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476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docx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江苏省常州市西横街小学课题组高琦

2007年8月,我校在钟楼区电教馆的组织下,参与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

我校按照总课题研究的要求,结合区电教馆的具体指导,努力做到理论领先、深入探索、积极研究。

一年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将我校课题中期研究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终身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必需。

而阅读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息息相关,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我校虽然在语文教学上也强调有效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但由于学生年龄及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在阅读时往往缺少明确的目标,教师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上存在着问题,因而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他们还会时常缺少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阅读时心不在焉,不知其音,不明其义,一篇文章,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全然不明白文章、书籍所阐述的意思。

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给学校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得以丰富,视野进一步开阔,教学信息传达和展示方式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也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教学共振。

为实现我校有效阅读,我们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有效阅读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及理论思考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和巩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信息化的进程。

(3)探索一条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2、理论思考

小学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

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了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的理念,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这些理念都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原来辅助教师教学的教学媒体成为学生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认知工具;使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的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平等、和谐。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学习时获取信息将变得直接、快速,消耗的时间更少,获得的信息量将更大,从而实现多元发展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学习过程。

三、研究内容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内容的研究。

(1)有计划的、围绕教材组织的信息源。

(2)无计划的、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源。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的研究。

(1)课内学习时空的拓展。

(2)课外学习时空的拓展。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教学指导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措施的研究。

(1)硬件条件的保障。

(2)软件资源的开发。

(3)实验教师的培训。

(4)学生运用电脑能力的培训。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学校其他电教工作的研究。

四、课题实施策略

(一)课堂实践:

在探索中前行

1、选择材料,优化学习内容

在课堂这个充满活力的情境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教师和书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基本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材和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认识除课本知识之外的相关知识。

如电子教材中,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两个栏目,其中精选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素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有意识、有目的地选用这些内容,最终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

再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春”有关的课文很多,我们可以围绕“春”这样一个主题,选用一组文章,进行系列化的、主题式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高效开展。

2、创设情境,拓展学习时空

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见识不广,阅读有限,学习中的很多内容,都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

像《埃及的金字塔》《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五彩池》《孔子游春》等许多课文中的事物、人物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陌生,学习的时候就有了难度。

而教师则可以根据教材,选用合适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课文描绘的情境,拓展学习时空,拉近文中事物人物与学生的关系。

如在《九寨沟》一文的学习中,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媒体播放一段九寨沟的风光片,然后问道:

“同学们,看了这样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说道:

“我想知道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我还想了解这池水的颜色是否真的有那么多色彩?

”……学生在美丽的风光片的吸引下,充满着好奇与渴望,开始了自学课文,寻求答案。

有的学生在课后又自发地阅读课外书、上网,收集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课内课外之分,变成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只要有计算机,学生时时处处可进行相关的学习。

3、激活内驱,优化学习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造成新的“认知冲突”,引起新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游天然动物园》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文、复述的基础上,教师设问:

“你还想了解更多动物园的动物吗?

”教师课件,播放动物的图文资料,然后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向大家介绍一下。

丰富的课堂资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持,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抓住动物的特点介绍一两种动物。

这个过程,是他们自己意义建构的过程。

4、适时指导,满足不同需求

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时空的拓展、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学指导的变化。

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我们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功能够照顾学生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适应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我们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课,在自学另一首杨万里诗时,要求小组在12分钟内,根据本组成员的能力和特长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汇报方式,让学生练习设计自己的学习方案。

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如信息素养较强的小组可以利用Intel网进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古诗后,围绕小组不懂的问题,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网擎寻找答案。

然后用演示文稿、word文档等平台把筛选出的资料加以整理,并输入自己对古诗的感受,以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电子教材网页学习,网页上有诗文、有注释、有诗文欣赏、图片和动画,学生在网页指导下有步骤地自学,自学后可以用绘画、配乐朗读、说一段话等方法展示。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

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包括古诗理解、学习方法,也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个别重点词语,体会诗的意境。

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无穷碧、别样红”。

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这种尊重差异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二)校本教研:

在反思中完善

虽然我们对该课题的研究作了精心策划,并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但课题实施过程总不是一马平川的。

由于很多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曾一度陷入迷茫之中。

他们认为,教师既要搞课题研究,又要搞课程改革,时间从何来?

显然,教师已不自觉地将课题与课改、教学与科研割裂开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而又十分及时的信号。

另外,再好的技术也是要人去掌握、去驾驭的,只有“人”才是技术的灵魂,离开了“人”,技术很可能成为一堆废铁,甚至是一堆“高级垃圾”。

而在课题实施中,很多新的技术教师并不能立刻接受,因此,教师培训至关重要,包括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现代教育思想的培训等。

面对现实,学校一方面请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校本教研在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改进研究活动方式,推进人的动态发展

我们原来的主要研究活动方式,就是开研究课,之后评课,对照研究目标进行分析,研究活动就告一段落,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统性,对于研究课的问题不能再次研究。

针对这一矛盾,我们改进了开展研究活动的方式,提出了“基于教师行为跟进的校本研修模式”。

每学期每个学科组或课题组提出一个研究的目标,确定上研究课的教师,确定课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三步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步,教师备课,拿出第一教案,上课教师进行说课,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目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二教案,同时第一次上课,课题组教师再次围绕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三课堂,课题组教师再次听课,进行讨论、分析;整个循环用2~3周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进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

2、反思式的叙事研究。

专业引领必不可少,但如果仅仅将研究停留在专家的讲座中,而游离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外,那么,课题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群体内部的专业引领和问题争论,让教师在交流与冲突中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的研究领域,使教师真正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者。

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教师有话想说的冲动,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为了让教师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理念与实践的对话,我们尝试了“反思式的叙事研究”这一方式,意在创造机会让教师“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好的写出来”。

如在研究中,我们总觉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目标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上网浏览信息的时候,学生往往对每一块内容都很好奇,但都限于粗浅的浏览,老师组织交流学习心得时,学生往往都是很随兴、甚至随意地就网上提供的资源说上一两句,内容杂乱,发言缺少自己的思维含量。

课题组教师就这一现象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剖析,进行了反思与探讨,最终达成了“目标教学”的共识。

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明确的目标表述,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再利用网络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做。

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始终都是自我达成目标的主人,不管是读文、交流、还是上网浏览,学生自己内部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就学得专注,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3、由点到面,有目的地推广验证。

开始阶段,我们主要从语文学科尝试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工作。

相对而言,语文学科适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研究的内容较多一些。

下一阶段,我们要有目的地向数学、英语等学科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研究,并由课题组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展示、交流,这一课题成果的推广主要经历了由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教学的发展,由少数骨干教师的研究向全体教师普及辐射的过程。

(三)课题管理:

在运行中落实

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十五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管理。

除常规的课题研究工作外,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构筑课题网络。

由校长室领衔课题的管理,由语文教导直接负责此课题所涉及的学科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研究,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除外,为了此课题活动的顺利进行,课题组还特邀王建华总务、信息部龚晓玲老师共同加入研究的行列,为研究保驾护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聘请课题顾问。

为了避免课题研究低水平的重复和停滞不前的徘徊,使课题研究真正做到出思想、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我们特聘市课题专家朱川彬、市电教馆陈佩尧主任等作为我校十五课题研究的顾问,以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专家经常的、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定期开展活动。

我们采用正式研究活动与非正式研究活动相结合、小型活动与中型活动相结合、个体研究与集体切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听课评课、学术争论、沙龙研讨、深度会话等活动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除了日常的课题研究外,各子课题组每学期都要在全校范围内上研究课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学校定期组织不同课题、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争论。

其间,我们要求研究课“拒绝包装,追求实效”,使研究课具有常态性与探索性。

同时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课突出研究的“点”,使其既展示精彩,也暴露问题,为教师提供对话的真实情景,使教师在对话中产生共鸣,在互动中形成对课题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深层次思考。

4、进行动态管理。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引导教师“与理论为师、与大师为友、与研究为伴”,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题”,对课题进行动态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转。

五、课题研究成效

(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1、教学论文

课题组老师努力尝试着用书面文字把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思维成果反映出来,从而不断地促使自身在实践、总结、发现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升华教学理念。

课题组成员2007年5月后的论文获奖、发表一览表

姓名

撰写的论文题目

获奖、发表时间

发表刊物

高琦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探析》

2007.6

《素质教育论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07.10

《校长阅刊》

《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

2007.1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探微》

2008.10

《中小学电教》

丁晓维

《让有效拓展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力支撑》

2007.1

《课程与教学》

《让学生面带微笑的考试》

2008.7

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袁文钢

《让有效拓展成为语言教学的有力支撑》

2007.1

《课程与教学》

《做智慧的班主任》

2008.2

《中国民族教育》

《小学教学应重视课堂板演》

2008.4

《江苏科技报》

《为真情作文喝彩》

2007.11

《江苏科技报》

龚晓玲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7

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情景——课堂因你而精彩》

2008

钟楼区“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寻》

2008.10

区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二等奖

钱菊

《教育,回归生命度发展贪欲文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

2007

师陶杯教育论文三等奖

《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回自我》

2007

教海探航三等奖

《改善课堂动态评价,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07

教育科研论坛

<小学生语文课教材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2008

教海探航二等奖

《对月凝眸》

2007

教学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

《古诗词的欣赏于创作》

2007

课程案例评选一等奖

陈芳

《尊重,让课堂走向和谐》

2007

省师陶杯二等奖

《巧用多媒体,快乐学拼音》

2008

区电教论文二等奖

许叶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四法》

2007

省教育论文三等奖

蔡芙雯

《情感作文初探》

2007.10

第四届全国语文教育论坛“三优评选”一等奖

《作文如种树》

2008.10

参加区语文教学论文评比

2、调查报告

在先行研究的实验阶段,我们形成了书面报告有《关于学生语文学科教材阅读的调查及思考》。

此报告主要围绕“

(1)了解学生教材阅读现状,发现学生学科教材阅读的有效因素;

(2)了解教师自身教材阅读及有效指导的现状,推广教材阅读的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这些目的,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课例观测的研究方法,对学校共20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在四~六年级六个班中,分别由语文老师选取好、中、差各1名同学,三年级一个班中选了好、中各1位同学,围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辅相成,以及上课时资源开发等选择题,了解学生对媒体使用的感受,对各学科教材的阅读情况、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了解学生在阅读教材与练习卷中的好方法与困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科教材的含义不理解,学科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材料、课本、练习册、学科补充阅读等,在课堂上呈现的都应是教材。

从这,可以看出:

教师平时没有很好地关注,更没有进行有效地指导。

而对于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希望老师能经常使用。

从这信息反馈中,我们对课题组成员提出每周保证有两节课进入媒体教室授课,其余时间,视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其他媒体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分别听取了学校七位语文老师的八节语文课,进行相对集中的课例观测。

通过不同学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因素的研究中,我们提出,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第一学段的学生充分利用现有媒体教材,如朗读磁带进行辅助阅读,课堂上主要由教师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来促进学生阅读等力的提升;而中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一学段的学生,教师重在引导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我们则提出了探究性阅读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更为广阔的阅读。

3、制作课件

随着课题的深入,教师基本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日趋熟练,制作课件的能力日益提高,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的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

自开题至今,课题组共制作课件23件,其中龚晓玲老师的三个自制课件,分别获得常州市优秀教学软件制作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钱菊老师的《对月凝眸》获得2007区教学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

组内教师课件制作统计如下:

课题组成员2007年5月至今的课件制作一览表

姓名

教学内容

使用时间

备注

高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008.9

多媒体课件

《装满昆虫的衣袋》

2008.10

多媒体课件

《天火之谜》

2008.11

多媒体课件

《在大海中永生》

2008.11

录音材料

袁文钢

《春联》

2007.12

多媒体课件

《石榴》

2008.10

多媒体课件

龚晓玲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007.5

专题学习网页

《四季循环》

2007.9

市优秀教学软件制作二等奖,

《云房子》

2007.9

市优秀教学软件制作三等奖

《秦兵马俑》

2007.9

市优秀教学软件制作三等奖

许杏凤

《我爱你中国》

2008.9

多媒体课件

《黄鹤楼送别》

2007.10

多媒体课件

丁文华

《2008,北京》

2008.9

多媒体课件

《狐狸和乌鸦》

2008.10

多媒体课件

钱菊

《对月凝眸》

2007

教学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007.5

专题学习网页

《埃及的金字塔》

2007.10

学习专题网页

《水》

2008.3

多媒体课件

邵军文

《变色龙》

2008.9

光盘、多媒体课件

《金蝉脱壳》

2008.10

多媒体课件

陈芳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007.5

多媒体课件

《蜗牛的奖杯》

2007.11

多媒体课件

《我是霸王龙》

2008.10

多媒体课件

许叶

《云房子》

2007、9

多媒体课件

《对对子》

2008、12

多媒体课件

4、课堂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每一位成员都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较好地将现代教学理念体现出来。

在区“以诗育德,打造校园文暨校本课程推进活动”中,钱菊老师执教了《对月凝眸》音诗画课和我校许叶老师执教了情趣课《对对子》;2007年下半学期,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不同年段的阅读能力观测课研讨,有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倪菊芬的《小脚丫》,陈芳执教的《云房子》《小壁虎找尾巴》;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邵军文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钱菊的《莫高窟》,许杏凤的《诺贝尔》,章丽卫的《钱学森》,以及丁文华老师执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

2008年上半学期,课题组着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案例研讨,由大家提供优秀整合案例,在共同探讨中发现整合的最佳切入口与整合原则。

然后由教师依据整合案例进行实践,在真实课堂中,探索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教学的途径。

如钱菊老师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

今年下半学期,课题组由袁校长、高琦副校长率先围绕课题主旨思想进行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开展说课议课活动,形成更为成熟的课堂教学设计,参加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并且由高琦副校长参加了区中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了一等奖。

(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更是逐渐地向其他领域辐射,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在古诗文校本课程中一展风采。

陈芳老师执教的《咏鹅》是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课堂上,正是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让学生趣味盎然,他们合作创作出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咏鹅诗。

课后,我们还成立了“童韵诗社”,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放飞了童心,张扬其个性,这是课堂学习兴趣的有效延伸的最好见证。

我校还把社团成员创作的优秀的古诗文编辑成了一本“童韵”诗集。

我校的张一凡、黄子凡同学在常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古诗词创作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在“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评选活动中,我校的“童韵诗社”还荣获“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同时我校也获得了为数不多的“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组织奖”。

在“以诗育德,打造校园文暨校本课程推进活动”中,学生的古诗吟诵《江南神韵》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在朗诵比赛中崭露头角。

在区师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满怀深情地诵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抒发了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学生们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表演搏得了在场领导和观众们阵阵掌声,在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的佳绩。

(3)在小记者社团中用彩笔记录我们的生活。

学校组织了爱好文学的同学成立了“童心小记者”社团,在这近两年里,小记者们多次出去采风,参观农场、工厂。

去徐霞客故居采风,了解徐霞客的生平资料,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