠出,动作灵活,韵味十足。
总体来说,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韧”这些基本动态不是单独表现的,而是有身体的各个部位沿一定的次序,依次的向上下不同方位同时进行的,构成了和谐统一的运动。
形成了它收与伸、请与弱、快与慢的极其鲜明的强烈对比的动态。
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所以才使得胶州秧歌有“三变、九劲、十八态”的俗称。
从而使得它的线条弯曲柔和,动作舒展轻柔,但也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
作品《摊煎饼的小鳗》在舞蹈动作中就是运用了胶州秧歌中的“拧、碾、抻、韧、扭”的主体动态审美和三道弯,九动十八态的体态特征,以及脚下正反丁字拧步,倒丁字拧步等,充分的表现了小鳗的细腻、乖巧、灵活的劳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