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16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docx

国元证券内部控制制度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制度

(经2020年7月9日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

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规、制度

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和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对公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

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它是由公

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

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的贯彻执行。

(二)防范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保障客户及公司的资产安全、完整。

(四)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1/15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经营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

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贯穿决策、执行、

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重大空白

或漏洞。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

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

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

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

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

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

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独立性原则:

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

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业务部门中后台岗位独立于业务操作岗

位。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充分考虑以下要

素:

(一)内部环境:

指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运行及效

果的各种综合因素,包括公司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风险理念、

2/15

经营风格、人事管理政策等。

(二)目标设定:

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风险偏好设定公司战

略目标,并在公司内层层分解和落实。

(三)事项识别: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

外事件进行识别,分清风险和机会。

(四)风险评估: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

外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公司制定

必要的对策。

(五)风险对策:

公司经营管理层按照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

险承受能力,采取规避、降低、分担或接受的风险应对方式,制

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六)控制活动:

公司经营管理层为确保风险对策有效执行

和落实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批准、授权、验证、协调、

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财产的保护、职责的分离、绩效考

核等内容。

(七)信息与沟通:

指识别、采集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

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有效传递。

(八)监督评价:

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监督、评价

的过程,它通过持续性监督活动、专项监督评价或者两者的结合

进行。

第六条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

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3/15

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七条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

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

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内部环境

第八条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

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

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第九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

施,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

担最终责任。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

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

部控制审计等。

第十条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

进行监督,对公司财务情况和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实施必要

的检查,督促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并对

督促检查不力等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一条公司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风控与合规委员会等

非常设机构负责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内部控制不力及不及

4/15

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等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审计监察部、合规法务部、风险监管部和内核办

公室等内控监督检查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负责对公司内部控

制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

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

第十三条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以下统称“各

部门”)具体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本单位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及日常工作,及时纠正本单位内部控制存在

的缺陷和问题,并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不力及不及时纠正内部控制

缺陷等承担相应责任。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

人。

第十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勤勉尽

责、认真落实、及时纠正和报告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一)通过学习、经验积累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二)在执业过程中自觉执行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流

程;

(三)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时应主动

纠正并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本单位分管领

导报告。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

5/15

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监察部作为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

制缺陷,应当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

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

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公司

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

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将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

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

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公司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

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公司董事、监事、总裁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公司文化

6/15

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

位职责。

公司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

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九条公司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总裁及其

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

度。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公司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

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公司风控部

门牵头至少每两年一次全面评估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或

调整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公司各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

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

度。

风险承受度是公司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

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识别内部风险,公司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总裁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

7/15

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识别外部风险,公司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

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

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公司各部门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

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

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公司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

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公司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

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8/15

公司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总裁及其他高级管理人

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

人风险偏好给公司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公司各部门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

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

制。

风险规避是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

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

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

略。

风险分担是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

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

略。

风险承受是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

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公司各部门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

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9/15

第二十八条公司各部门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

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

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

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公司全面系统地分

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授权审批控制是指公司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

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

相应责任。

公司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

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常规授权是指公司在日

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别授权

是指公司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公司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

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

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

10/15

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