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807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docx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和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生物技术:

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

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

3、改造生物体:

指获得优良品质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品系。

4、生物原料:

指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长过程产生的能利用的物质,如淀粉、糖蜜、纤维素、生物碱、乙醇等有机物,也包括一些无机化学品,甚至某些矿石。

5、基因工程:

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

6、DNA重组技术: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把这种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增殖和表达的技术。

也称基因操作。

7、基因克隆(DNA分子克隆):

在体外重新组合DNA分子的实验过程中,是通过能够独立自主复制的载体分子质粒或噬菌体为媒介的,将外源DNA或外源基因引入到寄主细胞进行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相同的重组DNA分子,或者外源基因表达获得大量的蛋白质。

8、基因工程理论依据: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相同的物质基础,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基因是可切割的,基因是可以转移重组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9、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获得目的基因,构造重组DNA分子,转化或转染,表达,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

10、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可分为:

?

基因工程的准备阶段(在40年代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在50年代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的问题;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表达问题)?

基因工程问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现: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等工具酶,使DNA分子进行体外切割和连接,即体外重组成为可能。

)?

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阶段(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构建各种克隆载体,培育出许多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生产了许多生物药品。

1973年,基因工程诞生元年

11、转基因动物-体内带有外源DNA的动物转基因小鼠;“乳腺反应器”工程-哺乳动物的乳腺作为反应器;转基因植物-改良植物性状。

12、基因工程的发展:

第一代基因工程蛋白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经典基因工程);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编码基因的定向诱变(蛋白质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信息途径的修饰重构(途径工程);第四代基因工程基因组或染色体的转移(基因组工程)第二章(基因克隆载体——质粒)

1、克隆载体:

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

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细胞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

2、载体的功能及特征:

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

3、载体的三个基本结构:

1)至少有一个复制起点,因而至少可在一种生物体中自主复制;如果要正确表达还需启动子和终止子;2)至少应有一个多克隆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3)至少应有一个遗传标记基因,以指示载体或重组DNA分子是否进入宿主细胞。

4、多拷贝DNA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用于大量制备克隆载体DNA分子,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这样可大大减少工作量;二是如果载体中插入了外源基因,那么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也就大量增加了,这就有利于大量地表达外源基因,从而获得大量的基因表达产物,这也正

是基因工程的目的之一。

6、克隆位点:

分子克隆载体的目的就是要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再转移到某种宿主细胞内,那么克隆载体就应该有一个位点供外源DNA插入,这个位点就是克隆位点。

克隆位点一定是一个限制酶切位点,而且必须是由6个核苷酸或6个核苷酸以上的序列组成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7、为多克隆位点区:

具有多个克隆位点的载体,而且将多个克隆位点集中在一个很短的序列内,这种序列常常被称之为多克隆位点区。

8、当试图把一个载体DNA或重组DNA分子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时,我们如何知道载体或重组DNA分子已经进入了宿主细胞,答:

标记基因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获得了外源DNA分子进入的细胞被称之为转化细胞。

标记基因往往可以赋予宿主细胞一种新的表型,这种转化细胞可明显地区别于非转化细胞:

转化细胞有了新的表型,而非转化细胞仍保持原有的表型。

9、标记基因的功能:

?

指示哪些细胞是转化细胞,选择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即指示外源DNA分子是否插入载体分子形成了重组子,筛选标记基因。

10、标记基因的种类:

(1)抗性标记基因(可分为抗生素抗性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代谢抗性基因),

(2)营养标记基因(主要是参与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必需营养物合成酶类的基因),(3)生化标记基因(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催化某些易检测的生化反应)。

11、原核生物的标记基因要用于其它生物时,应对这些基因进行改造,将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换成另一种生物的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

12、载体分类:

按照载体的复制子来源划分:

质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混合型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

按照克隆载体的功能或用途来划分:

普通型载体或克隆载体、表达型载体、其它特殊用途类型。

13、质粒型载体:

所含的复制起点主要来自不同的原核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和一些低等真核生物中的质粒DNA,有的复制起点则来自染色体DNA(如酵母菌)。

许多载体DNA上只含有一种复制起点;然而有的克隆载体却含有两种复制子序列,这类载体能在这两种不同的生物中自主复制。

14、病毒型载体:

所含的复制起点是来自病毒DNA。

使用得最广泛的动物病毒复制起点来源子SV40。

15、混合型载体:

这类载体复制起点来自质粒和病毒。

粘粒载体、噬菌粒载体等,这类混合型载体也是穿梭型的,即它们既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亦可在动物细胞中复制。

16、人工染色体载体:

指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

17、普通型载体:

这类载体主要用于各种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建立。

18、表达型基因:

这类载体主要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或是用于大量生产一些有用的转录产物或蛋白质,有的也可用于cDNA文库的建立。

19、其它特殊用途类型:

定位整合载体、启动子探针型克隆载体、诱导表达型载体、组织特异型表达载体。

20、质粒:

是一类特别亚细胞有机体。

它的结构比病毒还要简单些,只能够在寄主细胞内独立地增殖,并随着宿主细胞的分裂而被遗传下去。

一个质粒就是一个DNA分子,一般以超螺旋共价闭环DNA的形式存在。

21、质粒的分布:

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菌的细胞中,在某些蓝藻、真菌和绿藻的细胞中也已经发现有质粒分子的存在。

22、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分子小:

1,200kb,多数10kb;

(2)编码基因少:

2,3个中等大小的蛋白质;(3)环形状:

绝大多数是双链环状DNA;(4)质粒的空间构型:

?

共价闭合环状DNA,呈超螺旋(SCDNA);?

开环DNA(OCDNA);?

线形DNA(IDNA);

(5)质粒空间构型与电泳速率:

scDNA最快、lDNA次之、ocDNA最慢。

23、根据宿主细胞所含的拷贝数分类:

一种是低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宿主细胞中仅含有1—3份的拷贝,我们称这类质粒为“严紧型”复制控制的质粒;另一类是高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宿主细胞中可高达10一60份拷贝,这类质粒被称为“松弛型”复制控制的质粒。

24、质粒的自主复制性:

质粒能利用寄主细胞的DNA复制系统进行自主复制;质粒DNA上的复制子结构决定了质粒与寄主的对应关系。

25、质粒不相容性:

指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够在同一个寄主细胞系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

26、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中必有一种会被逐渐地排斥(稀释)掉。

这样的两种质粒称为不亲和质粒。

27、质粒的迁移作用:

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引发的非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过程,叫做质粒的迁移作用。

28、接合型质粒:

分子比较大,编码有一套控制质粒DNA转移的tra基因。

其占据质粒的三分之一(,33kb),称为转移区,包括编码F性菌毛、稳定接合配对、转移的起始和调节等,总共约40个基因。

29、非结合质粒:

不含tra基因的质粒;分子小、拷贝数多、不会自行结合转移、比较安全。

30、构建质粒克隆载体的基本策略:

在宿主细胞进行有效的复制,且有较多的拷贝数;松弛型复制起始点;克隆位点(或多克隆位点);标记基因(外源基因插入失活);载体分子尽可能小(高转化率、更大片段);表达载体(启动子、终止子等);生物安全。

31、质粒克隆载体的设计和构建过程应遵循几条原则:

选用合适的出发质粒;正确获得构建载体的元件;组装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选用合适的启动子;力求构建过程简单。

32、构建载体的手段:

酶切,修饰,连接

33、pBR322载体长4362bp,它有一个来自ColE1/pMB1的复制起点(ori),这个复制起点可使pBR322在大肠杆菌中的拷贝数达到20个。

(P表示一种质粒)

34、如何判定宿主细胞是否被转化,:

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一种加有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然后放在37?

下培养。

只有转化的细胞才能生长,因为pBR322有Apr基因和Tcr基因。

35、如何判定转化的载体是否为重组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有ScaI和PstI两个克隆位点的,插入灭活,这种重组子就再也不会赋予转化细胞以氨苄青霉素抗性,因此,这种重组子所转化的细胞就只能涂布在加有四环素的平板上。

四环素抗性基因中有BamHI和SalI两个克隆位点,插入灭活。

36、pBR322的缺点:

保留了转移蛋白(mob)的bom作用位点,能够被ColK质粒编码的mob蛋白识别,如果再有F质粒的参与,就有可能转移。

双抗生素标记(负筛选法)37、pUC系列载体有三点与pBR系列载体不同:

一是pUC载体较小,全长仅2686bp;copy2000,3000/cell;二是只保留了一个药物抗性基因Apr,另一个标记基因是β-半乳糖苷酶基因,该基因是一个生化标记基因,极易检测,(正筛选法);三是有一个多克隆位点区,共有10个克隆位点,极有利于克隆外源基因。

38、在pUC18载体中,有两个标记基因:

一是Apr基因,它专门用于指示DNA分子是否进入了宿主细胞;另一个是LacZ基因,它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α-链,作为重组子筛选标记(蓝白筛选)。

39、蓝白斑形成:

pUC质粒载体上的lacZ编码α肽与大肠杆菌的LacZ?

M15编码的缺失突

β-半乳糖苷酶“互补”,使它能形成4聚体,又能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形成蓝色菌落。

pUC载体上LacZ’的5‘端有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本身虽不干扰LacZ’的合成,但插入外源基因就会阻止LacZ’的合成。

不能互补,因此形成白色菌落。

40、MCS无外源基因插入时,互补,蓝菌斑;MCS上插入外源DNA后,不互补,白菌斑。

41、农杆菌Ti质粒载体

42、野生型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可根据其产生的冠瘿碱类型分为:

章鱼碱类,胭脂碱类、农杆碱型和琥珀碱类等。

43、Ti质粒携带着既能合成又能分解这些化合物的酶类的相应基因,然而冠瘿碱合成基因却不能在根癌农杆菌中表达,它们只有进入植物细胞后才能表达,Ti质粒上的冠瘿碱分解基因产物却能分解冠瘿碱,为宿主细胞提供能源、氮源和碳源。

44、Ti质粒的结构:

Ti质粒是一种双链环状DNA分子,其长度为160-250kb;44、Ti有5个功能区:

(1)T-DNA区:

12-24kb

(2)冠瘿碱分解区;(3)毒性区(Vir);(4)Ti质粒接合转移区(tra/con);(5)DNA复制区(Rep)。

45、Ti质粒致瘤的分子机制:

损伤的植物根部会分泌出乙酰丁香酸和羟基乙酰丁香酸,它们能诱导Ti质粒上的vir基因以及根瘤菌染色体上的一个操纵子表达。

vir基因产物将Ti质粒上的T-DNA单链切下,而根瘤菌染色体上的操纵子表达产物则与单链T-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者转化植物根部细胞。

46、T,DNA上有三套基因,其中两套基因tms、tmr分别控制合成植物生长素与分裂素,促使植物创伤组织无限制地生长与分裂,形成冠瘿瘤。

第三套基因Onc基因合成冠瘿碱。

3个同源区段,含有6个基因位点,是冠瘿瘤形成所必需的,统称“致癌基因”。

47、在致癌区和冠瘿碱合成区的两侧存在着一个25bp直接重复序列,由这三部分所构成的DNA区域叫做T-DNA(transferDNA),插入植物染色体中的Ti质粒片段只有T-DNA。

由于T-DNA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中的位置不相同的,因此植物染色体上可能并没有可供T-DNA插入的专一性DNA序列。

48、毒性区(Vir)的基因只能在根癌农杆菌中表达,其表达产物参与T-DNA从Ti质粒中脱落出来,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

49、Ti质粒的改造:

除去T-DNA上的生长素(tms)和分裂素(tmr)生物合成基因,因为大量的生长素和分裂素会抑止细胞再生长为整株植物;除去T-DNA上的冠瘿碱合成基因(tmt);因为有机碱的合成大量消耗精氨酸和谷氨酸,影响植物细胞的生长;除去Ti质粒上的非必需序列,最大限度地缩短载体的长度;安装大肠杆菌复制子,使其能在E.coli中复制,利于克隆操作;安装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如neor基因,使用植物基因的启动子和polyA化信号序列;安装多聚人工接头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50、取代型Ti质粒克隆载体:

用大肠杆菌质粒载体取代野生型Ti质粒的全部或部分T-DNA核苷酸序列,而构建成取代型Ti质粒克隆载体。

51、PGV3850Onc-载体特征:

它含有T-DNA边界区和T-DNA区以外的全部Ti质粒DNA序列;位于右侧边界区附近编码胭脂碱合成酶的基因(Nos)仍然被保留,可作为鉴别转化细胞的一个标记;Onc致瘤基因已被切除,可以保证被转化的植物细胞得以正常分化;T-DNA内部的onc缺失区被pBR322序列(含Apr基因)所取代。

Onc,载体叫“卸甲载体”52、PGV3851Onc+载体:

一种是PGV3851载体,它的T-DNA区段中的缺失范围比pGV3850的要小,其左侧的核心区已经缺失并被PBR322取代,但右侧的核心区(包括Tmr基因内)则仍然保留着,这种质粒形成不依赖于植物激素的芽性突变体。

所以这种载体系统的优点也于它可以快速地增生冠瘿组织(比较快速而容易得到转化体。

53:

中间质粒克隆载体:

T-DNA的部分序列插入大肠杆菌质粒载体中,由此构建的克隆载体承载外源基因后,须先在辅助质粒或卸甲载体的推动下进入农杆菌,再在农杆菌介导下送入植物细胞。

54、一元载体:

共整合克隆载体系统中间克隆载体;二元载体:

双元克隆载体系统中间克隆载体。

55、共整合克隆载体系统中间克隆载体特征:

中间载体必须含有与Ti质粒T-DNA区同源的序列,此外含有pBR的序列,在其被引入到根癌农杆菌后即可高频地与Ti质粒的T-DNA的同源序列进行重组;它应具有几个细菌筛选标记,这将有利于筛选共整合质粒;它必须具有bom位点,在有诱导质粒存在的情况下,bom位点的存在可以使中间载体在不同细菌细胞内进行转移;它应该含有阳性植物选择标记,以利于转化植物细胞的筛选,例如新霉素磷酸转移的基因,其可赋子转化植物细胞卡那霉素抗性;

无Ti质粒的边界序列(缺LTS和RTS)

56、植物细胞转化的共整合系统:

首先在E.coli中筛选重组分子,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质粒与受体Ti质粒(卸甲载体)上的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Ti质粒上,用于侵染植物细胞。

T-DNA重组分子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Kmr筛选转化细胞。

57、)植物细胞转化的双元系统:

目前T-DNA转化植物细胞的标准方法是双元系统,即穿梭质粒。

由于载体比较小,也称之为微型Ti质粒。

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直接转化含有Ti质粒的根瘤农杆菌,经筛选后直接感染植物细胞。

58、双元系统与共整合系统有所不同:

含外源基因的质粒可在农杆菌内自主复制并保留下来。

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植物的创伤信号启动Ti质粒上的Vir基因,随后将穿梭质粒的T-DNA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59、农杆菌内为辅助Ti质粒,这类Ti质粒由于缺失了T-DNA区域,完全丧失了致瘤作用,主要是提供Vir基因功能,激活处于反式位置上的T-DNA的转移。

60、携带外源基因的是微型Ti质粒(Mini-Tiplasmid),它在T,DNA左右边界序列之间提供植株选择标记。

61、酵母菌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低等真核生物,共由56个属和500多个种组成。

酵母2µm质粒

62、酵母菌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

酵母菌是最简单的真核模式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调控机理比较清楚,遗传操作简便;具有原核细菌无法比拟的真核蛋白翻译后加工系统;能将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分泌至培养基中;不含有特异性的病毒、不产内毒素,美国FDA认定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系统(GRAS);大规模发酵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63、酵母菌中的野生型质粒:

酵母2µm质粒的研究基本自70年代开始,用电镜观察,发现它有大小两个环区,称为L环和S环。

啤酒酵母中2µm质粒约有60~100拷贝。

2µm质粒呈现非孟德尔遗传,且定位于核质中。

含有2µm质粒的菌株称cir+,丢失了这种质粒的菌株称cir-。

酵母的2μm质粒不授予宿主任何表型效应,也属于隐秘型质粒。

64、2µm质粒有两个599bp的反向重复序列,分子内和分子间重组发生在这段反向重复顺序上,重组的结果使2µm质粒至少有两种形式:

A型(23,R,XY’)、B型(24,L,XY)65、2µm质粒有三个功能区:

(1)ori(复制序列),它是2µm质粒中含有的自控复制序列,其中合有复制起点,精确定位于一个小于75bp区域。

(2)REP,具有控制2µm质粒复制能力的作用。

(3)FLP功能区,FLP基因编码一个较大的蛋白,与质粒重组有关。

66、YEP(附加体型酵母质粒):

以2µm质粒上的复制元件为复制子的质粒称为YEp;由细菌质粒和酵母2µm质粒全部或部分片段构成。

重组构建的质粒在酵母和大肠杆菌中能很好复制。

转化频率104转化体,细胞,表型分离率较YRP类载体低,约为1—5,,代。

YEP这些特性使它成为构建表达型载体的很好的骨架系统。

67、YRP(复制型酵母质粒):

由细菌质粒和一段含有ARS序列的酵母染色体DNA构建而成,内插一段基因标记DNA。

ARS为酵母菌染色体中的自主复制序列,0.8-1.5kb。

YRP在酵母中拷贝数高,约为30一50拷贝,细胞,转化频率高(103-104转化体,µgDNA)。

但转化体表

型不稳定,在非选择性压力下,每十代95—99,表型丢失。

68、YIP(整合型酵母质粒):

由细菌质粒和一段不含有ARS的酵母染色体DNA组成,即含有酵母菌染色体DNA同源序列。

当YIP转化入基因缺陷型酵母后,能整合进入基因缺陷型酵母染色体同源基因区域,实现缺陷互补选择性基因标记。

YIP转化频率较低,约为1—10转化体µgDNA,每个细胞中拷贝数只有一个,然而表型稳定。

YIP常用来研究酵母基因的定位,分离与基因调控。

69、目前常用的酵母质粒有:

YIP,YEP,YRP共3种类型

70、PCR产物克隆载体(TA载体):

用Taq酶扩增的PCR产物的3’端有一个非配对的脱氧腺嘌呤核苷(A)。

用线性质粒,其5’端各带一个不配对的脱氧胸腺嘧啶核苷(T),与PCR产物以TA方式连接,而直接重组,即TA克隆。

这类载体叫TA载体。

第二章(基因克隆载体——噬菌体)

1、病毒颗粒:

DNA或RNA,外壳蛋白;核酸的复制和外壳蛋白的合成,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完成的。

嗜菌体:

溶菌生长、溶原生长。

2、噬菌体克隆载体:

λ噬菌体由外壳包装蛋白和l-DNA组成;线状双链DNA,48502bp两端各有12个核苷酸组成的5’凸出互补粘性末端(cos位点)。

有61个基因,各司其职3、λ噬菌体基因大致分为4个区(至少30个genes):

结构区:

A,J19个基因,编码头、尾部蛋白质;重组区:

att(attachment)、int(intagrate)及xis(excission);调控区:

启动子、终止子和N、CI基因;裂解区O-R。

4、噬菌体载体构建的基本策略:

切去非必须区;抹去多余的酶切点;插入筛选标记基因;建立体外包装系统。

5、用λ作载体比起用质粒作载体有以下几个优点:

a.λ载体可容纳的较大的外源DNA片段;重组DNA分子长度可以是野生λDNA75,,105,,约有20kb的区域可以缺失或被外源DNA片断取代。

b.λDNA进入细菌细胞容易,它不需要象质粒载体那样需要采用化学介导法才能进入细菌细胞;c.由于λ能裂解宿主细胞(溶菌斑),因而不管是提取λ载体DNA或重组λDNA都比较容易;d.用λ载体组建的DNA或cDNA文库易于长期保存。

6、根据外源DNA进入载体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1)插入型载体

(2)取代型载体7、插入型载体:

即把外源DNA或cDNA插入载体中的某个遗传标记基因中而使其失活。

8、取代(置换)型载体:

两个MCS以反向重复形式分别位于DNA的非必须区两端。

用外源DNA取代了λ载体中一部分带有遗传标记的DNA片段,这类载体往往可以容纳更长的DNA插入,10,22kb。

9、载体克隆原理及步骤:

结合λ包装过程1(通过裂解过程增殖载体回收、纯化载体;2(酶切、载体与外源DNA3(连接4(包装λ溶原菌株(BHB2688+BHB2690)5(感染/铺平板6(筛选

10、粘粒载体:

粘粒实际是质粒的衍生物,带有将DNAλ噬菌体颗粒中所需的DNA序列。

.组成:

DNA:

cos序列和控制包装的的序列(1.8kb);pBR322:

质粒复制起点(colE1),抗性标记ampr。

大小:

一般5kb左右,可克隆31,47kb片段。

11、粘粒载体克隆原理及步骤:

1、分离外源DNA片段31,45kb2、外源DNA与两个粘粒相连,且cos方向相同3、体外包装在λA蛋白的ter功能作用下切割cos位点并将其中的DNAλ噬菌体颗粒中去4(感染E.coli:

线状的重组DNA被注入细胞并通过cos位点的环化,而形成粘粒载体,像质粒一样复制。

12、粘粒载体的用途:

1(在构建基因文库中,减少文库中重组体的数目2(在单个重组体中克隆和增殖完整的(较大的)真核基因或某一基因家族等

13、单链环状DNA的丝状大肠杆菌噬菌体:

M13、f1、fd噬菌体

14、单链噬菌体载体代表M13:

M13噬菌体基因组可编码3类蛋白质:

(1)复制蛋白基

因?

,?

和?

;

(2)形态发生蛋白基因?

,?

和?

;(3)结构蛋白基因?

、?

、?

、?

和?

),所有结构蛋白在形态发生之前都插入在宿主细胞的质膜中。

15、M13噬菌体的复制和增殖:

M13噬菌体颗粒是丝状的,只感染雄性大肠杆菌,感染后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从感染的细胞中分泌出噬菌体颗粒,宿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和分裂。

M13不需要插入寄主的基因组,M13通过细菌的纤毛进入大肠杆菌,单链分子作为模板合成互补链,形成双链DNA分子。

16、M13作为克隆载体的理由:

基因组小于10kb;复制的双链形式类似于质粒载体;利用M13作载体可以获得单链的DNA;“,”链DNA存在于培养的上清;RF-DNA位于细菌内。

17、M13噬菌体克隆载体:

在M13噬菌体基因组中绝大多数为必需基因,只有两个间隔区可用来插入外源DNA(基因?

/?

和基因?

/?

之间);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