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803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docx

旅游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

【关键字】旅游

平武县豆叩镇

二0一四年四月

平武县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讨论稿)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开发,以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四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促农增收,推动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农业观光体验、生态休闲为主题,制定平武县豆叩镇乡村旅游规划。

一、乡村旅游环境和资源概况

(一)豆叩镇概况

豆叩镇位于平武县南边的清漪江畔,是清漪江流域“三乡三镇”的中心集镇,国家六部委批准的全国重点小集镇、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四川省安全社区、四川省卫生镇。

是平武最大的羌族聚居镇,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305人。

现有2所中心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处,派出所1所,5家茶叶企业(其中1家手工制茶企业)。

(二)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明显:

豆叩镇是清漪江流域的中心集镇,距绵阳市区96公里、平武县城74公里,与北川县贯岭乡,平武县平通镇、大印镇、徐塘羌族乡毗邻。

全镇幅员面积150平方公里,境内山清水秀、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2.历史文化悠久:

豆叩镇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有厚实积淀的历史文化,及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故事。

一是羌族风情浓郁。

这里羌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0﹪以上,羌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羌族歌舞、服饰、刺绣以及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完善的保留和传承;二是茶文化历史悠久。

拥有全国稀有的高山大窝茶叶基地,采茶制茶历史十分悠久,境内百年老茶树比比皆是。

早在宋代,“龙州青丝”茶便被钦定为贡品,豆叩作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茶叶流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是古牌坊彰显红色文化。

豆叩镇的古牌坊位于清漪江畔的灯笼桥头,是大清道光年修建灯笼桥时立的牌坊,后红军经过时将其文字铲掉刻上了“赤化全川”、“参加红军打到成都重庆去”、“穷人要保护自己的苏维埃”等字样,因而又被老百姓尊称为“红军纪念碑”。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牌坊被移至文化广场,并进行修复,成为豆叩镇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四是豆叩古寺感召佛禅文化。

豆叩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为全楠木建筑,坐落在豆叩镇文化站旁。

5.12作抢救性修缮,该寺原名“五显庙”,为窦、寇两姓人家捐资修建,又名“窦寇寺”。

寺院依山就势,临水而建,全寺由山门、罗汉殿、观音殿、正殿(大佛殿)组成,由于文革时期被破坏,现仅保留下正殿(大佛殿)。

2007年11月,豆叩寺被四川省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3.生态环境优美:

豆叩镇境内沟壑纵横,水流清澈充沛,清漪江、徐塘河穿境而过,数十条溪沟与其汇合。

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

豆叩境内无工业企业、无矿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曾有国家大熊猫、黑颈鹤出现豆叩。

境内有青鹿、黑熊、岩羊、红豆杉、珙桐、等珍惜动植物资源,有竹荪、羊肚菌、山核桃、鹿耳韭、红心猕猴桃、樱桃等丰富的野生植物、水果可以不同季节采摘。

近几年规模种植三木药材达8000余亩。

4.旅游资源丰富:

豆叩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为“貢茶之乡”,境内现有茶叶基地20500亩,其中可作为旅游观光基地的标准化茶叶基地11000亩,茶叶年产量2400多万吨。

“平武绿茶”采用羌寨高山茶园之初春绿茶为原料,集千年制茶之经验,结合现代工艺而成,以其茶质纯净、滋味醇和、外形挺秀、无农残、耐冲泡等优异品质闻名遐迩,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境内有楠竹资源2650亩,规划的茶叶配装竹品工艺编制品正在进行。

境内还有华丰村半山腰屹立的鲁班洗脚台、千年的马灵光神树,银安村数百年的玉龙石拱桥、千年的红豆杉树,银岭村的河沟孤岛上的千年红豆树、大清同治四年建筑的羌族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群、皇亲例赠古墓群,紫荆村古楠木廊桥、古建筑民居的门口悬挂的2块进士牌匾。

5.交通方便快捷:

九环路复线省道平(武)平(通)路穿镇而过,距绵阳市区96公里(自驾车程约1小时40分钟),距平武县城(深山故宫报恩寺)73公里(自驾车程约1小时20分钟),道路安保设施基本齐全,通村水泥路全覆盖,30%的社实现水泥路。

沿绵阳、江油而上,经北川桂溪乡(猿王洞),平通场镇平关大桥上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豆叩镇。

每天有多趟过往江油、绵阳的客运班车,交通便捷。

目前正在设计并准备实施的绵九高速公路的建设完成,将极大的缩短绵阳至豆叩的距离。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设计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平武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两条主线”、四大重点工作,“一心、一廊、四集群”旅游发展规划,豆叩镇在内的清漪江集群主要依托羌族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在清漪江流域,深入挖掘羌风民俗,大力发展茶叶、果梅、中药材等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生态农业体验基地,以观光和体验为主题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灵体验的需求,着力营造真正让游客感受到洗眼、洗肺、洗胃、洗心的“非物空间”。

(二)发展思路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近期做好休闲农业体验区里面的豆叩镇采茶制茶体验游活动,以此带动全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统一思想,转变企业、农户的陈旧观念,理清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思路,为豆叩镇生态旅游发展营造多方参与、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2.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坚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民俗文化为纽带,以人文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以自然资源充实人文资源的内涵,合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

3.多层次开发,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原则,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特色新产品。

点,即各接待站(点),逐步发展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接待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农林牧各产业发展;线,即依托道路发展沿线经济,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道路绿化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形成融农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并以公路为载体,地方风土人情为纽带联接各接待点;面,即在开发点、线的同时,引导各村发展规模化、有特色的生态种植和养殖业,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4.全方位服务,坚持游购娱结合的原则,以游促购,寓乐于游,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游客。

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特色,顺应现代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打造“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情画意,精心推出具有观光性、参与性、奇特性的景观和项目,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开园节(采茶节)、运动会、茶叶展(农产品展)等乡村旅游活动,营造“春游豆叩,邀您山间采茶,亲身体验手工制茶,共赏漫山遍野的野樱桃红,品尝野菜山珍;夏到豆叩,邀您享受清漪江水的清凉,畅享撵鱼、踩水的童趣,体味江水、河滩的足底按摩;秋染豆叩,邀您品尝羌乡山果,感受羌山丰收的乐趣;冬临豆叩,邀您围坐吊脚楼中的火塘,品味羌民的特色美食,鉴赏雪映羌乡的别样风情”的季节特色游;围绕茶叶、天麻、蜂蜜、桃子、草莓、猕猴桃、竹、笋、核桃、板栗等已有产品,开辟“土特产超市”,研究开发具有浓郁乡情、乡味的“农字号”产品,满足人们自助采摘、临河垂钓、就地尝鲜、乡村旅游购物、领略山风、体验农活、露营野炊等多方面需求,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三、项目规划目标:

根据豆叩的实际,将豆叩规划为“一带三区”进行打造:

一带,即羌族文化传承带(豆叩场镇-竹坝村-紫荆村);三区分别是休闲农业体验区(银岭村、先锋村等)、生态农业观光区(砚石村、堡子村等)、溪沟露营探险区(华丰村、银安村)。

努力把豆叩打造成绵阳、四川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客源市场分析和定位

(一)客源市场分析

1.从近几年豆叩农家乐接待游客情况看,乡村旅游客源结构以川内游客为主,主要来源于江油、绵阳及部分成都游客,乡村旅游方式为家庭、车友会、网络组团等,逗留天数为0.5—10天,乡村旅游以避暑、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为主。

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已由静态的参观转变为动态的体验,即为追求可参与性、互动性、能够展示个性、放松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

仅今年清明小长假,豆叩镇采茶制茶体验游就接待游客2650人,旅游收入32万余元(其中企业手工茶叶收入10.5万元)。

2.双休日、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节及“十一”长假以及带薪假期的实行,加之豆叩镇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更加便利,周边县市及省内短途游客来豆叩生态体验旅游观光的机率将大幅度增加。

(二)定位

1.客源市场定位以周边县市居民和省内短途旅客为重点,积极做好省内乡村旅游团队的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省外乡村旅游市场。

2.乡村旅游形象定位为建成一个富有文化气息、民俗风情浓郁特色的生态农业体验区,着力营造一个功能区分布有序、根底设施健全、人民生活淳朴、乡村旅游项目独特的乡村旅游新形象,从视觉角度给游客一种一路风景如画,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的农家乐趣。

五、乡村旅游发展区域规划

(一)羌族文化传承带

1.区域范围

从豆叩场镇、经竹坝村、荣华村、沿平平路至紫荆村,全长18公里。

2.规划项目

(1)豆叩寺庙及周边打造

巩固豆叩寺省级文物保护成果,加大国家级文物保护申报工作。

完善三尊佛像后面屏风的设置,加大西游记彩绘壁画的保护,增设豆叩寺的历史文化记载碑记,落实住持入驻。

全面展现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和静心修身的禅茶文化。

(2)文化广场打造

将文化广场旁的石墙上整体打造为羌族历史文化浮雕展示墙;把茶叶集团后面的张登龙牌坊迁移至文化广场,修复并加强对其保护;利用文化广场举办羌历年庆祝活动、乡村运动会,表演羌族节目,以节促游。

(3)场镇下场口新桥头打造

在桥头空地上建设羌乡生态土特产及工艺品专卖市场,专营各类特色土特产、手工茶、羌民手工艺制品、时令生态蔬菜及水果。

同时做好旅游者的旅游中转服务。

(4)竹坝村楠竹工艺品及休闲区打造

利用成片的2650亩楠竹,恢复羌族竹工艺品的编制,结合豆叩茶叶的发展制作与茶叶礼品配套的装饰礼品盒,并请写生画家、羌族小学生画画,作为农家接待、装饰使用。

在竹海中增设亭台、茶室、农家接待室、露营广场、停车位,游客置身竹海,青枝轻摇,绿影婆娑,直接感受到的是一抹清秀、一派优雅和一身爽朗。

(5)荣华场镇羌族特色小吃店打造

在荣华过境公路旁打造独具特色的“炒炒饭”、“搅团”、“火烧馍”、“豆泡子馍馍”、“水粑馍馍”、“洋芋糍粑”、“血粑馍馍”、“咂酒”等羌族特色小吃餐饮店。

(6)紫荆村廊桥打造

紫荆村桥楼是镇境内现保存最完好的古桥建筑物,巨大的楠木横跨荣华河,一百多年来仍能保证对河两岸的羌民通行,桥楼两头青石条完美壮观。

需在廊桥头增设历史简介,并增设两个摄影点位。

(7)紫荆村羌绣园打造

与牛飞羌绣园合作打造连片绣房,集聚绣娘200余人。

并在入村口恢复一座羌族传统水磨磨坊,游客可以体验用羌民最古老的磨坊磨玉米,做、吃火烧馍,也可以亲手磨豆腐。

依托村中两块进士牌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打造豆叩进士第一村。

(8)公路沿线三木药材观光打造

将厚朴等三木药材种植点进行连片打造,建成标准化药材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接待点、露营点,让游客在高山之巅感受羌风羌意,体验“行到水穷处、座看云起时”。

(二)休闲农业体验区

1.区域范围

银岭村、先锋村。

2.规划项目

(1)采茶制茶体验游持续开发

以茶叶基地为阵地,以现有两家二星级农家乐为中心、辐射沿线农家接待点,以龙泉茶业手工制茶为服务指导企业,开展以穿羌族服装、采茶制茶的体验活动。

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上,争取旅游新村、美丽新村、示范村等项目,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优化环境,规划体验游活动,集中打造成片羌族民居农家乐和接待点。

充分利用镇内茶叶资源优势,结合豆叩镇独特的羌族人文、高山生态资源和环境优美的农房、庭院经济的优势,持续开发采茶制茶体验游线路。

(2)生态优质标准化茶园打造

在银岭村银岭社、郭家山社、先锋村连片规范管理培育生态优质标准化茶园1800亩。

争取农业项目,建设茶园内的游客观光路;并在路旁建一些石凳、石椅,健全茶园喷灌系统;设立宣传牌,将豆叩的茶叶文化,产品优势图文并茂的介绍出来。

(3)生态立体农业观光基地

规范银岭村郭家山社现有的20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的立体农业培育,加大成片规划建设力度,扩大岭尚水果专合组织的作用,强化各类成片水果的种植力度,实现不同季节都有水果的成熟和观赏。

开展在高山大窝茶基地成片间种银杏树、红豆杉树、厚朴等基地,加大林下养殖业的规模发展。

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观光道路、标示标牌,促进立体农业观光和产品外销。

开发高山生态有机茶、竹林鸡、生态羊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推行“林―禽―沼”、“林―禽―蔬”、“林―草―禽―蔬”等循环种养模式,做到“规模养殖、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以增加群众收入。

(4)发展高山生态蔬菜

在银岭村毛家山社、老房社发展生态高山蔬菜300亩,种植白菜、莲花白、萝卜、蒜台、茄子等高山蔬菜,全面实施无公害培育模式,成片规模种植,同时体现观光效果,开展以高山蔬菜采摘体验活动。

还可集中流转部分土地,供城市人租用种植,全方位体验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拌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的喜悦。

(5)“写意古寨”开发

依托银岭村老房社大清同治四年的羌族木制民居为中心,引进企业,对集中的14户的古老民居建筑群进行连片开发打造,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经营。

铺筑1.9公里旅游沙石道路、设置集中停车点,铺设寨内青石板人行道路,统一风格房屋外表装修,力图给书画摄影人士、业余爱好者对田园绘画、摄影提供一个优美的乡村基地,为游客提供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集观光、休闲、聚会、避暑、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

(6)红豆相思岛开发

银岭村通村公路旁的陈家大院前的山涧小溪中有一个小岛,小岛上耸立着一颗千年红豆树,其溪水清澈、鱼儿嬉游、周边绿树成荫、岩壁陡峭秀美。

后期将在小岛的下方设置简易拦水坝形成小水库,出现房、树、水、岩为一体的八卦图的凸显。

将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与企业或投资个人合作开发的方式,对3户农户进行整体羌族特色风貌打造,在靠溪的房间开设静室,吸引游客及画家。

整治修复人行索桥为与自然相融的绿色景观索桥。

并对千年红豆树进行保护,种植红豆母树,促使千年红豆树开花。

在千年古树上悬挂羌红、风铃,吸引游客参拜并种下红豆母树,了自己的相思情。

(7)茶马古道文化恢复

豆叩有着悠久的采茶制茶历史,“铃惊翠谷,马帮进茶乡;蹄碎苔痕,牦牛出锁同;竹嵩点波,船翁渡茶客;云涌人面,掮子运茶包”描绘了茶马古道的繁荣。

将在银岭村老房社设置马厩、修复部分茶马古道,恢复原溜马场,游客可以在豆叩茶乡体验茶马古道的味道,感受高山马场骑马赛马的风采。

(三)生态农业观光区

1.区域范围

堡子村、砚石村

2.规划项目

(1)砚石大窝茶古茶树园打造

充分展示砚石村在平武大窝茶最多、时间最久的历史,集中将砚石村砚石社的稀疏、产值不高大窝茶古茶树资源进行整合,对古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试点,秋季时连片密集移栽种植200亩,精心进行日常管护,提高大窝茶的质量和品质。

同时修建园内观光道路,并在古茶园旁开发1-2户具有羌族特色的民居来做旅游观光接待点,开设手工大窝茶作坊、恢复传统溜茶工艺和茶叶菜等旅游项目。

(2)堡子村乔坝社珍稀植物驯化基地

为充分展示豆叩的珍稀植物,利用堡子村乔坝社200余亩的地势平坦、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建银杏树、红豆杉、红豆树、珙桐树等珍稀名贵植物扦插、种培驯化基地100余亩,注重连片开发,分类培育,错落有致,具有可赏性。

在基地上修建观光道,建1个游客接待点,为游客提供吃住条件。

(3)砚石金银花观光基地

在砚石村大坪社2013年建成的高山大窝茶基地内间种200亩金银花的基础上,鼓励农村专合组织2014年开始每年扩植一定规模。

在金银花基地设置观光休息点位,完善标示标牌,立金银花介绍彩绘,出售金银花产品。

(4)平武核桃培育基地

在砚石村砚石社上方规范建设300亩核桃基地,实现希大窝茶内的有效间种,利用阳山、土质肥沃、交通方便的优势,建设观光道路,展示平武高山核桃成片培育的效果。

(5)野生天麻驯化基地

豆叩曾经培育的大量外销天麻,其天麻素在国内品种中含量最高,因市场等原因影响造成培育户逐渐减少。

后期将在堡子村乔坝社成片规划建设20亩的天麻驯化基地。

(6)野生山药培育基地

将堡子村永兴社已有的10亩野生山药基地,产品基本上都销至绵阳、江油等地,后期将进行基地规范培育,并在永兴社扩大规模至50亩,需及时恢复水毁通社道路,保证山药外运及基地观光需求。

(7)生态养殖基地

在砚石村成立生态养殖专合组织,结合原生态的环境,培育生态猪、鸡、羊等养殖基地,实现生态养殖的全过程可追溯,肉质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大胆探索“茶香猪、茶香鸡”的培育模式,为茶农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四)溪沟露营探险区

1.区域范围

银安村、华丰村

2.规划项目

(1)大松树神树及玉龙桥打造

沿银安村溪流旁道路而上,一棵千年古松树与红豆杉的特征极为相似,巍然挺拔在农家院落边,树直径达2米,树枝遒劲,枝叶繁茂,参天闭日,树龄达千年,明国时期有人避难于此,并作大松吟碑记。

规范神树旁的空地、民居,在树旁设游客露营平台,维修玉龙桥。

(2)清湾探险区打造

从银安村玉龙桥处沿溪上行5公里进入清湾,清湾原始森林资源优势丰富,沿途有红豆杉、马灵光等多种珍惜植物。

其林下山涧,怪石嶙峋,沟谷周边悬崖绝壁,上边坡绿色成荫。

将在沟口搭设简易露营平台,溪沟沿线人工开挖步行通道,设置部分安全告知标志。

(3)金宝探险区打造

从华丰村大桥上行500米左行进入金宝社溪沟,溪沟旁有千年神树马灵光,各类野菜沿线均可采摘,有观赏小瀑布、天然溪沟游泳池。

将修复部分通社路,人工开挖步行通道,设置简易露营平台和野外烧烤区。

 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一)保护资源。

一是要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吸引城市居民走出楼房峡谷、水泥森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重视加强村民和游客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同时禁止开山采石。

二是保护自然景色。

原始森林的资源是不能再生的,也是无法复制的,损毁容易,恢复难,禁止村民乱砍伐森林,禁止游客对森林进行破坏,努力保护林业资源。

三是对珍惜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禁止村民和游客猎捕珍惜动植物。

(二)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按照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模式,以点带面重点扶持部分农户种植茶园、种植和保护生态林、种植优质水果,逐步把豆叩建成普通市民周末、黄金周,短期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是重视建设农家乐设施。

开发以住农家舍、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为主的农家乐生活体验游。

(三)作好水体规划。

利用并整理现状水系,修复洪灾造成的损毁痕迹,适当人工制造水景观,为游客在公路沿线看到水的生机和活力。

七、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4年):

立足现有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运营模式雏形,开展接待的系统培训,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实现游客的初步认可。

重点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体验游中的采茶制茶体验游活动,政府引导宣传、培训、掌控市场程序、规范市场经营。

做好其它项目的基地建设,打造包装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5-2016年):

巩固休闲农业体验游成果,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开休闲农业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羌族文化传承活动,试探开发溪沟露营探险游活动。

真正把采茶制茶体验游逐步扩大到观光游、养生游、亲子游、农家体验游等多种模式,发展到全镇有能力的各个村,拓展旅游适宜时间,得到游客的全面认同。

(三)第三阶段(2017-2020):

规划羌族特色民居,出台补助政策,引导农户改建,逐步形成规模,引进企业包装打造,为豆叩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把豆叩紧密融入到全县旅游兴县战略,拉动豆叩发展。

八、组织措施

为推动豆叩乡村旅游发展,成立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旅游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副镇长为副镇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旅游发展组、农业产业组、场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组,另专设文化旅游中心及宣传报道组,落实专人及旅游咨询专线电话。

落实各项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确保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健康有序的推进。

九、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针对豆叩镇乡村旅游资源状况及确定的开发项目、地点、规模等因素,按照造价标准和项目论证,重点点位及配套建设项目前期初步投资额估算为1056万元,其中:

景点建设投资596万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60万元。

第一阶段:

共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5万元、旅游点投资20万元。

其中银岭村通村水泥路水毁路段增设外挡土墙35万元、过度路面实施水泥路10万元、增设4公里的标志标牌及波形护栏和错车道30万元;银岭老房社1.9公里砂石路面及涵洞、边沟20万元;银岭陈家大院索桥改造15万元;先锋村水毁外挡土墙修复及路面修复30万元;华丰村通村公路路面、边沟修复25万元;银安村通村公路外挡土墙及路面修复40万元。

旅游宣传10万元,景点维修整治打造10万元。

第二阶段:

共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55万元、旅游点投资576万元。

其中银安大松2公里砂石路及涵洞边沟20万元;华丰金宝4公里砂石路及涵洞边沟40万元;紫荆天井3公里砂石路面及涵洞边沟30万元;银岭银岭社2.8公里水泥路150万元;玉龙石拱桥维修恢复15万元。

豆叩寺打造及后续工程20万元;银岭老房社14户、陈家大院3户古老建筑群集中打造136万元;茶叶基地、竹海基地、其它生态农业基地观光道路约30公里300万元;茶叶基地喷灌500亩50万元;旅游点安全设施及标示标牌40万元;河道疏浚及简易水景观打造30万元。

(二)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综合农业观光、体验、生态休闲等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休闲、娱乐、考察、游览的价值,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游客的回头率较高,开发前景乐观,必将有很好的效益回报,能够带动老百姓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2. 社会效益: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新农村成果,又找到了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了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及羌乡茶文化的资源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羌乡,以羌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豆叩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生态农业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生态环境评估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游览、观光、美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新农村形象,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